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泰国南藏佛陀语录-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六八、愚人用雄力,強橫取人財,終被閻羅王,拘禁地獄中。

裕В喝隧毲筘敚筘敭斢脤W問人格。但愚人無知,只持有雄力,強橫奪取,傷害人命
    財產,最後必被閻羅王拘捕,禁地獄中,受諸刑苦。

六九、世間諸五慾,以心為第六;若能棄慾心,則能離諸苦。

裕В菏篱g之色、聲、香、味、樱葢j,原為自然而有,若心不貪著愛執,則亦無害。
    貪著愛執起於心,故以心為第六。若心對於美色、妙聲、妙香、美味、妙樱
    捨棄貪著愛執,自然不受因此諸慾之苦。

七○、人為求己樂,而令他人苦;是名為結怨,終不能脫怨。

裕В喝巳私杂髽罚珢喝酥髽罚c善人不同;惡人為求自己之樂,而傷害他人,
    如偷人財物、傷害性命、橫取欺詐等等,以為樂事,終因此而結成怨仇,最後,
    必被怨結之報應。

七一、人雖富而惰,則如抱小木,而入於大海,終必沈海中。

裕В喝穗m富有財產,但生性懶惰,則財產只有日減,不再增加,學問亦逐日退步;職
    業、工作、地位,亦日日退墮,終必貧窮。如抱一小木枝,而渡大海,結果則必
    沈洠ъ逗V小

七二、月日及沙門,婆羅門海岸;各各有力量,但女力最大。

裕В禾烊恢铮鞲饔衅淞α浚录叭沼忻饕α浚簧抽T及婆羅門,有忍耐苦行之
    力量;海岸有抵擋海浪之力量。但此種力量,不及女人之力量,女人之力量,最
    能破壞,亦能成就。

七三、如來為利生,而出現於世;女人及男人,依教行則利。

裕В喝鐏硎雷穑瑧魇澜缰畽C緣,而來示現降生,教化眾生、利益眾生。女人及男人
    ,如能依如來之教而奉行修持,則得利益;不修不持,則無利益可得也。

七四、入於人群中,自未知他人,他人未自知,不應心自恃。

裕В涸谌喝酥校蛲迓洌约荷形粗诵愿瘛⒌匚慌c學問,他人亦未知自己之性
    格、地位與學問,切不可有自恃之心,當謙恭有禮,舉止謙和。

七五、人依佛教行,則達吉祥岸;如商人雲馬,吉祥達彼岸。

裕В喝巳巳粢婪鹬陶d而行,則人人皆得到達吉祥之彼岸,亦如商人,乘騎雲馬(即
    良馬),能到達吉祥之地。

七六、於法有慧解,禮敬有德人;現生得讚美,來世生善趣。

裕В喝羧藢斗鸱ǎ灾腔哿私饷靼祝帜芫炊Y有德行之人,則在此生中,到處為人
    之所讚頌歎美;又於來世,必得生於善趣,禮樂之趣。

七七、色聲香味樱八ň常鞘篱g誘惑,眾生耽此境。

裕В菏篱g之各種色、各種聲、各種香、各種味、各種摩樱c心相合,而生各種可貪
    可愛之境;此可貪愛之境,是世間所最能誘惑眾生者,而眾生亦多耽著在此各種
    幻境中。

七八、雖有慧如火,於住異地時,應該身如僕,安忍迫害語。

裕В喝粲腥耍腔廴缁鹬饷鳎屿懂惖禺悋鴷r,無親無友,則須想自己是僕使奴
    婢,對於迫害語,須安忍聽受,不可逞強,而自害也。



第十 慧 品

七九、少聞則衰退,如強壯牡牛,肉則常增長,慧則不增長。

裕В悍鸪7Q讚多聞之人,多聞則能增長學識,與受教育之人相同。少聞之人,其見識
    溌弥瑒t衰退無學識,如強壯之雄牛,肌肉雖增多,智慧則不增多也。

八○、無財而有慧,亦能自活命;有財而無慧,則不能活命。

裕В贺斉c慧,為人所必要之活命生存條件,但有慧而無財,仍可活命生存。反之,有
    財而無慧,則財產逐日衰減,終致不能活命也。

八一、賢者有學識,聰明處理事,知時所應作,可任王臣位。

裕В汗糯危y治權集中在皇帝一人,所以,唯有賢者,多有學識、聰明能幹,處
    理事務,亦十分合理,又能知某時,應作某事,則可能任皇帝之臣也。

八二、賢者慧最勝,如月勝眾星;淨人、戒、吉法,亦隨有慧行。

裕В嘿t者常言,慧為最勝,猶月之勝於星;即淨人之戒、吉祥及法,亦隨有慧之人而
    行。故慧為一切之首。

八三、若見有大福,應捨棄小福;賢者見大福,應捨棄小福。

裕В喝粢娪写蟾#瑒t應捨棄小福,而取大福。賢者尤其如是,賢者見有大福可得,則
    應該捨棄小福,而取大福也。

八四、劣慧之愚人,既得權勢後,作不利己事,害人及害己。

裕В河蕹丈倩壑耍既坏玫綑鄤荩恢靡砸婕阂嫒耍炊靡云茐淖约褐妫
    甚且用以侵害他人,而結果,則侵害自己之地位財產及性命。

八五、愚人有學識,則為破滅己;學識令彼邪,殺自己白業。

裕В簩W識令賢者更賢,但在愚人,得新學識,則反變成破滅自己;因學識令彼驕傲,
    走入邪路,自己原有之白業(即善業),亦被破壞殺滅。

八六、少慧心不堅,雖活一百年,不如有慧觀,活一日勝彼。

裕В河奕松倩郏闹居植粓远ǎm活一百年,其生存意義與價值,不如有慧觀慧解之
    人,雖活一日,亦勝彼愚人活一百年也。



第十一 放逸品

八七、諸放逸之人,多說而不行,故不得妙果,如牧牛數牛。

裕В悍乓葜耍舜中拇笠庵恕⒉徽信篤實之人,雖日日談佛法,頭頭是道,但日
    常生活,不依佛法而行,故終不得佛法之妙果。猶牧牛之人,須時時數牛之數額
    ,但並非自己之牛,乃代其主人而數也。

八八、棄捨所應作,而作不應作,此放逸之人,煩惱則增長。

裕В核鶓斪髦拢瑮墥尾蛔鳎凰粦斪髦拢炊髦H绱舜中拇笠夥乓葜
    ,其煩惱必時時增長,永無清涼之日。

八九、人常行放逸,後行不放逸,是名令世明,如月出雲端。

裕В喝羧藦那岸嘈蟹乓荩嶂乓葜铮胁环乓荩瑒t為人人所讚美,謂令世界光
    明。猶如月被雲遮,今能出離所遮之雲,則光明遍照矣。



第十二 惡 品

九○、作惡現世惱,來世亦悲惱;彼見己惡業,故悲傷熱惱。

裕В喝私灾茦I惡業,作惡業人,亦知自己作惡,但終作之者,蓋以為別人不知,或
    因貪得、或因瞋恨、或因愚昧;作後又覺甚悲惱,此世悲惱,來世亦悲惱。因見
    自己所作之惡業,甚不合理,強橫野蠻殘酷也。

九一、雖然小滴水,滴久瓶亦滿;猶如積惡人,積久惡亦滿。

裕В河廾林耍鋵嵰嘀茦I與惡業之分別,但時時以為是小小惡,作之無害,但不
    知時時作之,積久亦成大惡。猶水之一小滴,滴下瓶中,久之,瓶亦因此一滴一
    滴之水而滿。故雖小惡,亦不可作,作之,則有惡滿之日。

九二、人若作妄語,則犯實諦法,不怕來世苦,則必作惡業。

裕В喝伺c人間之談話約定,雙方皆須實語,若作妄語,久之則無人信任,於現世中,
    必無所成就。又妄語者,大多因作惡事,故必用妄語掩飾,以為掩飾則無人能知
    其實情,故隨時敢作惡業,不怕來世之苦報。

九三、所作之惡業,如新乳不變;惡隨燒愚人,如火被灰遮。

裕В喝怂髦異簶I,其惡業永遠是惡,不能變為善業,猶如從母牛新取之乳,不能變
    成水或蜜。惡業又能隨逐焚燒作惡者,令彼終生熱苦,但愚人不知,以為惡業,
    如灰蓋住之炭火,並無火燄,彼不知內中之炭,甚熾熱也。

九四、手掌無傷瘡,可執持毒藥,猶如不作惡,惡不能侵入。

裕В簮海氂伸蹲髦寄艹蓯海徊蛔鳎瑒t無有惡。惡並非飛蟲塵土,可飛來著身者
    ,故不作惡,則無惡業,不受惡報。猶如手掌,無有傷瘡,則可執持毒藥,毒藥
    雖毒,但無傷瘡,毒亦不能侵入也。

九五、人若能滅除,大小諸惡業,是名為沙門,因能滅諸惡。

裕В荷抽T之原義,譯為寂靜,修行人皆可以稱之,至佛世,佛亦用為稱諸比丘,但另
    定其義為「能滅息一切大小諸惡」。

九六、應斷一切惡,如少友多財,不經諸險路;愛命離毒藥。

裕В鹤鲪罕氐脨簣螅瑦簣鬄槿巳酥幌玻M麩o惡報,則不可作惡。猶如朋友眷屬
    甚少,而有大財產之商人,不可行經危險之路。亦如愛惜性命之人,應遠離毒藥
    、斷除毒藥。



第十三 人 品

九七、人來懺悔罪,但受者心濁,瞋甚不受懺,是名積怨結。

裕В喝擞袝r因無知而犯罪,或因憤恨,或因铡畷缸铩J箩幔灾獰o理,來求懺悔
    謝罪,此人確是難得,有上德行,但受者,反不肯接受其懺悔,必欲報復。如是
    ,則犯罪者,已無罪,而不接受懺悔者,反成為積集怨結之人。

九八、於諸人類中,到彼岸者少,其他諸眾生,只是沿岸走。

裕В罕税叮创蟀隳鶚勚辰纭H四苄扌校_到彼岸者少,只在此岸,即此世間,沿
    岸而走,終無能渡過苦海,達到彼岸之日。

九九、應修不淨觀,令心堅固住,於身有智見,於世多厭離。

裕В河钚哪軋怨陶 ⒉惑@、不動,則應修不淨觀。(應依師尊修持,不可自修,
    恐有铡肽ВkU甚大。)修不淨觀,則對於自己之肉身,有正智之見解,覺
    知自己肉身,不淨臭穢、無可愛戀,進而厭離世間。

一○○、能仁不侵害,時時攝護身,如是諸能仁,達無生不惱。

裕В耗苋始茨材幔嗉促t者之義。賢者時時守護身根、不作諸惡、常造眾善,則無論
    何位能仁,皆能達到無生之地(即不死之地),永無愛悲與苦惱也。

一○一、父母養育苦,而不孝父母,非法對父母,必墮地獄中。

裕В簽楦改刚撸陨類燮渥优吡甜B,雖多諸苦難,乃至命亡,亦終不棄捨子女
    ;故為子女者,應當孝順父母,侍奉供養。佛常謂父母即是家中活佛。若有不孝
    父母,已是大罪,若更摺锤改刚'教,則墮地獄無疑矣。

一○二、諸比丘諦聽:若念佛法僧,則無有驚懼,恐怖及毛豎。

裕В喝耍蠖嘁庵静粓詮姡鰴M逆事,多慌張驚恐,但平時心中,有所信仰皈依,則
    能保持心境之平靜。故佛教諸比丘,平時應念佛、念法、念僧。或遇橫逆事、意
    外事、驚懼恐怖時,即速念佛、念法、念僧,則心有所依賴,不致恐怖驚惶,身
    體毛豎等事。

一○三、愚人生瞋恨,因望超勝人,故被瞋恨火,焚燒彼自身。

裕В河奕耍幻靼椎览恚f話做事,皆諸多錯失,故無所成就。既不讀書問人,反而
    嫉妒他人之成功,更瞋恨天地鬼神之不保佑,怨罵親友社會無情。終日瞋恨怨罵
    ,如火焚燒,其苦惱較被真火焚燒更甚。

一○四、半腹及忍铮M適可食;不因食作惡,名人世沙門。

裕В荷抽T是修行人,應當食不滿腹,又能忍受铮手啵锌墒硶r,亦當適可而止,
    不可多食。更重要者,不可因食而造惡業,如為欲得食,而殺害生命、偷盜、妄
    語等,如是則不可名為沙門。

一○五、人渴染愛慾,喜慾及著慾,造作諸惡業,必墮落地獄。

裕В喝藢稅蹜j,無論為色慾、物慾,有大渴染,歡喜愛慾、執著愛慾,則必造作諸
    惡,而求諸種愛慾,因造作諸惡之故,終於墮落地獄。

一○六、諸位阿羅漢,住鄉村山林,低地或高原,皆是清涼地。

裕В喝藢毒幼∥菡韵M麖V大華麗。但諸阿羅漢,已斷煩惱,無有貪慾,對於居
    住之所,無論為鄉村、或山林、或低地、或高原,皆覺得清涼適宜。普通凡夫,
    對於居住,亦可勿太講求,只求實用安身,亦是積福之道也。

一○七、已見老病死,而仍行放逸,則身漸下劣,悲惱無盡時。

裕В涸臑椤柑焓挂淹ǜ妗梗熘x為光明,光明之通告,即告之人必有老病死,既
    知此身,必有老病死,則須大力修道,住不放逸。但彼人仍放逸,粗心大意,不
    依經教。則其肉身,日墮下劣,終於墮落地獄,苦痛悲惱,永無盡時。

一○八、僭鞇罕徊叮蜃詷I受苦;諸造惡眾生,死後受諸苦。

裕В罕I伲斖蹈‘或劫奪時,在門前被捕,自然必受痛打、監禁之苦。但若不偷浮
    劫奪,而威茫蚱墼p而取得者,久之,亦有人發覺,而死後往生惡趣,亦必受諸
    苦惱。

一○九、人因生而驕,因財因姓驕,必輕視親族,因此而衰落。

裕В喝巳嗣坑凶则溨模则溣卸喾N,此偈僅舉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