![]() |
无上的布施 |
大小: 21K 人气: 20 上传: 雨霖铃 赞(0) 踩(0) |
书籍简介:: 缅甸毛淡棉帕 有两种布施: 一、带来圆满果报的布施; 二、不带来任何果报的布施。 你喜欢那一种呢?请回答。 在此讲座中,我想说明佛陀对其弟子(savaka)在实行布施时的期望。你的期望与佛陀的期望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让我们... 更新时间:2020-02-09 |
![]() |
刘立千+着:读实相宝藏论释 笔记 |
大小: 32K 人气: 20 上传: 翱翔1981 赞(0) 踩(0) |
书籍简介::刘立千 著【编者的话:西藏的神秘莫过于藏传佛教,佛教的神秘莫过于“实相”,它是佛教徒所追求的境界,一般人对实相的窥视犹如盲人看鲜花的颜色一样难,要看见花的颜色除非将眼疾治好。《七宝藏》为西藏的隆清尊者著,是人类的瑰宝,但很多人没有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11 |
![]() |
欧洲文学史 |
大小: 866K 人气: 20 上传: 温暖寒冬 赞(1) 踩(1) |
书籍简介::欧洲文学史 编著:中国作家协会版权所有绪 言 第一章 古代文学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古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 第三节 古希腊古典时期文学和悲剧、喜剧 第四节 罗马文学 第二章 中古文学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英雄史诗和骑士文学 第... 更新时间:2020-02-11 |
![]() |
胡晓光:略论恒审与遍计 |
大小: 4K 人气: 20 上传: 天净沙 赞(0) 踩(0) |
书籍简介:: 略论恒审与遍计 胡晓光 佛学在讲转识成智时,认为在因位上先转七识和六识,在果位上后转五识和第八识。八识学说是佛教的主体意识理论,它是一种反思理性之学,具有道德心理转变特质。为什么转识成智要先转七六识,佛学认为,七识与六识是主... 更新时间:2020-02-11 |
![]() |
聂绀弩刑事档案 |
大小: 237K 人气: 20 上传: 九十八度 赞(0) 踩(0) |
书籍简介::寓真 前 言 这是一个格外明媚的春天。打开在我眼前的这几卷档案,以前只觉得密密麻麻的文字堆云如阵,而现在,在春光的沐浴中,页面上仿佛显现出栩栩如生的一个影像来。聂绀弩先生就好像斜倚着坐在对面,我听着先生侃侃而谈或嬉笑怒骂,感觉... 更新时间:2020-02-13 |
![]() |
历代武将官职 |
大小: 5K 人气: 20 上传: 嘟嘟 赞(0) 踩(0) |
书籍简介::请用Ctrl+C复制后贴给好友。骑都尉 2009年10月17日 09:27 阅读(10) 评论(0) 分类:个人资料 权限: 公开 来源:手机Qzone字体:大▼ 小 中 大 更多▼ 设置置顶 权限设置 推荐日志 转为私密日志 删除编辑参军:官名。东汉末年,曹操以丞相总揽朝政,其僚... 更新时间:2020-02-13 |
![]() |
钢琴杀人事件 金圣钟 |
大小: 93K 人气: 20 上传: 九十八度 赞(0) 踩(0) |
书籍简介::《钢琴杀人事件》钢琴杀人事件 第一章(1) 那天,云淡风轻,海面上的天空碧蓝如洗,一派纤尘不染的明净。 可是谁又能想到,在这令人心旷神怡的平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惊涛骇浪? 我正倚靠在自家阳台上,看着水波微漾的海面,不胜惬意。妻子... 更新时间:2020-02-13 |
![]() |
社会伦理 |
大小: 5K 人气: 19 上传: 当当当当 赞(0) 踩(0) |
书籍简介::今天是个是非不明、价值混乱的时代,而且由于科技的发展,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日益密切而且复杂,因此更需要一些合理的行为规范。中国的传统五伦关系,强调的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互动关系,而非人与社会的关系;它强调家庭内(包括君王)的关系,而忽略了更... 更新时间:2019-12-04 |
![]() |
行事3 |
大小: 130K 人气: 19 上传: 这就是结局 赞(0) 踩(0) |
书籍简介::二.处事生活篇 ㈢行事为何整夜祷告神?引论:路6:12-13那时,耶稣出去,上山祷告,整夜祷告神;到了天亮,叫祂的门徒来,就从他们中间挑选十二个人,称他们为使徒。报题:…… 祷告:…… [叙述背景。]一、不凭... 更新时间:2019-12-04 |
![]() |
读者 精言摘抄 |
大小: 30K 人气: 19 上传: 瞎说呗 赞(0) 踩(0) |
书籍简介:: 《读者》杂志以其所载文章精美、睿智、富含哲理,读后会在我们的心里唤起新的、崇高的意识、强烈的渴望、纯洁的感情而深受大家喜爱。我曾经尝试摘录,可没有这个耐心,读了许菊爱的抄录,令我汗颜。以下是西安的许菊爱所整理的《读者》美文精抄10... 更新时间:2019-12-04 |
![]() |
世界名着藏密真踪 |
大小: 92K 人气: 19 上传: 别克陆上公 赞(0) 踩(0) |
书籍简介::藏密真蹤緣起佛法為普度眾生一大事因緣而為釋迦世尊所立教,又以阿達爾瑪佛傳甚深密法而為首始。顯教知之者甚眾,而密教則多不為外人所知。由於諸世相因緣所湊,密法近年逐漸遍傳於世界各地。但亦有一些膽大妄為之徒乘機撞騙於世,以假亂真,創立宗門... 更新时间:2019-12-04 |
![]() |
悬疑现场2009年第4期 |
大小: 160K 人气: 19 上传: 童舟 赞(0) 踩(0) |
书籍简介:: 一 窗外的黎明是一片灰白。 天光快亮了,太平郎还是一夜未眠,难以入睡的滋味实在不能忍受,从隔壁传来的吵架声断断续续时高时低,那对小夫妻总是吵个没完没了! 父母给他租的这间房子,距离新星高中只有一百米,是为了他上学方便,给... 更新时间:2019-12-04 |
![]() |
永明延寿对"真唯识量"的分析 |
大小: 14K 人气: 19 上传: 九米 赞(0) 踩(0) |
书籍简介::永明延寿对“真唯识量”的分析徐东来 内容提要:“真唯识量”是玄奘法师印度游学“学满将回”时为反对正量部而作的一个量式,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大乘唯识学思想和丰富的因明学理论。本文就永明延寿《宗镜录》中对“真唯识量”的解说进行分析,突出法... 更新时间:2019-12-04 |
![]() |
教会增长 .doc |
大小: 81K 人气: 19 上传: 九米 赞(0) 踩(0) |
书籍简介::教会增长课 目 主 题第 一 课 序言,课程介绍第 二 课 教会增长的圣经根据第 叁 课 初期教会增长的分析第 四 课 教会增长的因素第 五 课 教会不增长的因素第 六 课 从世界及中国教会发展看教会增长第 七 课 综合教会增... 更新时间:2019-12-04 |
![]() |
205论五位百法的思想底蕴 |
大小: 15K 人气: 19 上传: 别克陆上公 赞(0) 踩(0) |
书籍简介::作者: 徐绍强一、法的概念法是梵文Dharma的意译,音译“达磨”、“达摩”,《成唯识论》卷一解释其本义为“轨持”,即指有一定的规范,后发展出真理、规则、法则、品性、性质、属性、特质、存在等多种意思,是印度思想史上一个较为古老的概念,其出现... 更新时间:2019-12-04 |
![]() |
弘一大师文集-法义_弘一大师着述 |
大小: 21K 人气: 19 上传: 乐乐陶陶 赞(0) 踩(0) |
书籍简介::当病重时,应将一切家事及自己身体悉皆放下。专意念佛,一心希冀往生西方。能如是者,如寿已尽,决定往生。如寿未尽,虽求往生而病反能速愈,因心至专诚,故能灭除宿世恶业也。倘不如是放下一切专意念佛者,如寿已尽,决定不能往生,因自己专求病愈不... 更新时间:2019-12-04 |
![]() |
方力钧文字自传:像野狗一样生存 |
大小: 116K 人气: 19 上传: 白寒 赞(0) 踩(0) |
书籍简介::艺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第1节:向生活学习(1)第一篇艺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第一章向生活学习一、我的生活体验为什么我是lucky鸡外国人说我是Lucky鸡。我想,为什么我就幸运呢?我们从小到大,差不多各种各样的死亡都看到过,被枪毙的人、到澡堂后面的... 更新时间:2019-12-04 |
![]() |
国史大纲 |
大小: 832K 人气: 19 上传: 死磕 赞(0) 踩(0) |
书籍简介::商务印书馆(修订本)钱穆著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 更新时间:2019-12-04 |
![]() |
禅门公案(2) |
大小: 13K 人气: 19 上传: 没事找事 赞(0) 踩(0) |
书籍简介::所属分类:禅门公案 发布日期:2010-08-11 有一位研究经律论的三藏法师,问大珠慧海禅师道:“请问吾人本性真如到底变异与否?” 大珠禅师:“会变异!” 三藏法师:“您错了。” 大珠禅师:“你有没有真如?” 三藏... 更新时间:2019-12-16 |
![]() |
老子与百姓生活-姚淦铭 |
大小: 388K 人气: 19 上传: 负债赌博 赞(0) 踩(0) |
书籍简介::敬请登陆:luo8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第1节:中国传统文化作者: 姚淦铭 老子与我们同行 序 ◇魏淑青 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阶段,我们在制作电视节目时惊喜地发现,很多电视观众越来越热衷于中国传统... 更新时间:2019-12-16 |
![]() |
唯识通论 |
大小: 58K 人气: 19 上传: 冬恋 赞(0) 踩(0) |
书籍简介::王恩洋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第23冊大乘出版社出版1978年11月初版頁351-392351頁一、佛法總論將通論唯識,先總論佛法,支由本起故,學從教生故。何故名佛法?何因說佛法?何者為佛法?諸法實相因果體用究竟證覺,一切智智,如是覺者是稱曰佛。佛既覺證如是... 更新时间:2019-1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