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5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他的不宣而战激怒了美国人,从而使世界上最大的军事强国加入了战争。

    作战地图

   

兵书战策 '二战…Z空海'中途岛─阿留申群岛战役

    1942年6月3—6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争中,日本舰队为攻占中途岛和阿留申群岛西部诸岛而实施的战役。

    中途岛位于太平洋中部,是北美和亚洲之间的海上和空中交通要冲,由周长24公里的环礁组成,陆地面积约5。2平方公里。1867年被美国占领后,成为美国的重要海军基地及夏威夷群岛的西北屏障。1942年4月18日美军杜利特尔航空队空袭东京后,日本认为威胁来自中途岛,遂决心实施中途岛─阿留申群岛战役。珊瑚海海战之后,日本联合舰队开始为夺取中途岛(美国舰队主要作战基地)和阿留申群岛西部基斯卡和阿图两岛准备战役。

    战役企图是:派遣登陆兵在中途岛、基斯卡岛和阿图岛突然上陆,攻占各岛,在决战中歼灭美国太平洋舰队,从而夺取制海权,以达到在太平洋中、北部尔后作战的战略目的。战役的主要突击目标是中途岛。

    5月5日,日军大本营下令攻占中途岛和阿留申群岛西部岛屿。日本联合舰队为实施这次战役,日军统帅部动用了海军基本兵力:战列舰11艘,重型航空母舰4艘,轻型航空母舰4艘,水上飞机母舰4艘,重型巡洋舰13艘,轻型巡洋舰9艘,驱逐舰66艘,潜艇22艘,大量扫雷舰、运输船、油船和其他舰艇,以及飞机620架。上述兵力编成6个战役编队,由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统一指挥。海军中将南云忠一指挥的航空母舰突击编队(辖重型航空母舰4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12艘)和近滕信竹海军中将指挥的登陆编队(辖运输船15艘载登陆兵5000名,轻型航空母舰1艘,水上飞机母舰、2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10艘,驱逐舰21艘)担任主攻。海军中将细萱戌子郎指挥的北方编队(辖轻型航空母舰2艘,巡洋舰6艘,驱逐舰12艘,潜艇6艘,运输船4艘,及其他舰船载登陆兵2450名),负责夺取阿图岛和基斯卡岛。26—29日,各编队先后由本土启航,预定于6月4日对中途岛发起进攻。

    为避免美国舰队突然出现,日军潜艇事先在中途岛和阿留申群岛附近海域游弋。日军统统部认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具有重大意义,所以十分重视战役伪装,但却过高地估计自己无线电通信的隐蔽程度。5月中旬,美军掌握了日军密码,查明日军企图,并采取了必要对策。美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尼米兹海军上将调集航空母舰3艘(舰载机230多架)及其他作战舰艇约40多艘;组成第16特混舰队(斯普鲁恩斯少将指挥)和第17特混舰队(弗莱彻少将指挥),在中途岛东北海域展开,隐蔽待机。同时,19艘潜艇部署在中途岛附近海域,监视日舰行动,并部署了半径为700海里的远距离航空兵侦察。该岛本身也加强了防务,海岸和附近水域业已布雷,高射炮兵和野战炮兵均有加强。

    日军企图在阿留申群岛方向提前一昼夜开始行动,借以迷惑和吸引主要突击方向的美军。6月3日;日本海军中将细萱戍子郎率北方编队(航空母舰2艘、舰载机82架、其他作战舰艇29艘)对阿留申群岛的荷兰港海军基地发起突击,战役由此开始。第二日,日军再次突击,使岸防设施遭到严重破坏。6月6日,日军登陆兵在基斯卡(1250人),7日在阿图岛(1200人)先后登陆,未遇抵抗即占领两岛。

    但日军在中途岛作战不利。6月3日,美机在该岛以西600海里处发现日军登陆编队。美军航空兵对敌首次突击未能奏效。4日凌晨,海军中将南云忠一率第1机动编队(航空母舰4艘、舰载机260多架、其他作战舰艇17艘)进至中途岛西北240海里海域;4时30分派出第1波飞机108架飞往中途岛。岛上美军发出警报;飞机升空迎敌;展开激战。日军轰炸机袭击机场,炸毁部分地面设施。由于岛上防御加强,机场跑道未被摧毁。日机未完成歼灭美军航空兵(当时美军航空兵已升空袭击日舰)这一主要任务。其间,南云的机动编队多次受到美岸基飞机的侦察、袭扰和攻击。南云遂决定再次攻击中途岛。7时15分,美岸基鱼雷机结束攻击,南云却下令已挂上鱼雷准备攻击美舰的第2波飞机改装炸弹攻击中途岛。7时28分,日侦察机报告发现美国舰队。此时,在中途岛东北海域待机的美特混舰队正向日机动编队接近,并已派出第1、第2波飞机200多架。8时20分,日侦察机报告美舰队似有1艘航空母舰。南云于是命令攻击中途岛的第1波飞机和担任空中战斗巡逻任务的战斗机返航,随后率舰队北驶,以免遭到袭击;并重新部署对敌舰队的攻击。约9时20分~10时26分;正当日军第2波飞机卸下炸弹重挂鱼雷的混乱之际;美舰载鱼雷机和俯冲轰炸机连续攻击南云的航空母舰。日方虽有部分战斗机临空迎战,但为时已晚。山本损失所有重型航空母舰后,于6月5日被迫取消中途岛登陆,召回阿留申群岛北方编队,并令舰队所有舰艇撤回基地。美军乘势追击,于6日派舰载机3次出击,又击沉日军重巡洋舰1艘(“三隈”号),击伤巡洋舰、驱逐舰数艘。

    中途岛海战的结局是,日军损失重型航空母舰4艘(“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重型巡洋舰1艘,飞机332架(其中280架随航空母舰一起沉没),另战列舰1艘、重型巡洋舰1艘、驱逐舰3艘和运输船1艘被击伤。人员损失3500名。美军损失航空母舰1艘(〃约克敦〃号)、驱逐舰1艘、飞机约150架(其中30架毁于中途岛基地),人员307名。

    点评:中途岛—阿留申群岛战役改变了太平洋地区日美航空母舰实力对比。日军仅剩重型航空母舰1艘、轻型航空母舰4艘;并损失大量优秀飞行员。从此,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开始丧失战略主动权,战局出现有利于盟军的转折。战役表明母舰航空兵在海战中的作用增大。此次战役改变了太平洋地区的兵力对比,美国舰队已居优势:日军只剩有重型航空母舰1艘和轻型航空母舰4艘,而美军则有重型航空母舰3艘。但美军司令部无力大举进攻。在1943年秋季以前,太平洋作战行动明显减少。

    中途岛—阿留申群岛战役的特点是,双方舰队的主要战斗接触是在舰炮射程以外进行的。双方战役编队接敌距离为150海里,主要突击力量是母舰航空兵。

    日本舰队的惨败是日军统帅部的错误造成的,把希望过份地寄托在实施战役的突然性上;并且过高估计己方航空母舰的战斗力;同时在两个战役方向作战,兵力分散;情况判断错误,认为美国航空母舰来不及向战区集结;通信技术落后;缺乏周密的海上侦察;直至关键时刻也未查明美航空母舰的位置;战场指挥不当,决心多变。美军获胜的原因是掌握日军进攻企图,及时集结兵力待机;在鱼雷机大部损失的情况下,轰炸机连续俯冲轰炸,导致日军鱼雷机连机带雷爆炸,航空母舰被彻底摧毁。但双方在组织战术侦察方面都不够周密,故对战斗进程影响极大。如6月4日,美军飞机在一次战斗接触中,几分钟内就击毁日本重型航空母舰3艘。这是由于日军在关键时刻未组织周密的海上侦察,亦未查明美军航空母舰的位置。日军潜艇比预定时间晚3个昼夜,即于6月4日才进入阵地,而这时美军航空母舰编队已越过潜艇警戒线,并在中途岛东北300海里处隐蔽展开。日军飞机仅在航空母舰重新装弹准备第二次突击中途岛时,才发现美国航空母舰。美军司令部组织侦察亦不周密,对已发现的日军航空母舰编队未组织不间断的监视,致使美军不能为航空兵突击群指示目标。因而航空兵突击群被迫自行搜索海上目标。结果,突击群不得不在无歼击机掩护情况下采用小批分散攻击来代替密集突击。美军本可以使日军遭到更大损失,但由于组织侦察不周而未作到这一点。6月5日晨,日本舰队开始西撤,美国舰队却向东朝中途岛驶去,以为日军在该岛登陆。当美军司令部查明情况,为时已晚,再行追击,战果甚微(日重型巡洋舰“三隈”号因被击伤掉队,脱离舰队主力,6月6日被击沉)。

    作战地图

  

兵书战策 '当代…C'朝鲜战争

    1950—1953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人民反抗南朝鲜军和美国武装干涉者的祖国解放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大的局部战争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苏美两国政府为协同对日作战,将朝鲜半岛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划分为南北两个部分。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美苏两国商定以北纬38°线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南、北方,接受侵朝日军投降。8月末至9月上旬,苏、美军先后进抵三八线以北、以南地区。1948年8月,南方成立大韩民国(又称南朝鲜);9月,北方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又称朝鲜或北朝鲜)。朝鲜形成南北分裂局面,但双方均宣布对整个朝鲜拥有主权。同年12月苏联撤军,翌年6月美国撤军。此后,边境武装冲突日趋频繁。1950年6月25日,朝鲜爆发全面内战。美国为了维护其在亚洲的霸权地位,推行侵略政策,立即出兵干涉。次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驻远东美海空军支援韩国军队作战,27日正式宣布武装介入,并命令美国第7舰队进驻台湾海峡,侵占中国领土台湾。同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在没有苏联和中国两个常任理事国参加的情况下,通过了美国提案,要求各会员国在军事上给南朝鲜以“必要的援助”。7月1日,美地面部队进入朝鲜。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组成包括美国等16个国家在内的“联合国军”,由美陆军五星上将麦克阿瑟任总司令(后由李奇微和克拉克相继接任)。朝鲜内战从此转化为国际战争。

    战前,韩国有8个步兵师、1个步兵团以及支援部队和警察等约14万人。美军驻扎在日本的3个步兵师、1个装甲坦克师和空军第5航空队(飞机835架)以及美国第7舰队(舰只约300艘)随时准备支援伪军作战。朝鲜人民军编有10个步兵师、1个坦克旅和1个摩托车团,火炮迫击炮1600门,坦克258辆,作战飞机172架,兵力约15万人。至同年9月,朝鲜人民军在洛东江前线兵力达13个步兵师、1个装甲师另2个装甲旅,约10万人;“联合国军”有美国4个步兵师、1个陆战旅,英国1个步兵旅,韩国7个步兵师,总计约17。6万人。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后,双方兵力对比发生显著变化。1953年战争结束时,双方战场总兵力达300万人以上:朝中军队约180余万人,“联合国军”和韩国军队约120余万人。

    朝鲜战争按其作战进程和军事政治结局,通常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1950年6月25日—9月15日),朝鲜人民军由三八线进至洛东江;第二时期(1950年9月16日—10月24日),美军和韩国队反攻,朝鲜人民军被迫由洛东江地区向北部地区撤退,第三时期(1950年10月25日—1951年7月9日),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举行反攻,解放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全部领土和南朝鲜部分地区,第四时期(1951年7月10日—1953年7月27日),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三八线地区进行防御和抗击敌军的进攻。

    朝鲜人民军在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金日成的领导下,在反攻和总攻过程中共实施了五次战役。第一次(汉城)战役(1950年6月25—29日)期间,朝鲜人民军为围歼汉城地区的南朝鲜军队主要集团,沿西海岸向南实施主要突击,于6月28日攻占汉城,并进至汉江北岸。东线人民军解放春川和江陵两城。敌军损失(击毙和被俘)2万1千余名。但韩国基本兵力未遭合围和突击。美国为挽救韩国军队,公开插手,发动侵朝战争。1950年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正式下令美军入侵朝鲜。

    第二次(水原)战役(6月30日—7月6日)期间,朝鲜人民军在汉城以南强渡汉江,向平泽方向实施主要突击,歼灭水原地域的敌军集团,7月4日解放水原。战役结束时,西线人民军连克平泽、安城等重要据点和仁川港,在中线和东线,人民军攻克原洲、忠洲和三陡等城。尽管美军步兵第24师已进入战斗,其航空兵也积极进行空中支援,韩国军仍未能阻止朝鲜人民军南进。

    7月7—20日,朝鲜人民军实施第三次(大田)战役,企图抢在美军基本兵力展开之前歼灭锦江、安东一线的敌人。人民军向南朝鲜临时首都大田方向实施主要突击,美军步兵第24师亦在这一带作战。进攻发起后,朝鲜人民军(仅坦克略占优势)于7月13日进抵锦江,当日夜间从行进间强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