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刚经六祖口诀-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有邪正诤。念念常正。无一念邪心。即是无诤三昧。修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若有一念得果心。即不名无诤三昧。

  〖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阿南那梵语。唐言无诤行。无诤即是清净行。清净行者。为除去有所得心也。若存有所得心。即是有诤。有诤即非清净道。常得无所得心。即是无诤行也。
    【庄严净土分第十】
  (清净心生。是为净土。庄严所相。即非庄严。故受之以庄严净土分。)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佛恐须菩提有得法之心。为遣此疑。故问之。须菩提知法无所得。而白佛言。不也。然灯佛是释迦授记之师。故问须菩提。我于师处有法可得不。须菩提即谓法因师开示。而实无所得。但悟自性本来清净。本无尘劳。寂然常然。即自成佛。当知世尊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如来法者。譬如日光明照。无有边际。而不可取。

  〖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  清净佛土。无相无形,何物而能庄严耶。唯以定慧之宝。假名庄严。事理庄严有三。第一庄严世间佛土。造寺写经布施供养是也。第二庄严见佛土。见一切人。普行恭敬是也。第三庄严心即佛土。心净佛土净。念念常行佛心是也。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此修行人不应谈他是非。自言我能我解。心轻未学。此非清净心也。自性常生智慧。行平等慈悲心。恭敬一切众生。是修行人清净心也。若不自净其心。爱著清净处。心有所住。即是著法相。见色著色。住色生心。即是迷人。见色离色。不住色生心。即是悟人。住色生心。如云蔽天。不住色生心。如空无云。日月长照。住色生心。即是妄念。不住色生心。即是真智。妄念生则暗。真智照则明。明即烦恼不生。暗则六尘竞起。

  〖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色身虽大。内心量小。不名大身。内心量大。等虚空界。方名大身。色身纵如须弥山王。不为大也。

  【无为福胜分第十一】
  (有为之福。限量有穷。无为之福。殊胜无比。故受之以无为福胜分。)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布施七宝。得三界中富贵报。讲说大乘经典。令诸闻者生大智慧。成无上道。当知受持福德。胜前七宝福德。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是经所在。天龙敬事。故受之以尊重正教分。)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
  所在之处,如有人即说是经。若念念常行无念。心无所得心。不作能所心说。若能远离诸心。常依无所得心。即此身中有如来全身舍利。故言如佛塔庙。以无所得心说此经者。感得天龙八部。悉来听受。心若不清净。但为名声利益而说是经者。死堕三涂。有何利益。心若清净为说是经。令诸听者除迷妄心。悟得本来佛性。常行真实。感得天人阿修罗等。皆来供养持经人也。

  〖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自心诵得此经。自心解得经义。自心体得无著无相之理。所在之处。常修佛行。念念心无有间歇。即自心是佛。故言所在之处。则为有佛。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至道无名。假之方便。以是名字。行者受持。故受之以如法受持分。)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则非般若波罗蜜。〗
  佛说般若波罗蜜。令诸学人用智慧除却愚心生灭。生灭除尽。即到彼岸。若心有所得。不到彼岸。心无一法可得。即是彼岸。口说心行。乃是到彼岸。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
  佛问须菩提。如来说法。心有所得不。须菩提知如来说法。心无所得。故言无所说也。如来意者。欲令世人离有所得之心。故说般若波罗蜜法。令一切人闻之。皆发菩提心。悟无生理。成无上道。

  〖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如来说众生性中妄念。如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微尘。一切众生。被妄念微尘起灭不停。遮蔽佛性。不得解脱。若能念念真正修般若波罗蜜无著无相之行。了妄念尘劳。即清净法性。妄念既无。即非微尘。是名微尘。了真即妄。了妄即真。真妄俱泯。无另有法。故云是名微尘。性中无尘劳。即是佛世界。心中有尘劳。即是众生世界。了诸妄念空寂。故云非世界。证得如来法身。普见尘刹。应用无方。是名世界。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三十二相者。是三十二清净行。三十二清净行者。于五根中修六波罗蜜。于意根中修无相无为。是名三十二清净行。常修此三十二清净行。常修此三十二清净行。即得成佛。若不修三十二相清净行。终不成佛。但爱著如来三十二相。自不修三十二相行。终不得见如来。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世间重者莫过于身命。菩萨为法。于无量劫中舍施身命与一切众生。其福虽多。亦不如受持此经四句之福。多劫舍身。不了空义。妄心不除。元是众生。一念持经。我人顿尽。妄想既除。言下成佛。故知多劫舍身。不如持经四句之福。

  【离相寂灭分第十四】  (闻经解义。独悟实相。故受之以离相寂灭分。)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自性不痴名慧眼。闻法自悟名法眼。须菩提是阿罗汉。于五百弟子中。解空第一。已曾勤奉多佛。岂得不闻如是深法。岂于释迦牟尼佛所始言闻之。然或是须菩提于往昔所得。乃声闻慧眼。至今方悟佛意。故始得闻如是深经。悲昔未悟。故涕泪悲泣。闻经谛念。谓之清净。从清净体中。流出般若波罗蜜多深法。当知决定成就诸佛功德也。

  〖世尊。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行清净行。若见垢净二相。当情并是垢也。即非清净心也。但有所得。即非实相。

  〖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须菩提深悟佛意。盖自见业尽垢除。慧眼明澈。信解受持。即无难也。世尊在世说法之时。亦有无量众生。不能信解受持。何必独言后五百岁。盖佛在之日。虽有中下根不信及怀疑者。即往问佛。佛即随宜为说。无不契悟。佛灭后。后五百岁。渐至末法。去圣遥远。但存言教。人若有疑。无处咨决。愚迷抱执。不悟无生。著相驰求。轮回诸有。于此时中。得闻深经。清心敬信。悟无生理者。甚为希有。故言第一希有。于如来灭后。后五百岁。若复有人。能于般若波罗蜜甚深经典。信解受持者。即知此人无我人众生寿者之相。无此四相。是名实相。即是佛心。故曰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
  佛印可须菩提所解。善契我心。故重言如是也。

  〖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
  声闻久著法相。执有为解。不了诸法本空。一切文字。皆是假立。忽闻深经。诸相不生。言下即佛。所以惊怖。唯是上根菩萨。得闻此理。欢喜受持。心无恐怖退转。如此之流。甚为希有。

  〖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口说心不行即非。口说心行即是。心有能所即非。心无能所即是也。

  〖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
  见有辱境当情。即非。不见辱境当情。即是。见有身相。当彼所害。即非。不见有身相。当彼所害。即是。

  〖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  如来因中在初地时。为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无一念痛恼之心。若有痛恼之心。即生嗔恨。歌利王是梵语。此云无道极恶君也。一说如来因中。曾为国王。常行十善。利益苍生。国人歌赞此王。故云歌利王。求无上菩提。修忍辱行。弥时天帝释化作旃檀罗。乞王身肉。即割施。殊无嗔恼。今并存二说。于理俱通。

  〖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如来因中于五百世修忍辱波罗蜜。以得四相不生。如来自述往因者。欲令一切修行人。成就忍辱波罗蜜行。行忍辱波罗蜜行者。不见一切人过恶。冤亲平等。无是无非。被他打骂残害。欢喜受之。倍加恭敬。行如是行者。即能成就忍辱波罗蜜也。

  〖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
  不应住色生心者。是都标也。声香等别。列其名也。于此六尘起憎爱心。由此妄心。积集无量业结。覆盖佛性。虽种种勤苦修行。不除心垢。无解脱之理。推其根本。都由色上住心。如能念念常行般若波罗蜜。推诸法空。不生执著。念念常自精进。一心守护。无令放逸。净名经云。上求一切智。无非时求。大般若经云。菩萨摩诃萨昼夜精勤。常住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作意。无时暂舍。

  〖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若心住涅槃。非是菩萨住处。不住涅槃。不住诸法。一切处不住。方是菩萨住处。上文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也。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
  菩萨不为求望自身快乐。而行布施。但为内破悭心。外利益一切众生。而行布施也。

  〖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则非众生。〗
  如者不生。来者不灭。不生者我人等相不生。不灭者觉照不灭。下文云。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如来说我人等相。毕竟可破坏。非真实体也。一切众生。尽是假名。若离妄心。即无众生可得。故言即非众生。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真语者说一切有情无情皆有佛性。实语者说众生造恶业定受苦报。如语者说众生修善法。定有乐报。不诳语者。说般若波罗蜜法。出生三世佛。决定不虚。不异语者如来所说初善中善后善旨意微妙。一切天魔外道。无有能超胜及破坏佛语者也。

  〖须菩提。如来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