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兴唐-第4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让他不高兴。
可站在郑家的角度,就是外室女子又怎么的,毕竟还是我们姓郑的,怎么能嫁给一个商人。
造成这种想法,是两种观念的碰撞。在唐朝生活了很久,可有的思想还是保留着后世的思想观念。大多数是好的,比如他的平易近人,一些有远见的见识。有的不好,容易发生误会。
在这时代,五姓七家的女子就是金贵,这是定律,这是公式,是世人的标准。
郑父没有立即拒绝,已经卖了李威一个天大的面子。
若不是知道李威身上发生了一些不可思议的事,就是皇帝,郑家这一次也不会有这样的友善态度。
坐下来再次商议,郑父说道:“陛下,家族里反对的人很多。”
“郑翁意思是不同意了。”
“也不是,有一个解决之道,就怕陛下不同意。”
“说说看。”自己出了手,母亲立即反击,不能再逗留于荥阳。虽说母亲只是使用一个技巧,不向自己作出让步,但万一呢?万一真强行将香黛赐于武承嗣,在这时代,世人对贞洁观念不是很看重的,算自己吃了一只苍蝇下去不计较,可这个香黛是清教徒,情急之下,来一个悬梁自尽,怎么办?
因此,内心有些焦急。
郑父说道:“陛下,是这样的,我们家族还有一个女子,长相也好,品行端庄,又会读一些字,今年十三岁,没有订亲,只是她是庶出的女子。”
也就是小老婆生的孩子,庶出的子女,在这时代是最悲催的,有时候连家中一个主事的仆役都不如。李威脸色立变,郑父立即又说道:“陛下,她虽是庶出女子,但不是远室弟子的女儿,是我们郑家的嫡系子弟所生。”
说着,皱着一张老脸。
就是这样了,以后自己这张老脸也没有办法见人。这个让步,也是郑家最大的让步。
“我去问一问。”
“行。”
李威找到了梁金柱,将事情经过一说,梁金柱大喜过望。李威不满,但梁金柱可不会不满。虽是庶出的女子,可终是郑家的人,沾着郑家的腥气。若不是陛下,平时自己做梦都不敢梦到的。伏于地上,道:“陛下,臣谢过陛下。”
以头碰地。
李威很无语,将他扶起来说道:“梁卿,别这样,你是我的心腹,纵然联亲成功,毕竟是庶出,已经很委屈。”
怎么着,还是我手下最贴心的小弟,郑家也许卖了面子,但面子卖得不厚。
又道:“记好了,你也有你的尊严,又为我吃了很多的苦。待会儿你们相见时,不可丢了我的脸面。”
“喏。”
答得很干脆,可李威将他带到郑父面前,梁金柱依然两腿战战,十分紧张与激动。与李威打交道,郑父一直居于下风,可在梁金柱面前,却十分矜持,摆了摆手说道:“梁金柱,你是一名商人,此举可以开我几大家之先河。”
“是,我很感谢。”若不是李威关照,他都能自称为仆。
“虽然陛下撮合,但还需卜一下八字。”
“是,是。”
其实主要是两家的意向,家主同意了,这门亲事基本不会有意外发生。
郑父又说道:“另外你也让你幼子前来荥阳,让我家那个孙女看上一看,还有,某不想大张旗鼓。”
没有提聘礼,梁金柱如今富甲天下,聘礼定会不薄,没有必要提。
“是,是。”
“那么某与陛下还有一些事务商议……”
“是,我先行告辞。”
郑父也不站起来相送,等梁金柱走后,李威说道:“郑翁,你架子真大。”
对郑父这种倨傲的态度,李威再次生起不满。其实也受了母亲的影响,多少对这些家族内心处有些排斥。现在这时代,尊卑差别很严重,若不是看在李威面子上,梁金柱想进这个府邸都不大可能。
郑父只是苦笑,道:“陛下,臣只能做到如此,再做,以后臣休想再有脸面出门见人。”
主要想立即返回洛阳,李威也没有心思再计较商议了,于是默然。
郑父又说道:“此桩亲事让陛下如愿以偿,那么是不是……”
“郑翁,我有两言,第一言你们郑家想要将来后宫什么位置?”
皇后定下来不会恩准,就是四妃,李威也不想给,但九嫔郑家显然不会同意。但没有想到郑父微笑道:“嫁出的女子泼出的水,将来后宫如何安排,由陛下赐予。我说的不算,当年王家的女子与萧家的女子是如何的下场。陛下不准,臣再争也无用。”
但是不是如此?
这是郑家最嫡系的女儿,作为门阀,无论韦家、萧家、王家,或者裴家,眼下皆没有郑家尊贵。当真李威说了的算?
李威很是无奈,心中想到幸好隋唐更替,导致江南门阀衰微,否则这几十头怪物森然屹立,朝廷如何自处(侨族指王谢袁萧,另外还有江南吴姓的朱张顾陆,关中的韦裴柳薛杨杜,代外虏姓的元长孙宇文于陆窦源,江左尚人物,代北尚贵戚,关中尚冠冕,山东尚婚姻,但这几大群贵中,侨族衰微,吴姓开发晚偏居一隅,虏姓不必提,关中是新兴贵族,因此,以山东几姓最贵)?
这是一头老狐狸,该软时软,该硬时硬,该模棱两可是模棱两可,李威不好再说下去,又道:“婚姻乃是一辈子大事,我回去后也要与父母商议,还人卜合八字……”
反将郑父一军。
郑父哭笑不得,只好道:“那是,那是。”
将李威送走后,李威觉得不满,郑父同样觉得十分委屈,但怎么办呢?他毕竟是君王,而且是一个睿智的君王,四姓当中(排除了太原王家),自己这一姓是很弱的,不先崛起,早迟也会象太原王家那样渐渐末落。
只好摇头道:“这个皇帝,还真强势啊。”
不过这一行,这位皇帝除了态度强硬外,也释放了许多善意,略略能让他能给家族子弟一个交待……
李威没有考虑他的想法,郑家的事大约是告一段落。因此想着朝廷的事务了,想了想,喊来两名亲近的侍卫,让一人渡河前往怀州,一个秘密到洛阳,寻找狄仁杰。
第二天李威立即出发,返回洛阳。
郑家上下将他送出了荥阳的城门口,车驾驶了几里路,忽然前面一辆马车拦住了他们去路。郑宫楚走了下来,见了礼,道:“臣妾有一言。”
“郑家小娘子,请说。”
“我……”
“说吧。”
“我只是想说,能陪伴皇帝身侧,是臣妾的幸运,并没有其他的想法。”郑宫楚迟疑了很久,终于将这一句话艰难地说了出来。
说完了,跌跌撞撞上了马车,返回了荥阳。
“陛下,这个郑家的小娘子很温顺,”婉儿说道。
郑家这个女子能进入东宫,上官婉儿不会排斥的,其他几个女子也没有多大的反感。但裴雨荷内心却会不安,本来有一个韦月,再加上郑家这位女子,她在东宫位置越加式微。
看了一眼不远处的裴雨荷,李威说道:“也许这个小娘子性格温顺,然而这样温顺的性格,为什么今天敢拦住我的车驾,说出这句话?”
上官婉儿不能回答。
“此事你们不要再说,我心中有数。洛阳还有一大堆事等我去处理……”
说着望着西方,朝争又要开始了。


第514章 但蜂媒蝶使(上)
天色再暮,李威坐在车上想着心思。
荥阳一行,郑家倨傲的态度让他很不满意,但收获不小。最少证明了郑家开始略略折腰,这是何其的不易。昔日李世民修《氏族志》,没有人将这本氏族志当作一回事,相反,民间的评价是太宗天资颇高,举世慕山东士族,盖未尝心不慕,然而山东士族却将他的好心当作了耳边风,于是积怨之下,才修氏族志,欲催折矣。
这一句话说得大半是对的,当时举国百姓凋零,以李世民的天赋,也没有想到以后吞并之苦,只想不管用什么手段,得先将这些荒芜的田地耕种起来。因此,对士族不会考虑其吞并之果,大多想的是其家风、历史与人望。
还有唐制,工商之家,不得与士,就是工人与匠人商人,不能允许做官。当然,制度还是制度,对一些捐款给朝廷的商户,李威没有来到之时,已授予了一些散官。还有,三品服紫,四五品服绯,六七品服绿,八九品服青,庶人服黄,自非庶人,不听服黄,这个自非庶人,正是指的工商杂户。乾封二年,又禁工商骑马。
虽是表面的规定,许多大户商人穿着绫罗绸缎,也没有人弹劾,但证明了工商地位的低贱。
郑家下嫁是庶出女子,也做出了一些让步。
这是他的想法,岂只是一些,简直是割肉之让步。
前面就到了邙山。
日暮时分,山色苍茫崔嵬,道路渐渐变得畸岖起来。
在车中呆得久了,李威钻出了车驾,牵来了一匹马,与李显、李旭轮并头骑着。
“大哥,我们走南道,还是走北道?”
走南道是顺着洛水南岸进入洛阳城,走北道是渡过洛水,从白马寺道进入洛阳城。
“走北道吧,顺便看一看那个庄园。”指几年前李威主使下,改建的那个立体养殖皇庄。
“好啊,好啊,”李令月在车中又兴奋地喊道。
“但越过了这片山岭,我们就要在岭西平原地带扎营。”
天色毕竟已经晚了。
队伍进入山岭深处,已经看不到什么百姓,只有一些行人匆匆忙忙行驶,只是皇帝的车驾到来,不得不伏于两边,等候车驾过去。但这些行人心里并不排斥,这一次出巡,皇帝所带随从简陋之极,也不大忧民,在民间产生了很好的影响。于是伏在道路两边也不怕,有的胆大,抬头悄悄观看。
李威也没有理,继续指着前面的一道山壁说道:“三弟,你看,若是放在战场上,哪道山壁乃是最凶险的所在。”
“为何?”
“三弟,你再看看,此地水气重,树木茂盛,就是这道石壁上都长着蓊葱的杂树,山顶上更有许多树木,可以遮掩,若是大军从此经过,有一伏兵于壁顶之上,排巨石于顶,万石下投,会是什么情况?”
这是指战争年代的,现在河南是中原地区,和平已久,自然不会发生这种情况。
然而领军的侍卫首领中郎将段怀简却听到了,他立即下令道:“停,停。”
这也是一个功勋子弟,其祖乃是褒国公段玄志,贞观十六年病死,李世民授其母弟志感为左卫郎将,又让其子段瓒袭其国公爵,现在其父段瓒官至左屯卫将军。
后来李威出征青海,段瓒让其子段怀简跟随李威前往青海,立下了一些功勋,名副其实的镀金,而且金子的成色很好,于是迁为中郎将。
算是羽林军中李威信得过的将领之一。
听到他喊停,大队人马立即停了下来。
立即派斥候爬上那道山壁上察看。
李威道:“段中郎,不必大惊小怪,那是我与英王的随意之谈。天色已晚……”
“陛下,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况且是陛下以及两位殿下与公主之躯,臣不敢大意。”
李威无可奈何,只好任他而去。
好一会儿,斥候才从侧面山岭上登了上去,事情就发生了!
几名斥候在上面吹响了号角。
“真有变啊?”李显张大了嘴巴。
李威也脸色古怪地看着壁顶,斥候站在上面大喊,离得远,喊得不清楚,段怀简道:“陛下,臣再让一些人上去。”
又派了几十名将士攀登上去,一会儿有两名斥候下来禀报,刚才他们停了下来,斥候攀登而上,看到壁顶上真有人放了几百块大石头,小者几十斤,大者几百斤,但因为耽搁,看到斥候上去,埋伏的人见到不妙,或者他们人手少,立即逃窜走了。天色又晚了下来,斥候上去已经看不到一个人。
“这是那个人所为?”李显暴跳起来。
“三弟,稍安务躁。”经历过青海之战,眼下这点小事,李威没有怎么担心。让李显安静下来,看着前面的苍莽大山,若是在军中,迅速骑马,就能穿过这片山岭,但这一行,带着许多女眷,以及车驾,速度快不起来。天色又晚了,不知前方又有什么险恶的地形。想到这里,他说道:“立即撤退回去,段中郎,你再去京城,率领几百甲士返回这里拱卫。”
李义琰、刘仁轨与韦弘机分别有公干在身,所行的地区又广,因此,在怀州分去了近两百名侍卫保护他们。到了荥阳,护卫的力量已经变得十分单薄。
段怀简立即答道:“喏。”
率领几名护卫向西驰去。
其他人等在李威指挥下,徐徐撤出这片山岭。
扎好了大营,婉儿不平地说道:“陛下,这一定是武承嗣安排的人手。”
“婉儿,不好瞎想的,除了武承嗣,其他人对我就没有敌意吗?”
“裴炎做不出来,他手中没有那么多人手……”
“难道除了他们,就没有别人吗?”
“陛下,还有谁?”
“会给你想到,都不叫可怕了,或者突厥人与吐蕃人也想我死,没有证据,婉儿,不准乱说。”
“大哥,这里离东都只有咫尺之遥……”
“四弟,不能这么说,这一行,我们也经过许多山区,可是一路所过,侍卫皆派人严加察看。即使对我有不轨之心,也不敢动手。但正因为离东都近,我们都疏忽大意。刚才在马上我与你三哥是无心交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