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第2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动念没有了,就是无始无明没有了,无始无明的习气还有。这个习气不好断,不像前面,前面是见思的习气、尘沙的习气,都好断,都有对治的方法,唯独无始无明没有对治的方法。你一有方法,一对治的话,马上落到妄想分别执着,你全都有了。所以这个时候,古大德讲是无功用道,就随它去,绝对不要去理它,绝对不能够起心动念,这个习气慢慢自然就淘汰掉了。得要多少时间?经上讲,三大阿僧祇劫,就没有了。所以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是对什么人说的?不是对一般人说的,一般人说无量劫,对法身菩萨说的,就是圆教初住,你哪一天明心见性,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从这个时候算起,要经历三个阿僧祇劫,这个无始无明的习气自然就没有了。所以在一真法界里,佛说有四十一个阶级,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个阶级,这四十一个阶级从哪来的?从无明习气厚薄,从这来的。无明习气没有方法能断,你一有方法,你看,你一定起分别、起执着了,你就往下堕,所以这个地方不能起心动念,那个境界里确实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所以我们要了解,那个世界是平等世界,四十一个位次平等的。不但四十一个位次平等的,跟究竟佛果,就是妙觉位,也平等,真平等。

  你看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的,初住菩萨,刚刚觉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就有能力在十法界,众生有感,他能应。应以佛身得度,他就能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像释迦牟尼佛一样,他就能现佛身;应以菩萨身得度,他就能现菩萨身,他什么身都能现,他什么法都能讲,他没有障碍,跟妙觉位有没有差别?真的是没差别。你看在起用上,自行化他没有障碍。唯独不相同的,就是习气没有完全脱掉。所以有一真法界,那个境界里面,你得的身相永恒不变,也就是说他没有生老病死。我们这个世间有生老病死,有变化!那个世界里头没有,树木花草,没有春生夏长秋收,没有,花永远是那么茂盛,永远是那么美丽,永远是那么样的芬芳;山河大地,它东西都不改的,永恒的,所以叫一真,它没有变化。所以要知道,变化是从我们心,我们心有变化,外面境界统统有变化。所以人入定了,定中没有变化,定中的境界没有变化。所以定中能够看到过去,能够看到未来,因为你没有变化,你就可以看到外面境界的变化。你没有时空了,你可以到过去,你也可以到未来。所以定发神通,就是你的德能透出来,这本能透出来了。

  那么一真法界是真的吗?其实不是真的,一真法界也不是真的。是什么?无始无明习气变现的,哪一天无始无明习气断掉,这个境界不见了。不见之后,什么东西现前?常寂光现前,常寂光是自己的本性,完全回归自性。常寂光,这里面你看不到物质现象,你也看不到精神现象,一片光明。所以经里有四个字形容它,“大光明藏”,这是常寂光。惠能大师他讲的六句话,那个境界是什么?是常寂光的境界,末后一句话是讲的法界虚空界的境界。你看前面讲的,第一句“本自清净”,没染污,自性没有染污。我们今天在六道里头,甚至于堕在三途里头,有没有染污?没有,自性永远不受染污。染污的是什么?染污是阿赖耶,特别是末那,末那叫染污意。所以自性没有染污,自性没有生灭,“本不生灭”,那才是自己,是自己的灵性,是自己的本性,这个不能不知道。“本自具足”,这句话讲隐,它是具足,它不显。具足什么?具足法界虚空界一切依正庄严,它本自具足。“本无动摇”,它从来没有动过。动,就起现相;不动,没有现相。

  所以法界怎么来的?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明就是阿赖耶,无明是阿赖耶的业相,从业相就变现出一个转相,从转相就变现出一个境界相,这叫阿赖耶的三细相。这个转变速度太快,就是弥勒菩萨讲的一弹指,一弹指有多少个念头?就是多少个业相?业,诸位要知道,业是振动,现在科学里面讲的振动,就是动了。我们这个一念,这一弹指有多少个振动、频率?他告诉我们,三十二亿百千念,百千是单位,百千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三百二十兆,你看一弹指三百二十兆。“念念成形”,形就是物质现象,每一个念它都有一个物质现象。你在一弹指所看到的这个物质现象,它是三百二十兆的念头,那个形相累积在那个地方,科学家用显微镜看到了。那要是你看到一秒钟,它存在的一秒钟,忽然没有了,那一秒钟是多少累积?我想弹得快的,可以弹五次,弹五次就是一千六百兆,你看一千六百兆的累积,让你看到一秒钟这个现相,一秒钟就没有了,科学家能看到的。科学家没有办法看到一秒钟里面一千六百兆的,那个他看不到。但是已经很了不起,我们确实很佩服,他能够在一秒钟当中看到这个东西,他知道无中生有,生了马上就灭掉,速度太快了。

  转相就是信息,科学家讲的信息;业相就是能量,这个波动是能量;境界相就是物质。所以科学家说,量子科学家,这宇宙之间只有三样东西,除这三样东西什么都没有。在佛法里,法相唯识这些大师们,你看他们说宇宙当中什么都没有,只有阿赖耶,也就是阿赖耶的三细相,叫唯识,唯独只有识,识之外全是假的。就像万花筒一样,万花筒有什么东西?有三块不同颜色的碎片。转动,这就是能量,就是能量在转动。你从转动里面去看,无量无边的图案出现了。真正懂得,哪有那么多?不过就三个不同彩色碎片而已。我们今天就是看到整个宇宙的依正庄严,就是它在动;它要不动的话,就变成三样东西。量子科学对佛法有很大的帮助。按照中国的纪年,今年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三千,中国人说的是三千零三十七年。佛灭度到今天,被科学家发现了阿赖耶,说明法相宗所讲的一点都不错。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九十一集)  2010/7/2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09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一百零三面,倒数第六行看起:

  “本经先列声闻后彰菩萨。正如《佛地论第二》云:先说声闻,后说菩萨。声闻众者,近对世尊,亲受化故。又诸声闻,常随佛故,形同佛故。是故诸经多是先声闻,而后菩萨。”这个意思前面我们也都提到,结集经藏的时候,前面六种成就是世尊交代的,列上首完全是表法。从声闻菩萨众当中我们就知道这部经的性质,这部经世尊要教我们哪些法门,从表法的人都能看到。像前面讲的“了本际”,他代表的是自性,本际就是本性,了就是明了,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表这个意思,一生成就。通常看得最多的是舍利弗跟目犍连,几乎每部经都有他们两位,那就代表自性的智慧、自性的神通;也就是六根它本能是没有障碍的,眼见,我们能够见到遍法界虚空界,能够见到自性,有这么大的能力,六根的根性都不可思议。迦叶表禅净不二,阿难尊者代表多闻第一,让我们看到这些人就晓得这部经的重要性,我们学习这部经能够达到怎样的境界。

  今天我们看菩萨众,“又有普贤菩萨”,把普贤摆在文殊的前面,跟《华严经》一样,《华严》也是普贤摆在第一,文殊摆在第二。普贤代表行门,文殊代表解门,换句话说,这部经重在实行,要真干,重在行门。我们看黄老居士的注解,“菩萨乃梵语之略存”,这是梵语里面,中国人喜欢简单,把它简化,“具足应云摩诃菩提质帝萨埵”,上面还加个摩诃,摩诃是大的意思。“菩提质帝萨埵”,摩诃翻译为大,菩提翻译为道,质帝翻译为心,萨埵翻译为众生或者是有情,合起来就是“大道心众生”,这个在大乘教里面叫古译。古今是用玄奘大师来代表的,玄奘大师以前叫古译,玄奘大师以后叫今译。我们看注解里讲古译跟今译,意思在此地,不是现代。古时候翻为大道心众生,玄奘大师把它翻作觉有情,因为菩提是觉悟,萨埵是有情众生。他情没断,情识没断,就是还没有能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没有做到转八识成四智,这样的菩萨叫菩提萨埵,他是觉悟了。如果他要是转八识成四智,那就称摩诃萨,摩诃萨是法身大士,法身大士就是佛。所以“简称菩提萨埵,义为觉有情”,觉有情是玄奘大师翻的,玄奘大师以前翻为大道心众生。

  “同佛所证之谓觉,无明未尽之谓情。”这个地方全都是讲的法身菩萨,法身菩萨怎么叫无明未尽?无明的习气没尽,无明真的断了,不起心不动念,可是习气还是有。他们住在哪里?他不住在十法界,他在十法界之外,他住在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说诸佛如来,实在讲就是自己的实报庄严土,无明断了,证得法身,这个四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到方便土、到同居土,那是度化众生的,那是众生有感,十法界的众生有感,四圣法界是方便土,六道是凡圣同居土,所以众生有感,菩萨就有应,感应道交绝不失时,准确得很,有感就有应。感应有四种,前面我们都讲过,有显感显应、显感冥应、冥感显应、冥感冥应这四种。我们凡夫烦恼太重、习气太深,我们跟佛菩萨有没有感?有感,他有应,有应我们不知道。我们显感,他是冥应,冥感冥应我们都不知道,都不能够觉察,所以佛菩萨冥冥当中加持我们,冥冥当中在保佑我们。如果是显应那就很明显,你看到、你听到了,你心里感觉到了,那就很明显。明显的有,不是没有,同修当中常常有些人,这都是属于感应。所以无明未尽这句我们一定要晓得,他是习气没有断尽。

  “又觉是所求佛道,有情是所化众生”,这是觉有情的又一个意思,这是对教化众生来说的,前面是自受用,这是他受用。用什么来教化众生?用佛法。所以我们在此地看到,这是给我们学佛的人一个很好的榜样,菩萨教化众生,不离佛陀的教诫。那菩萨讲的跟佛讲的不一样,语言可以不一样,意思没有不一样,这是佛四依法讲的“依义不依语”。而不是像复讲,复讲一定要依义又要依语。菩萨教化众生可以依义不依语,你才能契机,否则的话就不契机。依义又依语那是什么?那是复讲佛菩萨所说的经,要给大众有信心,我没有改动佛菩萨所说的一个字,完全照说,这是建立信心,是这个意思。如果帮助众生理解,这是活活泼泼的,那就应当依义不依语。给他解释,经文绝对正确,没在上加一个字,可是讲解是活活泼泼,要把意思讲明白,要他能够真正体会得到。所以有情,就是所教化的这些众生,这是有情众生,他们的烦恼习气都没断。

  “利生为急,广度群生同登大觉,故谓觉有情”,这个意思比前面意思更好,菩萨确实发大菩提心,把帮助别人、成就别人放在第一位,希望别人先成就、希望别人早成就。地藏菩萨就代表这桩事情,“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你们看看《地藏经》,你展开经本,地藏菩萨里面列的上首大众,那是一切经里面你看不到的,十方诸佛如来都来参加法会。那些诸佛如来是什么人?全是地藏菩萨的学生,地藏菩萨的学生全都成佛了,他还在作菩萨。这是告诉我们,菩萨的心量应该如是,自己何必着急成就?真的是全心全力帮助别人。帮助根熟众生,让他们先成佛,根性没有熟的帮助他成熟,没有根性的帮助他种善根。菩萨的心愿是圆满的,真的是不舍一人,有缘的,菩萨度他,没有缘的,菩萨跟他结缘,来生来世就有缘了,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特别是大乘,尤其是净宗,净宗要以弥陀本愿为自己的愿力,阿弥陀佛确实不舍一人。所以菩萨的意思是觉有情。“菩萨二字则是最略者也”,这省略的,中国人喜欢简单,所以用菩萨,尾音都省略掉了。

  下面说,“云何为大道心众生”,这是为我们解释,古译的,“以具四种大故”,这就是菩萨一定是具足这个四大。“四种者”,《清凉疏》里讲得好,“一者愿大,求大菩提故”。这是菩萨第一个条件,这个大愿也就是我们平常讲的发菩提心,这就是愿大。菩提心,我们现在讲的比较清楚,多加了几个字,真诚心是菩提心的体,菩提心的本体,真诚,真不是假的,诚不是虚伪的。学佛,如果是学大乘,那我们对一切人、对一切事、对一切万物,一定要用真诚心。真诚心的自受用,就是我们经题上所讲的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