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通史(五至十册)-第3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馈
  蒋士铨(一七二五——一七八五年),江西铅山人,翰林院编修,扬州安定书院山长,以善作诗文著名,有《忠雅堂文集》。撰有杂剧《一片石》、《第二碑》,传奇《冬青树》、《空谷香》、《临川梦》等九种,合为《藏园九种曲》。《冬青树》写文天祥舍身取义和南宋灭亡的故事。《临川梦》写汤显祖怀才不遇,从事戏曲创作,并将娄江女子俞二姑读《牡丹亭》哀伤而死,以及《临川四梦》中的一些情节与汤显祖联系起来,在戏剧中塑造了汤显祖的形象。蒋氏剧作情思感人,据说在扬州写剧,戏班争先上演。
  乾隆三年(一七三八年),黄图珌曾依据宋人话本《西湖三塔记》及冯梦龙《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小说,写成《雷峰塔》传奇,演述白蛇与许宣的故事,把白娘子写得妖气十足。与此同时,民间艺人也有《雷峰塔传奇》问世,白娘子纯真可爱,勇敢善良。乾隆三十六年(一七七一年)方成培编成《雷峰塔传奇》,继承了民间艺人塑造的白娘子形象,广为流传。
  清代戏曲在各地形成多种声腔,昆山腔和弋阳腔最为流行。昆山腔又称昆曲。弋阳腔又称高腔,传入北京后,习称京腔。乾隆时,各地官商为庆祝皇太后和皇帝寿辰,纷纷组织各地方戏曲入都献技。乾隆五十五年(一七九○年),扬州盐商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寿诞,组织徽班三庆班进京。三庆班以唱徽调(二簧调)为主,兼能昆腔及其他声腔。随后,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相继进京,合称四大徽班。徽班吸取昆曲、京腔及地方声腔,丰富了表演艺术,逐渐成为京都盛行的剧种。道光时又吸收汉调,形成近代的京剧。
(四)绘画与书法
一、绘画
  绘画在明精两代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取得杰出的艺术成就。
  画院及宫廷绘画——元代官廷没有设立画院,明代继承两宋旧制,在宫廷设立画院。但在编制上与宋代的翰林图画院有所不同。清代不设专门的画院,只有内廷供奉、内廷抵候等官职。宫廷绘画主要是为皇室服务,图绘帝王业绩,歌颂功德。《康熙南巡图》、《南巡盛典图》及《雍正平准战图》等都是成功的代表作。
  山水画——明清山水画在各类绘画中成就最为辉煌。明代山水画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前期由明初至嘉靖,主要是以戴进为首的浙派山水画。这一派迎合统治者的意趣,摒弃“元四家”那种幽淡枯寂的画风,有意识地倡导南宋院体画苍劲浑朴的画法。戴进(一三八八——一四六二年)的画,水墨苍劲淋漓,斧劈破法的应用恰到好处,所作《春山积翠图》、《金台送别图》等均为浙派山水的代表作。吴伟在浙派山水中另辟蹊径,形成浙派支流江夏派。中期自隆庆至万历,吴门派绘画倡行天下。吴门派多是士大夫出身,由于官场失意,安于恬淡闲静的生活,画中透露出明显的“书卷气”和道家倾向。这一派主要代表有沈周、文徵明和唐寅。沈周是吴门派创始人,文、唐二人都曾从他学画。所作画笔锋所指,力透纸背,又具有简洁含蓄的艺术感染力。文徵明的画多状写江南风光,早年秀丽,中年粗放,晚年兼二者之长,神采气韵独步一时。唐寅的山水画变化巧妙,令人有可游可居之感。此外漆匠出身的仇英,山水画浓重艳丽,讲究法度,富于装饰风味,别有一番天地。万历之后是后期,也是明代文人山水画最发达的时期,当时有董其昌、莫是龙、陈继儒、赵左等所谓“画坛九友”,尤以松江华亭人董其昌(一五五五——一六三六年)最为杰出。他的画兼采前代众家之长,笔与神合、气韵生动,为明末文人山水画的集大成者,对清代许多著名画家有重大影响。
  清代山水画,清初至乾、嘉时期不断有所发展。清初,以“四大高僧”为代表,强调解脱、创新,与“四王”为代表的临摹古人的“正统派”相对立。“四大高僧”,是弘仁(一六一○——一六六四年)、凭残(生卒未详)、八大山人(一六二六——一七○五年)和石涛(一六四○——一七一八年)。弘仁,俗姓江名韬。明亡削发为僧,寄兴自然,云游各地,往来于黄山、天都之间,作《黄山真景册》五十幅,笔墨苍劲,开新派之先河。髠残师法“元四家”,《溪山幽居图》等画幅,用笔精炼,具有一种绵邀清幽,奥境独辟的境界。八大山人,名朱耷,明宁王朱权后裔。每作画题款必使“八大”与“山人”二字联缀,类哭之笑之之意,其画笔情恣纵,不泥成法,所作残山剩水,往往河颠树倒,满目荒凉,寄托了山河破碎的亡国之痛。石涛,名朱若极,明靖王后裔。一生饱览名山大川之神秀,实现了“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宏愿,他的山水无论布局还是笔法墨路都不拘一格。“四大高僧”成就虽高,却不为人重。在当时清代画坛上充当领袖的是皇家画院中的王时敏、王鉴、王翚及王原祁。“四王”山水画总的倾向是摹古,他们把绘画的最高审美标准与此相联,评价一幅画常以“古色苍人”、“摹古逼真”为上乘,他们自己的艺术实践也以此为指导方针。
  花鸟画——明清花鸟画的突出特点是水墨写意花鸟有了长足的进步。明代是花鸟画由工整艳丽的工笔画向水墨写意画过渡的时期。明初至嘉靖是发展的前期,工笔院体画笔笔工整,敷彩艳丽,其主将有边文进和吕纪。边文进(景昭)所画花鸟,注重形神特征,飞鸣之态均艳丽生动,工致绝伦。吕纪作画总是立意进规、遵具法度,无论花鸟草木均生气奕奕,灿灿夺目。但这时林良、沈周、唐寅等也开始涉略水墨写意花鸟,沈周的《慈乌图》、唐寅的《临水芙蓉》是不可多得的精品。明嘉靖之后,进入花鸟画发展的后期。水墨写意派独树一帜,以其淋漓洒脱,自然生动的意境,博得称赏,陈淳(一四八二——一五四四年)、徐渭(一五二一——一五九三年)、周之冕声名最大,陈淳所画花鸟树石生动有的,淡墨敬毫,极为逼真,他与稍后的徐渭并称“白阳青藤”,被尊为一代宗师。徐渭所作的水墨大写意花鸟,笔墨淋漓奔放,追求新颖奇特,抒发了追求精神解放的胸襟。周之冕在花鸟画中把工笔与写意两种画法相结合,创钩花点叶一派,其画风清雅纯朴,自然风趣,富于生活气息。
  清代花鸟画的发展可分为清初至嘉庆的前期,道、咸、同的中期及晚清光绪、宣统的后期。清初至嘉庆这段时期的花鸟画风格多样,百花齐放。尤以清初挥格的“常州派”及乾隆时的“扬州八怪”影响最大。恽格(一六三三——一六九○年)的没骨写生花鸟简洁明丽,天机物趣,毕集毫端,颇具大家风度。“扬州八怪”是对乾隆年间活跃在扬州画坛上的一群具有革新精神的画家的总称。汪士慎(一六八六——一七五九年)的冷梅,金农(一六八七——一七六四年)的梅竹马,郑燮(一六九三——一七六五年)的兰竹,李方膺(一六九五——一七五五年)的“四君子”及罗聘(一七三三——一七九九年)的蔬果梅花各具韵致。
  人物画——明代人物画大家有唐寅、仇英、丁云鹏、陈洪缓及曾鲸。明代人物画法基本有两派。一派工笔细密,设色浓丽,继承宋代院体传统;另一派扫去粉黛,淡墨轻毫,学李公麟之白描。此外还有水墨点染,继承梁楷写意传统的画法。唐寅人物画既善工笔,又涉水墨,所画美人名士,线条洗炼,表情含蓄。工笔以《孟蜀宫妓图》、《吹萧仕女图》最为出色,水墨人物则以《秋风纨扇图》最为著名。仇英人物画题材广泛,技法多变,既善工笔,亦通白描,更把优美恬静的山川与人物融为一体,时称“双美”。丁云鹏所画的白描罗汉,神姿飒爽,笔力伟然,董其昌赞“三百年来无比作手”。曾鲸以画人物肖像响誉一时,无论画什么人物都点睛生动,咄咄逼真,如镜取像,妙得神情。陈洪绶所画的人物,形体上往往略有夸张,然注重神似,妙不可言。
  清代人物画以乾嘉时最发达,著名人物画家有高其佩和丁皋。高其佩为指头画家,于山水、人物、花鸟兼通,喜画钟馗,能传钟馗之妙,风趣横生。丁皋善画肖像,他将自己的心得写成《传真心领》、《写真秘诀》,将人物画法发扬光大。
  明清绘画除在山水、花鸟、人物画上取得重大发展外,在版画、壁画、年画等民间绘画上也取得了很大成就。   
二、书法
  明清两代书法上宗晋唐,近追宋元,使书法艺术于继承中得到全面发展。
  明清帝王与书学——明代皇帝中醉心翰墨者甚多。《书史会要》中记述了太祖、成祖、神宗、宣宗等帝王对书学的喜好。马宗霍《书林藻鉴》说:“夫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明之诸帝既并重帖学,宜士大夫之咸究心于此也”。由于统治者对书道有所偏颇,所以行草之发展“几越唐宋”,而篆隶八分却无一名家。
  清朝皇帝也多酷爱书道,并广为提倡。圣祖康熙酷爱董其昌书法,董书一时身价百倍风靡海内。高宗乾隆栖情翰墨,每至一处游览必作诗纪胜,御书刻石。他还特建淳化轩收藏历代著名碑帖,称“淳化阁帖”,这对书法的流传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明代书法——明代书法帖学大盛,善行草者颇多,但只可与入时,未可以议古。特别是篆箱八分几于绝迹。整个书风趋于妍媚娟静,没有古人之雄浑朴拙的气势。但仍有不少称得上上宗晋唐笔意的书法大家。明代书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由明初到成化为其初期,此时书家以刘基(一三一一——一三七五年)、“三宋”、陶宗仪、俞和、王绂、解缙、“二沈”最著名。刘基善行草,书法智永,流畅俊逸,历代推重。“三宋”中宋遂以小篆最杰出,被称为“国朝第一”;宋克工于草隶,笔精墨妙,很受时人推崇;宋广善草书,章草尤为入神。陶宗仪传唐李阳冰篆法,有《书史会要》、《古刻丛钞》行世,对书史有很大影响。俞和乃元大书法家赵孟的私生子,行草逼真乃父。王绂永乐初以善书供事文渊阁,书名震一时。解缙书法学王右军、危素,尤以小楷精绝,端雅纯熟,还撰有《学书法》、《草书评》、《书学详说》等书学论著。“二沈”指沈度、沈桀兄弟,均以善书得帝王赏识。
  成化至隆庆是明书法发展的中期。此时文人学士辈出,号称“吴中才子”的祝允明(一四六○——一五二六)、文徵明及王宠、陈淳、徐霖等人风流一时,此时山水画也正值明代发展盛期,一时丹青翰墨现出勃勃生机。祝允明楷行草书皆深得书学之奥妙,功力深厚,名动海内。晚年书法进入极高境界,变化出入,不可端倪,风骨烂熳,天真纵逸。文徵明的书风笔法苍润,张驰有致,整栗遒劲。后世书家称其书“神理超妙”,“浑然天成”。王宠正书取法虞智,行书法大令,晚年自行一体,以拙取巧,合而成雅,婉丽道逸,别有风度。陈淳行书出杨凝式,老笔纵横可赏,真行小楷皆清雅秀丽,具有米家遗风。徐霖九岁能大书,于各体兼通,尤善篆法。
  嘉靖以后为明代书学发展的后期,晚明书家历来推邢侗(一五五一——一六一二年)、张端图、董其昌、米万钟,时称“晚明四大家”。此外,黄道周、倪元璐也颇有名。邢侗书法兼学诸家,尤得右军笔意,有龙跳虎卧之致,极为海内珍赏。张端图善行草,执法得当,用力劲健,骨气独标。米万钟精于行草,浑厚遒劲,有“南董(其昌)北米”的美誉。董其昌被推为明末书画坛上第一人。他学书虽晚,然进步颇快。治书态度严谨,六体八法,无所不精。黄道周于书艺上富于创造精神,隶书自成一家,行草笔意离奇超妙。倪元璐书法灵秀神秘,行草尤极超逸,用笔多藏锋,如锥画沙。
  明代书法有其无可否认的流弊。由于科举取士注重生员举止书体,因而读书人写字唯求横平竖直,端方拘谨,一字万同,呆板乏味,即所谓“台阁体”。这一流弊不仅危害明人,而且流毒清代,愈演愈烈,是书学的一大憾事。
  清代书法——清代书法可分帖学期(清初至嘉道年间)和碑学期(嘉道以后)两个时刚。帖学期著名书家颇多,各有所善,争奇斗艳。杰出者有王铎、博山、汪士鋐、王谢、张照、郑燮、金农、刘墉、梁同权、王文治、姚鼐、翁方纲、钱沣诸人。王铎书学米南宫,笔墨苍老劲健,能自出胸臆。但古来书品随人品,降清后书名大减。傅山兼工分隶行草及金石篆刻,又兼医道超群,人称“学问志节为国初第一风流人物”。汪士鋐早年善真行,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