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5-医宗金鉴-第1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复起白屑; 肌肤强硬者; 乃血少不润也; 宜服益气养荣汤。 
加味逍遥散 方见前阴痛条 益气养荣汤 方见首卷  

卷四杂证门
??疮证治
属性:桂附地黄丸 
10。忧思郁怒肝脾损; 湿热生疮长两??; 外属三阳为易治; 内属三阴 
治每难。 初起红肿败毒散; 浓水淋漓补中煎; 晡热阴虚宜六味; 食少 
畏寒桂附丸。 
【注】妇人忧思; 郁怒; 伤损肝; 脾; 或饮食不调; 损其胃气; 则湿 
热下注; 更被寒湿外邪所客; 则必两?? 生疮。 外?? 足三阳经; 尚属 
易治; 若生于内?? 属足三阴经; 每多难愈。 初起红肿; 宜人参败毒 
散;溃后浓水淋漓; 宜补中益气汤; 若更晡热; 是为阴亏; 宜兼服六 
味地黄丸; 若食少体倦畏寒; 则为真阳不足; 宜服桂附地黄丸; 即六 
味地黄丸加肉桂; 附子也。 
人参败毒散 方见产后痢条 补中益气汤 方见首卷血崩条 
六味地黄丸 方见首卷 

卷四杂证门
足跟痛证治
属性:11。督脉发源肾经过; 三阴虚热足跟疼; 六味地黄滋真水; 肿溃流脓 
用八珍。 
【注】足跟乃督脉发源之地; 足少阴肾经从此所过。 若三阴虚热; 则 
足跟疼痛。 宜用大剂六味地黄丸料煎服; 以峻补其真水。 若痛久不愈 
;肿溃流脓者; 宜服八珍汤; 以大补其气血。 

卷四杂证门
杂证门汇方
属性:1。半夏厚朴汤 
半夏 厚朴 苏叶 茯苓各二钱; 上生姜煎服。 
2。清热行血汤 
桃仁一钱 红花一钱 丹皮 五灵脂 生地各二钱 甘草五分 穿山 
甲 赤芍各一钱; 上水煎服。 
八珍汤 方见首卷 
妇科心法要诀 附方索引【本索引是按首字笔画多少顺序排列的。 】 
二画十六味流气饮……六七二十圣散……六二三十全大补汤……五五 
九七珍散……六六一七味白术散……五五八二味参苏饮……六六○丁 
香豆蔻散……六五九八珍汤……五五九人参泽兰叶汤……六六三人参 
养荣汤……五五九人参当归汤……六六二人参败毒散……六六三三画 
三黄四物汤……五六三三和汤……五七二三合散……六六四大补丸… 
…六○○大温经汤……五六三大七气汤……五九○大黄□虫丸……五 
七三大岩蜜汤……六五八小调中汤……六六○小调经散……六六○小 
建中汤……五六二四画六神汤……五七二六君子汤……五五七六味地 
黄汤……五七二六味地黄丸……六二三五淋散……六二二五苓散…… 
六二○升阳除湿汤……五七八五画半夏厚朴汤……六八八玉烛散…… 
五六○甘麦大枣汤……六二四四君子汤……五五七四物汤……五五九 
加味归脾汤……六八五加味六君汤……六一八加味温胆汤……六一八 
加味平胃散……六一九加味二陈汤……六五二加味十全大补汤……六 
五四加味五淋散……六○九加味圣愈汤……六一二加味芎归饮……六 
一九加味芎藭汤……六一二加味芩连四物汤……六五六加味地黄丸… 
…五九九加味地黄汤……六五六加味地骨皮饮……五六二加味异功散 
……六四○加味四物汤……六七三 
加味小柴胡汤……六八一加味小调经散……六八四加味逍遥散……六 
八六加味八珍汤……六四四加味生化汤……六五二加味胶艾四物汤… 
…六一九加味乌药汤……五六三加味佛手散……六四九失笑散……五 
七八生化汤……六四○六画竹叶归耆汤……六六二地榆苦酒煎……五 
七八地骨皮饮……五六○回生丹……六六五血竭散……五九○七画劫 
劳散……五七二延胡索散……六五九延胡四物汤……六一九芍药汤… 
…六六三吴茱萸汤……五六三更生散……六六一助气丸……五九○佛 
手散……五六一妙香散……六六二乳香四物敷法……六七五八画芩心 
丸……五七三芩术四物汤……五五九芩连四物汤……五五九阿胶汤… 
…六二二阿胶五苓散……六○九青皮甘草散……六七二固精丸……五 
八三知母饮……六二○羌桂四物汤……五六○九画枳术汤……六六○ 
枳桔二陈汤……六二一柏子仁丸……五七三星连二陈汤……六四五威 
喜丸……五八二兔怀散……六七三柴胡四物汤……五六○香连丸…… 
六六四香桂散……六五丸香棱丸……六二四香砂六君子汤……五五○ 
保生汤……六一八十画消毒饮……六七二益阴煎……五七三益胃升阳 
汤……五七八益母丸……六二三桂心釜墨散……六八一桂枝四物汤… 
…五六○桂附地黄丸……六二三桂附地黄汤……六六五桔梗汤……六 
二一茯神散……六六一茯苓导火汤……六二○茹橘饮……六五九桃奴 
散……五九一桃仁雄黄膏……六八○桃红四物汤……五五九乌药散… 
…五九○栝蒌散……六七二真人养脏汤……六六三十一画羚羊角散… 
…六二一清热行血汤……六八八清魂散……六五八清白散……五八二 
鹿角散……六七二麻黄四物汤……五六一旋覆花汤……六六二理中汤 
……五五九连翘散……六七二逍遥散……五五八紫苏饮……六二○参 
麦饮……六六二参附汤……六六○参苓白术散……五五八阴庤熏法… 
…六八○阴痛敷方……六八○阴挺洗方……六八○阴挺敷方……六八 
○阴肿洗方……六八○阴肿腾方六八○麦芽煎……六七三麦味地黄汤 
……六二二异功散……五五七十二画温中坐药方……六八一趁痛散… 
…六五九琥珀散……五六三黄连煎……六二三黄耆汤……六二二黄耆 
建中汤……五六二黄耆当归散……六六四犀角地黄汤……五六三涌泉 
散……六七三开郁正元散……五九一开骨散……六五八钩藤汤……六 
二一补中益气汤……五七八不十三画圣愈汤……五六一万安丸……五 
八二当归散……五九一当归六黄汤……六六一当归补血汤……五六一 
当归建中汤……五六二过期饮……五六一葱白散……五九一十四画蜜 
硝煎……六一九涤痰丸……六○○涤痰汤……五九九膏发煎……六八 
一槐连四物汤……六六三夺命散……六五八银苎酒……六二二十五画 
苁蓉菟丝子丸……六○○胶艾四物汤……五六○调经丸……六○○十 
六画导赤散……六二○导水丸……五八二独参汤……六二三泽兰叶汤 
……五七三十七画龙胆泻肝汤……六七九举胎四物汤……六二一姜芩 
四物汤……五六一十八画归脾汤……五五八双和饮……五五九二十画 
藿香正气散……六六四 

卷四幼科杂病心法要诀二二四
四诊总括
属性:儿科自古最为难,毫厘之差千里愆,气血末充难据脉,神识未发不知言, 
惟凭面色识因病,再向三关诊热寒。听声审病兼切脉,表里虚实随证参。 
'注' 
儿科一道,自古为难, 
盖以小儿形质柔脆,易虚易实,调治少乖,则毫厘之失遂致千里之谬, 
气血末充者,气血尚未充盈也, 
难据脉者,脉无定准,不可只以脉为主也, 
神识未发者,茫然无知识也, 
不知言者,不能言其疾苦也, 
诊小儿之病,惟凭察面部形色,识其因何而生也, 
三关者,手虎口处风气命三关也,当视脉纹形色以诊其属热属寒也, 
听声音,听其五声所主之病也, 
审病者,审其安烦苦欲饮食二便也, 
切脉者,切脉之浮沉迟数,滑涩大小,有力无力也, 
医者诚能以四诊参合表里虚实寒热之病,则可保万全也。 
% 

卷四幼科杂病心法要诀二二四
察色
属性:欲识小儿百病源,先从面部色详观,五部五色应五藏,诚中形外理昭然, 
额心颏肾鼻脾位,右腮属肺左属肝,青肝赤心黄脾色,自为肺色黑肾颜, 
青主惊风赤火热,黄伤脾食白虚寒,黑色主痛多恶候,明显浊晦轻重参, 
部色相生为病顺,部色相克病多难,相生实者邪助病,相克虚者正难堪, 
天庭青暗惊风至,红主内热黑难痊,太阳青惊人耳恶,印堂青色惊泻缠, 
风气青惊紫吐逆,两眉青吉红热烦,鼻赤脾热黑则死,唇赤脾热白脾寒, 
左腮赤色肝经热,右腮发赤肺热痰,承浆青惊黄呕吐,黑主抽搐病缠绵, 
此是察色之大要,还将脉证一同参。 
'注' 
小儿之病,先从面部气色观之,详察五部之色, 
则五藏之病自昭然可见矣, 
五部者,额属心,颏属肾,鼻属脾,左腮属肝,右腮属肺也, 
五色者,青为肝色,赤为心包,黄为脾色,自为肺色,黑为肾色也, 
如面青主是惊风之证,面赤主火热,面黄主伤脾伤食, 
面白主虚寒,面黑主痛,多是恶候, 
总之五色明显为新病,其证轻,浊晦为久病,其证重, 
部色相生为顺者,如脾病色黄,此正色也,若见红色,乃火能生土,故为顺也, 
若见青色,乃木来克土,故为逆也,余病仿此, 
若气血充实,又遇部色相生,纵有外邪助病,亦易为治疗, 
若久病气血虚弱,又遇部色相克,则正气不支,每难治疗, 
如天庭青暗主惊风,红主内热,黑则不治, 
太阳青主惊风,青色入耳者死,印堂青主惊泻, 
风池在眉下,气池在眼下,二处青主惊风,紫多吐逆, 
两眉青主吉,红色主多烦热, 
鼻赤主脾热,鼻黑则死, 
唇赤主脾热,白主脾寒, 
左腮发赤主肝经有热,右腮发赤主肺热痰盛, 
承浆青主惊,黄主吐,黑主抽搐, 
此皆察色之大要,再以脉证参之,庶治得其要矣。 
% 

卷四幼科杂病心法要诀二二四
听声
属性:诊儿之法听五声,聆音察理始能明,五声相应五藏病,五声不和五藏情, 
心病声急多言笑,肺病声悲音不清,肝病声呼多狂叫,脾病声歌音颤轻, 
肾病声呻长且细,五音昭着证分明,啼而不哭知腹痛,哭而不啼将作惊, 
兹煎不安心烦热,嗄声声重感寒风,有余声雄多壮厉,不足声短怯而轻, 
多言体热阳府证,懒语身冷阴藏形,狂言焦躁邪热盛,谵语神昏病热凶, 
鸭声在喉音不出,直声无泪命将倾,虚实寒热从声别,闻而知之无遁情。 
'注' 
小儿之病,既观其色,又当细听其声, 
盖笑,呼,歌,悲,呻,五声,内应心肝脾肺肾五藏也, 
五声不和,则知五藏有病之情矣, 
知心属火病,则声急喜笑, 
肺属金病,则声悲音浊, 
肝属木病,则声狂叫多呼, 
脾属土病,则声颤轻如歌, 
肾属水病,则其声长细如呻吟, 
有声有泪声长曰哭,有声无泪声短曰啼, 
如啼而不哭,则气不伸畅,主腹痛, 
哭而不啼,则气急心烦,将成惊也, 
兹煎不安者,乃心经内热,故燥躁不宁也, 
嗄声音哑也,声重声浊也,此为外感风寒也,有余之证其气实, 
故声雄大而壮厉, 
不足之证其气虚,故声怯弱而轻短, 
多言与身热皆阳也,阳主府,故曰阳府证也, 
懒语与身凉皆阴也,阴主藏,故曰阴藏证也, 
狂言焦躁者,邪热盛也, 
神昏谵语者,热乘于心,故曰病热凶也, 
鸭声声在喉中而哑,气将绝也, 
直声声无回转而急,气将散也,二者俱为不治之证, 
医者果能以此察之, 
则知表里藏府寒热虚实诸病之情态无所遁矣。 
% 

卷四幼科杂病心法要诀二二四
审病
属性:审儿之病贵详参,要在安烦苦欲间,能食不食渴不渴,二便调和通秘勘, 
发热无汗为表病,内热便□作里看,安烦昼夜阴阳证,若欲冷暖定热寒, 
能食不食胃壮弱,渴与不渴胃热干,便稠粘秽为滞热,尿清不赤乃寒占, 
耳尻肢凉知痘疹,指梢发冷主惊痫,肚腹热闷乃内热,四肢厥冷是中寒, 
眉皱曲啼腹作痛,风热来临耳热缠,腹痛须按软与□,喜按不喜虚实参, 
欲保赤子诚心辨,对证施方治不难。 
'注' 
小儿有病,贵乎详审,先问起居安烦苦欲何知, 
次问饮食能食不食,渴与不渴, 
又次问二便或通或柲,而后病源可识矣, 
如发热无汗,此邪在表也, 
内热便□,此邪在里也, 
安烦者,谓昼若烦热而夜安静,是阳旺于阳分,其病在阳, 
若夜烦热而昼安静,是阳陷于阴分,其病在阴, 
若欲者,喜冷恶热皆属阳病,故为热也, 
喜热恶冷皆属阴病,故为寒也, 
胃壮者能食,胃弱者不能食, 
胃干燥者口渴,胃湿盛者口不渴, 
至于大使稠粘,秽气难闻者,是内有滞热,从热化也, 
小便清白不赤为虚寒,从寒化也, 
若耳梢冷,尻骨冷,四肢发冷者,此痘疹欲发之候, 
如单指梢发冷者,此惊痫将作之征, 
肚腹热闷主内热,手足厥冷主中寒, 
小儿无故皱眉,曲腰啼叫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