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57-症因脉治-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先当解表,后乃补虚,肺气实则腠理密,而邪不入矣。肺有火,则腠理不闭,风邪易入 
,当解表清火,肺火清,则腠理闭而邪不入矣。若肺虚咳嗽,而用清肺之药,则腠理愈加不 
密,而感邪愈易。肺火而用补肺之药,则腠理愈不闭,而感邪愈甚。夏月喘急而嗽,面赤潮 
热,其脉大者,黄连解毒汤。烦躁而咳,栀子汤。此实火之治也。咳唾有血者,麦冬汤。吞 
六味丸,以制阳火,此虚火之治也。张三锡曰∶百病惟咳嗽难治。一咳而痰便出者,名滑痰,属脾湿,宜南星与半夏之 
类燥之,滋润之味,所当忌也。如连咳数声,痰不出者,名燥痰,属肺燥,宜门冬、知母、杏仁 
之类以润之,香燥之药,亦当忌也。 
丹溪云∶上半日嗽,多胃中有火;午后嗽,多阴虚火旺;黄昏嗽,多阴火上浮,宜敛而 
降之。又曰,五更嗽者,胃中有痰火,伏积于内,至此时火气生养之时,上潮于肺也,宜知 
母、石膏、地骨皮、青黛、海石治之。午前嗽者,气分有热,泻白散加知母、石膏。午后嗽 
者,血分有热,宜养阴退热,加减四物汤,吞六味丸,合滋肾丸。又云,干咳嗽,乃痰郁火 
邪在中,宜先以甘桔汤开之,随加补阴之味。咳嗽声哑,寒包热,不宜骤用寒凉,宜以辛散 
桢按∶黄昏嗽,火气上浮肺中,宜敛而降之一法,此敛字,言阴虚火气上升,当养阴滋 
阴,敛其火气下降,即滋阴降火之法,今人误认酸寒收敛,大谬矣。 

卷二
噎膈论
属性:秦子曰∶夫噎者,饮食在喉,不得下咽,噎住喉间;隔者,饮食稍能入咽,顷刻上逆吐 
出。此火热煎熬,血液衰耗,胃脘干枯,其干在上,近喉之间,水饮可入,食物不进,名之 
曰噎;其干在下,在胃之中,食虽暂下,才将入胃,不能下行,反而吐出,名之曰隔。噎隔 
之症,纯热无寒,但有外感内伤之分,再无寒热之异。《内经》故曰∶三阳结而为隔。不比 
膈气呕吐门,有寒有热者也。若肠结于下,胃反于上,更为甚矣。 

卷二噎膈论
外感噎隔
属性:【外感噎隔之症】向无饮食阻隔,忽尔内热唇焦,饮食不得下咽,下咽噎住不通,或 
下咽而复吐出,烦热引饮,此外感噎隔之症也。 
【外感噎隔之因】偶逢赫曦之令,或远行劳倦,时当大热,燥火烁人,津液内涸,而 
噎隔之症作矣。 
【外感噎隔之脉】右脉洪数,热在气;左脉洪数,热在血;两手洪数,气血皆热,两 
手细数,血燥津竭。 
【外感噎隔之治】宜清热生津,三因麦门冬汤、人参白虎汤;或冲竹沥、芦根汁。大 
便闭 
x三因麦冬汤x 通治津竭液干,呕吐隔食。 
麦冬 知母 石膏 枇杷叶 葛根 山栀 黄芩 陈皮 甘草 竹茹 
x人参白虎汤x 
知母 石膏 粳米 人参 甘草 天花粉 
x三一承气汤x 治便闭气壮者。 
x四顺饮x 治便闭血枯者。 
当归 白芍药 大黄 甘草 
x大柴胡汤x 治便闭寒热气壮者。 
柴胡 黄芩 广皮 半夏 甘草 大黄 
x柴胡饮子x 治便闭寒热气弱者。 
柴胡 黄芩 广皮 半夏 甘草 人参 大黄 

卷二噎膈论
内伤噎隔
属性:【内伤噎隔之症】饮食之间,渐觉难下,或下咽稍急,即噎胸前。如此旬月,日甚一 
日,渐至每食必噎,只食稀粥,不食干粮,此内伤噎隔之症也。 
【内伤噎隔之因】平素忧愁郁结,五志之火皆动,日夜煎熬,津液干涸,或膏粱浓味 
,辛辣炙 ,恣意不谨,积热消阴,二者皆成噎隔反胃之因也。 
【内伤噎隔之脉】多见沉涩;左寸沉涩,心血枯;左关沉涩肝血竭;尺脉沉涩肾水虚; 
右关沉涩脾阴绝;胃脉沉涩胃汁干;胃汁干兮肠亦结。 
【内伤噎隔之治】宜生津养胃,二母二冬汤,虚者生脉散,加养血之药;若凝窒已久 
,痰涎聚结于胃脘,不可用凝滞之药,先用清痰清火,开豁化痰,《金匮》麦门冬汤,冲竹沥、姜汁 
、芦 
几次,如大肠结硬,略加玄明粉;津液干枯,承气不可用;若膏粱积热,本元旺者,承气汤或 
x二母二冬汤x 
知母 贝母 麦门冬 天门冬 
家秘痰多,暂加青黛、海石;肠枯,暂加当归、芍药;气凝痰滞,暂加半夏、香附,以 
行本方之滞,此不得已,暂服二三剂可也。 
x生脉散x 见前肺嗽。 
x四顺饮x 见前肺嗽。 
x《金匮》麦门冬汤x 
麦门冬 半夏 人参 粳米 甘草 橘红 
x承气汤x 
枳壳 浓朴 大黄 甘草 
桢按∶膈气呕吐,噎隔呕吐,同一呕吐也,而其原不同,其治天壤。夫方书所谓膈气呕 
吐者,即《内经》气为上膈之一条也;所谓噎隔呕吐者,即《内经》三阳结为隔之一条也。 
膈气呕吐,有寒有热者也;噎隔呕吐,有热无寒者也。 
噎隔外感者易治,以其暂得燥热,不过清之。内伤者难治,以其阴精内竭,一时难复。 
然尚有轻重,初病者,痰涎未起,可用滋阴;久病者,必强其饮食,以致吐干胃汁,若误投 
燥热,燥极反见湿象,必至痰涎上涌,热极反见寒象,必至冷气上冲,如是则滋阴凝滞不服 
,详论首卷总论中,细玩则得之矣。第一要饮食得法,一起忌食干粮辛辣,竟吃酥粥牛乳, 
及淡腐浆等,小口慢咽渐润,胃管开通,然后咽下;若吃荤腥,但可慢火煮烂,竟吃浓汁, 
切不可吃有形硬块,治以养阴滋血汤等。夫医者止论用药,谁知治隔症,反在饮食得法,例 
如饮食伤胃,必要饮食小心;劳动损伤,必要咽津静养,方可挽回也。 

卷二
吐血咳血总论
属性:秦子曰∶胃中呕出名吐血;肺中嗽出名咳血。吐血阳明胃家症;咳血太阴肺家症。丹溪 
以呕血嗽血,皆从口中吐出,总名之曰吐血,故呕咳不分,肺胃罔别。余今分别咽中胃管呕 
出名吐血;喉中肺管嗽出名咳血,则经络分明,治法不混。 

卷二吐血咳血总论
外感吐血
属性:【外感吐血之症】发热烦躁,面赤目赤,口干唇红,夜不得卧,从口吐出,纯血无痰 
,此外感吐血之症也。 
【外感吐血之因】内有积热,诸经火盛,外有风寒,束其肌表,血络热甚,不得外越 
,妄行上冲,从口呕出,故外感吐血,责之邪热妄行。 
【外感吐血之脉】脉必洪大;或见浮紧,表邪未解;或见沉数,里热炽盛;失血太多 
,若见芤涩。洪大和缓易治,沉细弦急难医。 
【外感吐血之治】若身痛发热,表邪未解,此太阳邪热攻冲,脉浮大而数者,羌活冲 
加减治之,佐以清胃之药。若表邪已散,身仍发热,目痛不眠,此阳明经邪热;脉长而数者 
,干葛石膏汤,佐以凉血之药;或用犀角地黄丸;耳聋寒热,兼用小柴胡汤;脉芤而涩者, 
归芍地黄汤;血紫胸痛,红花桃仁汤。外感门衄血,乃是表邪,今吐血门,乃是热邪在里, 
x羌活冲和汤x 治太阳失汗,表邪未解者。 
羌活 黄芩 生地 荆芥 川芎 葛根 甘草 
x葛根石膏汤x 治阳明热盛,吐血不止者。 
葛根 石膏 山栀 黄芩 荆芥 丹皮 生地 
热甚者加川连;大便结,加大黄。 
x犀角地黄汤x 
生地 犀角 丹皮 山栀 白芍药 荆芥 
x小柴胡汤x 治吐血兼少阳经见证。 
柴胡 黄芩 广皮 甘草 
x归芍地黄汤x 
当归 白芍药 生地 丹皮 茯苓 山药 山茱萸 泽泻 
x红花桃仁汤x 
红花 桃仁 丹皮 楂肉 赤芍药 泽兰 归尾 红曲 
大便结,加酒煮大黄。 

卷二吐血咳血总论
内伤吐血
属性:【内伤吐血之症】身无表邪,脉不浮大,起居如故,饮食自若,时而呕吐纯血,一连 
数口,此胃家吐血之症。若倾盆大出者,则肝家吐血也。 
【内伤吐血之因】或积热伤血,血热妄行;或失饥伤饱,胃气伤损;或浩饮醉饱,热 
聚于中,或盐醋辛辣,纵口不忌;或恼怒叫喊,损伤膈膜,则血从口出,而内伤吐血之症作矣。 
【内伤吐血之脉】两关独盛,或见洪大,或见浮数。右关独大,胃家有伤;左关独大 
,肝家之损。和缓沉小者易治,弦急细数者难治。 
【内伤吐血之治】胃家之血,犀角地黄汤,加干葛、知母;积热甚者,加黄连、石膏 
;大便结,加酒蒸大黄,即釜底抽薪之法。酒客致咳,必至吐血者,干葛石膏汤,合泻白散,此胃 
火上冲伤肺之条。若倾盆大出,肝经血,犀角地黄汤,加黄芩、玄武胶,此清肝摄血之法。 
面色白,脉沉迟,内无热,阳虚不能摄血,归脾汤主之,此即血脱益气之条。胸前痛,血色 
紫而成块,红花桃仁汤。失饥伤饱,调理胃气,饮食得法,则胃气自和,而病自愈。 
x犀角地黄汤x 
犀角 生地 丹皮 山栀 白芍药 荆芥 黄芩 玄武胶 
x干葛石膏汤合泻白散x 
干葛 石膏 桑白皮 地骨皮 甘草 
x归脾汤x 
当归 白术 人参 甘草 白茯苓 木香 远志 黄 龙眼肉 酸枣仁 
x红花桃仁汤x 
红花 桃仁 丹皮 红曲 楂肉 赤芍药 泽兰 归尾 

卷二
嗽血论
属性:秦子曰∶咳血即嗽血。外感咳血之症,乃是邪壅于肺,择其何邪而施治,则愈矣。故丹 
溪曰∶壅于肺者易治,不过散之清之而已;不比内伤门损于胃者之难治也。 

卷二嗽血论
外感嗽血
属性:【外感嗽血之症】身发寒热,喘促气逆,咳嗽不止,嗽痰带血,甚则吊动胃气,呕吐 
痰涎,饮食齐出,此外感嗽血之症也。 
【外感嗽血之因】有肺胃伏火,失于清理,风寒外束,肺热内郁,肺主皮毛,不得发 
泄,上冲于喉;又有时令燥热,伤其肺气,清化之令不行,相傅之官怫逆,二者皆令咳嗽吐血者 
【外感嗽血之脉】左脉浮大,表邪未散;右寸数大,火邪伤肺;或见沉数,肺中伏火 
【外感嗽血之治】表邪外束,身发寒热,咳嗽带血者,泻白散加荆、防、柴、葛。热 
邪伏内者,泻白散加干葛、石膏。燥火伤肺,清燥救肺汤主之。 
x泻白散x 
桑皮 地骨皮 甘草 荆芥穗 防风 柴胡 葛根 
x又泻白散x 
桑白皮 地骨皮 甘草 干葛 石膏 
x清燥救肺汤x 
桑叶 石膏 甘草 人参 桑白皮 阿胶 麦冬 杏仁 枇杷叶 知母 地骨皮 

卷二嗽血论
内伤嗽血
属性:【内伤嗽血之症】身无表邪,咳嗽吐血,《金匮》有三大法门,若先咳嗽吐痰,后咳 
血者,此是肺胃积热,痰火上冲之症也;若先咳吐纯血,后乃咳嗽吐痰者,此是阴虚阳旺, 
劳瘵骨蒸之症也;若面色白,脉沉迟,内无热者,此是土不生金,阳虚不能收摄之症也。 
【内伤嗽血之因】有膏粱积热,痰火伏于肺胃之间,久嗽失治,土中之火刑金,即《金匮 
》所云∶酒客致咳,必致吐血之一条也。有房劳精竭,肾火刑金;有思虑伤脾,脾火消阴;有 
郁怒伤肝,肝火怫郁;有用心太过,心火妄动,即《金匮》咳逆上气,脉数有热之一条也; 
有阳虚不足,血虚气弱,土不生金,即《金匮》病患面色白,内无热,脉沉迟之一条也。 
【内伤嗽血之脉】右手洪数,膏粱积热,若见滑大,痰火内结;左尺躁疾,房劳精竭 
;右关细数,脾阴消竭;左关弦数,肝家郁结;左寸躁疾,心火妄动;六脉沉迟,阳虚之别。 
【内伤嗽血之治】膏粱积热,热伤肺金之气,泻白散合干葛石膏汤。热伤肺金之血, 
黄芩一物汤。胃火上冲,清胃汤、化痰丸。房劳精竭,肾火刑金,先用犀角地黄汤,后用归芍天 
地煎、三才丹。脾阳不足,土不生金者,加味归脾汤。脾阴不足,土中之火刑金,加味戊己 
汤。怒动肝火,木火刑金者,柴胡饮子。肝血不足者,加味补肝散。心火妄动者,导赤各半 
汤。心血不足者,天王补心丹。肾火不足,阳虚不能摄血者,八味肾气丸。 
x泻白散x 治火伤肺气,咳嗽痰血。 
桑白皮 地骨皮 甘草 
x黄芩一物汤x 治火伤肺血,咳嗽痰血。 
黄芩 
x清胃汤x 治胃火上冲。 
升麻 黄连 生地 山栀 甘草 干葛 石膏 
x化痰丸x 
天门冬 栝蒌霜 连翘 香附 黄芩 海石 青黛 桔梗 
x犀角地黄汤x 凉血止血之方。 
犀角 生地 丹皮 白芍药 黄芩 荆芥 山栀 
x归芍天地煎x 
天门冬 生地 当归 白芍药 丹皮 山栀 
玄武胶收浓膏服。 
x三才丹x 
天门冬 生地 人参 
x家秘肝肾丸x 
天门冬 地黄 白芍药 当归 黄柏 知母 
上为细末,玄武胶为丸。 
x加味归脾汤x 
当归 白茯神 黄 白术 木香 人参 甘草 龙眼肉 远志 酸枣仁 
x加味戊己汤x 
白芍 甘草 黄柏 知母 
x柴胡饮子x 治怒动肝火,木火上冲。 
柴胡 黄芩 广皮 甘草 人参 当归 大黄 白芍药 
x加味补肝散x 治肝血虚,火旺。 
当归 生地 白芍 川芎 广皮 甘草 柴胡 山栀 黄芩 
x导赤各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