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八桂边寨的民俗与旅游-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带都有影响,索取拓片的人日益增多。传说,在出海航行的船头贴上这百寿
字,就能化险为夷,安全到达目的地。
庆寿中有了这幅珍贵的“寿”字拓片,更使席上多了几分笑声,几分祝
福。
四、龙城柳州
鱼峰山下“中秋歌会”
“要去柳州看一个才子、一个佳人。才子是柳宗元,佳人是刘三姐。”
这是海外侨胞和国内外旅游者去柳州旅游的心愿。
看佳人刘三姐,那就要听歌仙刘三姐的山歌,虽然刘三姐已乘仙鱼而去,
但她的山歌已在柳州、在广西传唱开来,在柳州鱼峰山下,年年有“中秋山
歌会。”
鱼峰山,在柳州南岸,屹立于闹市之中。登上山巅,可饱览柳州景色,
是旅游者游柳州的好去处。
鱼峰山,因著名文学家柳宗元说此山“山小而高,其形如立鱼”,故称
立鱼峰。相传这里是壮族歌仙刘三姐传歌的地方。传说有一年的中秋月夜,
刘三姐、李小牛与众乡亲在鱼峰山对歌赏月,欢度佳节。歌会上,你唱我答
非常热闹。就在这时,财主莫怀仁带着官府喽罗来到鱼峰山,把对歌坪包围
起来,以聚众唱歌有伤风化为名,要将刘三姐提去问罪。众乡亲毫不畏惧地
将刘三姐围在中央保护起来,三姐义愤填膺,用山歌表达了自己的愤怒之情:
天上大星管小星,地上狮子管麒鳞。
皇帝管得大官动,哪个敢管唱歌人。
山崩地裂我不怕,水泡九州我不惊。
遍地都有歌声响,哪怕财主和官兵。
官兵驱散人群,想抓走刘三姐,突然电闪雷鸣,山摇地动,一条在小龙
潭中听歌的鲤鱼腾空跃起,将三姐驮起飞升上天,三姐临行的歌声仍在人群
中回响:
三姐骑鱼上青天,只因霸道在人间。
年年八月中秋节,再回鱼峰走一遍。
人们记住了三姐的歌,每年中秋节都从四面八方赶来鱼峰山,在三姐传
歌的地方举办歌会,后来这一活动相沿成习,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歌手。人们
自编自唱,自娱自乐,场面十分热烈,后来,人们不仅中秋佳节来此,在周
末节假日也在此对歌。一代代“刘三姐”在鱼峰山歌台茁壮成长。如今的歌
台上,除了传统的即兴对唱外,又增加了“山歌对唱赛”“命题、点题、抢
答赛”、“山歌擂台赛”等多种形式,使这一民间对歌活动更为丰富多彩,
情趣盎然。
鱼峰山的每一个景点都传诵着刘三姐的故事。山北麓的三姐岩,有一尊
三姐编鞋的塑像。传说三姐被财主装进猪笼丢进江中,浮到柳州,被一老渔
翁救起。从此,三姐就和渔翁相依为命,常到这里捻麻线、唱歌。歌声引来
了百鸟,也给当地的人们带来欢乐。所以人们把这里叫三姐岩。
过三姐岩拾阶而上,穿过清凉国便可到达刘三姐与阿牛对歌传情的地方
——螽斯洞。螽斯洞洞室宛若厅堂,洁净平坦,三姐和阿牛在此用歌声表达
爱慕,情意绵绵,情深切切。走进洞内,耳边就仿佛回荡着他们的歌声。此
去往前穿山西行。便濒临闹市,在左边有“西玉洞天”,一块石乳悬垂,洞
壁莹洁。故得名。洞厅里,有一组天然成趣的三姐对歌群像:刘三姐和众乡
亲面对财主请来的众秀才不卑不亢,毫不气馁,她的歌声如枪、如箭,刺向
财主、秀才的心窝。三名秀才无言以对,一脸的尴尬狼狈,不知所措。财主
恶霸眼露凶光,瘫坐椅上,心虽不死却又无可奈何。三姐那聪慧刚强的形象,
如一团火燃烧起众人的希望。“今天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三姐
四处传歌,她的歌是一股清泉,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她的歌是力量。给穷人
增添斗争和生活的勇气,人们怀念她,感谢她,在鱼峰山的纯阳洞塑有《三
姐传歌》、《三姐成仙》的群像。从纯阳洞往右下,可达鲤鱼岩。离鲤鱼岩
不远,又是一个岩洞,洞里又有一组群塑:乡亲们敲锣打鼓,翩翩起舞,迎
接歌仙,歌仙刘三姐光彩照人,向他们飘来。这些雕像,都寄托了壮族人民
对刘三姐的爱戴之情。
鱼峰山下的小潭是一泓碧水,清例甘醇,潭水与柳江相通,柳江的水涨
水消均与此潭遥相呼应,颇有灵气,故又称灵泉。小龙潭旁,也是当年三姐
唱歌的地方,泉水带着三姐的歌流向柳江,年年岁岁流不尽。如今鱼峰山下
中秋节歌会更加迷人。对歌者男、女、老、少都有,歌声不断,情丝不断,
抒发了祖国情、家乡情,歌手繁如天星数不胜数。
柳宗元与柳州
柳州是广西新兴的工业城市,风光旖旎、群峰叠叠、江水澄碧。千余年
前任柳州刺史的唐代诗人柳宗元,就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岭树重遮千
里日,江流曲似九回肠。”形象地描绘了柳州的山川胜景。
柳宗元是唐元和十年被贬至柳州的,那时的柳州,人民生活贫困,生产
力落后,还有买卖奴婢的现象。柳宗元一到任,深为当地各族人民的淳厚民
风所感动,立志实施善政,改变落后面貌。于是,他上任伊始就“释放奴婢”,
“革其乡法”使当地一千多个被高利货所迫而沦为奴婢者解脱了枷锁,大大
地解放了生产力。他施惠于民,不顾讹言,破除陋习,带领众人挖井,解决
了饮水困难的问题。他还提倡广种树木,发展经济,并亲手在城郊种下200
株黄柑,在柳江边种上柳树,为此还写下了一首诗《种柳戏题》:“柳州柳
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成故事,推移成昔年,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尽管他为改变柳州的状况作出了这么大的努力,
他仍为自己“无惠化传”而感到惭愧。
在柳宗元的努力下,过了2 年,柳州变成了“宅有新房,步有新船,池
园洁修??城郊苍过皆使端正,树以名木”之地。柳宗元还兴办教育,传授
文化知识。此前,柳州有“百粤文身地”之名,百姓多有文身陋习。在柳宗
元的倡导、教化下,人们革除了这一陋习,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柳宗元深受当地各族人民的爱戴,他也爱上了柳州的山山水水,爱上了
这里的人民。他登鱼峰山、攀龙壁,看到龙壁下的石头可以做砚,使率先制
作,使柳砚相传至今。柳砚天然纹路美观,石质细腻,敲之声音如玉,研墨
后,水墨交融,为柳州的地方名产。柳宗元体察民情,志在柳州创一番业绩。
就在他47 岁的时候,不幸染病,被病魔夺去了生命,翌年人们为了缅怀
他,修建了他的衣冠冢,三年后又建起了罗池庙。后来,朝廷追封柳宗元为;
“文惠候”,罗池庙便易名为柳候祠。
柳侯祠位于江北柳侯公园内,古雅静穆,表达了柳州人民对柳宗元的景
仰之情。郭沫若为之手书的“柳侯祠”匾额,沉雄苍劲。”山水来归黄蕉丹
荔,春秋报事福我寿民”的联语,极精炼地概括了柳宗元治柳州的功绩。柳
侯祠中有两口水井,斑驳砖影仿佛向人们诉说柳宗元当年挖井的故事。在中
殿有柳宗元的全身坐姿铜像,两旁守立着卫士像。他专注地望着前方,仿佛
象在沉思。像前的玻璃柜里,有放在金丝绒上的残碑,残碑上写着“龙城柳,
神所守,驱厉鬼,出匕首,福四民,制九丑。”民间传说,此碑能驱灾避祸,
于是,来求索拓片者络绎不绝,难计其数。在人门心目中,柳宗元已是柳州
的保护神,在爱戴中,充满了崇敬之情。
柳侯祠后面是柳宗元的衣冠冢,四周松柏不语,疑神倾听,似有凭吊之
音从天边传来,更唤起人们庄严肃穆的情感。这里柑树成林,林中有一座六
角长亭,飞檐斗拱,与青青柑林相映,更添柳侯祠的雅致。
走出柳侯公园,现代化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公路上车流不息。柳宗元
若九泉有知,定会为之欣慰,用他那生花妙笔作出百篇好诗来哩!
话说“死在柳州”
在柳州的大宾馆商场、旅游商场,琳琅满目的旅游纪念品中最醒目的是
那小巧玲珑的与棺材形似的“工艺棺材”。棺材。官也、财也,取之“升官
发财”理吉祥之意。这种“工艺棺财”是一种奇特的工艺品,长有10 厘米、
15 厘米和25 厘米等多种,它选用木质细密,色如朱砂的上好红木为原料,
造型精巧、雕镂工细、纹饰典雅,棺材篆刻有“寿”及“福寿双全”、“龙
凤吉祥”等字样,有些还镶贴金片,棺盖“长寿”金印,深深地吸引着游客。
游客买上这件纪念品回去置于案头欣赏,或盛印章、手饰,能留下一个温馨
而甜蜜的柳州印象。
这种旅游纪念品何以受到人们的青睐,这还得从“死在柳州”的俗谚说
起。
“食在广州,穿在苏州,玩在杭州,死在柳州。”这句谚语在民间流传
甚广,“食在广州”是指粤菜精致美味,食之堪称天下、一大享受;“穿在
苏州”则因苏州丝绸誉满海内外,用苏州丝绸做衣服舒适、华丽、美观;“玩
在杭州”,是指杭州西湖美如西子,佳景怡神,宽人心境;“死在柳州”则
是指柳州有好木材,可以打一副好棺材,这在过去以土葬为主的岁月,一副
好棺材确是有它的魅力,那时棺材是人的最后归宿,所以便有了人们对“死
在柳州”的欣羡。
柳州素有“桂中商埠”之称,是木材的集散地。附近的许多县是山区县,
木材资源丰富。沿着水路,这些优质木材运到柳州,又从柳州运往外地,故
称“柳木”。“柳木”是柳州的优质木材,用做傢具、做棺材,深受人们的
欢迎。于是,“死在柳州”就成为了民间流传的口碑。关于柳州木材,清代
金在《广西通志》曰:
“柳州府:脂胭木各州县出,木坚致。色似胭脂;黑木,即乌木,融县
(今融安、融水县)出。”
“庆元府:谷木,各州县出:虎斑木,河池出;衫木,出恩恩(环江)、
荔波??出类牛角,入水即沉。”
随着木材贸易的发展,柳州的棺材制造业迅速兴起,工艺也愈益精湛,
有些街售因棺材业兴旺而被冠以寿板街、寿木街、长寿街,成为许多富家豪
门订购“寿方”的地方,一时名声雀起,蜚声域外。
直至今天,柳州地区的融水、三江、融安、金秀等县仍是广西杉木林基
地,其中尤以融水县为最,杉木林面积达100 万亩。
今天,随着人们丧葬观念的改变,“死在柳州”渐为人们所淡漠,而工
艺棺材却以其新的寓意在市场上产生新的效应,使“死在柳州”这一古老的
谚语绽发了新意。
古人类遗址——白莲洞
柳州历史悠久,早在40000~50000 年前的旧石器时期,就有原始蒙古人
种特征的中国南方人类祖先——柳江人及白莲洞人在此繁衍生息。
1958 年,在柳江县新兴农场通天岩中发现了古人类头骨化石,经考证为
中国和整个东南亚地区所发现的最早的“现代人”。
白莲洞人较“柳江人”晚20000 年,遗址在1980 年被发现。白莲洞位于
柳州市效东南12 公里的白面山,洞口高出附近地面约152 米,是个天然的岩
履式洞窟。从发掘出的文化遗物看,白莲洞人世代繁衍生息在此,经历了旧
石器时代晚期、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早期3 个不同时代的文化层,时间
距今为30000~11500 年~7500 年。白莲洞古人类遗址给考古学留下了可贵
的“活化石”。它的价值已为专家们所重视,著名的人类学家裴文中教授提
议将白莲洞建成我国第一座洞穴科学研究的综合性博物馆。如今白莲洞已辟
为“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总面积达7500 平方米、长1870 米。
走进白莲洞古文化遗址大门,一组反映原始人生活的雕塑,唤起人们对
远古时代的极大兴趣。徜徉在洞外陈列室里,玻璃柜展示着3500 多件史前动
物骨骼化石和人类牙齿化石,以及石斧、石铸、石环等文化遗物。
白莲洞为石灰岩溶洞,因主厅洞口正中有一块钟乳石形似白莲而得名。
从主厅后的支洞入内,在风格各异的岩溶景观中,隐约可见一个个原始人,
或在狩猎,或在打制工具。原来,这是洞内第一文化层——原始人的生活雕
塑。辞别第一文化层,攀上第二文化层,这里溶洞的景致起伏,脚下,地下
河訇然有声;头顶,石钟乳倒挂物形象逼真,在彩灯的映照下,这远古人居
住的洞穴,犹如宫殿仙境。至第三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白莲洞人的雕
塑,火光熊熊,照映着手拿骨针缝制衣服的妇人、一个长者坐在中央,仿佛
在向大家传授缝衣手艺,又似乎在讲述着过去的故事。人物情态生动,维妙
维肖。这里非常宽敞,足可以容纳上百人,当年部落就是在这里聚会的么?
这里周围的石笋、石幔奇丽多彩,如果现代音乐响起,人们准会以为置身于
七彩光旋转的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