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兴唐-第5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不能改变主意。
招待很丰盛,结果使者团没有调解成功,却在倭国兜了一个大圈子,看了看倭国许多地方的风景与人情后,回国了。其实已得到了第一手情报。而且这一行,户部员外郎杜丞却给唐朝带来了一个大大的惊喜。
倭国的水稻!
从三国年间,倭国就出现了水稻,产量也未必很好,可它在倭国逐渐改良后,却适应了倭国那种寒冷的天气。并且稻谷产量永远超过麦粟的。河北与河东地区依然不能引种,毕竟稻谷的生长,是寄托在大量水源上的。可是辽东却不乏水源,有众多的河流,每年冬天又会落下大量的积雪,春天一来,江河融山川冰雪融化,保证了水源。
这也是李威想方设法,改良粮食种子的产物。满世界的在找优良的作物种子,进行改良。所以连带着官员都变得很慎重起来。于是倭国耐寒的水稻种子不知提前了多少年,进入了唐朝。
这为开发大辽东计划,打下了基础。
已经在辽东沿海地区试种,每亩地一年只能收一次,但产量接近了二石半。也足够了,再改进一下,三石同样不是梦想。可无人领倭国的情,这些年,倭国从唐朝得到了多少好东西?
调解不成,李威大怒,准备全国征四十万大军,建造一千艘战船,踏平新罗与倭国这两个可恶的国家。
诏书一下,全国哗然。
打新罗人好理解,也似乎能成功,然而打倭国,需要跨海的。四十万军队跨越大海?言官与老百姓、学子大儒的上书,迅速将三省堆满。
还是做一次试探,看看民意。
狄仁杰找到了李威,摇了摇头,不行啊,陛下。
这份诏书别当真……但将来攻打倭国时,就是没有四十万军队,也要有二十万三十万的军队,这样才能起到震慑作用,否则人少了,会陷入泥潭里。知道内情的人不多,李威也压着这些劾书不报。于是议论声更大。
这也是李威自找的。
朕欢迎进谏,那怕是一个平民百姓,只要有能力,有才干,提一个好建议,我会给你奖励。说不定我还能看到你才干后,给你一个官职做做。因此,这些年上书的人多。不过这与武周时,开密报之风却是两样的。当然,大多数是老生空谈,可中间也偶有几条好的建议,一一采纳。
反正皇帝也不怪罪,说不定过段时间醒悟后,能给我们奖励,于是上书的人更多。结果没有说服皇上,也迫使此事拖了下来不决。但有的聪明人,却能嗅到一丝不寻常的气息。
唐朝鼎盛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西边居然都达到了马克兰,其实已经无法治理了。若是文官上路,就是现在修了大道,没有一年,也到不了任所。快马将马克兰的消息反馈回来,就是跑死了十匹马,没有四个月时间,都无法将消息送到长安。还是风和日丽的日子,一旦遇到冬天冰雪封门,那个时间最少得推迟两三个月。没有办法治理了!有这个能力拓展疆土,治理却约束了拓展的空间。
南边都是热带雨林,也由着海客在折腾,东边是大海。北方到了小海后,更是苦寒之所。只有东北这一块,还有吐蕃这一块。吐蕃高原,没有办法上。东北却是可以拓展的。因此,唐朝皇帝将重心放在了辽东。
……
细封濂珠看着哥哥,说道:“大哥,那个总管怎么说?”
细封觥摇头,道:“他不同意。”
这是细封部最早一批抵达岭西的部族,而且所居的地方十分靠前,再往前去就是赤海。专门替朝廷养马的,因为担负着风险,所以免征所有税务,饲养好战马后,朝廷按市价收购。
正是因为这条措施,这几年,青海为朝廷源源不断的提供了大量战马。一些来到赤岭以西的党项人与汉人生活也变得好起来。陆续的有一些集镇草市重新在岭西出现。
然而自从王勮来到青海,改变了政策,正式征税。想法是好的,唐朝国库每年收入在缓慢增涨,然开支也在增加,百姓多了,官员数量也多了,其一。各项工程又花了许多钱,每一年国库都在喊吃紧。不来到青海罢了,来到青海看到这些百姓如此富裕,为什么不能征一些税务?
这一来,有的人就不服了。特别是象细封部这个分支,顶在最前线,也是承担着巨大风险的。咱每一天都拎着脑袋在放牧,容易么?于是闹,闹了又不起作用。
细封濂珠又说道:“不是我们写一封信给细封雷将军吧。”
“不行,我听说他去西方,打法什么国家,在几万里路之外,还不知道多少年才能回来。”
“要么我们各部推选一些长老,去长安城吧。皇上很英明的。”
细封觥有些心动。
正在此时,远处有一个部民骑马飞奔而来,大声喊道:“吐蕃军队来啦。”
“别急,来了多少军队?”
“好多,一眼望不到边。”
“召集族民,骑马向岭东逃,什么家产的,牛羊的,都不要了。”这是当初李威下的诏书,还是害怕吐蕃人入侵的,于是在这些部族迁移时再三吩咐,真入侵了,一个字,逃。
能逃多快就逃多快,什么东西都给丢下来,然后朝廷会做补偿,给你们恢复生机的机会。
报警的号角从赤海开始,一直吹向到牛心堆、大斗拔谷、鄯城……


第661章 合(四)
幸好李威下的诏书,让许多人避免了一场灾难。
岭西什么最多,马!
而且里面有许多好马,既然选择去岭西,多以放牧为主,有谁不会骑马,大人携着老人,女人抱着小孩,骑上马撒腿就逃。马术不精的有,在后方有一些草市,里面有一些商人工匠,不过也给了他们充足逃跑的时间。
百姓没有遭到什么伤害,然而王勮一听傻了眼。岭西百姓多保全了,可是马匹呢,这时候只顾着逃命,谁来将马往回赶?多少匹马,真不知道,仅登记在册的就有十五万匹,还有大量的牛、羊、骆驼、骡子、驴。仅此一项,会造成什么样的损失?连忙写奏折,用快马向长安禀报。好在这几年中,通向长安的几条道路,都经过了扩修,相互通信速度比以前更快了。
但不明白,唐朝国力强盛如此,吐蕃吃了熊心豹子胆哪?
论钦陵也是被逼,做下的举动。
多少年相处,终于认识到这个小太后的阴柔的手腕,特别她奇迹般地从唐朝带来的议和。不明白外交很强硬的唐朝皇帝怎么就答应了她这么多条件呢?
居然青海没有争,还同意重新开放商路与盐路,并且还答应了和亲!
这次回来后,使小太后声望无人能及。
军国大权还继续在他手中掌握着,但许多大臣向太后倒戈,并且赞普岁数越大,倒戈的人就越多。偏偏他还发作不起来,这个小太后对他十分尊重,十分客气,无论他想做什么,都不会反对,即便不同意,只是委婉的说几句。
他敢不敢动手?
太后对他如此,若是动手,吐蕃上下能将他撕吃了不可!
可实际的苦处,只能自知。
和平给吐蕃百姓带来了巨大的好处,然而越和平,他的威信就越低,甚至许多人都在说他图谋不诡了。因此,他需要一场战争。
可一直不敢动,前几次战役,自己并不算得上输,相对的牺牲,唐朝远比自己严重。可人家国家大,有钱,有人,吐蕃拼不下去了。一直不敢动,直到王勮前来青海,弄得民声鼎沸,他才感到有机会来了。打仗,也要靠民心的。民心所向,也是决定一场战役胜负的关健。但还是不敢动,因为他不能再输了。
然而又有一个机会到来,唐朝将所有精兵猛将拨向了那个什么法兰克。若不是唐朝引来的使者,还真不知道世界上有这么一个国家。接着又议发兵征新罗与倭国的事谊。看来唐朝皇帝将视线集中在东北方向了。
依然不放心,派了无数斥候,悄悄来到青海后,派了无数斥候潜入到唐境。并没有看到异样,这才决定出兵的。此时,吐蕃经过多年的休生养息,恢复了生机,也有了经济与军队可以动用。
并不是想要占领青海,目标是岭西的牲畜,将这些牲畜掳回去,分给各个贵族,就能赢得他们对自己的支持。而且所选的地点是有争执的地带。至于引发的后果,大不了青海吐谷浑残部再遭受一次伤害。有什么关系呢?早就打残了,现在吐蕃还指望这支残部?唐朝军队来了,再往深山老谷里跑吧。那是内政,由太后来收烂摊子。难不成唐朝军队能打上吐蕃高原?
出兵了。
十万精挑细选来的吐蕃军队兵分两路,一路从伏俟城开始,一路从赤海开始,向海北出击。当然,这一次出兵,遭到了许多人反对,包括太后。压力很大的。不过眼下收获也很大,甚至看着唐朝军民仓皇出逃的样子,他都对岭东与河东产生兴趣了,经过多年发展,这里成了一块富饶地域,唐朝又没有征收多少税务,让百姓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但他不是粗人,一边在岭西扫荡,一边又派出大量斥候潜入岭东。
……
青海此时乱了。
就在王勮六神无主的时候,外面侍卫进来禀报:“蒲国公求见。”
也就是王方翼,陆续的因军功升为郡公,国公。该赏赐的不能含糊,但也不能滥赏,这十年来,仅有六人荣升国公,黑齿常之、王方翼、李谨行、契苾明,李谨行去世了,也就是因为军功而升为国公仅存三人。以前还有一些人继承了祖上的国公,因为徐敬业的事,李威下了诏书,凡袭爵者,每隔一代自坠一爵,原来是国公,降为郡公,原来是郡公的,降为候爵。
还有褒扬文臣的,也只有两人,一个是魏元忠,一个是狄仁杰。另外就是大漠上的独乐王阿史那道真。
“咦,他不是去了法兰克?”王勮很奇怪。
但不管了,这位族兄弟来到,正好。
走了进来,王方翼穿着一身平民的衣服,包括他身边的侍卫,都是平民打扮,王勮很奇怪:“你怎么这身……?”
“别要问,接诏吧。”
王勮伏下接诏书,心中更是奇怪,自己报急的奏折才送出去没有多久,怎么朝廷诏书就下来了。王方翼宣读诏书,也就是青海事务,换王方翼主持了。
读完诏书,王勮才问出自己心中的疑问。
过程很复杂,有的连王方翼都不大清楚。这些年,李威与没禄氏一直在悄悄保持着联系。包括论钦陵的心态与动向。其实没禄氏也需要这场战争,若再发展下去,论钦陵为自己所逼,指不准在儿子没有长大之前,就要动手了。力量不仅是人心,还有军权。因此,需要李威做一些配合。
对论钦陵,李威同样如鲠在喉。历史上几乎四十多万唐朝军队葬送在他手上,武周时唐朝军事的没落,甚至往更远处,安史之乱的祸根,此人都是最重要的源头。
没有吐蕃占领青海的掣肘,唐朝会不会将精兵强将派驻到青海与西域,那么封常清能调动的,是不是仅是一些民夫?就是李靖前来,仅用民夫,也打不好仗的。
自己也在走唐朝历史上的老路子。
为了拱卫青海,驻扎了多少军队?不驻扎真不行。看到自己与他的几场厮杀,用了最强的军队,最强的将领,远比唐朝历史上强大的武器,充足的经济与准备,细致的谋划,人心所向,那一点不比原来历史上几场优胜一筹。可结果呢,场场都是惨胜,真论实际的消耗,每一次战役下来,自己一方还超过了对方。
此人不除,永为后患。甚至青海都没有办法收复。
所以做了许多布置,包括种种的迷魂阵,甚至坐视王勮生生地将青海变成了一个烂摊子。
是派了许多勇将前往法兰克的。比如薛讷、细封雷、郭元振、唐休璟、王晙、张知愿,还有在夏州表现很好的杨玄基,以及契丹人支持唐朝数次战役中脱颖而出的李楷固,这个人勇猛度都超过了骆务整、辛承嗣。李威见之大喜,立授中朗将,让他为朝廷服务。
是人才的,战争也不少,终会显人眼的。
但他也不知道,经他这一变,后世的名将李光弼还能不能出现了。
这些人统统放到了法兰克跑马去了。
可李威有李威的用意,吐蕃经过今年的变化后,论钦陵一死,已不足为害。要么就是怎么样才能将没禄氏劝来长安,让儿子名正言顺的认祖归宗,还要让吐蕃人服气。
后者难度更高,可没有兵战凶危了。
军事上,五年后是倭国与新罗,那时候,国力更强盛,水利也差不多修好了,要么只有一些尾部工程,或者维护浚通,这是必须的,任何一项水利,不经常浚通,迟早会阻塞。国库也会有积余。自己马上下诏书,说我国家臣民反对,你们自儿打去吧,我们大唐不管了,再用一些挑唆的手段,两国打得更烈。
那么五年后攻克难度更低。
转过头来,就是辽东。
开发辽东,必然会与靺鞨人有冲突,粟末靺鞨还好一点,就怕黑水靺鞨。地方更冷,地势荒凉,人种强悍。这一点,法兰克与辽东差不多,天气冷,人种高大。让这些后起之秀,去练兵练战的。
这是最重要的安排,直到清朝,辽东还是北大荒呢。得将它开发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