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性的开展-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部分 1。把光芒散播于人间

    O;wonder!

    Howmanygoodlycreaturesaretherehere!

    Howbeauteousmankindis!

    Obravenewworld;

    Thathassuchpeoplein抰!

    ——WilliamShakespeare;TheTempest

    奇!

    人生妍妙竟如斯!

    世界海,

    须赖尔扶持!

    ——莎士比亚,《暴风雨》,方东美译'1'

    “Whomthendoyoucallthetruephilosopher?”

    “Thosewhohaveapassionforknowledge

    andunderstanding

    andasloversofthevisionoftruth。”

    ——Plato;TheRepublic

    “依君之见,何者堪当真正哲人之名?”

    苏格拉底答曰:“具求知之诚,备理解之德,热爱智慧,照见真理者,可谓之真哲人。”

    ——柏拉图,《理想国》

    ThereisnothingfinerthantoapproachtheDivine

    andtosheditslightsonthehumanrace。

    ——LudwigBeethoven

    最美的事莫过于接近神明而把光芒散播于人间。

    ——贝多芬'2'

    本书是一奇书,作者本人是一奇人。笔者何以敢如是说?缘于我与民元兄小学同学,相识迄今几半世纪,可谓情同手足,相知甚深。自作者之初着意象,发心属文,至本书之完成杀青,中经数易其稿,一字不苟;笔者承担校对之责,反复究读,不下十次。民元书成,以序相嘱。就交情友谊论,固义不容辞;就学识资望论,实愧不敢当。无以,谨进“引言”数语,忝列简端,聊志促读之微意云耳。

    民元此书,涉猎广博,意蕴丰富,条理分明,笔者实无以赞一辞。但欲略提百余年前一位英国数学家的小品杰作,权充推介本书之引子。摘花献佛,想为作者、读者笑纳。

第一部分 2。三度空间

    话说在爱因斯坦发表他那震古烁今改变世运的相对论之前二十多年(19世纪80年代),阿博特博士(Dr。EdwinAbbott;1838—1926)写了一部鲜为人知却饶有深意的寓言著作——英文原名Flatland:ARomanceofManyDimensions,中文可以译作《扁平王国:多维空间漫游记奇》。'3'他出身剑桥大学,精研数学、古典学和神学。以其数学家的开放心灵、精密思维,古典学者的丰富想象和神学家的冥想玄思,他设想有一种平面世界中的平面人。此公以平凡之躯,脱胎换骨,善巧幻化,居然摇身一变,成了个无时空障碍、无物质阻隔的太空异人,比1969年由美国升空登月的太空人还早上八十多年呢!

    他可以从心所欲,提神太虚,神游大千世界,从而悉心阅历、尽心观照那光华灿烂、瑰丽庄严的多层次、多结构、多生命的多维空间(Multi…DimensionalSpaceland)。在生命境界、精神造诣上,借佛家的用语说,他已深通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物依心存、色由识变等诸胜谛;透视宇宙的真相,彻悟生命的至理,于是就怀着欢欣鼓舞、上求下化的淑世理想,度众心愿,风尘仆仆地回到他的祖国——那道地的扁平世界。

    这位已经由平面世界超脱出来的太空人,他本想要跟他所深切关爱的国人同胞同心协力,携手并进,一道从事那种神圣庄严的伟大精神事业:下学上达,正己成物,转识成慧,智通天人,赞天地之化育,参宇宙之神工。孰知他却不胜惊讶地发现学养渊邃,深造有得,曾经透过种种差别境界,亲切体会真空妙有,证悟真如本体,获得圆满智慧的他,跟那些仍然驻足在扁平世界,局促于有限空间,艰苦蠕动、腼腆视息、自我中心、苟活图存的国人同胞竟有着严重的沟通困难,进而形成了难以逾越的认知鸿沟。虽然法眼早开,大慧已启,悲心既发,慈心方炽的他,一本利导群生济世度人的宏愿,怀抱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的初衷,力求善尽一己为人之职分,秉持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赤忱,冀盼鸿沟之消解,期待愿行之展开。岂知行愿之始,即遇上了扁平王国之中三位自诩精英的所谓“高人”。这时他才发现,那位平素养尊处优、睥睨一世的一国之君,其视野竟然只是扁平世界中的一个微粒小点,真可谓目光如豆耳;那位号称学富五车、恃才傲物的学者,其所谓视野之广,只不过是一条线的延伸而已;而那位一向恬澹自甘、精光内敛的贤人,其视野之阔,也仅仅是长宽相会合后平面的舒展罢了。

    原来,那些自始就生活在只有长宽两个维度的扁平世界中的扁平众生,由于根器所限,境域所局,根本无法理解三度空间、立体世界的高度或厚度为何物。无怪乎寓言故事中那位宅心厚重的太空异人,虽曾费尽心力向他的国人尽情描述那具有长、宽、厚的立体世界中多姿多彩的名色形相,却不得不饱尝“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苦况和无奈了。

    既然那三度空间立体世界中的形色相状,无法用日常的平凡语言,向那些生活在二度空间扁平世界中的扁平众生成功地解说清楚,传达明白,更遑论那多维度、多次元的深度空间所展现的华藏世界,宇宙妙相所蕴涵的神奇能量、超高智慧了!但是寓言的作者,这位超世间却又不舍世间的有心人,并不因此而却步气馁,掷笔长叹,反而受到一股爱智真心、淑世情怀的鼓舞驱动,更奋笔疾书,完成全篇。并在书前扉页的题词献赠栏,将全书题赠给他祖国扁平世界所有的同胞以及普世空间的群生广众,祈愿那些性灵原本清净,心量原本广大,愿力原本无穷的生命灵体,一一发心,依正道而修持,扩大意识,净化身心,提升境界,拓展空间,由仅有两个维度的扁平世界中超脱解放出来,次第转化升进,上达于三、四、五……度空间,以亲身体验种种差别境界的秘奥,上臻至于美丽崇高、万汇一如的不可思议境界,“使得有情众生中的最优秀者,一本极为稀有无比卓越的谦德禀赋,扩大心识意念,作充类至尽的可能成长发展。”(“TotheEnlargementoftheImaginantionandthepossibleDevelopmentofthemostrareandexcellentGiftofModestyamongtheSuperiorRacesofSolidHumanity。”'4')

    扁平世界毕竟只是一篇具有奇思妙想、科幻意味的寓言故事;民元此书却是他多年来积学深思、体证有得的心路一瞥,的确是精心力作。正如书名所示,是“从科学的、哲学的、宗教的观点来看佛光照耀下的生命旋律”。其涉及方面之既深且广,确是极为罕见。

第一部分 3。阐扬中国文化的有心人

    谈到佛法,一生怀抱救世之忱的孙中山先生曾说:“佛教乃救世之仁,佛学是哲学之母。”清末民初的佛学名家欧阳竟无居士曾谓佛学非宗教、非哲学。当代哲学大师方东美先生认为佛学既是宗教,亦是哲学,而且是极高尚的宗教,极高贵的哲学。本书作者民元兄则进而强调:“佛教的内容是哲学而超哲学,是科学而超科学,是宗教而超宗教。”高明的读者,您不觉得这是他的一项特识吗?尤其对青年朋友而言,它是多么清新、鼓舞,而又启发无穷!有志趣的读者朋友,想必欲知其详,穷其底蕴,敬请悉心品尝,展读这本引人入胜、启人深思、一卷在手、欲罢不能的奇书兼好书吧。

    末了,请容许我提一件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早年游历欧洲大陆时的趣事作结。当他行经那以山势雄伟、景观壮丽著称的阿尔卑斯山时,在山麓道旁瞥见一个颇为令人醒目清心的标语牌,上面写着斗大的四个英文单词:“SLOWDOWNANDENJOY!”(慢慢走,欣赏啊!)于是他就放慢了步履,调整了身心,悠然从容,好整以暇地游目骋怀,尽兴观赏体会,饱览沿途的湖光山色,天然美景。真个是“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不但让他当时领受到在徐缓舒泰的步履中,抱着欣赏赞叹的心情,任由目接神遇,纵情体验那弥漫在大自然中的神奇生命、盎然生机所给他带来的无比欣悦和美感,还为他日后讲学和写作提供了不少的素材和灵感呢。'5'作为此篇引言的笔者,在这儿也恳切地敦请敬爱的读者朋友,在展读此书之前,可否也像朱先生那样记起阿尔卑斯山麓那句意味隽永、发人深省的叮咛:“慢慢走,欣赏啊!”

    陈一川谨识

    公元2000年11月28日于华盛顿

    编按:序者陈一川先生,于台大时主修历史,兼修哲学;后入辅大及美国南伊大研究所专修哲学,曾受教于方东美先生多年,研习中西古典哲学及文化哲学、人生哲学等。赴美后曾任美国联合技术公司(UnitedTechnologiesCorporation)所属分部副总裁兼驻中国大陆代表,及美国国务院特约语言顾问等职。公余之暇,仍勤力自修,研习思考有关哲学、宗教、政治思想、历史文化诸问题不辍,并服务社区,关爱青年文教,不遗余力。曾在华盛顿数所中文学校当义工,也曾在本地(华府)公私立高中文化班为中美青年讲述中国思想、文化精神,评介古典名著,真算是一位在海外向下一代努力阐扬中国文化的有心人了。他和本书作者萧民元先生近半世纪的真诚友谊,在今天这样的季世中,已是难得的佳话了。

    注释

    '1'参看方东美著《科学哲学与人生》,上海商务及台北虹桥版,第324页;台北黎明版,第234页。

    '2'罗曼·罗兰著,傅雷译《贝多芬传》,台北新兴书局版,第99页。

    '3'艾德文·A。阿博特著《扁平王国:多维度空间漫游记奇》,纽约:巴恩斯与高尚出版公司,1963。(EdwinA。Abbott;Flatland:ARomanceofManyDimensionsNewYork:Barnes&Noble;Inc。;1963)

    '4'同上。

    '5'朱光潜著《谈美》,台北开明书局版,第135页。

第一部分 4。偈  曰

    作者是学工程的,开过工厂,创办过虽然不算大,但还算成功的企业。但真正吸引笔者、影响笔者一生的还是佛法。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上,随着年龄的增长,愈体会到世间似乎只有佛法能够真正揭露生命的奥秘,评估其价值和提出解决之道。

    但是,毋庸讳言,佛法在中国经过了两千多年的传承,到目前似乎已经出现了某些不很平衡的现象,例如空谈多于实修,法义未能与现代知识做良性的融合和互动等等,而这些不平衡都是关系到慧命的延续与法义的宣扬。我虽尚未皈依,而内心实深忧之。几经考虑,乃决定把蕴于内心的一些感想和感触,在没有包袱(因不必顾虑到哪位师父,哪个门派)愿一肩担起的情况下,负责地写出来。

    由于佛法浩若瀚海,真要写时,却又不知从何着手。不得已,乃选择了十二因缘法为骨干,再围绕着它把所知、所理解、所期望的东西加以阐发。其目的,除了想对佛教界提出一点建言外,也想对有志向佛的人提供一些“不同的参考”。本集有宗教、哲学和科学三方面的内涵。作者文字能力有限,如有说不明白的地方,尚请读者见谅。

    萧民元

    2000年11月26日

    偈曰

    是法是非法

    似名亦似实

    若圆又若玄

    智者自识之

第二部分 1。学佛的基本认识

    作者以为不论是研究佛学或学佛;都有必要认识到“语言、文字的局限性”。有人以为只要语言文字运用得好,就不会有什么事情是说不清、写不明的,但事实并非如此。拿语言来说吧(文字也一样):如果你没吃过辣椒,不管我如何形容,我都无法让你体会到“辣”的感觉;如果你没视觉经验,我就无法向你说明色彩的艳丽;如果你没听觉经验,我就无法向你讲解音律的美妙;如你没触觉神经,我就无法跟你讨论冷热、软硬等问题……同理,你内心感到的喜怒哀乐,不论你如何努力向我倾吐,我最多只能知道你是处于其中的哪一种状况,我完全不能经由你的表白,达到“感同身受”的地步……

    以上这些情形只是针对身心的基层反应而言,如果超越这个范围,想要传达一个复杂的高层心灵内涵,语言文字的运用将会更加力不从心。例如,某甲要传达他的某个“价值观”给某乙。“价值观”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体,某甲传送时,先要把它分解成片段的语言或文字的形式,然后由某乙去完整地接收这些片段,并加以组合。最后再由这组合中,去正确无误地领会出某甲想要传达的本意。办得到吗?其中涉及到的问题至少与某甲的传送能力、传送技术,和某乙的接收容量、接收的“时空角度”和心态等因素的相加相乘有关。再说,其中还有先天上语言文字不能表达(如辣的感觉)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