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刚经六祖口诀-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异语者如来所说初善中善后善旨意微妙。一切天魔外道。无有能超胜及破坏佛语者也。

  〖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无实者以法体空寂。无相可得。然中有恒沙性德。用之不匮。故言无虚。欲言其实。无相可得。欲言其虚。用而无闻。是故不得言无。不得言有。得无而不无。言譬不及者。其唯真智乎。若不离相修行。无由臻此。

  〖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则无所见。〗
  于一切法。心有住着。则不了三轮体空。如盲者处暗。无所晓了。华严经云。声闻在如来会中闻法。如盲如聋。为住诸法相故也。

  〖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若菩萨常行般若波罗蜜多。无著无相行。如人有目。处于皎日之中何所不见也。

  〖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当来之世者。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浊恶之世。邪法竞起。正法难行。于此时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遇此经。从师禀受。读诵在心。精进不忘。依义修行。悟入佛之知见。则能成就阿耨菩提。以是三世诸佛。无不知之。


  【持经功德分第十五】
  (受持读诵。自利利他。功德无边。不可称量。故受之以持经功德分。)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佛说未法之时。得闻此经。信心不逆。四相不生。即是佛之知见。此人功德。胜前多劫舍身功德。百千万亿不可譬喻。一念闻经。其福尚多。何况更能书写受持为人解说。当知此人。决定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种种方便。为说如是甚深经典。俾离诸相。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得福德。无有边际。盖缘多劫舍身。不了诸法本空。心有能所。未离众生之见。如能闻经悟道。我人顿尽。言下即佛。将舍身有漏之福。比持经无漏之慧。实不可及。故虽十方聚宝。三世舍身。不如持经四句偈。
  (注云。心有能所四字。一本云。有能舍所舍心。有元来未离众生之见。此解意又分明。故两存之。)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
  持经之人。心无我所。无我所故。是为佛心。佛心功德。无有边际。故言不可称量。

  〖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
  大乘者智慧广大。善能建立一切法。最上乘者。不见垢法可厌。不见净法可求。不见众生可度。不见涅槃可证。不作度众生心。不作不度众生心。是名最上乘。亦名一切智。亦名无生忍。亦名大般若。

  〖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若有人发心求佛无上道。闻此无相无为甚深之法。即当信解受持。为人解说。令其深悟。不生毁谤。得大忍力。大智慧力。大方便力。方能流通此经也。上根之人。闻此经典。得深悟佛意。持自心经。见性究竟。复起利他之行。能为人解说。令诸学者。自悟无相理。得见本性如来。成无上道。当知说法之人。所得功德。无有边际。不可称量。闻经解义。如教修行。复能广为人说。令诸众生。得悟修行无相无著之行。以能行此行。有大智慧光明。出离尘劳。虽离尘劳。不作离尘劳之念。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名荷担如来。当知持经之人。自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

  〖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何名乐小法者。为二乘声闻人。乐小果不发大心。故即于如来深法。不能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若人口诵般若,心行般若,在在处处。常行无为无相之行。此人所在之处。如有佛塔。感得一切天人。各持供养。作礼恭敬。与佛无异。能受持经者。是人心中。自有世尊。故云如佛塔庙。当知所得福德。无量无边。


  【能净业障分第十六】
  (恒沙罪业。一念消除果报。)

  〖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持经之人。如得一切天人恭敬供养。为前生有重业障故。今生虽得受持诸佛如来甚深经典。常被人轻贱。不得人恭敬供养。自以受持经典故。不起人我等相。不问冤亲。常行恭敬。心无恼恨。荡然无所计较。念念常行般若波罗蜜行。曾无退转。以能如是修行故。得无量劫以到今生。所有极恶罪障。并能消灭。又约理而言。先世即是前念妄心。今世即是后念觉心。以后念觉心。轻贱前念妄心。妄不得住。故云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妄念即灭。罪业不成。即得菩提也。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供养恒沙诸佛。施宝满三千界。舍身如微尘数。种种福德不及持经一念悟无生理。息希望心。远离众生颠倒知见。即到波罗蜜彼岸。永出三涂。证无余涅槃也。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
  佛言末法众生。德薄垢重。嫉妒弥深,邪见炽盛。于此时中。如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圆成法相。了无所得。念念常行慈悲喜舍。谦下柔和。究竟成就无上菩提。或有人不知如来正法。常住不灭。闻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人能成就无相心。行无相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则必心生惊怖。狐疑不信。

  〖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是经义者。即无著无相行也。云不可思议者。赞叹无著无相行。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


  【究竟无我分第十七】
  (本来无我。安得有人。为度彼人。故权立我。故受之以究竟无我分。)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须菩提问佛。如来灭后后五百岁。若有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依何法而住。如何降伏其心。佛言当发度脱一切众生心。度脱一切众生。尽得成佛已。不得见有一众生是我灭度者。何以故。为除能所心。除有众生心。亦除我见心也。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
  菩萨若见有众生可度者。即是我相。有能度众生心。即是人相。谓涅槃可求。即是众生相。见有涅槃可证。即是寿者相。有此四相。即非菩萨也。

  〖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
  有法者。我人等四法是也。不除四法。终不得菩提。若言我发菩提心者。亦是人我等法。人我等法。是烦恼根本。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
  佛告须菩提。我於师处。不除四相。得授记不。须菩提深解无相之理。故言不也。善契佛意。故佛言。如是如是。言是。即印可之辞也。

  〖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则不与我受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受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佛言实无我人众生寿者。始得受菩提记。我若有发菩提心。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以实无所得。然灯佛始与我授记。此一段文。总成须菩提无我义。佛言诸法如义者。诸法即是色声香味触法。于此六尘中。善能分别。而本体湛然。不染不著。曾无变异。如空不动。圆通莹澈。历劫常存。是名诸法如义。菩萨璎珞经云。毁誉不动。是如来行。入佛境界经云。诸欲不染故。敬礼无所观。

  〖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
  佛言实无所得心。而得菩提。以所得心不生。是故得菩提。离此心外。更无菩提可得。故言无实也。所得心寂灭。一切智本有。万行悉圆备。恒沙德性。用无乏少。故言无虚也。

  〖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能于诸法。心无取舍。亦无能所。炽然建立一切法。而心常空寂。故知一切法皆是佛法。恐迷者贪著。一切生为佛法。为遣此病。故言即非一切。心无能所。寂而常照。定慧齐行。礼用一致。是故名一切法。

  〖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
  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者。以显一切众生。法身不二。无有限量。是名大身。法身本无处所。故言则非大身。又以色身虽大。内无智慧。即非大身。色身虽小。内有智慧。得名大身。虽有智慧。不能依行。即非大身。依教修行。悟入诸佛无上知见。心无能所限量。是名大身也。

  〖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
  菩萨若言由我说法。除得彼人烦恼。即是法我。若言我度得众生。即有我所。虽度脱众生。心有能所。我人不除。不得名为菩萨。炽然说种种方便。化度众生。心无能所。即是菩萨也。

  〖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菩萨若言我能建立世界者。即非菩萨。虽然建立世界。心有能所。即非菩萨。炽然建立世界。能所心不生。是名菩萨。最胜妙定经云。假使有人造得白银精舍满三千大千世界。不如一念禅定心。心有能所。即非禅定。能所不生。是名禅定。禅定即是清净心也。

  〖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于诸法相。无所滞碍。是名通达。不作解法心。是名无我法。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随分行持。亦得名为菩萨。然未为真菩萨。解行圆满。一切能所心尽。方得名真是菩萨。

  【一体同观分第十八】
  (一眼摄五眼。一沙摄恒河沙。一世界摄多世界。一心摄若干心。故受之以一体同观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一切人尽有五眼。为迷所覆。不能自见。故佛教除却迷心。即五眼开明。念念修行般若波罗蜜法。初除迷心。名为第一肉眼。见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起怜憨心。是名为第二天眼。痴心不生。名为第三慧眼。著法心除。名为第四法眼。细惑永尽。圆明遍照。名为第五佛眼。又云见色身中有法身。名为天眼。见一切众生。各具般若性。名为慧眼。见性明澈。能所永除。一切佛法。本来自备。名为法眼。见般若波罗蜜。能生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