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兴唐-第5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西域的突厥人,到河中到吐火罗,如有需要,还可以征用十几万军队。谁敢阻挡你的去路。只要安心地等你那个恋权不放的父亲大人去世就是。”
“我给你看一样东西。”说着,李威爬起来,穿好衣服,从抽屉里拿出刘仁轨给他写的信。本来想送到河中的,半路上被李威截了下来。
将信打开,没禄氏好奇地问:“佛狸之死,冯太后,是什么意思?”


第602章 问琴(上)
李威也不知她是真不知,还是假不知,不过没禄氏好奇,却将身体探了出来。一片雪白晃得刺眼,云鬓儿也乱了,散乱地披在妩媚的脸蛋上,别有妇人那种懒散的风情。
但李威也清醒过来,虽说外面会有人禀报,毕竟是大白天的,不大好,说道:“你先穿好衣服。”
“不,我要你替我穿。”将小花藕色片兜儿扔到李威手上。
就象一个幸福的小女人,在向丈夫撒着娇。
李威也心痛,果然替她穿了上去。
又对着铜镜说道:“你将我的小山弄成了坟岗,要替我重新画。”
李威只好从她行李里将眉笔拿出来,重新画上小山眉。
忽然倒在他怀中,没禄氏说道:“你为什么对我好,难道真不想我走?”
“我的心意,你不懂吗?”
没禄氏只是窍笑,就象一个小孩子似的。其实有些心虚,刚才那一番也存了试探的心。心中犹豫了一下,一刻间天人挣扎。站在吐蕃角度,她同样不希望李威能顺利夺权。站在感情的角度,她又很想帮助李威,不仅有私人的感情,还有一种成就感,借李威之手,打败唐朝那个智慧似妖的武太后。
李威没有摆架子,对她千依百顺,使她这份犹豫不决倾刻烟消云散。
李威与裴行俭都没有想到的。恐怕他们都不能对女人这个生物能有一个很好的理解,若不是李威看她可怜,千倚百顺,差一点会误大事。
又重新替她涂了口红,没禄氏只是幸福地倚靠,这一刻里,她几乎什么都不想想,什么都不想做,只想靠下去,一直靠到天荒地老。至少这种好性子,在原来赞普身上,都没有看到过。
口红涂完了,李威才耐心地解释:“拓跋焘有没有听说远?”
“这个人听说过,灭匈奴、平辽海、败吐谷浑、定西域的那个北魏皇帝。”
“佛狸就是指他,南征失败后,对拓跋焘打击很大,回国后脾气变得暴躁异常。他身边有一个太监叫宗爱,与太子不合。于是在拓跋焘面前挑唆,让拓跋焘将太子两大亲信仇尼道盛与任平城斩杀。任仇二人牵连甚广,太子恐惧病死。拓跋焘又后悔起来,宗爱忧虑,与一群小宦官们居然将拓跋焘给害死。接着又立拓跋翰为帝,为了防止权臣反对,召权臣进宫,在宫内埋伏了三十几名宦官,将一个个没有防备的大臣全部砍杀。接着又命小太监将对自己不满的新皇帝拓跋翰,杀于祭庙之中。”
“这个小太监很生猛!”连没禄氏都惊讶起来。
“是啊,”李威又叹息一声,好象唐朝历史上后来也有宦官专政,废立谋害皇帝的事发生。以后这一点也得好好防上一防。
“那么冯太后是什么意思呢?”
“这个说来话就长了。”刘仁轨说冯太后,不是指冯太后一生的政绩,而是讲她与三个北魏皇帝的纠集。
冯太后与武则天,李威与拓跋弘,真的很像。
冯太后对丈夫感情不亚于武则天对李治的感情。拓跋濬去世后,按拓跋鲜卑人的传统,国丧第三天,皇帝生前所用的衣服器皿全部要焚烧。悲伤不止的冯皇后一下子跳到大火中,要追随丈夫殉情。让侍卫奋不顾身地从大火中捞了出来。仅凭这一点,还略胜过武则天一筹。不过武则天对李治的感情,也颠覆了李威前世的观念,无可挑剔。
新皇帝拓跋弘亲生母亲李氏是一个汉家女,按照鲜卑人的传统,子贵母死,处死了。拓跋弘交给冯皇后抚养,丈夫死得早,北魏又禁止母后干政,权臣势焰滔天。然冯太后却打破了北魏的一系列规矩,没有多久,用计斩杀了权臣乙浑,拉拢了一些心腹,手段也与现在武则天做得很相似。顺利地将军政大权全部拢在她手中。
拓跋弘大了,儿子拓跋宏也出世了。冯太后还政于拓跋弘,这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立即做了三件大事,兴汉学,咱鲜卑人马上征中原,却不能马上治中原,得学习人家优秀的东西。减税赋,与肃贪。可是行不通,因为帝国的最高决策者,不是他这个皇帝,是幕后的太后。拓跋弘不服气,先是斩杀权臣慕容白曜,警告诸臣。就象李威杀王果一样,但王果份量根本赶不上慕容白曜。后是杀冯太后的情人,对丈夫感情深厚,可身体也需要嘛,冯太后一生有许多情人。
冯太后终于不高兴了,在幕后做了一些暗示,结果拓跋弘更感到处处掣肘。不高兴,可是他的养母,虽是鲜卑人,以子杀母,就等着国家动乱吧。于是他又做了一个举动,禅让。一是调侃了冯太后,二是扶立自己儿子上台。儿子上台,我都是太上皇了,你更是太后的太后,总得要退出权利舞台吧。而且他不但有文治之能,在武功上也很突出,李威若是没有前世的记忆,论资质远远不及。曾多次率军深入柔然,得胜而还。因此,手中也控制着军权。
再说冯太后手中有什么呢?一些大臣的支持,在军方却没有声音。要么宫中的人对她很信服。身边的人只要犯错,立即鞭笞。但打你,也能赏你,不在心中计较,甚至打得越多赏得越多。很得宫中的太监宫女支持。又是与武则天相似之处!
拓跋弘忘记了他的曾祖父是怎么死的,认为帝国军队掌控在自己手中,十分安全。仅是四五年后,冯太后假借小皇帝之命,将京都平城军队分三批调离。六天后,冯太后就宣布了太上皇的死讯。至于拓跋弘是怎么死的,至今都没有弄明白!
到了拓跋宏,也就是鲜卑全面汉化,迁都洛阳的那个家伙。
这个小宏可不得了,四岁时,拓跋弘患了恶性脓包,他亲自替父亲吸出脓汁。这是四岁小孩子做的事,所有御医与大臣都惊呆了。
五岁受禅那天只是哭,问他为什么哭,他说代替父亲,心中痛切。再次让满朝大臣睁大眼睛!
冯太后弄死他老爸,不能留下祸根,准备将他弄死。在大冬天里,将拓跋宏关在一间四面漏风的屋子里,关了三天三夜,仅给他一件单衣,没有给任何吃的喝的。三天没有冻死,再加上大臣的劝说,冯太后收回命令。
这时,才十岁,没有任何人教导,小宏就会忍者神龟大法了。他自己宽宏大度,侍从不小心将热粥烫伤了他的手,一笑了之。但看到冯太后粥里有一只小虫子,勃然大怒,要将厨师杀死。冯太后笑了。
小宏也笑了,因为最终他用时间杀死了冯太后。
刘仁轨写了七个字,却包含了很多意思,有的能说出来,有的不是一个臣子所能言的。
对付太后,要么学小宏,做忍者神龟。但是不现实的,李威不是十岁,小宏能等得起,李威等不起。若是那样,他的心腹大臣,对他忠心耿耿的将领,大部分会十分失望。
也不能学大弘,一学会与大弘是一样的下场。
更不能弑母,北魏是鲜卑政权,冯太后是养母,拓跋弘都不敢弑。况且武则天是李威亲生母亲。只要一弑,马上就会众叛亲离。事情比李世民弑兄弑弟严重多了。
不弑,留在宫中,能不能将宫中所有太监与宫女打发掉?从长安到洛阳,到各地的行宫,有多少太监与宫女?就算打发掉,不顾国家骚动,重新再来,以武则天的手段,也会即刻聚集一批新的心腹。
拓跋焘能让太监杀掉,拓跋弘都不知道是宫女,还是太监做掉的。为什么太监就杀不死李威?
无解之题!
所以刘仁轨写下七个大字,却想不出任何办法。
李威隐晦地讲了出来。
没禄氏也皱起眉头,不要是中原,就是吐蕃,也不好随便就将亲生母亲杀死的。低头沉吟道:“是有些难办。”
李威长长地叹一口气。一直他在幻想,放一部分权利给母亲,母子合力,打造一个盛世大唐。可结果让他很失望,母亲一步步紧逼,若不是侥幸来到青海,若不是侥幸没有死,得到大批将士的倾心,想来这一刻,自己肯定很苦逼!说不定在母亲一步步逼迫之下,能一气出海,真的到南洋避难去了。
没禄氏说道:“你为什么突然来到青海?”
路上听到一些消息,在逻些城也听到一些消息,不多。但此次李威及时地来到青海,却是一着妙棋。否则一旦青海失去,局面真的无法挽回。
“是黑齿常之看到北方失利,判断出有可能母后有可能用此做借口,将他调离,逐步控制青海。让人提前通知了我,我才从呼罗珊赶了回来。”“你倒有一群得力的手下。”没禄氏很艳羡。若是自己有,何必逃到青海避难,早就将噶尔兄弟给弄死了。
“无他,人以心待我,我以心待人。”
“也看人的,当年赞普是如何待噶尔家的人?可是噶尔兄弟又如何回报赞普?”
两人说了一会儿话,没禄氏终究没有想出好办法。
绕来绕去,绕不过母亲身份这一关。只能苦笑:“你倒有一个好母亲。”
李威也苦笑,没禄氏是有资格说这话的,历史上她好象也杀过不少人,不但是噶尔家族的人,还有许多权臣。然而儿子一大,立即让位给儿子,心甘情愿隐身于幕后。孙子一大,再次隐身于幕后。政治也许比不上母亲,但这一点做得比母亲好得多。在史上若不是韦月相劝老三,若不是老四会装疯卖傻,自己这个母亲,就差点儿将自己生下的四根瓜,全部摘掉。
想到这里,说道:“如果没有很多困难,我很想你做我的皇后。”
有这样的女人主后宫,未来则用不担心矣。
“是真心的,还是假话来哄骗我?”
“何必哄骗你?”
“你再诓我,我以后真舍不得离开你了。”
“离不开更好,我宁肯不杀噶尔兄弟,也不想你离开。”
“这个仇我一定要报的,等杀了噶尔兄弟再说,不过还是很难。还是先帮你想一个办法吧。”走来走去,依然无法。来到窗前,看着窗子边上挂着的角弓,说道:“这把弓杀过几人?”
“杀过人的那把弓留给你了。这把弓从未杀过一人。”
“我要这把弓……”没禄氏忽然停下来,说道:“我都有了一个主意。”
“什么主意?”
没禄氏来到他耳边说了几句。
“这是什么馊主意……咦,”李威拧紧眉头,也走来走去,主意很馊,但越想越有理儿。


第603章 问琴(中)
李威突然返回青海,让武则天遇到了很大的麻烦。
不仅这件事,在武则天得到李首成禀报之前,已发生一件让武则天头痛的事情。
天气反常儿,大雨哗啦啦地下。六月江南出黄梅天了,河南还在下。七月江南烈日高照,河南还在下。不过时晴时阴的,祸害不及去年。可大雨一直在下,导致了黄河河水暴涨。
到了七月二十,孟州河堤决口。
隋唐时的黄河不象后来的黄河,决堤是常见的事。在汉朝还常见黄河大决堤,后来有可能经过多次的大水利工程,到了隋唐以后,黄河河流很平缓。有时候洛水都出现水灾,然而黄河却没有大规模的水灾。这也造就了黄河两岸的繁荣,特别是下游地区,象河北与山东各州县,人口猛烈增涨。
在唐朝包括这次,仅出现过三次决堤现象。贞观十一年,孟州与陕州决堤。永徽六年,齐州决堤。规模也不大。然后到今年,又是在孟州决堤,大水滚滚而下,瞬间将孟州城淹没,水深五尺,所有房屋茅舍全部冲至一尽。
还好,李治虽然晚年越来越昏庸,对老百姓不恶。武则天对老百姓本质上谈不上什么善念,否则也不会在她登基后,大肆挥霍浪费。但对百姓也不能算得上恶劣。
在这种背景下,孟州官员抢救及时,没有淹死多少人。
单独来看,不算什么。可将前后发生的事联系在一起,会很麻烦。
看看上一次封禅后发生了什么?大非川之败,灾害连年。这一次封禅后发生了什么?北方吃紧,关中大旱。稍稍好一点,到了今年孟州决堤。孟州决堤也不要紧,关健它就在洛阳附近,格外引人侧目。
看到孟州呈奏后,武则天将苏味道喊到上阳宫。
如论变节,这又是一个变节的大臣。其人文才很好,裴行俭爱其才华,两征突厥,引荐为管记。裴雨荷父亲裴居道作谢表时,特地让他写谢表,苏味道当场一笔挥成,盛传于世。怎么说,他都是倒武的大臣一派。但武则天仅授了一个员外郎之职,就将苏味道拉拢过来。
将孟州奏表递给了苏味道。
苏味道一看,犯难了。可是他很快想出一个主意,太后不是说过,要休兵养民嘛?再次挥笔而就,刷刷刷!字写得漂亮,文章写得也很好,武则天看了直点头。
一会功夫文章写完了。大意是说唐朝立国以来,兵戈太多。太宗说过,马上能夺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