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5-医宗金鉴-第1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属性:鹿角散 连翘散 
8。妒乳甘草鹿角散; 鸡子黄调炙敷之; 连翘散防升元芍; 敛射消黄 
甘杏宜。 瘀血上攻乳悬证; 芎归汤饮更熏鼻; 不应萆麻贴顶上; 乳收 
即去莫迟迟。 
【注】乳头生疮; 谓之妒乳; 宜鹿角散敷之; 即鹿角; 甘草为末; 鸡 
子黄调铜器内; 炙敷之。 内服连翘散; 即防风; 升麻; 元参; 白芍; 
白敛; 射干; 芒硝; 大黄; 甘草; 杏仁也。 若产后瘀血上攻; 两乳细 
长;下垂过腹者; 谓之乳悬; 宜浓煎芎归汤; 不时饮之; 以其余药熏 
鼻;则瘀散乳即上升。 如不上者; 更以萆麻仁捣; 贴顶心; 收即去之 
。 
芎归饮即佛手散 方见首卷 

卷四乳证门
乳证门汇方
属性:1。消毒饮 
青皮 白芷 当归 柴胡 淅贝母 僵蚕 花粉 金银花 甘草节各 
等分; 上锉; 水煎服。 
2。栝蒌散 
栝蒌 乳香 没药 当归 甘草各等分; 上为末。 酒煎服。 加皂角刺 
;名立效散。 
3。十六味流气饮 
当归 白芍 人参 黄耆各二钱 川芎 防风 苏叶 白芷 枳壳  
桔梗各一钱 甘草 槟榔各五分 乌药 厚朴 官桂 木通各八分; 
上锉; 每服五钱; 水煎服。 
4。青皮甘草散 
青皮 甘草各一钱; 上为末; 煎浓姜汤调服。 
5。鹿角散 
鹿角 甘草各等分; 上为末; 鸡子黄调铜器内; 炙敷之。 
6。连翘散 
防风 元参各二钱 白敛 芒硝 大黄 射干各一钱 升麻五分 白 
芍一钱 甘草五分 杏仁二十粒; 上锉; 姜水煎服。 
7。加味四物汤 
当归 白芍 熟地 川芎 花粉 王不留行 ( 炒 )  木通各二钱; 
以上猪蹄熬汤; 煎药服。 
8。涌泉散 
白丁香 王不留行 花粉 漏芦各一钱; 上猪蹄汤煎服。 
9。兔怀散 
红花 赤芍 归尾 牛膝各二钱; 上锉; 水煎服 
10。 麦芽煎 
麦芽三两; 上一味; 水煎作茶饮。 

卷四前阴诸证门
阴肿证治
属性:龙胆泻肝汤 熏洗法 腾熨法 
9。妇人疣?? 两拗痛; 玉门肿胀坠而疼; 湿热龙胆泻肝治; 导赤车前 
泽泻芩。 当归栀子龙胆草; 气虚下陷补中升; 艾防大戟熬汤洗; 枳实 
陈皮炒热腾。 
【注】妇人子户肿胀坠痛; 及两拗疼痛者; 谓之疣??。 乃肝; 心二经 
火盛; 湿热下流所致; 宜服龙胆泻肝汤; 其方即导赤散; 生地; 木通 
;甘草; 再加车前子; 泽泻; 黄芩; 当归; 黑栀子; 龙胆草也。 若因 
中气素虚; 下陷重坠者; 用补中益气汤以升举之。 外用蕲艾; 防风; 
大戟熬汤熏洗; 更以枳实; 陈皮; 二味为末; 炒热腾之; 其肿自消而 
痛自定也。 

卷四前阴诸证门
阴痛证治
属性:加味逍遥散 乳香四物敷法 
10。阴中痛名小户嫁; 痛极手足不能舒; 内服加味逍遥散; 四物乳香 
捣饼敷。 
【注】妇人阴中作痛; 名小户嫁痛; 痛极往往手足不能伸舒。 由郁热 
伤损肝脾; 湿热下注所致。 宜内服逍遥散加丹皮; 栀子; 外以四物汤 
料合乳香捣饼; 纳阴中; 其痛即定。 
逍遥散 四物汤 方俱见首卷 

卷四前阴诸证门
阴痒证治
属性:桃仁雄黄膏 
11。湿热生虫阴户痒; 内服逍遥龙胆方; 桃仁膏合雄黄末; 鸡肝切片 
纳中央。 
【注】妇人阴痒; 多因湿热生虫。 甚则肢体倦怠; 小便淋漓; 宜服逍 
遥散; 龙胆泻肝汤。 外以桃仁研膏; 合雄黄末; 鸡切片; 醮药纳户中 
。其虫一闻肝腥; 皆钻肝内吮食; 将肝提出; 其病即愈。 
逍遥散 方见首卷 龙胆泻肝汤 方见前阴肿条 

卷四前阴诸证门
阴挺证治
属性:蛇床洗法 藜芦敷法 
12。 阴挺下脱即?? 疝; 突物如蛇或如菌; 湿热肿痛溺赤数; 气虚重 
坠便长清。 气虚补中青栀入; 湿热龙胆泻肝寻; 外熬蛇床乌梅洗; 猪 
油藜芦敷自升。 
【注】妇人阴挺; 或因胞络伤损; 或因分娩用力太过; 或因气虚下陷 
;湿热下注; 阴中突出一物如蛇; 或如菌如鸡冠者; 即古之?? 疝类 
也。属热者; 必肿痛小便赤数; 宜龙胆泻肝汤; 属虚者; 必重坠小便 
清长; 宜补中益气汤加青皮; 栀子。 外用蛇床子; 乌梅; 熬水熏洗之 
。更以猪油调藜芦末敷之; 无不愈者。 
逍遥散 方见首卷 龙胆泻肝汤 方见前阴肿条 

卷四前阴诸证门
阴疮证治
属性:加味四物汤 
13。?? 蚀成疮浓水淋; 时疼时痒若虫行; 少腹胀闷溺赤涩; 食少体倦 
晡热蒸; 四物柴栀龙胆草; 溃腐逍遥坠补中。 
【注】妇人阴疮; 名曰??。 由七情郁火伤损肝脾; 气血凝滞; 湿热下 
注;久而虫生; 虫蚀成疮; 浓水淋漓; 时疼时痒; 有若虫行; 少腹胀 
闷;溺赤频数; 食少体倦; 内热晡热; 经候不调; 赤白带下; 种种证 
见;宜分治之。 肿痛者; 用四物汤加柴胡; 栀子; 龙胆草; 若溃烂出 
水而痛者; 用加味逍遥散; 若重坠者; 用补中益气汤。 
加味逍遥散 方见前阴痛条 四物汤 补中益气汤 方俱见首卷 

卷四前阴诸证门
阴痔证治
属性:乌头熏法 
14。阴中突肉名阴痔; 或名茄子疾俗称。 黄水易治白难治; 乌头存性 
醋熬熏。 内服逍遥与龙胆; 补中归脾酌量行。 
【注】妇人阴中有肉突出者; 名曰阴痔; 俗称茄子疾也。 流黄水者易 
治;流白水者难治。 用乌头烧存性; 酽醋熬熏。 内服逍遥散; 补中益 
气汤; 归脾汤; 量其虚实; 酌而行之。 
逍遥散 归脾汤 补中益气汤 方俱见首卷 

卷四前阴诸证门
阴冷证治
属性:温中坐药 
15。阴冷风寒客子脏; 桂附地黄丸最宜; 远志干姜蛇床子; 吴萸为末 
裹纳之。 
【注】妇人阴冷; 皆由风寒乘虚客于子脏; 久之血凝气滞; 多变他证 
;且艰于受孕。 宜多服桂附地黄丸; 外以远志; 干姜; 蛇床子; 吴茱 
萸研细; 绵裹纳阴中; 日二易。 
桂附地黄丸 方见首卷 

卷四前阴诸证门
阴吹证治
属性:膏发煎 
16。胃气下泄阴吹喧; 「金匮」方用膏发煎; 猪膏乱发同煎服; 导从 
溺去法通元; 气虚下陷大补治; 升提下陷升柴添。 
【注】妇人阴吹者; 阴中时时气出有声; 如谷道转矢气状; 『金匮』 
谓由谷气实; 胃气下泄。 用膏发煎; 即猪膏煎乱发服也。 导病从小便 
而出; 其法甚奥。 若气血大虚; 中气下陷者; 宜十全大补汤加升麻; 
柴胡; 以升提之。 
十全大补汤 方见首卷 

卷四前阴诸证门
交接出血证治
属性:加味归脾汤 桂心釜墨散 
17。交接出血伤心脾; 伏龙肝末入归脾; 「千金」桂心釜底墨; 酒服 
方寸匕相宜。 
【注】妇人每交接辄出血者; 由伤损心; 脾二经也。 宜用归脾汤加伏 
龙肝煎服; 或用『千金方』中桂心; 釜底墨二味为末; 酒冲服方寸匕 
;自愈。 

卷四前阴诸证门
前阴诸证门汇方
属性:1。龙胆泻肝汤 
生地二钱 木通 车前子各一钱五分 泽泻 黄芩各二钱 当归 二 
钱 黑栀仁 龙胆草各一钱 生甘草五分; 加灯草一团; 水煎服。 
2。洗方 
防风三钱 蕲艾一团 大戟一钱; 上熬汤熏洗。 
3。腾方 
枳实 广皮各等分; 上为末; 炒热腾之。 
4。敷方 
四物汤一料; 乳香一钱; 上捣饼; 纳户中; 其痛即定。 
5。桃仁雄黄膏 
桃仁 ( 研膏 ) 五钱 雄黄 ( 末 ) 三钱; 上二味研匀; 用鸡肫肝切 
片;蘸药纳户中; 其虫即钻入肝; 而痒自止。 
6。阴挺洗法 
蛇床子五钱 乌梅九枚; 上二味; 熬汤乘热熏洗。 
7。敷方 
藜芦 ( 为末 ); 上用猪脂油调敷自收。 
8。阴痔熏法 
乌头; 上用酽醋熬熏自消。 
9。温中坐药方 
远志 干姜 吴茱萸 蛇床子各等分; 上为末; 绵裹纳户内; 一日二 
次换。 
10。膏发煎 
妇人发乱一团; 上用猪膏熬化服之; 小便利则愈。 
11。桂心釜墨散 
桂心 釜底墨各等分; 上二味为末; 酒服方寸匕。 

卷四杂证门
热入血室
属性:加味小柴胡汤 
1。热入血室经适断; 邪热乘虚血室潜; 寒热有时如疟状; 小柴胡加 
归地丹。 
【注】『金匮』云: 妇人中风七; 八日; 续来寒热; 发作有时; 经水 
适断; 此为热入血室; 其血必结; 故使如疟状; 发作有时; 小柴胡汤 
主之。 此言邪热未尽; 值经来; 乘虚入于血室之间而潜藏之; 故令血 
结;而寒热有时如疟状也。 血室肝主之; 肝与胆为表里; 胆因肝受邪 
而病寒热; 故用小柴胡汤主之也。 加当归; 生地; 丹皮者; 所以清血 
分之热也。 
小柴胡汤 方见首卷柴胡四物汤注中 
2。热入血室经适来; 昼日明了夜谵妄; 无犯胃气上二焦; 热随血去 
自无恙。 
【注】『金匮』: 妇人伤寒发热; 经水适来; 昼日明了; 夜则谵语; 
如见鬼状; 此为热入血室。 治之; 无犯胃气及上二焦; 必自愈也。 此 
言热虽入于血室; 然经行不断; 则热不留结; 勿谓谵妄; 遂以硝黄犯 
其胃气刺伤荣血; 小柴和解犯上二焦; 但俟其热随血去; 病必自愈。 
『伤寒论』曰: 血自下; 下者愈。 此之谓也。 
刺期门法 清热行血汤 
3。热入血室成结胸; 下血谵语头汗出; 二者皆当刺期门; 随其实取 
泄而去; 清热行血桃红丹; 灵脂地草穿山赤。 
【注】『金匮』云: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 经水适来; 得七; 八日热除 
;脉迟身凉; 胸胁满; 如结胸状; 谵语者; 此为热入血室也; 当刺期 
门;随其实而取之。 又云: 阳明病下血谵语者; 此为热入血室; 但头 
汗出; 当刺期门; 随其实而泻之; 濈然汗出者愈。 此二条; 一言适来 
即断; 血结在里为实证; 一言阳明病亦有热入血室; 但下血头汗出为 
不同; 故为热入血室; 亦由肝实; 故均谓当刺期门也。 不能刺者; 以 
清热行血汤治之; 其方即桃仁; 红花; 丹皮; 五灵脂; 生地; 甘草 ; 
穿山甲; 赤芍也。 合四证观之; 大抵有寒热如疟之证; 方可用小柴胡 
。否则或不药自愈; 或刺期门而清热行血; 以随其实而泻之; 此仲景 
心法也; 不得概以小柴甘胡治之也。 

卷四杂证门
血分水分总括
属性:4。经水先闭后病肿; 任冲寒湿血壅经; 先发水肿后经闭; 水溢皮肤 
泛滥行; 血分难医水易治; 二者详参要辨明。 
【注】妇人经水先闭后病肿者; 乃寒湿伤于冲; 任; 血壅经隧也; 名 
曰血分。 若先病肿; 而后经闭者; 乃土不制水; 水邪泛滥; 溢于皮肤 
也;名曰水分。 血分难治; 水分易治; 二者须当详辨。 

卷四杂证门
血分证治
属性:加味小调经散 
5。血分血壅不能行; 四肢浮肿病非轻; 但使经通肿自散; 红丹膝入 
小调经。 
【注】血分肿; 乃血壅不行; 流于四肢; 故令浮肿。 此不必治肿; 但 
调其经; 但调其经; 经通其肿自消; 宜小调经散; 加红花; 丹皮; 牛 
膝治之。 
小调经散 方见三卷浮肿 

卷四杂证门
水分证治
属性:6。先肿后闭名水分; 停饮膀胱气不行; 水消肿退经自至; 茯苓导水 
效通神。 
【注】水分肿; 乃水饮内停; 膀胱之气化不行; 水溢皮肤; 故令浮肿 
经闭也。 此但宜治水; 水消肿退; 其经自通; 用茯苓导水丸治之。 
茯苓导水汤 方见胎前门子肿条 

卷四杂证门
梦与鬼交证治
属性:加味归脾汤 
7。独笑独悲畏见人; 神虚夜梦鬼邪侵; 归脾汤调辰砂珀; 定志清心 
魂魄宁。 
【注】妇人七情内伤; 亏损心脾; 神无所护; 鬼邪干正; 魂魄不宁; 
故夜梦鬼交; 独笑独悲; 如有对忤; 是其候也。 宜用归脾汤; 调辰砂 
;琥珀末服之; 则志定心清; 魂魄安而无邪梦矣! 
归脾汤 方见首卷 

卷四杂证门
梅核气证治
属性:半夏厚朴汤 
8。妇人咽中如炙脔; 或如梅核结咽间; 半夏厚朴汤最效; 半朴苏茯 
姜引煎。 
【注】『千金方』云: 咽中帖帖如有炙肉; 吐之不出; 吞之不下; 即 
所谓咽中如有炙脔也; 俗名梅核气。 盖因内伤七情; 外伤寒冷所致; 
宜用金匮半夏厚朴汤主之; 即半夏; 厚朴; 苏叶; 茯苓; 生姜煎也。 

卷四杂证门
血风疮证治
属性:加味逍遥散 
9。遍身???? 如丹毒; 痒痛无时搔作疮; 血风风湿兼血燥; 加味逍遥 
连地方。 愈后白屑肌肤强; 血虚不润养荣汤。 
【注】妇人血风疮证; 遍身起????; 如丹毒状; 或痒或痛; 搔之则成 
疮;由风湿血燥所致。 宜用加味逍遥散加黄连; 生地。 如疮结痂而愈 
;复起白屑; 肌肤强硬者; 乃血少不润也; 宜服益气养荣汤。 
加味逍遥散 方见前阴痛条 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