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禅的世界:传统宗教文化丛书-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阶段时,虽有非常恳切的责任心、使命感,却也同时产生了我慢的副作用,把世间的一切,当成是自己所有的财产般来支配,救济人的时候,有些人不愿意接受他的救济,他也非得强迫他们接受救济不可,以自己的思想,以自己的观点,强求所有的人都要变成跟他一样,若不一样,便很可能采用强制的手段。宗教上的强迫性、独断性、排斥性、征服性等问题,便因此而层出不穷了。

    所以,一定要超越这个层次而进入“无我”,才是禅法的禅悟。如何达到无我呢?还是要依赖方法。佛说法门无量,门门皆通涅槃城,公案或话头很好用,参公案或参话头,到最后,把自我中心全部粉碎、彻底瓦解。那时候,只有一切的众生,没有小我及大我;一切东西都有,就是没有自己。众生需要什么东西,便给他什么东西,而不是自己准备好了什么东西以后,一定要众生接受。消融了主观的自我,变成绝对我的存在,这就是“无我”。

    禅法不立文字,也不说有任何东西给人。《金刚经》云:“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今天我们也是一句话也没说到,可是抱歉得很,却超过了时间。以下是问答讨论,欢迎诸位发问。

    六、问答讨论

    问:禅佛教的重心在讲“我”,是否也谈到“我”与家庭、朋友、社区之关系与责任?

    答:禅的本身即是我们的日常生活;禅的修行、禅的观念也还是由生活里表现出来,一定会对你家庭里的人及环境里所接触到的人,都产生影响。我们刚刚说过“小我”、“大我”、“无我”,如果能认识“小我”的话,一定会非常的稳定,不会情绪波动,与其他的人接触时,都能带来祥和。如果能体验到“大我”的话,一定非常的热心,不仅是对个人、家庭、社会,甚至对全世界的许多运动,都会积极地参与。如果体验到了禅法是什么的话,那就会终年马不停蹄,只是为了无事而忙。

    问:修行是一种方法,是两边中的一边,但据三祖所说:“将心用心,岂非大错”,这之间是否互相矛盾?

    答:三祖的《信心铭》,一开始便说是“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不可以用心拣择。所以你以为用修行的方法与《信心铭》所说相冲突了,其实,《信心铭》是在三祖开了悟以后所讲的话。在没有开悟以前,还是要有方法,否则无法开悟,连释迦牟尼佛开悟都得修行六年,六祖惠能也是听了《金刚经》的句子,他的观念才转变了,突然间开悟,那还是要用心。不用心而能开悟是不可能的。

    问:一个完全不知道禅法的人,是否可能发现佛性?

    答:有可能,但是,可能性非常少。释迦牟尼佛就没有人告诉他什么是禅法而自己发现了所谓“佛性”就是空性的事实。但是,历史上也只有佛一个人是这样的,在佛之后,所有的人都是因为听到佛法的说明;所谓“佛性就是空性”,只有亲证空性才是彻底的自由、自主、解脱等。先从观念上认同它、接受它,否则的话,开悟这个事实,不容易发生。

    问:出家人的生活目的是什么?在家人的生活目的又是什么?

    答:我们的生活、生存,不管在家还是出家都是相同的。不过出家是把全部的时间用在修行上,用佛法自修,也帮助其他的人一起学习佛法。因此他自己本身除了修行佛法、宣扬佛法之外,没有另外需要做的事,这是出家人生活的目的。

    在家人要以全时间来自己修行,同时又帮助他人修行佛法,是比较困难一点。目前也有专门在研究佛法、修行佛法,并且以教授佛学、指导禅修为职业的在家人,只是家庭的生活分占了他们的部分时间,也分占了他的感情。当然,也有像维摩诘居士那样的大菩萨,身为在家居士,却能把财产、家族、所有的一切,都作为修行和帮助修行的对象,而没有自我中心在内。这必须是一个大菩萨方能做到。至于普通的在家人,那就是在家人了。

    (一九九二年五月一日讲于美国耶鲁大学,陈果纲整理)

《禅的世界》第一部分 禅的智慧(1)

    刚才刘玲利会长介绍我时,说我十三岁就出了家,那么小出家能做什么呢?没事做。(大众笑)

    今天的题目是“禅的智慧”,智慧因空而生,禅即心中无事,现代人都觉得很忙,所以我今天让诸位听一听不忙的事。

    人们处身于这个时代的社会环境,都非常的紧张,非常的忙碌,忙得不知道自己究竟为了什么要这么忙,紧张得不知道自己究竟为了什么要这么紧张。

    一、佛·禅·佛教

    有人问:禅是不是就是佛教?禅与佛又有什么异同?

    (一)佛与觉,禅与悟

    佛的意思是觉,禅的意思是悟。觉是醒觉和彻底地了解,从烦恼中醒觉,彻底地了解了这个世界的存在和人类众生的活动,不过是在做梦而已。人在非常深沉的梦里,多半不知道自己是在做梦;能够知道自己是在做梦的话,便不是很深的睡觉。佛就是从梦中醒觉了的人。

    “悟”的意思跟“觉”相同,但是“觉”是彻底的、完成了的“悟”,“悟”则未必是彻底的“觉”,就像一般的普通人一样,醒了以后,还会再睡觉。有的人,整天都是迷迷糊糊的,你说他醒了吧,他是醒着的,你说他是真正的醒了吧,他又好像是浑浑噩噩的在梦中。有的人,不仅人家看他是糊涂的,他自己也感到是半痴半呆的。

    “禅”可以使我们开悟。禅的开悟,能够使我们直下承当,顿悟成佛,但是,禅法的“悟”,并不等于究竟的佛。也就是说,佛之所以得以成佛,是从“禅”而出现的,但是,在完成了“佛”的悲智之后,他就用不到“禅”了。

    (二)佛是悲智双运的完人,禅悟者是定慧均等的自在人

    “佛”以慈悲与智慧来救济众生,是悲智并用的完人。而“禅悟者”的修行人,虽也有慈悲和智慧,却无法与“佛”相比。“禅悟者”有定力,所以能够不受外境的影响;他有智慧,所以能够自在于现实之中;他是即定即慧、定慧均等的自在人。一个自在的人,不一定就是福慧圆满了的完人。所以,作为一个已悟的禅者,他不会说他就是“佛”,可是他已知道佛是什么的自在人了。

    所谓“自在”,并不等于心想要到哪里就能到哪里;要不去哪里就不去哪里。而是说,他已不受世间的烦恼所困扰。随时随处,对一个已悟的“禅者”来讲,日日都是好日子,处处都是好地方,所以名为自在。

    四十年前,台湾当局曾经雷厉风行地把好多和尚当作间谍嫌疑犯,关进牢里,其中有一个和尚,到了监牢里,还是很高兴。

    他说:“我们到台湾来,要找到挂单处,讨一碗饭吃,都很不容易,现在,可以等着有人送饭来吃,供养我们啦!”他感到蛮开心。

    但是,另外有位和尚就说了:“至少我们在外边还有旧床铺可以睡觉,还有老棉被可以盖身,到了牢里,什么东西也没有啦!”

    这和尚说:“唉,哪个地方不是床呢?本来我们只有小小的一张床可以睡觉,现在我们处身的,这么大一片地方,都可以睡觉呢!”接着,他发现墙角边有几十个本来是装泥巴用的稻单包,他惊喜地说:“咦,这地方,还有这些东西!”就拿了好几个,当褥子垫、当毯子盖。

    别的和尚批评他说:“你怎么用这种东西呢!”

    “为什么不?能保暖就好啊!”

    出家人都是吃素的。可是监牢里给他们送来的面条,每一碗都有几根肉丝。其他的和尚都说:“面条里边有肉,怎么能吃!”

    “你们不吃,我可要吃!”

    “你怎么吃肉呢?”

    “在外边能够吃素,当然吃素,在牢里,总不能为了几根肉丝,就连面条也不吃了,填饱肚子要紧哪!”

    那位和尚,是相当有名的法师,他被关在监牢里,既无恐惧,亦无怨尤,相反地是那样自在。

    (三)佛教是理性的宗教,禅是智慧的事实

    理性与智慧,两者是同类的异名。佛教有它感性的信仰成分,那便是相信有菩萨、有佛、有护法神等来帮助信仰的人。但是,在本质上,佛教是理性的,佛教的目标,是为开启人的智慧,消除人的烦恼,要人们自己去努力修行戒定慧而解脱贪瞋痴。人人皆得成菩萨,人人皆可成佛道,不是仅靠佛菩萨的救济而能够达到目的,一定要自己努力去实践佛法,才能完成佛菩萨的果位。

    而禅的方法是为了开发智慧,禅法的本身就是智慧。禅法的修证,是要靠自力的,即所谓的“自依止”;“法依止”即是依法修行,即是自修、自悟、自解脱。不能依赖外在的力量,否则就像小鸟依赖母鸟哺食的阶段,不能独立自主,便不得自在。所以“禅”是佛教里最精要的部分,也是最根本的部分。

    (四)禅与教互为因缘

    禅与教是彼此互为因缘的。一切佛,都是因为禅的悟境而成佛,成佛之后,说出了成佛的道理及方法、成为佛的教法。然后,其他的人,便根据佛的教法指导,悟得佛性真空。悟了之后,又依悟境实证佛的教法,弘扬佛的教法,来指导其他的人悟入佛的知见。可见禅法与教法,彼此间是互为因缘的。

    二、禅与智慧

    (一)禅是无私无我的智慧,智慧是无相无住的心境

    一般的人,没有私心是不可能的。所谓私心,就是主观。主观有大有小,或为个人,或为家庭,或为团体,或为自己所属的社会,只要有一个自他或内外的相对立场,就是有我有私的。人从自我的立场产生的见解和心量,是非常有限的,故称为有相。如果能够无我,便会体验到无相与无住,也就会变成无限了。

    “无相”并不是说,眼睛看到了东西说没有看到,耳朵听到了声音说没有听到,或者吃了东西说没有吃到。乃是在看到、听到、嗅到、尝到,或身体接触到任何现象时,心里便知道这是一个暂时的假相,不是真实的有,不是永恒不变的存在。因此即有即空,即有相而知是空相,叫作“无相”。

    在台湾,两年前有一位非常成功的商人,由于用人不当,经营不良,不仅破产,而且吃上了经济犯罪的官司。他在进监牢之前来看我,问我怎么办。

    我说:“进监牢就进监牢喽!你就把它当作从这个家到那个家好啦!”我接着问他:“你羡慕做个出家无家的和尚吗?”

    “唉,我曾经想过!”

《禅的世界》第一部分 禅的智慧(2)

    “那好啊,你就把进监牢想像成暂时离家出家好了!”我又问他:“财产的确重要,但当你母亲生你的时候,究竟是你的哪一只手带了财产来的?”

    “我是两手空空地来的。”

    “现在你应该很欢喜才对。金钱如水,你在那么大的水里边洗过手了,结果,水是流走了,手是干净的。”

    “师父啊,因为你是和尚,所以会讲这种话!”

    “你现在要进监牢了,你不这样想,又能怎么办?”我又告诉他:“你知道吗?曾经有一个非常有钱的人,破产以后坐了牢,因为他一千个不甘愿,一万个不服气,觉得是冤枉的,觉得自己是受害人,结果在监牢里闷闷不乐,便气死在牢里边了,你也愿意像他那样吗?”

    “如果日子不好过的话,宁愿死啊!”

    “你被判的是有期徒刑还是无期徒刑?”

    “要坐八年才可以出来。”

    “既然是八年还能出来,你愿意把你自己判成死刑吗?”

    “唉,那还是不死的好!”

    “你既然不想死,你就得把我的话带到牢里边去用!”

    “那我出来以后,是不是还做生意、还赚钱啊?”

    “有钱赚,为什么不赚呢?”

    “也许到那个时候,我不想赚钱,要做和尚了啦!”

    “你不要骂人了,我这个和尚不是像你这样子来的啦!”

    这就是“无相”的道理,能够知道什么是无相,就能够知道什么是无住。“无住”就是不把一个现象或一桩事情当成是特别的、不得了的重要,也没有把一样事情看作是不重要的。

    我曾经遇过这么一个青年人,在他恋爱的时候,就把对象说得那样的好;失恋的时候,便把那女孩说得一文不值。我就告诉他:“再好也不可能是那样子的好,世界上的女孩子都是人,是人就不会好到那般的完美;再坏也还是人,是人也不会坏到那样子的彻底。”所以,说好说坏,都是“有住”,都不正确。

    记得我的师父东初老人,在我出家后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