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兴唐-第5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就依狄卿之言。”
这项任命还要到明年才能颁发了。
商议了人事调动后,李威下了一份诏书。
岭西诸战中,大食人最苦逼了。最坏的时候,唐朝人突然插足了。这一插,没有给大食恢复时间,也就没有了大食历史上强大的欧麦尔王朝出现。拜占庭好坏难说。
打得很苦,可没有这一次强烈的进攻,历史上会在大食的不断攻击下,拜占庭会最终衰落。恢复了一些地盘,比如北非一半地区,重新成了基督教徒的天下。比如小亚细亚局部地区,向南扩张了部分。
但国内压力很重,民不聊生。
也有一些势力得到好处,唐朝势力向西扩张了。虽然各种打法很让大食人觉得无耻。波斯人得到了一些好处,无论是不是傀儡王朝,政权最少从表面上恢复起来。还有一个势力也捞取了很大的好处。
阿瓦尔人。
本来这是一支将要末落的力量,可在李威的指导下,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拜占庭采取了友好的态度,换取了他们信任。几年下来,在拜占庭与大食打得难分难解之时,他们利用唐朝支持的一些武器,渐渐向东扩张,终于将疆域与易萨部勉强的连接在一起。
这时候阿瓦尔力量十分可观了。
若是君士坦丁堡四世在时,一定会引起警觉,然而新君主的昏暗,坐视了他们的壮大。此时,阿瓦尔人拥有甲兵多达十万人,并且是最凶悍北方寒冷地区的游牧民族,组成的强劲骑兵。
这时候,李威才图穷匕露,向法兰克递交了书信,咱娶了法兰克公主为妃子了,你们要交出杀害我岳父的凶手,内相丕平,否则我会派兵攻打你们。先从道义上占住脚。
距离有些远,去了近三年,使者才回来。被法兰克人狠揍了一顿回来的。
李威大怒。
当然,不可能从唐朝发兵攻打法兰克,那样的话,就是狄仁杰也不会同意。但会派兵,下的诏书就是这份诏书,让王方翼、郭元振、唐休璟三员猛将,率两万军队,前去阿瓦尔人地盘,会合阿瓦尔人的十万军队,兵讨法兰克。
其实还是以夷攻夷的政策。
唐朝不会出主力部队的,可也不可能坐视阿瓦尔再发展壮大了。那么最后反过来会危胁岭西的安全。正好力量不强不弱之时,用部分唐军加强他们的力量,出击法兰克,让欧洲文明再来一个上帝之鞭。
主要是为了催毁文明的,并不是为了地盘。甚至到现在,阿瓦尔人向唐朝表示诚服,李威都没有将阿瓦尔人地盘标在疆域图上。兵战之地,又是苦寒之所,根本无法管理,要之何益!
这份诏书还是有人反对的。
多年下来,或多或少明白陛下的用意,比如在波斯,一种很聪明的打法。兵少了我就战一战,兵多了,我退回来,利用城墙与犀利的武器防守。大食都内乱成这种地步,不可能长期驻扎大量军队,你一走,我再打。
是实战练兵的。
早先还能得到一大笔财富,可多年的战争下来,信德也成了一片废墟,战争所获,勉强能维持一下军需的消耗罢了。但得到了大量精兵猛将,许多将领就是这样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对国内影响也不大,所以反对的声音不烈。
然而这一次去得太远了。法兰克,在什么地方?
也有人感到高兴,奶奶的,我们国家的军队都打到法兰克了。这是自古未有的盛事啊。
可很古怪,几位敢于进谏的相公,居然没有一个人反对。
……
李威回到内宫,喊来香黛,说道:“将李洋与李茜喊来。”
“喏。”
一会儿两个洋娃娃带了上来,亲热的喊道:“耶耶。”然后跑到李威膝上撒娇。
这是李威与香黛的两个女儿,混血儿,头发也变成了粟色,皮肤同样不象香黛那种白色,变得柔和起来,只是小眼睛还是碧绿的。也许因为是混血的种,长得特漂亮。
当初武则天很厌恶,你弄革新倒也罢了,收了一个党项女子也就罢了,怎么弄了一个西夷的女子为后宫妃子。难怪我侄儿要她做妾,你不同意。探望过数次,更不喜欢李茜与李洋。
后来长大了几岁,越发漂亮。而且两个小家伙特乖,特腻人,说话奶声奶气,可嘴巴很甜。后宫上下大约觉得稀奇,又粘人,便一起喜欢起来。最后连武则天都改变了态度。
李威数子当中,最喜欢的是长子李潞,奶奶喜欢长孙,武则天同样不例外。而且李潞跟她呆在一起时间最长,多少有感情。然后就到这两个混血儿。
“洋儿,茜儿,跟耶耶一起去大明宫。”
“好啊,好啊。”
香黛只是笑,在宫中呆久了,对上帝也不似那么忠心了。倒是很关心起两个女儿的成长。
来到了大明宫。
武则天也老了。先是赌气,五岳玩了一遍后,真提出又看一看一些著名的佛山道洞。花了朝廷不少钱。李威在朝廷国库经济很紧张的情况下,依然如了武则天的心愿。
玩了五年后,不想再玩了。
无论以前发生了什么事,做儿子的,做到这份上了,武则天还能说什么呢?
坐下来后,武则天逗弄了一下李洋李茜,然后让内侍拿出精制的甜点给她们吃,李威才说道:“母后,听到儿臣下的新诏书吧。”
“嗯,为什么对那么遥远的地方感兴趣。”
“母后,儿臣画的那张世界地图你看到了吧,儿臣又说大地是圆的。为什么没有将它画完呢?其实已画完了,但那个美洲与欧罗巴洲之间的大洋,儿臣刻意没有画出来。从欧罗巴洲到美洲很近,一旦地图流传到外面,必然让他们知晓。可是离我们太远,没有几百年的经营,是没有办法在上面发展势力了。这是留给子孙人口大肆繁衍,无法安顿时,一个美好的大后方。因此儿臣将这份真正的地图封存在内宫,并且说明,美洲大陆上没有五百万以上的移民,不准将它打开。这是做预防的。另外就是此次的安排,催毁他们的文明,让它们停下来发展的脚步。减少未来的一个强敌。”
“你又是如何知道的?”武则天显然来了兴趣。
“是儿臣昔日在民间,一位海外异士驭遍游世界各地发现的。被人们视为邪说,于是没有说。恰巧儿臣遇到了他,他又有种种古怪的法门,于是做了攀谈,又通过思考验证,才渐渐确认这是可靠的说法。”
武则天不大相信。
然而又怎么解释呢?难道真是上天赐予他的知识?但儿子不肯说,也就没有再问。
李威又说道:“昔日儿臣纳香黛为妃,这一次母后应当明晓儿臣心意了吧。”
不纳,有何名义攻打法兰克呢?至于胜败,李威不大管的,甚至吩咐了真正领军的主帅郭元振与唐休璟,以催毁为己任,形势不利,保存实力也是己任。主要是消耗法兰克与阿瓦尔人的实力,不要真傻呼呼的出征法兰克讨公道。
“原来如此。”
“母后,勿要担心。此次出征胜败对我朝影响不大,同时还是有意放出的烟幕,主要还是青海啊。”
“说来听听。”
李威将计划大约的说了一下。但没禄氏的事,还没有说出来。
“对军事本宫不懂,出不了好主意。”
“嗯,但儿臣前来,对母后想说一件事。儿臣启航年号用了十年,因此明年想改年号。”
“改什么年号?”
“万寿。”
李世民终其一生,没有改年号,但李治却喜欢改年号。这亦无不可,然而听到万寿二字,武则天却呆住了。因为明年正月正是她的七十大寿。
李威又说道:“这些年儿臣一直住在太极宫,可是地汽潮湿。儿臣想搬来大明宫居住,不知道,会不会打扰了母后?”


第660章 合(三)
儿子的小心眼,武则天知道的。
无非孙子都大了,几个后宫的女子又称职。就是他出了什么事,国家大政也不会落在自己手中了。所以生生到了现在,才搬来大明宫居住。
心中有些气苦。
但往好的一面想一想,为自己改年号,恭祝长寿万年,也算是尽了一份孝心。
再说,一大家子住在一起,也能凑一个热闹。
这些年,儿子为了怕自己寂寞,经常将孙子孙女往大明宫打发,走得近。若是住在一起,自己倒真不会着急了。
道:“行,你看着办吧。”
呷了一口茶,说道:“弘儿,东宫的事,你也要考虑考虑了。”
“母后,也有大臣进谏过,非是儿臣不考虑,几位皇儿除了潞儿外,都未长大成人,心性不稳定。东宫乃国家之未来储君,事关江山社稷大事。儿臣不得不慎重。再过十年吧,那时能看到他们成熟的心性与才能,并且还能看到几位皇孙,这样就能勉强的考察两代人。其实儿臣以前与狄卿说过,二十年后,我就会主动退出来禅让,能保国家权利平稳交接,又能指导几年。国家就能平稳过渡了。或者儿臣若是身体不好,也会提前做安排。母后,你想一想,自从东汉以来,几乎每一代新君即位,都是血雨腥风。甚至象南北朝,正是因为此,国家迅速走向灭亡。为害远胜过陈胜吴广之流。”
武则天不能作声了。
十年前说出这番话,武则天不相信的。可十年后说出这番话,不由得武则天不相信。
李威说道:“那么儿臣回太极宫了。”
“好,你去吧。”
……
七月的青海是美丽的,草长莺飞,麦子半黄。
可因为王勮担任了青海道大总管后,青海发生了一系不好的事。
这件事还要从九年前说起,吐蕃太后没禄氏,经过了一系列“痛苦”的交谈,让李威做出了让步。两国重新和好,争议地区搁置不议,和平相处。唐朝与吐蕃不得向对方无故起兵,另外就是开放商道与盐路。
同时还争来了一个更大的好处,李威将王勮的长孙女收为新和公主,下嫁吐蕃赞普。这件事都没有隐瞒,公开了王氏的身份。太原王家的女子,不是公主,也是公主了。
仅让太原王家嫁女,背后的……无人得知。
唐朝下嫁公主,尽管是假公主,也做得很隆重,陪嫁了大量的布帛、丝绸、茶叶、瓷器,还有经书,金银。就是没有工匠,没禄氏在欢好时讨要,李威都没有同意。再要俺就系裤子。
并且振振有词,怕了你们吐蕃人了。当初文成公主下嫁时,陪嫁了多少工匠,教你们吐蕃人耕种,纺织,冶炼,制作。结果呢,这些工匠给你们吐蕃带来翻天复地的变化后,却成了地位卑贱的工奴,过着人不象人,鬼不象鬼的生活。咱不同意,要想你们吐蕃真正过好日子,得真正受我们唐朝节制,而不是眼下这种局面。
让没禄氏无比幽怨。
但此次出使,使没禄氏赢得了巨大的声舆。
王勮付出了牺牲,也赢来了官场飞黄腾达的机会,一路左迁,四年前拜为中书门下三品。
然而他写得一手好文章,政务却欠却了一些。犯了一个错,让言官看到后,弹劾了。于是贬为青海道大总管。
应当来说,这项任命也没有错的。
两个和议以后,唐朝不断的出击,不是青海南,而是持续的屯兵,或者迁移游牧民,去了海北。屯的田很少,主要是为了放牧的。青海马好,是青海湖四周特殊的天气、地理环境与水土,这才出好马的。放在河东,饲养战马效果打了七折还不止。
反正河西已经成了一片荒芜,吐蕃国内环境很不好,唐朝却在不停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强盛。吐蕃人不敢再次侵犯了。其实几年后,两国基本上搭成了一个默契,赤海以北,到伏俟城以东,也就是青海湖的东侧与北侧,成了唐朝的天下。青海湖的南侧,包括伏罗川与大非川,则是吐蕃人的地盘。
但不代表着没有危机。
这样一来,得到了大量的牧场,却变得无险可守。因此这数年来,青海大总管之职,皆是一时的良将担任的,从黑齿常之开始,到王方翼,再到郭元振、唐休璟,然后到骆务整。
吐蕃主和派与亲唐派逐渐占据上风后,多少年安然无事,两国都有些放松了。王勮不是武将,但他孙女是吐蕃的赞蒙,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前去青海,更能有效的处理两国事务。
但是李威也疏忽了一点。
王勮是顶级世家子弟,王方翼也是,可世间能有几个王方翼?到了青海后,很看不起一些蕃人,包括渐渐汉化的党项人。因此执事时,处理很不公平。又自做主张,改了税务。于是数月下来,积来了许多矛盾。
危机终于来了。
唐朝依然不觉。此时李威下了一份诏书,引起了轩然大波。
新罗与倭国打来打去,或者请求唐朝帮助。李威也做了慎重的调解,甚至派了庞大的使者团前去倭国,进行了谈判。让倭国与新罗各退一步,新罗将东南角划出来,赔偿给倭国。倭国也从汉江口往回撤,腾出占领的一半地盘。
结果呢,新罗人不愿意,我干嘛割土赔地。况且东南角那是我新罗人的老家,说什么也不能够让给倭国。倭国也不同意,当初我们可是谈好的,我们两国谁占到了,就归谁管,天可汗哪,你可不能改变主意。
招待很丰盛,结果使者团没有调解成功,却在倭国兜了一个大圈子,看了看倭国许多地方的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