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俱舍论疏-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見道中無他心智。見道亦容為他心境。論。若諸有情至見道位心。此即總標聲聞獨覺預修加行知見道心。論。彼諸有情至初二念心。此別明聲聞知法分心。論。若為更知至非知見道。此明聲聞加行劣故。經多剎那加行方成。雖亦能知第十六心。其第十六心非見道攝。論。麟喻法分至下加行故。此別明獨覺知法·類心。論。有說知初二及第十五心。述異師說獨覺心知。正理論云。有說麟喻知四剎那。謂初二心第八十四。此言應理。所以者何。許從知初二念心已。唯隔五念智第八心。若更修法分加行經五念頃加行應成。何不許知第十四念。有餘亦說。知四剎那。謂初二念心第十一二(已上論文)論。世尊欲知至一切能知。明佛無加行能知一切。問何故無漏他心智體。唯是道智非餘智耶。答正理云。以無漏智決定不能知他有漏心·心所故(述曰。此即苦·集智而不能知)他身無漏心·心所法。細故。勝故。非已有漏他心智境。其理可然。何緣己身無漏他心智。不能知他有漏心·心所。於有漏境無漏智生行相所緣異此智故。謂無漏智緣有漏時。必是總緣厭背行相。是故決定不能別緣他心·心所成他心智。以諸拢蔷売新⿻r。必於所緣深生厭背。樂總棄捨不樂別觀。緣無漏時生欣樂故。既總觀已亦樂別觀。如有見聞非所愛事。總緣便捨不樂別緣。於所愛中即不如是。總見聞已亦樂別緣。是故於他有漏心等。必無拢且灰粍e觀成緣有漏心。無漏他心智以他心智決定。於他心·心所法別別知故。豈不亦有三念住攝苦·集忍智(述曰。若無漏智不能別緣。因何苦·集智是三念住攝者別緣心受心所耶)雖有。而非但緣一法。緣多體故(述曰。他心智起緣一法而不能緣二三心等。三念住攝緣多心等由此緣多非別緣攝也)。
    論。盡無生智二智何別。已下一行頌。第四明二智相別。論曰至是名盡智。明盡智相也。智見明覺解惠光觀。此即總列智之異名。決斷名智。推求名見。離闇名明。悟理名覺。了達名解。擇法名惠。光謂現照。觀謂觀察。此即名雖異。其體一也。故正理云。豈不二智非見性攝。如何乃言智見明等。有作是釋。乘言便故。然實二智是於後時所起見因故亦名見。謂離盡智後出觀時。必不現行審察見故。先不動性及後練根得不動時。離無生智後審察見亦不現行。故此見名從果而立。或如見故假立見名。如立光名現照轉故。光是色處智體非光。照用如光名光無失。如是二智實非見體。現照如見立以見名(已上論文)論。云何無生智至是名無生智。明無生智行。盡智知已知苦·斷集·證滅·修道。若無生智知不退也。故云已知等。不應更知等。故正理云。何緣論說無生智中復作是言。我已知苦等。理但應說不復更知等。二行不應俱時轉故。若次第轉。前與智無差別故不應重說。應知此說意為遣疑。恐有生疑。如時解脫先起盡智後得無生。如是應許不時解脫先起無生後得盡智。為顯一切盡智先起故。復先說已知等言。或先但言我已知等。顯時解脫唯有盡智。後復重言我已知等。顯不時解脫盡後起無生。故雖重言。而無有失。無生智者。何謂無生。正理師言。謂非擇滅有無生故。此智得生智託無生名無生智。滅雖常有。而得非常。得彼滅時此智方轉。要由得起方名有滅。於有滅位此智方生。或無生言目彼滅得。如涅槃得亦名涅槃(已上論文)。論。如何無漏智可作如是知。問也。諸無漏智不過十六行相。我已知苦等非十六行。如何能作如是知也。論。迦濕彌羅至二智差別。論主引婆沙釋。本論意謂從盡智出後得智中。能知我已知苦等。若從無生智後出。後得智中。即能知我不復更知苦等由此證知。二無漏智力用有別。論。有說無漏至智亦是見。述異釋也。論。如是十智至六少分。明十智相攝。俗智一全。謂俗智。一少分。謂他心智。法·類智各攝一全。謂法·類智。七少分。謂四諦盡無生他心智。苦·集滅智各攝一全。謂各自智。四少分。謂法·類·盡無生智。道智攝一全。謂自智。五少分。加他心智。他心智一全。謂自智。四少分。謂俗道法·類智。盡無生智各一全。謂自智。六少分。謂四諦法·類智。
    論。何緣二智建立為十。下一頌。第四建立十智。論曰至為自性故。第一建立世俗智。以世俗智性可破壞多知世諦故。就自性名世俗智。論。二對治故至欲·上界故。第二對治故立法·類智。對治欲界非法故名法智。對治上界非法亦應名法智。不可重名法智。但可名類。以是對治非法·類故。論。三行相故至體無別故。第三建立苦·集智也。此由苦·集體一用分。不由境別。但以行相不同。分其二智。論。四行相境故至俱有別故。第四建立滅·道智也。滅·道二諦體行俱別。由此所緣·行相不同。分其二智。論。五加行故至立他心智。名。第五建立他心智也。正理論更引茫鹫哚尅R酥巧R戎尼岱街某醯⑺闹敲R酥菚r修何加行。先應觀察色之顯·形。所樂言音表心差別。謂彼行者初修業時。為欲審知他心差別。先審觀察自身顯·形。所樂言音因何有別。遂知顯等差別由心。次復審觀他身顯等。亦由心異有差別生。由此後時離欲身念。眨崆鍦Q引勝定生。依定發生有威德智。此智真實照見他心。如明殊中。種種色浚顒e之相。了然可得。是名修世俗他心智加行。若修無漏他心智時。以觀非常等苦智為加行。此加行位通緣色心。至成滿時緣心非色(已上論文)論。六事辨故至最初生故。第六建立盡智。於見苦。斷集。證滅。修道事辨身中。最初生故名為盡智。
    論。七因圓故至為因生故。明無生智。自身一切拢馈Ec此為因名因圓滿。因滿故別立無生智。
    論。如上所言法智類智。已下一行頌。第四明法·類治不同也。論曰至無能治欲。釋頌文也。正理論云。何緣唯有滅·道法智兼治上界。非苦·集耶。所緣寂靜出離同故。謂欲·上滅。及能治道。展轉相望相無別故。以諸擇滅皆善皆常。一切拢澜阅艹鲭x。所緣若集。欲·上不同。少多細·粗上·下別故。又苦·集智緣所厭境。無容厭彼於此離貪。乃至滅·道二智不緣厭境。緣下治上亦無過失。又如不淨觀。及欣涅槃欲。謂不淨觀緣欲界境。唯能令心厭背欲界。欣涅槃欲現在前時。普能令心厭背三界。如是緣欲苦·集智生。唯能令心離欲界染。緣欲界法滅·道智生。普令心離三界染。故許滅·道法智品增。乃至得成金剛喻定。由此大拢钌屏酥R廊伍T立法·類智。
    論。於此十智中誰有何行相。已下第五明十智行相。文中有三。一明十智行相。二明無漏行相。三明行相體緣。此兩行半頌第一門也。論曰至後當廣釋。此明法·類智具十六行相。以有四法四類智故。論。世智有此至自共相等故。明世智行相。有此者。謂此十六行相。即燸頂忍具十六行相。世第一唯苦下行相。及更有餘能緣一切法自共相等者。謂五停心觀。總別念。十二緣。緣十八界無我觀等。總別之相。論。苦等四智至四種行相。明四諦智各有自諦四種行相。論。他心智中至十六所攝。明他心智行相。無漏他如道智說。有漏他心。如心·心所法自相境。故行相亦爾。非十六行相所攝。論。如是二種至不緣想等。此明取別境也。若無漏。若有漏。二種他心。皆唯但緣一法為境。論。若爾何故至有貪心等。難也。若唯取心不取心所。何為經說了有貪心。貪是心所。心是心王。豈非取二。
    論。非俱時取至取衣及垢。通也。心之與貪別念心取。如取衣時不即取垢。
    論。有貪心者至唯貪所繫。汎明有貪心二也。有貪相應名有貪心。斷與不斷俱名有貪心。餘有漏心為貪所繫。名有貪心。若斷貪已不名有貪。此總釋也。論。有說經言至應得離貪名。述婆沙一師釋也。此師唯說貪相應心名有貪心。對治貪善心名離貪心。若不取治貪名離貪心。取貪不相應名離貪心者。瞋等相應心不與貪相應。故應名離貪心。論。若爾有心至離癡亦爾。論主破此師說也。若謂治貪名離貪心。不治貪不染污心。不與貪相應故。非有貪心。不治貪故。非離貪心。此二心攝心不盡。餘師本論類智所說貪所繫故名有貪心。貪不繫者名離貪心。此即攝心盡。有癡等亦爾。論主取此師為正。此即類釋瞋癡心也。
    論。毘婆沙師至相應起故。述婆沙釋聚·散心。論。西方諸師至說名為散。述健馱羅國師釋。論。此不應理至道智有部。破西方師釋。一以理破。二摺菊撈啤VT染污心與眠相應故名聚心。染污故應名散心。此則一心有二心過。此摺硪病H糁^聚心是眠相應。是即唯是欲界有漏心。即摺菊擃愔堑乐嵌侵病n愔侵辖纭5乐侵獰o漏道故(已上第四對)。論。沈心者至相應起故(第五對也)。論少心者至所好習故。第一釋也。論。或由根價至故名少大。第二釋也(已上第六對)論。染心根少至得少大名。已下重釋諸句。極二相應者。或癡相應謂忿等或二相應。謂貪瞋癡。無三相應者。餘句可解。乃至。由此染善得少大名。總結第六對也。論。掉心者至能治彼故。第七對也。論。不靜靜心應知亦爾。此類釋也(第八對也)。論。不定心者至能治彼故(第九對也)。
    論。不修心者至容有二修故(第十一對也)論。不解脫心者至容解脫故(第十對也)婆沙一百九十廣釋十一對心。略心即是此聚心也。一百八十九云。問何故此中不說他心智。答他心智知他相續心·心所法。此中如實智。知自相續心·心所法。是故不說。廣如彼釋。婆沙評家義當此中所破。論。如是所釋至諸句別義。論主總非前師釋也。論。如何此釋不順契經。有部問也。論。經言此心至有觀無止。答摺浺病=浾f聚心惛眠俱行故。論。豈不前說至通聚散過。有部引前摺砥埔病U摗km說非理至是散心故。西方師通前難也。雖說眠相應染心。亦聚亦散過。我西方師不說眠相應染心為散心。但名聚心。復有何過。論。豈不又說本論相摺S胁恳斑‘教破也。謂本論說法·類世俗·道智知故。論。寧摺撐牟贿‘經說。西方師通本論不得故。云寧摺撐牟贿‘經說。論。如何不辨諸句別義。有部問也。論。謂依此釋至八異相故。西方師答也。論。依我所釋至八句別義。有部總不許是不辨經中八句別也。
    論。謂雖散等至別立八名。有部重廣釋也。
    論。既不能通至理亦不成。西方師難。既不能通我前引經云。云何內聚謂心。若與昏眠俱行等文。所釋八句義別不成。論。又若沈心至名非時修。西方師重引破有部八句也。若沈心即掉心者。經不應說沈·掉非時修覺支別。說所為沈·掉修覺支別。明知沈·掉心異。論。豈修覺支有散別理。有部難也。豈修覺支有散別修引經為難。若有別修。可有修三不修三別。既無別修之理。如何有修不修者。論。此據作意至故無有失。西方師答。經言修者是欲修名修。非正修也。欲修名修故散別無有失也。論。豈不我說至我說體一。有部通經說。懈怠增者經說沈心。掉舉增者經說掉心。沈·掉舉常相應故我說體一。論。隨自意語至意不如是。西方師總非不得經意。正理論曰。此彼二經意各別故。此經中說有貪等心。為令知心染淨品別。謂為如實了知諸心黑品白品差別理趣。說有貪心離貪心心。彼經中說聚心·散心。為令了知修神足障。由彼經說自審已心勿太沈。勿太舉勿內聚勿外散。謂彼行者修神足時。應自審察修神足障。此心懈怠。此心掉舉。此心惛眠。此於色等非理作意所引流散。此彼經意所為既殊。不可引彼經遮釋此經相。彼經但說修神足時。心於內外太聚散失。不欲分別心染淨相。此經所說與彼相摺km諸染心皆有怠等。為顯諸染過失差別。隨其增位立沈等心。立策等心。應知翻此。故我宗釋符順契經。亦善分別諸心異相(述曰。此經者。謂明十一對心。彼經者是西方師引難有部經也)。論。前說一切至貪繫是何義。論主述西方部徵有部前釋。貪繫故名為有貪心。貪繫是何義。論主前依婆沙正義。正存貪所繫。後依經部破貪繫心。論。若貪得隨故至貪所緣故。已下進退徵。如文可解。
    論。若不許彼至可成有漏。遮轉計也。
    論。若謂由為至癡所緣故。又遮轉計。論。然他心智至名有貪心。又重破有部釋也。
    論。若爾云何。有部反問也。論。今詳經意至名離貪等。論主破有部存西方師釋。論。若爾何故至不還墮三有。有部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