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共和谈演义 (第二部)作者:马辂-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承认、并受到大家拥戴的领袖人物,谁处理起来都感棘手。张闻天拿着这些函电, 
不知如何是好。六中全会结束后,张闻天想了一个折衷办法,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 
信的大意说:你与贺子珍合不来,另外结婚,谁都没有意见,不过,按江青在上海 
的表现,似不合适。 
  据说,毛泽东看了张闻天的信,发火了,当场把信撕成碎片。为了解除人们的 
疑虑,由主管情报工作的康生出具了一份书面证明:“经调查,江青同志政治上无 
问题,其历史清白。” 
  第二天,毛泽东在合作社摆了两桌酒席,宣布与江青结婚。贺喜的人群里,没 
有张闻天。 
  此后,毛泽东即从凤凰山迁到了杨家岭的三间窑洞,与江青共同生活在一起。 
以后的情形,以及这场婚姻的结局,人所共知,此不赘述,还是书归正传吧。 
  10月4日,周恩来一觉醒来,看了看表,发现已经到了蒋介石约见他的时间。离 
开武汉一个多月了,他看到路旁炸毁的房屋不知又增加了多少。,他忽然闻想起了 
8月6日毛泽东等人发来的一份电报:“保卫武汉,重在发动民众……务须避免不利 
的决战,至事实上不可守时,不惜断路放弃之。”难道武汉战事之结局又一次被毛 
泽东言中了吗?在延安住了个把月,周恩来的心情极为复杂。王明这一页看来是彻 
底翻过去了,他在中央全会上已经陷于孤立,自己和他在长江局共事八个多月,虽 
然有过意见分歧,毕竟有一些电文是共同签署的,有一些活动是共同参与的,别人 
将会怎样看呢?敌后战场,八路军搞得生龙活虎,谁都不得不承认毛泽东的远见卓 
识。持久战,发动民众以全面抗战,这两点都由毛泽东率先提出。持久战的局面已 
经形成,这一点蒋介石比较清醒,可是他对发动民众却颇为迟钝,对自己主管的以 
第三厅为主的抗战宣传工作也不热心,不支持,尤其是两党关系,合作虽已实现, 
但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长此下去,抗战大业何以能竟?周恩来在延安开会时, 
主要谈了这种忧虑。现在,毛泽东也认为目前的合作方式不利于长期合作,提出了 
从前他不太感兴趣的民族联盟方式,并申明停止在国民党内部招收党员、组织支部 
活动。可是,蒋介石会不会接受这个方案呢…… 
  想着想着,已经来到军事委员会门口。 
  蒋介石迎他进屋,寒喧过后,问道:“恩来,听说你们在开六中全会,没想到 
你来得这样快呀。” 
  周恩来忙答:“会正在开。听说这里形势危急,我就先来了。我们中央一致认 
为,加强两党组织上的合作极端重要,我急忙赶回来,为的就是尽快向你和贵党转 
达这个愿望。” 
  “很好很好。”蒋介石这么说着,却显得有些心不在焉,“你带汲带书面协议 
?”周恩来掏出一封信,…这是毛泽东给你写的信。毛泽东同志因武汉战事紧张, 
要我立即把这信转给你。我们认为抗战形势有渐次进入一新阶段之趋势。此阶段之 
特点,将是一方面更加困难,然又一方面更加进步,面其任务在于团结全民,巩固 
与扩大抗日阵线,坚持持久战争,动员新生力量,克服田难,准备反攻。” 
  蒋介石接过信;只见上面写着: 
  介石先生惠鉴: 
  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既。先生领导全民族进行空前伟大 
的革命斗争,凡在国人,无不崇仰。十五个月之抗战,愈挫愈奋,再接再厉,虽顽 
寇尚未战其凶锋,然胜利之始基,业已奠定,前途之光明,希望无穷。抗战形势, 
有渐次进入一新阶段之趋势,一方面将更如困难,然一方面必更加进步。必须实行 
团结全民,巩固与扩大抗日阵线,坚持持久战争,动员新生力量,克服困难,准备 
反攻。在此过程中,敌人必利用欧洲事变与吾国弱点,策动各种不利于吾国统一团 
结之破坏阴谋。因此,同人认为此时期中之统一团结,比任何时期为重要,唯有各 
党各派及全国人民克尽最善之努力,在先生统一领导之下,严防与击破敌人破坏阴 
谋,清洗国人之悲观情绪,提高民族觉悟及胜利信心,并施行新阶段中必要的战时 
政策,方能得到停止敌之进攻,准备战事反击之目的。因武汉紧张,故欲恩来同志 
不待会议完毕,即行返汉,晋谒先生,商承一切。未尽之意,概托恩来面陈。泽东 
坚决相信国共两党之长期团结,必能支持长期战争,敌虽凶顽,终必失败,四万万 
五千万人之中华民族,终必能于长期的艰苦奋斗中克服困难,准备力量,实行反攻, 
驱除顽寇,而使自己雄立于东亚。此地此志,知先生必有同感也。专此布臆,敬祝 
健康并致民族革命之礼。 
                          毛泽东谨启 
                      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月 
  蒋介石看完信,连说;“好,好!”沉思片刻,朝桌上一放说道:“南浔线将 
士用命,歼敌数万,战局会有所改观的。只要各方力朝一处,事情要好办得多。只 
要北守武汉,南守广州,再有外援,我们就可掌握战场主动权。” 
  周恩来问道:“万一武汉外围线失守呢?还要守武汉孤城吗?” 
  “你说呢?”蒋介石反问。 
  周恩来答:“不惜断然弃之,保存实力作持久打算。”见蒋不说话,又补充道: 
“毛泽东同志曾有一篇《论持久战》,专门论述对日作战的战略战术问题。” 
  “听说过,听说过。辞修(陈诚)也曾有过这么一个计划。” 
  蒋介石看看表,“你还有什么书面东西吗?”周恩来说:“有所考虑,还没有 
来得及写出来。” 
  蒋介石下了逐客令:“那就写了再送来吧,今日还要开几个会呢。” 
  10月8日,周恩来向蒋介石递交了中共中央新建议的书面材料。内容包括:(一) 
停止两党的斗争;(二)共产党员可以加人国民党,或令其一部分先行加入,如情形 
良好,再全部加入;(三)中共取消一切青年组织,其全体分子一律加人三民主义青 
年团;(四)以上参加者保持共产党党籍。 
  当天,蒋介石即将这份建议交给陈立夫、康泽等研究讨论。 
  10月14日,蒋介石再次约见周恩来。 
  周恩来知道战事越发不利,开门见山道:“校长,我党加入贵党及三青团的主 
张,是考虑再三之策。只有这一条路可以共度难关了。” 
  蒋介石道:“这事是我先提出的,这不假,我是总裁,也不假,可是这么大的 
事,不是我一个人可以说了算数的,必须由中央常委会进行讨论后才能确定之。” 
  周恩来问:“那么,什么时候才能讨论出个结果呢?” 
  蒋介石面露难色:“恩来呀,你也知道,国共合作,党内并不是一致赞成的, 
你们又不作原则性让步,此事恐难很快实行。” 
  周恩来只好退一步,说:“那么,三青团尚未就绪,加入三青团的事,校长总 
可以决定吧?” 
  蒋介石一时语塞,踱了一会儿步说道:“这个,这个,这个可以吧。三青团的 
章程修改后,可以允许中共党员参加,待我们双方研究后,即可考虑实行。” 
  周恩来见蒋介石态度含糊,只好换了一个话题:“校长,八路军改编后,在华 
北战场给敌大量杀伤,依靠群众还得到了很大发展。现今的一个集团军,已不好控 
制广大区域内的部队,是否……” 
  蒋介石挥挥手打断了周恩来的话:“我都知道,我都知道,这事只能留作以后 
再议。日本人已把兵力用到极限了,在华作战部队已超过一百万,国内在演空城计。 
我准备在武汉战事结束后,把部队再整编得更精一些,你提出的问题,到时一起加 
以考虑。还有一个边区问题,你们是怎么搞的嘛,一点也不体谅我的苦心。我给你 
们的条件,比给阎百川的优厚多了,正值危难之秋,就不要再在地盘问题上做什么 
文章了吧。别人向我提条件可以理解,你是我的老部下,怎么也不体谅我呢?” 
  周恩来知道再谈也谈不出什么结果,就胡乱支应几句,找个借口告辞了。 
  10月24日,日军的大炮声由远而近,越来越响,还夹杂着机枪的哒哒声,到处 
是浓烟烈火、断壁残垣、尸体狼藉。周恩来神情严峻,眉头紧锁,时而穿行在炮火 
硝烟之中,时而出没于大街小巷,视察战场,慰问伤员,召见地下党负责人布置武 
汉沦陷后的工作…… 
  深夜,日军已踏上武汉郊区。周恩来来到《新华日报》馆,在爆炸声震得摇摇 
晃晃的屋子里,写好社论《告别武汉同胞》。25日凌晨,在武汉出版的最后一期《 
新华日报》印好后,他才在隆隆的炮声中告别武汉。 
  蒋介石也是武汉失守前最后撤离的人。他在《为国军退出武汉告全国军民书》 
中写道:“此次兵力转移,不仅为我国积极进取转守为攻之转机,且为彻底抗战转 
败为胜的枢纽,绝不可认为战事失利与退却。”24日晚,蒋介石借宋美龄乘飞机往 
湖南衡阳撤退,但因飞机迷失方向而又返回汉口。当25日凌晨4时蒋介石的飞机再起 
飞时,日军已逼近到汉口城外仅有15公里的地方了。 
  10月27日,大武汉陷落了。4天之前,广州已入敌手。 
  正是: 
    只要抗战意志坚, 
    岂因进退招褒贬! 
  未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二部)     第二十二回 
蒋介石举起合并旗 汪精卫发出卖国电       
   却说周恩来撤离武汉、抵达长沙后,适逢蒋介石《告全国军民书》公开发表。 
他和叶剑英致电中共中央书记处说:“蒋宣言今早发表,内容甚好,不妥处已改掉 
……蒋日前来长沙并转南昌,现回衡山,表示坚决主张宣战,冯(玉祥)、白(崇禧)、 
唐(生智)均赞助。” 
  11月1日至;日,军事委员会在长沙召开军事会议,检讨武汉作战经过。周恩来 
出席会议,并在发言中强调游击战的问题。8日,他又到衡山见蒋介石,商谈今后抗 
战的军事方案。蒋介石明白他的一班文臣武将没有多少懂游击战争的,便对周恩来 
说:“游击战固然好,但要先行训练。这样吧,请你写一个具体方案,方案出来, 
就可速办游击干部训练班。” 
  11月10日,日军由武汉南下,湖南北部的门户岳阳沦陷,长沙告急。聚集在长 
沙的各军政机关纷纷撤退。12日,国民党军政要员已先后离开长沙。周恩来、叶剑 
英在安排完八路军办事处、三厅工作人员摄离后,已到深夜12点。周叫副官打电话 
给陈诚办公室询问敌情,陈诚回答:“风平浪静,日军还在洞庭湖。”已经十分劳 
累的周、叶决定在长沙城内的八路军办事处再住一夜,明天早上去湘潭。 
  次日凌晨两点多,周、叶刚睡下不久,突然城内到处起火,住所附近也被点着, 
烈焰立刻把天空映得通红。随从人员急忙冲进二楼的卧室,把他们叫醒,拉了就走。 
这时火已迅速蔓延到院子里,大门已被烈焰封住,他们只好转向屋侧,从火中冲出。 
走到街上回头一看,大火已把他们原来所住的二楼吞没了。街上一片火海,一片慌 
乱,一片嚎哭之声。他们沿湘江步行,走出城外,遇到郭沫若等乘坐的卡车。周恩 
来浓眉紧锁,怒不可遏,又拉着这辆卡车返回长沙,探看一下究竟。到离长沙不远 
的一段高地上。可以清楚地看到长沙全城笼罩在熊熊火光和滚滚浓烟里。周恩来立 
刻作出判断:“看来,敌人是没有进长沙的。假如敌人进了长沙,那一定要穷追的, 
不会全没有动静。” 
  后来才知道引起这场大火的原因。原来12日上午,蒋介石侍从室传渝省主席张 
治中:“我们对长沙要用焦土政策”,“长沙如失陷,务将全城焚毁”。张指示军 
警负责人作了部署。不料执行人员误信了日军已迫近长沙的谣传,仓促间不经请示 
批准,也没有放空袭警报,就竞相放起火来。张治中在梦中惊醒时,火势已蔓延开 
来,电话线路不通,无法挽回局势,只能独自唏嘘不已。 
  消息传出,全国一片责难之声。 
  16日,蒋介石驱车来到长沙。当他走上劫后余生的最高点——中天阁,俯瞰全 
城,发现几天前的繁华街道此刻已变成瓦砾场的时候,顿时面红耳赤,头上筋络暴 
突,嘴里哼哼叽叽。随行人员见状,暗自思忖:委员长要杀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