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二战之救赎-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

最有趣的是,谢尔曼坦克的尺寸是参照美国‘自由轮’的船舱设计,非常便于远洋运输。看来美军对后勤的重要性理解得非常透彻。

但这一切并不能掩盖‘M4谢尔曼’的缺点,谢尔曼坦克外型线条瘦高,高达3。4米。像一个淑女一样在战场上招摇过市。很是吸引德军坦克直瞄镜里德军的眼球。面对淑女不上,那就是笨蛋了。

使用汽油的发动机由于成本问题也只用了很薄的一层钢甲。这个弊病使谢尔曼坦克获得了‘朗森打火机’的绰号,因为这个打火机的广告词是‘一打就着,每打必着。’

第三个原因就是英队的装甲指挥官的问题了。英国是一个岛国,在英国从来都是皇家海军的天下。英国人只知道该怎样去造更大和装甲更厚的战列舰。对于陆军的坦克根本就不是特别的重视。

英国是最早使用坦克的国家,一次大战中为了突破德军的堑壕、铁丝网、机枪火力点组成的防御阵地。英国利用汽车、拖拉机、枪炮制造和冶金技术,试制了坦克的样车月1辆“马克”Ⅰ型坦克首次投入索姆河战役。当时为了保密,英国将这种新式武器说成是为前线送水的‘水箱’英文结果这一名称被沿用至今,‘坦克’就是这个单词的音译。

但是第一次大战后英国又恢复了老样子,根本就不对这种陆战之王再进行深入高成本的研究。想当然的陆军的军事学院的战术也还是把坦克做为步兵的支援工具使用的。20年的时间英国的坦克使用水平还是停留在一战水平。

当德国人使用坦克攻占了波兰以后,英国人才翻然悔悟,才又对坦克进行了新的改进。并制定出了一系列的坦克战术,这其中就有一条,‘坦克在进攻时没有步兵的掩护下,应尽可能的拉近坦克之间的距离,以起到相互掩护的作用。’

英国的装甲指挥官们都是高分从装甲学院毕业的高材生。那课本都可以倒背如流,在战场上也是很严格的按照书中的要求去做的。因为你要是不照样去做,你就会被当成另类被别人敬而远之,而你的上司也不会喜欢你这个推陈出新的家伙。

书本的结果在北非的沙漠中终于显示出来了,用的是英国几十名装甲官兵的生命,就连后来隆美尔知道了这件事以后都感叹的说了一句“教条主义害死人啊”。说完还假模假样的掉了几滴鳄鱼的眼泪。

漫长的1千米几分钟就过去了,两军的坦克相距只有不到2千米。最前排的德军坦克指挥官都纷纷的钻进了炮塔之内,这时英军坦克的炮弹已经能够打过来了,不过准头那简直都是令人发指。

英军发射的都是高爆穿甲弹,最远只有1500米射程的英国坦克实在是受不了刚才米歇尔、魏特曼的打击,都纷纷提前开火。

但是过远的距离让射出的炮弹早已失去了火yao燃烧的动能,只是靠惯性砸向了德军先头的坦克。但是这种砸过来的铁块对人体的伤害力还是很大的。德军的坦克指挥官们谁也不想让身体跟它们有什么亲热的接触。所以谁也没有在外面指挥,都纷纷盖上了坦克的上盖。并升起了炮塔上潜望镜。

英军的炮弹纷纷在德军坦克周围落下,不过穿甲弹的动能早已耗尽,就是撞击到德军坦克也不足以引起穿甲弹里弹药的爆炸。所以不但英军奇怪,就连德军都很纳闷。怎么会遇到这么多的‘臭子’。

不过德军还是受到了伤害,一挺‘豹式’坦克上的同轴机关枪被这种‘臭子’给击中,当时坦克内的无线电收发员正好靠着机枪在收着信号,被同轴机关枪的后部一个神龙摆尾给击中了肩部,直接就打断了那个不幸的德军的胳膊,还好打中的不是脑袋,要是打到脑袋上那肯定有死无生。

当然英国发射的‘臭子’并不能阻止那些早已经准备好的德军坦克,平时都是作为装甲学院的教官的坦克指挥官一声令下,坦克都停住了前进的脚步。

这些坦克教官当然也不会犯一些新手的错误,在坦克行驶中去发射炮弹。他们一个一个都把坦克的潜望镜精度调到了最大,直接对着炮手下达了极为精确的坐标命令,炮塔的角度和炮管的仰角都精确到了‘分’这种程度上。

炮管的仰角是在+28度个5度之间。而一度的角度又分为分’又等于教官们平时早就让他们养成了精确计算的习惯。直接报出的坐标都是论‘分’算的。而这些精确的数据就是目标远近的唯一标准,也是炮手调整坦克炮的依据。

这是野战部队的装甲指挥官做不到的,平时战况惨烈的时候。那些野战军的装甲指挥官能目测敌人的大概位置都很不错了,报出的坐标能以度来衡量就很不错了,别提精确位置了。

也幸亏德军直瞄镜的刻度最低也就是按‘分’计算的。只能击中坦克的大概位置。要是按‘秒’计算,那些教官们非得算出打在坦克的那个部位更好不可。

不过好在这些坦克其他成员大多都是这些教员曾经的学生,对于教官的命令根本就不敢怠慢,很细心的把炮塔和炮管调到了教官要求的位置。等候指挥官发射的命令。

这些坦克指挥官在弄好坐标以后,并没有急于发射,而是在无线电里大声的喊道‘号’‘等术语。直到1到10号都有人报过以后,无线电才又停了下来。

没有报数的坦克的成员都很奇怪,为什么他们的指挥官没有上报数字。不过良好的纪律让人们都比上了嘴巴。不过他们的指挥官没有管他们的疑问而是又对着潜望镜看了一下又接着报出了下一个坐标。这次的坐标依然是精确到了‘分’级的单位。

而这时刚才报1-10数字的坦克的指挥官都分别下达了射击的命令。十辆豹式坦克几乎同一时间就发射出了炮弹。

2秒不到的时间英军的10辆‘谢尔曼M4’坦克分别收到了这十个标着‘危险品,禁止碰撞’标志的礼物。穿甲弹都无一例外的打在了坦克炮塔的前装甲上。高达1200每秒的初速度使这种合金钢弹头,在飞行了2000米以后动能依然是十分的强悍,直接打穿了‘谢尔曼’那防护效果相当于88毫米钢板正面装甲。

打穿钢板后炮弹的弹头在钢板的反作用力的下,引爆了弹芯中包裹的zha药的引信。zha药的爆炸产生的气浪包裹着刚刚与钢板撞击融化变形的合金弹头碎片,变成了一道道金属射流,从打穿钢板的那个孔中向坦克内部肆虐而去。

短短的一秒钟时间,已经在坦克中往返几十次的金属射流,就杀死了英军坦克的所有成员。当然英军士兵死前是感觉不到痛苦的。这是因为神经传输的速度还没有反映到大脑,身体就已经变成碎片了。

德军的那些坦克基层官兵见状都有点目瞪口呆,都在想是什么样的射击计算才能让十辆坦克都分别2000米外被击中,而且还都是炮塔中弹。还有那十个教官都是提前几秒计算的坦克射击位置,等待的时间竟然是分秒不差。每辆坦克竟然都只用了一发炮弹就解决了问题。而且都还没有2发炮弹打到一个目标的‘误打’。

要是坦克的身体是一个巨大的标靶的话,那么坦克的炮塔无疑就是这个标靶中间的红心的位置。十辆英军的‘谢尔曼M4’都像是有人用大号钻头在同一部位钻了一个洞似地,连中弹的部位都得按拿卡尺量才能分得清些许的不同。

后来教官的一些解释让这些士兵感觉上有些很失败。

教官们的原话是“我们都是严格按照装甲手册的要求去做的,目测目标距离,然后输入目标坐标。通报射击目标次序已免重复射击,起到节省弹药的效果。最后命令发射。就这么简单。”

众学员崩溃中。

没有人去敢说教官这种节省弹药的行为有什么不对。关键是没有学员能做到教官所做的事情,别说一发炮弹击中目标了,就是五发炮弹能击中敌人的一辆坦克,在坦克手的眼中就会变成命中超高的神射手了。

后来这次战斗经过被蒙哥马利知道了,蒙哥同志不禁说了跟他的老冤家隆美尔一样的一句话“教条主义害死人啊”。

不过从蒙哥的眼中留出的却是苦涩异常的泪水。

两更送上。

第五十三章坦克对决4

什么叫教科书式的战斗,这就是教科书式的战斗。!英军和德军都严格的按照教科书上写的进行行军和战斗的,带来的结果却截然相反。第一装甲师第一个照面就被打掉了十分之一。这个结果让英德两方的师级指挥官都大吃一惊。

德军的101装甲师的师长路德上校就是如此。在德军坦克编队的后方路德上校用一辆装甲指挥车上的远距离观察镜,完完全全从头到尾的看完了这出大戏,也从无线电中听到了坦克指挥官们的喊话。作为一个资深的装甲战斗指挥官,希斯算是开了眼界,原来坦克还能这样使用。完全是跟装甲手册上介绍的一模一样,因为手册就是这些教官们编撰的。这要是手下的人都跟这些教官一样生猛,那打起仗还用怕什么怕,直接挨个的给那些敌军坦克点名就行。希斯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些教官们留在自己的装甲师。有这帮宝贝在手什么都不用发愁了。

但是路德没想到的是,以他的级别根本就不可能留住这些教官在他的部队。因为这是整个德国集全部民族的人口才挑选出来的几百名,装甲教员。这些人都是精英,每一个人都是万里挑一的人物。让这些人上前线当作战部队,简直就是对人才的亵du。换句话说,这些人要是都在这场战役中消耗完了,那德国的装甲兵的后续力量也就到头了。这种情况是德国的任何一个高层都不能接受的。

也就是安德里他老爹的力量和面子大,打通无数的关系才让凯特尔元帅弄到这些人的。而等把安德里找到以后,这些人的使命就算到头了,会在空军的掩护下直接飞回柏林的。根本就不会为路德服务。

英军的第一装甲师的指挥官雷蒙德、布里格斯是一位少将。年仅38岁的雷蒙德、布里格斯在整个陆军就是一个奇迹。因为他是第一位在40岁一下就担任师级指挥官的陆军将领,对于那些动辄四十、五十出头还是个团长的人说,雷蒙德、布里格斯就是个奇迹。

英国陆军向来信奉的原则就是‘嘴巴没毛,办事不牢’。就是英国的王储在40岁以前也不能担任将军级别的职务和军衔。但是雷蒙德、布里格斯却不是这样。这跟他的个人能力没有多大的关系,只是他的起点就比别人高。

他的爷爷是英国海军的逆天级的人物,受封过国王的贵族头衔,在英国的地位是相当的高。他一心想把自己的儿子给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也就是雷蒙德、布里格斯的老爹。但是雷蒙德、布里格斯他老爹人各有志,说什么也不愿意参军。为此爷俩没少掐架。

后来因为远东有战事发生,雷蒙德、布里格斯他爷爷率队出征。终于没有时间再去管自己的儿子。他儿子竟然跑去参加了保守党,走上了从政的道路。

虽然雷蒙德、布里格斯他老爹不喜欢军事,但是对政治方面却有着惊人的天赋和运气。在一帮政客中混的是风生水起,并和丘吉尔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雷蒙德、布里格斯他爷爷看自己的儿子也大了,而且也确实适合走政治这条路也就没有再去阻拦,还利用自己的人脉为他儿子解决了不少的难题。

不过这也是有条件的,就是让雷蒙德、布里格斯长大以后必须从军。作为交换条件雷蒙德、布里格斯他老爹答应了。

不过一次偶然的意外却使这件事出了波折,雷蒙德、布里格斯小时候玩耍时不小心掉进了河里,被家人救上来以后就对水产生了恐惧症。一直治疗都没有见好。后来报考海军学院的时候也因为怕水第一轮就被刷了下来。雷蒙德、布里格斯他爷爷也没有办法,

但是固执的老头竟然让雷蒙德、布里格斯去了陆军学院,还好这次考上了。

当然以后雷蒙德、布里格斯一帆风顺的毕业成了一名军官。那时一次大战刚刚结束,大量的战时军官都恢复了原始职位,更别提一个没有上过战场的刚毕业的准军官了,和平年代要获得升迁是相当困难的。

但是也要看是谁。雷蒙德、布里格斯两年换一个地方,换一个地方就高升一级。有时候的升迁命令连雷蒙德、布里格斯都莫名其妙,比如印度镇压叛乱成功的有功人员名单的末尾会出现雷蒙德、布里格斯的名字。其实雷蒙德、布里格斯根本连印度在那都不知道。

这一切当然是雷蒙德、布里格斯他爷爷的手笔。就这样雷蒙德、布里格斯一直到35岁就已经是一名陆军上校。不过他爷爷在这时也去世了。

二次大战也随之爆发,雷蒙德、布里格斯被派到了法国担任了一名团级指挥官。手下5000人马。不过在法国战役的时候雷蒙德、布里格斯并不出名,直到英国张伯伦首相下台以后,雷蒙德、布里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