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解连环-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饭后从秦婆婆家走出,李培南去溪边漱口,闵安蹲在他身旁说:“这还是婆婆家最好的一顿饭,平时她就捡些草籽米粒煮粥饱腹。”
    李培南随势坐在溪石上,闵安又说:“你来的那天,秦家的案卷刚好搁在我桌上,你也看到了,对吧。婆婆一连失了丈夫、儿子,老来境遇悲凉,就是格龙的总兵府害的。”
    左州钱银赋税被格龙强征入府,官衙怕上头怪罪,只好在百姓身上再摊派一次。秦家与千千万万州郡子民家境况相同,再无钱粮上缴,只得送出男丁去做苦力。男丁们最终还是被格龙掳走,奴役至死……格龙种种恶行使得州郡出现“百户无丁壮,妇孺受寒门”的局面。
    闵安再道:“我知你在兵总身上打主意,想与他结盟连势,便于助你在西疆成事。但你也要看看兵总所犯的罪行,州衙里全是申告他的状纸,我是没法再压下去了。”
    李培南开口问:“你想怎样做?”
    “格龙权势太大,我拿他没办法。他是你的盟军,应是你对付他。”
    李培南考虑许久,才应道:“待时机成熟,我自会处置。”
    闵安松口气:“司衙里的七成案子可先函封起来了。”
    李培南不接话,她就追着说:“你怎么不问问还有三成案子是什么?”他了然回道:“臬司大人今天带我出门,难道是随便转转的?”
    “被你看穿了。”闵安笑了笑,拉李培南起身,带着他朝前走,“我以前总觉得你太过严厉,又被人锦衣玉食的供着,难免生得不近人情不通世故的,所以想,趁你现在没了权位使唤我,赶紧带你出来使唤下,让你尝尝我的痛苦。”
    闵安说的是笑谈,李培南自然听得出来。他扯回被她牵在手里的衣袖,说道:“使唤是假,体察民情解决诉讼倒是真的。”
    闵安弯嘴笑着,要去抓住李培南的手臂,想攀附在那上面。李培南急避,她不悦地说道:“为什么柔然能拉住你,偏生我就不行?”
    “她是孩子心性,你可是要站在人前的臬司官,需得庄重些。”
    闵安甩手走开:“无人处也不能迁就我么……”李培南慢慢跟了上去。她踢着脚边的草叶,一边走一边说:“臬司官,臬司官,随风飘零无人管,草根泛泛远籍贯,何日回得旧乡关?左州恐惶说兵乱,阿循助纣不责担,浮萍民生各自散,休谈暗云换青天。”
    李培南听后静静笑了起来,并未去劝。闵安生了一阵闷气,想到以后总归有希望,自个舒解开了心头烦忧。她抬头发觉变天了,就对李培南说:“前面你看了花枝节,吃了黑米饭,还算不上体察民情,真正的民情,在后面。”
    秋冬季节的雨来得疏落,滴滴答答打在屋檐下。四周极静,好像除了避雨的闵安与李培南,整座村子里已经没了旁人。风里卷来泥土的气味,扑鼻而来的都是萧寒意。
    “听到什么了吗?”闵安站在一旁问。
    “雨声。”
    “还有呢?”
    李培南不语。他与闵安所接触的其他人不同,不会答她一句应景的话,更不提一些风花雪月清词儿。闵安喃喃道:“那就等雨大点吧。”她从布褡里取出玉米窝头,掰碎了,一点点吃下。
    他就站在檐下听雨,等着雨声变大。
    她扭头对他说:“你今天几乎没沾米,我知道你饿了。这个窝头是用玉米馎饦面做的,好吃得紧,想要吗?”
    李培南自然不会理她。她叹口气说:“可是你总板个脸,老要我端庄些,所以我端庄地想了想,决定不给你了。”她慢慢地吃完窝头,拍拍手说:“雨下大了,你听到什么了吗?”
    李培南的确听到了,雨点砸进空物里的回响,还有桌面溅起的水花声。闵安走过来拉住他的手,这次他没有甩开她。
    “走吧,我带你去看看。”闵安将李培南带进了一条石板路铺就的村巷里。两旁屋檐滴水,正中雨点落在巷里鱼贯摆着的几十张木桌上。桌上有碗碟筷子,散乱摆着,也无人照看。
    “这里本是摆‘百家宴’的地方,村民热情好客,从来不提防远来人的恶心肠。去年开宴时,苗蜡族派厨子混进村,在饭菜里撒了药水,逼得村民去求他们赐解药。他们趁机滥抬药价,村民凑足了钱银送过去,好不容易捡回一条命。之后,整个村子都搬迁了,再也不见归还。”
    闵安一说完,李培南就记起了她那案卷抄本上的内容,应道:“苗蜡族就是司衙里另三成案子状凶?”
    闵安点头:“这才是一例。”
    两人冒雨穿过长长的村巷,肩衣接雨,听雨声萧然。闵安开口说:“早上听得城隍庙里的香客求神,求苗蜡仙神发慈悲,不要再做法催动冤魂过来索命,我一听就知道苗蜡又开始害人,因为他们的做法和惊吓三额吉的手段是一致的,也是装神弄鬼,假借托梦向百姓索要钱财,若不给,他们就闹得更厉害——偏偏百姓又信这些,就连衙官也信了,无论怎么劝,他们就是不听,执意要把‘免灾金’捐给庙里。”
    李培南说:“风俗教化非一日之功,你精通官学,后面自然会找到办法应付。”
    闵安苦笑:“多谢你如此信任我,依照往日教训来看,破除鬼神之说需移风易俗。若想匡正百姓朝拜之风,必须打破苗蜡神像,替他们塑造一个真正的英雄。”
    “说来说去,还是想剪除苗蜡族?”
    闵安点头。“至少要除去他们的恶势力。”
    李培南想了想,答道:“也好,父亲早就看苗蜡不顺,多次提到要铲平他们。”
    闵安稍稍惊异:“苗蜡还曾招惹过王爷么?”
    “娘亲曾在二十多年前,被苗蜡的蜡尸毒气祸害过一次,父亲因此记恨在心。”李培南答得简短,并未多提及父辈往事。
    “那王爷现今在哪里?”
    “去寻娘亲了。”
    闵安这才知道李培南生母并未离世的秘密,不得不震惊。李培南依然不提过往,当先走出了村子。闵安跑上前去,再带他走过几个村落,让他看遍了民生百态,最后才走回了司衙。
    总兵府派来的仆人已经侯在了宅院前,他恭敬递上柔然催促李培南回转的书信,低头等候李培南的发落。
    李培南唤仆人去门房等待,找到了闵安,将书信放在她眼前。“老规矩。”
    闵安心里虽不乐意,可是也没办法,研磨执笔,替李培南再写了回信。“花枝漫漫,游人祈福安,今见民戏喧盈,才觉别居已有三日,待归还,必然携来巧礼相赠。”她被李培南软语威胁已有多次,捉刀写信时,她都要搜肠刮肚找些趣事说给柔然听,今晚还别上了一枝干花送过去附庸风雅。
    李培南看了信件无误,出门送到仆人手里,等同于他再一次做出了选择,留在司衙帮助闵安处置事务。他的留下显得尤为必要,刚睡下时,司衙前堂就敲起了行军鼓,州同知高声喊道:“军营生变!臬司大人起驾镇压!”

  ☆、第121章 同进同退

左州军营设置在关津要道旁,本是千户所规格,因动乱频发,一些兵卒出逃,被乱军杀死,他们的兵牌就落入乱军之手,而乱军多由各部浮浪户组成,浮浪户们正愁没了户籍,就纷纷捡了兵牌冒充正规军进驻军营里。
    如此一来,军营里鱼龙混杂,难免会出叛乱。
    闵安带着一众官吏到场,巡检司里所剩的兵力也赶过来支援,凑在一起才有百来人,远远不及千户所里一千多的噪乱兵士力量。
    闵安穿着官服站在军营门口,背后的援兵被堵塞了,进不来。她一人孤零零地与噪兵对抗,苗条身影在暗光里格外显眼,雨水冲刷着她的眉目,不施粉黛的脸上白得透冷。
    来之前,她就严厉叮嘱过随行官兵,若没有她的号令,不准轻易动作,也不准随便后退一步。大家见最后一人提着一柄红光凛冽的长剑,正是传闻中赶来效力于臬司大人的李培南,只得齐心站住不动——有了强人断后,他们也无可退怯。
    闵安听清了噪兵鼓噪的理由,朗声道:“雨大毁屋,寻常之事,尔等怎能假托怪力邪神乱我军心!未及翻整的屋舍,我即刻拨来善银进行修葺,尔等可放心居宿,又怎敢不除兵械就待冲出营去?究竟视军纪国法如何物?”
    闵安运气而喊,官腔十足,她知道以一介女官气势无法震慑众人,所以凭借大道理来喝止打头阵者蠢蠢欲动的身影。
    抵在前头的士兵嚷道:“我们早知州府没银子了!都被格龙抢光了,大人又何必糊弄我们小人,说是拨银子帮我们修军舍?”他们抄起刀矛朝前拥挤,带着跃跃而试的神情。
    闵安拿出袖中笼起的官印盒子,将它高高举起,喝道:“官印在此,谁敢越过一步践踏国之御使之尊严!再有冒进者,必定杀无赦!”
    军营外的巡检会意,发令道:“弓手准备!”七十名弓兵齐齐举箭,将涂抹了火油的箭矢对准大门处,情势若是失控,他们也敢放火攻营。
    兵士鼓噪势头稍稍凝滞。闵安抓紧机会说道:“我敢来此地,就不怕没命回去!尔等前进一步,即为叛乱,遭射杀是为天经地义!若能后退一步,让我送进缮银,今晚变故我便一手揭过,不追究尔等罪责!是死是生,速速选择!”
    兵士愈加迟疑。落于人后的李培南朗声唤道:“让开。”司衙这方人马立刻让出道儿,吴仁忙不迭地推着箱车走进军营,箱子顶上还横放着长剑“蚀阳”。
    蚀阳是历代太子佩剑,镌刻了徽印,可不依法理先斩后奏。它出现得及时,作用强于尚方宝剑。
    闵安会意,执起了蚀阳,对着前头的噪兵说道:“这箱银子约计八十两,可作定金,也可显露我的诚心。所缺钱银,后两天再送来,不知尔等还有意见否?”
    接到消息赶来送银子的吴仁,一路上早在心里哭成一片苦海:连我的棺材本都掏出来了,傻丫头一点要顶住呐。
    闵安确是顶住了。聒噪的兵士逐渐退回所属军舍,只留队长与司衙里的人交涉。闵安回头将蚀阳递给巡检,唤他好生拿着,低声问:“公子呢?”
    巡检是亲眼瞧见一个女官喝退满营噪乱兵士的,心里对闵安钦佩,不由得跟在闵安身边忙前忙后,他的所作所为,又带动了巡检司里兵卒对闵安的敬畏心。
    巡检急忙答:“公子一直不露面儿,大概是不方便。我刚回头去找时,他已经不见了。”
    闵安听得心奇,按下想法先不显露。她落落大方朝军所走去,问道:“生噪乱半个时辰,不见千户出来答话,可是出了变故?”
    一名队长跟上一步答:“臬司大人英明,我们的千户大人确是发生了点意外……”
    “直说,休要隐瞒。”
    “千户大人本应在他房里休息,等兵士去请时,发现他已经不见了。”
    又一个不见了。闵安暗嗤,继而问道:“除了千户,可还有人突然不见的?”
    “没有。”
    千户居住的地方是一个普通宅院,四处简陋,闵安带人勘察了一遍,不见异常状况。据队长们互相作证,整座军营全然关闭,不曾走漏一马一卒出去。他们相信千户应该还留在军营里,可是将营地翻了个底朝天,都不见千户踪迹。
    于是营里有人开始流传,千户夜间睡觉被暗神诡仙带走的风声,他们笃信,若是寻常人下暗手,怎会做到不留一点痕迹?不好的风声一传十十传百,说得有鼻子有眼的,再加上雨大风冷,刮倒数片军舍,种种状况一夜在营里突起,像是发酵了面条,使得兵士们全部膨胀起乱心来。
    “谁是第一个透出风声的人?”闵安细心问。
    队长们面面相觑,又唤亲随兵下去打听,乱糟糟跑动一刻后,倒是把人找出来了。“是新兵营里的一个人,叫什么没在意,好像是苗蜡族。”
    “生得什么模样?”闵安再问。
    “脸瘦颧骨高,整天穿着黑衣,懂得养马养羊,跟牲畜们倒是亲近。”
    闵安对着千户的床铺细细想了一刻,突然心神一动。新兵营里来爱黑衣的苗蜡族,很像一年前夜闯世子府的舵把子徒弟,那人擅长驯兽,没救出朱沐嗣后,最后借着园林里的飞禽走兽逃走了。
    检验千户是否被疑犯所害,闵安还是有方法的。她唤弓兵移走房里一切物什,用木炭烘烤地面、床铺,过了好大一会儿,床铺上就显露出异象,弓兵再把芝麻撒上去,那上面立刻粘附出一个人形来。弓兵将芝麻扫去后,人形痕迹的左胸、腹脐处黑末子明显密集些,可见是伤口所在。
    闵安细细向队长们解释:“今天下午雨大风急,兵士们各自进营歇息,凶手抓紧机会害死千户,又将床铺清理干净,只待做出一个千户消失不见的假象。他随后散播鬼神之说,蛊乱全营军心,用意确实险恶。其目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