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豁达人生-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离开了工作组的办公室之后,薛廷臣径直往自己家里走去。一路上,他一直在想,现在是新中国,饿不死人的,在哪里都能活下去,不需要为这个死去活来的。于是,他很快就调整了心态,开始划算到新疆种地的计划。

过了一个多星期,“四清”工作团的批复下来了。

农副公司四清工作组当即召开了公开处理大会,郝玉珠在大会上宣布:

“对薛廷臣同志所犯错误的事实,处理意见批复如下: 一、撤销农副公司经理职务;降两级工资,工资由行政十九级降为行政二十一级。二、开除党籍。”

薛廷臣听了以后,沉了一星期的心一下子放松了,总算没有被开除公职!薛廷臣在想,“四清”工作团的批复,没有按农副公司“四清”工作组的意见,没有开除自己的公职,这是组织上给了自己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他心里暗暗感谢组织,暗下着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吸取教训,努力工作,改正错误,把工作干好,以实际行动来弥补过去造成的损失。

散会以后,薛廷臣想了很多。对于撤销经理职务的处理,他根本就无所谓。一九五五年六月,他就是省政府任命的正局级干部。由于在县委扩大会议上提了不同意见,得罪了当时的县委书记崔永兴,受到了打击报复,给了他一个不明不白、不软不硬的处理。虽然当时他有些不愿接受,可又提不出反对的理由。自那个时候稀里糊涂的把他下放到城关供销社以后,县上就一直再没有把他按局级干部使用过。这个时候,他觉得一个商业局下面的经理,只是一个股级干部,也没有正式的任命文件,撒了就撤了,就根本没把它当一回事,一点都不在乎。这个时候,他竟然还觉得当经理还没有当一般干部自由、随便,撤了更好!

对于开除党籍,他觉得理所应当。自己所犯的错误,是党章所不允许的。作为一个**员,自己的所作所为已经玷污了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组织上开除自己是应该的。虽是这么想,但他的心里多少还是有点失落的感觉。

对降两级工资的问题,薛廷臣还是有点不愿意接受,因为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过去每月九十六块多钱,只能勉强维持一家六口人的基本生活,并不宽余。现在,每个月一下减少了二十块钱的收入,一家人生活不只是显得紧张,而是有点无法生活了。家里人口重,孩子多,孩子们都已陆续到了上学的年龄,以后的日子真不知该如何过。但没有办法,只能算走算看。

  
 正确对待 '本章字数:2271 最新更新时间:20131211 08:44:31。0'
034 正确对待

“四清”运动的战果是辉煌的,大通县还抓了一个万字号的特大“老虎”,那就是城关供销社的马福奎。

马福奎是城关供销社牧场的场长,城关供销社的“四清”工作组认为马福奎在牧场当场长期间,肯定有贪污和投机倒把的经济问题。工作组对马福奎的情况分析说:你在牧场当场长,完全可以把牧场的大牛、羊卖了,再买点小的牛、羊来顶上数,这种情况是完全可能的。

马福奎是城市贫民,不识字,人很老实、胆子又小,但他也不愿意自己给自己栽赃。因此,他不可能承认这个被栽的赃。但经过多次的批判、斗争,马福奎终于经不起工作组的吓唬和批斗,被逼无奈,就按工作组的要求,将他们用想象、推论和安排的“罪行”全部承认了。工作组先让马福奎在有积极分子参加的小会上作了一次交待,然后还让马福奎在城关供销社全体职工会上再交待了一次。这一次是示范性的交待。城关供销社的职工听了都觉得有些惊讶。散会以后,许多人都在议论说:真没看出来,马福奎还真是一个大“老虎”哩!

城关供销社“四清”工作组为了显示他们工作有成绩,便把马福奎的情况在“四清”工作团的汇报会上汇报了。“四清”工作团为了培养典型,推动全县的“四清”工作的进展,使有经济问题的人都能自动坦白交待,召开了一个全县的示范大会。大会上,马福奎手举着两扎整捆五元面额的人民币,展示给大家看,在会上对着公众讲,这是他退的赃款。“四清”工作团的人当众宣布,对马福奎这种能够主动坦白、交待,又能积极退回赃款的作法,根据“坦妇从宽,抗拒从严”的政策,当众管宣布:从宽处理,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并把马福奎作为典型,号召所有有经济问题的人,向马福奎学习,自动坦白交待。凡是自动坦白交待了问题的,不管问题有多大,都可以从宽处理,或者免于处理。

但城关供销社“四清”工作组在给马福奎定案的时候,马福奎却全都推翻了。

马福奎不识字,所有的交待材料都是工作组说的,让马福奎自己承认。最后在定案的时候,因为找不到能够证明马福奎贪污和投机倒把的人证、物证,也没有人能写马福奎贪污和投机倒把的证明材料,最后无法定案,便不了了之。因为在全县干部、职工大会上当众宣布了免于刑事处分,最后给了马福奎个开除留用的行政处分。

事实上,马福奎的贪污和投机倒把的问题全部是工作组用推论的方式捏造出来的,一个没有拿公家一分钱的老实人却背了一个万字号的贪污分子的名声被开除留用。

对于马福奎,薛廷臣当然是最了解的了,他觉得马福奎或许有些问题,但绝对不会像工作组说的那么大。马福奎是薛廷臣在城关供销社全体职工会上宣布让他当了城关供销社牧场场长的,马福奎以后的工作情况和各种表现薛廷臣看得一清二楚,他绝对不会相信马福奎会大牲口倒小牲口,他没有那么大的胆子。马福奎被处理之后,薛廷臣便去问马福奎:“你贪污一万块钱的问题究竟是怎么回事?”马福奎笑着叹了一口气,有些无可奈何的说:“我被整的没有办法就承认了。”薛廷臣问道:“那你从哪里弄得那一万块钱?” 马福奎苦笑了一下说道:“当时的钱是工作组给我的。”薛廷臣又问道:“为什么没有的事你就承认了呢?” 马福奎回答道:“‘四清’工作组认为我有贪污和投机倒把问题,他们怀疑我把牧场的大牛、羊卖了,再买小的牛、羊来顶数。大、小会批斗了二十几天,把我批斗的受不了了,对批斗心里很害怕,我就一咬牙承认了。因为我真的没有那么做,也没卖过牧场的牛、羊,在给我定案的时候,我就说原来承认了的那些事都是假的。最后给我算了些多吃多占的问题,要我退了几百块钱”。

听了马福奎所说的话,薛廷臣觉得马福奎的所谓罪行,纯粹都是莫须有,大声说了一句:“尽是胡闹!这哪是在搞“四清”,分明是踩在别人的身上给自己捞取政治资本!” 薛廷臣自己还在泥坑中,却还在为别人鸣不平。

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思维,那些在运动中被整的很惨的人不可能没有想法,但薛廷臣的想法总是和别人不一样。他总是在检讨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对组织没有丝毫的埋怨,对运动没有丝毫的怨恨。因此。他对组织上给自己的处理无条件地接受了。只是对那些强加在他头上的不真实的事情和无限上纲、上线,进行严厉的批判斗争,心里总是一直想不通。对工作组利用那些不好好干工作的人来当“积极分子”,用他们借公报私来整干工作的人,心存恨意。薛廷臣觉得,中央搞四清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出修正主义。是一场以反修防修、防止和平演变为主旨的革命运动,毛主席曾明确指出:“要花几年功夫,对干部进行教育,把干部轮训搞好,不然,搞一辈子革命,却搞了资本主义,搞了修正主义。”提出要提高警惕,防止国家“走向反面”。但因为“四清”工作组中的人员良莠不齐,有的干部不懂政策,把经念歪了,有的是混进革命队伍中的渣滓,他们为了自己捞取政治资本。不择手段地给别人栽赃,不惜踩在别人身上往上爬。所以,他一直坚信:“经是好经,是小和尚把经歪念了。”“党的政策始终是正确的,只是在贯彻的过程中,由于人的思想认识不同,执行中往往出些偏差。或者被一些坏人钻了空子,借公报私,使坏人得势,好人遭殃。从党的整个历史来看这也是难免的。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事实最终都会真相大白的。”因此,尽管他受了那么大的委屈,蒙受了不白之冤,但他的心态始终很好。

薛廷臣的这些想法以后就被证实了。《大通县大事记》中记载:“四清”运动虽然在政治上、经济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指导思想上对阶级斗争形势作了错误的估计,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打击了大批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制造了比一九五七年反右派运动中更多、更大、更加严重的寃假、错案。党的十一屆三中全会以后,贯彻落实各项政策时,那些蒙受不白之冤的人都得到了平反昭雪。

  
 累及家人 '本章字数:3972 最新更新时间:20131212 09:06:26。0'
035 累及家人

被撤销经理职务以后,商业局安排薛廷臣在农副公司当采购员。一向绝对服从组织安排的薛廷臣却很不愿意接受这份工作,因为采购员经常要到外地出差,是一个比较花钱的工作,他一贫如洗,没有钱去垫付旅差费用。对此他很为难,不服从分配吧,觉得不太合适,刚被撤了下来,就给组织上出难题、找麻烦。服从分配吧,这现实的生活问题,又该怎么解决呢?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之后,他还是决定接受了这份工作,他觉得,不管怎么样,还是应该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但这样以来,可就苦了他的那几个孩子,更苦了妻子张秀英。

自从被处分以后,薛廷臣的工资少了许多,每月七十多块钱根本无法维持一家六口人的生活。大通县最低的生活标准每人每月也需要二十块钱,而他们家现在每人每月只平均11块7角钱。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张秀英不得不把几个孩子丢在家里,由大的看着小的,自己到706的南山建筑工地去当小工。

张秀英在建筑工地所干的活是合泥搬砖,这是男壮劳力干的重体力活,张秀英从小是在湟源县城里长大的,从来就没有干过体力活。一个几个孩子的母亲,一整天的搬砖合泥,干着壮年男人才能干的重活,一天干下来就觉得身体吃不消,但如果怕苦怕累不干了,每天的一块二毛钱就没地方挣了。这一块两毛钱对她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这点钱,男人的工资是维持不到月底的,他们全家人就得饿肚子,孩子们就要受恓惶。为了一家人的生计,为了让孩子们少受恓惶,她咬着牙坚持下去了。

薛廷臣的家住在农副公司的后院,离706的南山很远。家里没有自行车,她只能靠两条腿走路。这样,张秀英不但每天要干着壮年男人才能干的繁重的体力活,还要从家里到工地往返四趟,来回走几十里路。因为家里有嗷嗷待哺的孩子们!还有繁杂的家务活等待着她去做!她每天天不亮就得起来把孩子们安顿好,然后马上赶到工地。中午歇工之后,她必须赶快回去给几个孩子做饭。孩子们吃完饭后,她就得赶紧洗锅刷碗,赶路上班。706的厂子很正规,制度非常严格,如果迟到超过五分钟,就得扣工资。因此,她每天都在紧张、忙碌、劳累中度过。更何况当小工的没有星期天,张秀英根本就得不到休息。

因为没有钱给几个孩子添置新衣服,孩子的衣服、鞋袜张秀英必须亲手去做。因为家里一贫如洗,没有钱买布,只能是大的穿了让小的再穿,缝了又缝、补了再补。“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社会上流行的这句话,也是对薛廷臣家庭情况的真实写照。

缝补衣服是很费工的,因为白天要合泥搬砖干重活,去挣那一块二毛钱,还得来回走几十里路回家做饭洗刷,根本就没有时间去做,只能利用晚上,去加班给几个孩子缝补衣服、做鞋袜。经常是在灯下一边缝衣服一边打盹。能累到什么程度,只有张秀英自己知道。常人是无法想象的,就连薛廷臣都无法想象妻子是怎么挺过来的。

薛廷臣经常在外地采购,很少能回家,把这个艰难的家和几个孩子,全部丢给了张秀英一个人。孩子们的抚养教育、长大成人,重担全部压在了张秀英一个人的肩上。他每次回家,看到妻子黑瘦的身板和疲乏的面容,就心酸难过,他自责自己,但却无能为力!

张秀英所处的环境,不仅仅是生活条件的艰辛和困难,让她最难承受的是那些幸灾乐祸者的白眼和歧视!她的心灵上的痛苦和刺激有多大常人是不可能想象出来的。如果说没有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与勇气,没有好的思想品质,没有伟大母爱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