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故事会2010年01-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秀摘下头上的棉帽,打开发束,果然是个女儿身。她说,自己一个女孩家闯关东多有不便,只好女扮男装了。
    关秀说罢,又拿出那个红色包袱来,就是昨天她拜祖宗的那个。她打开包袱,里面没别的,只有半拉破碗。
    刘义重呆了半晌,突然倒身便向关秀磕头,关秀忙把刘义重扶起来,问:“你这是为何呀?”
    刘义重说:“我们祖上有一条规矩,凡是拿着另外半个破碗来的,都要拜她三拜,因为她是代表我祖奶奶来的呀!”
    接下来,就要把刘义重和关秀手里的两个半拉碗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完整的碗,这可是他们祖宗几百年来的心愿呀!
    刘义重无比虔诚地向神龛里那半拉碗拜了三拜,然后小心翼翼地将碗取了下来,两个半拉的碗合在一起,竟是严丝合缝!
    碗固定下来后,关秀和刘义重就各自展开绝技,一人负责锔一边的碗,只几下工夫,就把碗锔起来了,最后一个锔钉,是两人一起钉上的。
    在经历了数百年的分离后,碗终于合在了一起!锔后的碗,拿在手里金光闪闪,完整如新。
    把碗锔好,刘义重对关秀的语气就亲热了些:“妹子,我们本是一家人,你就是我的亲妹子,以后你可不要到处跑了,这里就是你的家了。”
    关秀脸一红,说:“我才不是你亲妹子呢,你差点没把我逼死,在你家里,还不知你又出什么招来难为我呢……”
    刘义重嘿嘿一笑,说:“我这也是在考验你的手艺呀,就算认亲礼吧。我向你保证,以后我绝不难为外地人了。现在想来,哪有外乡人本乡人一说呀,真要从祖辈上说起,说不定大家都是一家人呢。”
    关秀真的就在“破碗刘家”住了下来。
    后来,听从关东回来的人说,关秀和刘义重结了婚,还生了个大胖小子,而那些学了“破碗刘家”手艺的人,也都不再向“破碗刘家”进贡了。以后从山东到关东的,东北人对他们都很热情,说:“我们都是一家人呀!”



3分钟典藏故事 赤脚进鞋店
赤脚进鞋店
    在英国伦敦的一条大街上新开了一家鞋店,但这条街上鞋店很多,竞争非常激烈。
    一天,店里进来两位时尚女性,她们试穿了一次又一次,付账的时老板听到她们说:“一次一次地累死了。”店老板心想,若能让顾客赤脚进店,就少了不必要的麻烦,购起物来就轻松多了。
    但如何能让顾客赤脚进店呢?店老板从一些重要场合铺红地毯得到了启发,他决定在店内铺放名贵地毯。铺好地毯后,他将店名改为“赤脚鞋店”,又在门口设置鞋架,并贴出一份告示:店内铺有名贵地毯,顾客须脱鞋进店购物,脱下的鞋,由本店代为免费擦鞋。
    告示公布后,许多顾客慕名而来,结果鞋店销售额大增。成功往往取决于另辟蹊径的细节。



3分钟典藏故事 兵马俑的朝向
兵马俑的朝向  作者:王清铭
    有个老板的厂子濒临倒闭,朋友想拉他一起去西安旅游散心,他提不起劲来,朋友只好自己去了。
    朋友参观兵马俑时,给这老板发了一个短信:“你知道兵马俑的朝向是何方?
    皇帝南面称尊,兵马俑是护卫他的,自然也个方向。老板马上做出判断,回了短信:“朝南。”
    朋友回复:“再想想。”老板想了想,再次回复:“是朝北吧。秦始皇发号施令,士兵应该面向他洗耳恭听。”
    可这个答案还是错了,朋友最后说出了谜底:兵马俑的朝向是东。秦国在崤山以西,六国在崤山以东。秦一心灭六国、平天下,秦始皇的陵墓向东,他的士兵也向东,表示同心协力,征服东方六国!
    朋友最后发来的一个短信是:“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你所站的位置,而是你所朝的方向。”



3分钟典藏故事 命中注定
命中注定  作者:智聪
    有一个青年,二十岁时饿死了。阎王从生死簿上查出,这个青年应该有六十岁的阳寿,而且他命中拥有一千两黄金,不应这么年轻就饿死。
    阎王心想:会不会是财神把这笔钱贪污了?于是把财神叫来质问。财神说:“我看这人文才不错,如果写文章一定会发达,就把一千两黄金交给文曲星了。”
    阎王又把文曲星叫来询问,文曲星说:“这人虽有文才,但生性浮躁,耐不住寂寞,恐怕不能在文章上发达,我看他武略也不错,就把一千两黄金交给武曲星了。”
    武曲星说:“这人虽然文才武略都不错,却非常懒惰,从文从武都不易有出息,我只好把黄金交给土地公了。”
    土地公说:“这人实在太懒了!我怕他拿不到黄金,就把黄金埋在他家门前的田地里,只要从家门口出来挖一锄头,就能挖到黄金。可自从他父亲死后,他从没动过锄头,就那样活活饿死了。”
    阎王听罢,叹道:“活该!”就把一千两黄金缴库了。
    一个人拥有再多的机会,如果不肯踏实勤劳地生活,都是无用的。



3分钟典藏故事 老天爷为我打工
老天爷为我打工  作者:沈岳明
    林场场长在退休前,让全场职工进行一次伐木比赛,伐木最多者就是未来的场长。消息一公布,所有人都跃跃欲试,有一个年轻人却陷入了沉思:和经验丰富的老职工相比,他明显处于劣势。有人打趣道:“嘿,你如果害怕,就不要参赛了。”
    年轻人还是参加了比赛。当大家埋头砍树时,他的行为让大家看不懂:他还没有将一棵树砍断,就去砍另一棵树,虽然“砍”了不少树,但一棵也没有被砍倒。夜幕降临,场长让大家回去,明天一早点数。当天夜里,狂风突起,第二天一早,大家来到山上,他们发现,凡是被年轻人砍过的树全倒了。清点后,年轻人砍倒的树最多。
    年轻人笑着说:“我昨天一早听了天气预报,知道夜里会刮风。”其实,昨天的天气预报,大家都听到了,却没人将它当一回事,只有年轻人利用它赢得了这场比赛。



传闻逸事 第二剂药方
第二剂药方  作者:王彦民
    民国年间,京畿之地的平谷县,上任了一个叫吴元庆的县长。这吴元庆军旅出身,原是“布衣将军”冯玉祥手下的一个团长,他当上县长之后,结束了四处漂泊打仗的生活,整天胡吃海喝,好不自在。可吴县长才过了半年官瘾,突然得了一种怪病,这病发作起来,浑身长满针尖样的红点儿,痒得钻心。为了治这个病,吴县长没少吃汤药,可几个月下来,一点儿起色都没有。
    吴县长有个贴身秘书,叫张德柱,张秘书很会来事儿,四处打听治这类怪病的大夫,别说,就在他们当地,还真让张秘书找到了一个,那是个老中医,专治这类疑难杂症,口碑很不错。
    这天,张秘书开车带吴县长来到老中医那儿,老中医戴上花镜,仔细看了看吴县长身上的红点儿,又用手按了按,给吴县长把完脉,捋了捋胡子,说:“你小时候家里穷吧?”
    吴县长很惊讶,这老中医简直成算命先生了,自己小时候兄弟多,家里时常揭不开锅,可不是穷嘛。见吴县长不住点头,老中医接着说:“这种病相当罕见,俗称‘虱疮’。你小时候吃住艰辛,没少生虱子,被虱子咬的次数多了,虱毒蓄积在体内。现在你日子好过了,鱼肉荤腥日日累积,体内血液运行不畅,潜伏体内的虱毒由此发作,发作时如千虫蚕食,痒痛钻心,苦不堪言。”
    吴县长一听,症状正如老中医所说,俗话说“穷生虱子富生疮”,果然在理,忙问老中医该用何方治疗。
    老中医摘下花镜,说:“药材不难找,但这药方有点复杂……找一个青核桃,把它一劈两半,掏去核桃肉,然后,用吸过人血的虱子,沾上香油,将里面的空处填满。再把核桃壳对齐,用红泥裹上,拿文火慢慢烤上一个时辰。去泥,掰开核桃壳,把里面的虱子用水冲服,只需一剂药,包你药到病除。”
    听完老中医的话,吴县长把心搁肚子里了,原来是这么回事,以毒攻毒嘛。老中医接着说:“青核桃好办,正在季节,至于虱子,往北走二十里,有个村子叫林南仓,那里的人穷,肯定能找到。”吴县长听完,对老中医露出了感激的笑容。见吴县长如此高兴,张秘书拿出几块大洋,放到老中医的诊桌上,兴奋地说:“如果能治好我们县长的病,定再重金相谢。”
    老中医听了张秘书的话,皱了皱眉头,慌忙站了起来,恭恭敬敬地说:“原来是县长大人,老夫失礼了!”吴县长乐呵呵地拉住老中医的手,不住地道谢。老中医迟疑了一下,说:“真不知道您是县长,实不相瞒,刚才告诉您的,仅仅是第一剂药方。”
    吴县长纳闷了,问:“难道还有第二剂?”
    老中医点头说:“第二剂药方其实和第一剂一模一样,服下第一剂药后,症状消除,但要想去根儿,必须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后,服用同一人身上生的虱子,否则,此病会很快复发。”
    原来是一样的药方啊!张秘书听明白了,便告别老中医,拉着吴县长直接往林南仓赶。刚进林南仓,吴县长就呆了,想不到自己管辖的地方还有这么穷的村子,那一间间破土坯房子,连个窗纸都没有。
    进了村口,见一个傻子正靠在墙根底下摆弄着什么,两人凑近一看,乐了,那傻子用两个大拇指甲,正美滋滋地挤虱子玩呢。张秘书立刻上前,提出要傻子的虱子,没想到傻子白了他一眼,说:“俺还自己玩呢。”张秘书狠狠心,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大洋,提出要拿钱换傻子身上的虱子。没想到,这傻小子还真“识货”,一把将大洋抢了过去,不一会儿,便完成了这笔交易。接着,傻子一蹦老高,转身跑进身后的破屋子,大着舌头嚷道:“娘,俺也挣钱了!”
    吴县长和张秘书走进这只有一个土炕、两个饭碗、连张桌子都没有的家,一个老太婆正在炕上坐着呢。
    张秘书又从身上掏出了一把大洋,放到老太婆跟前,说:“这是先付的定钱,四十九天后,我们还得再来一次,取你儿子身上的虱子。”
    药材找到了,吴县长赶忙回到家,按老中医的药方,将这剂药服了下去。可真神了,才两天,身上的红点就淡了,又过了几天,红点就渐渐地消失了。吴县长高兴啊!高兴之余,没忘了去取第二次虱子。
    四十九天一晃就过去了,这天,吴县长和张秘书来到傻子家,可一看那傻小子,两人心都凉了:只见傻子小脸洗得白白净净,穿了一身新衣服,那打扮,活像一个新姑爷。
    张秘书见吴县长失魂落魄的样子,冲老太婆嚷道:“虱子呢?我们大洋都先给你了!”老太婆从炕席下拿出一把大洋,还给了张秘书,说:“后来的大洋退给你,我不想要了!”
   “为啥?”张秘书不解地问道,“他傻,你也傻啊?”
    “你们第一次给的大洋,就让我们吃饱穿暖了。”老太婆含泪说,“他再傻,也是我儿子,家里有了钱,哪个当父母的还忍心看着孩子遭罪啊?”
    听完老太太最后那句话,吴县长的脸“刷”一下红了,心头猛的一颤:自己小时候家里穷,但娘总是教育自己堂堂正正做人,还从牙缝里挤钱让自己读书。后来跟着冯将军从军打仗,也曾满怀雄心壮志,可现在安逸惯了,身为百姓的“父母官”,看着“子女们”吃苦受穷,自己怎么就没想到让他们过好一点呢……
    张秘书刚想说什么,吴县长挥手拦住了他,说:“通知县里所有官员,明天一早开会,一个都不许迟到。”张秘书疑惑地看着吴县长,问:“第二剂药怎么办?”“咱们还好意思找第二剂药吗?”吴县长吼道,“我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了。”
    就这样,吴县长把精力用在老百姓身上,没两年工夫,当地百姓的生活好起来了,包括傻子娘俩在内的贫困户都能吃饱饭了。
    吴县长有时会想起自己以前的怪病,没吃第二剂药,怎么两年来都没复发啊?这天,谜底终于揭开了,张秘书给吴县长送来了一封信。
    吴县长疑惑地把信打开,原来是那老中医写的,上书:“吴县长:你还能在县长的位子上看到这封信,我很欣慰。你那病症,其实只需一剂药就可消除,但当我得知你是一县之长后,因为平生痛恨贪官,我开了行医生涯中唯一的一个错方。第一剂药,是治你身;第二剂药,是验你心。一个好官,在得到第一剂药的药材后,绝不会忍心看着那人再穷到生虱子的地步;如果你得到第一剂药材后,没有一颗关心百姓疾苦的心,而任其贫困,那么一旦服下第二剂药,病情将会加重发作,让你全身溃烂,虽不危及生命,也是痛苦难忍,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