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9-医学纲目 中医系列书-第1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为极细末,每服贰钱,热酒调下,食前。若血块冲心痛甚,危者以大顺散三钱,酒调服,立止。 
x牡丹散x 治妇人久虚羸瘦,血块走疰,心腹疼痛。 
牡丹皮 桂心 当归 玄胡索(各一两) 莪术 牛膝 赤芍(各三两) 京三棱(一两半)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酒各半盏。 
〔罗〕x木香 砂丸x 治妇人 癖积聚,血块刺痛,脾胃虚寒,宿食不消,久不瘥者。 
丁香 砂(研) 木香 官桂 附子(炮) 干漆(炒,烟尽) 细墨 大黄(炒锉) 乳香 
广术 青皮 京三棱 巴豆霜(减半) 没药(研) 猪牙皂角 干姜(炮。各等分) 
上除 砂、乳香、没药外,同为细末,以好醋一升,化开 砂,去渣脚,入银器中熳火熬。次下巴 
豆霜、大黄末熬成膏,将前药末与膏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后温水送下,加至大便利为度。 
治血积挟热之证,于产后血块求之。 
〔《大》〕x桃仁煎x 治妇人血瘕血积,经候不通。(出《千金方》) 
桃仁(去皮尖,炒黄) 大黄 虻虫 朴硝 
上四味末之,以醇醋贰升半,银石器中熳火煎取一升五合,下桃仁、大黄、虻虫等,不住手搅千下,次下 
朴硝,更不住手搅,良久出之,丸如桐子大,前一日不用吃晚饭,五更初,用温酒吞下五丸,日午取下如黑 
豆汁鸡肝虾蟆衣。未下再作,见鲜血即止,即以调气血药补之。 
肠覃生于肠外,月事时下。石瘕生于胞中,月事不以时下。贰病皆似蛊胀。(并见胀门。) 
〔《脉》〕诊妇人疝癖积聚,脉弦急者生,虚弱小者死。 
〔《甲》〕妇人子脏中有恶血,内逆满痛,石关主之。 

卷之贰十五·脾胃部积块瘕
胎前产后积
属性:〔《素》〕黄帝问曰∶妇人重身,毒之何如?岐伯曰∶有故无殒,亦无殒也。帝曰∶愿闻其故何谓 
也?岐伯曰∶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太半而止,过者死。(六元正纪大论) 
〔丹〕血块如盘,有孕难服峻剂,此方主之。 
香附(醋煮,四两) 桃仁(去皮尖,一两) 海粉(醋煮,贰两) 白术(一两) 
面糊丸服。 
南山妇人年三十八,于九月贰十三日月经行,比前过后十日,得草药,以败血海为下胎之谋,有数 
滴血下,因此腹痛,在小腹下有块如碗大,不可按,汤熨则痛稍定,大小便抽痛,小便涩,大便略下少 
赤积垢,食不进,口略渴,发热。此胃气为草药所败,加以受伤之血妄行而不得泄,所以为病。 
砂仁(三分) 甘草(炙,三分) 滑石(一钱半) 川芎 黄芩(各三分) 牛膝(贰钱) 桃仁(七个) 
水酒煎服。 
〔《保》〕x芍药汤x 治产后诸积不可攻,宜养阴去热,其病自安。 
芍药(一斤) 黄芩 茯苓(各六两) 
上散,每半两,水煎,日三服,温。 
〔丹〕产后消血块。 
滑石(三钱) 没药(贰钱) 血竭(贰钱) 
上为细末,醋糊丸。如恶露不下,以五灵脂为细末,面糊丸,白术汤陈皮汤送下。 
又消血块。 
香附(童便浸) 桃仁(去皮,留尖) 为末,醋糊丸。 

卷之贰十五·脾胃部积块瘕
息积
属性:〔《素》〕帝曰∶病胁下满气逆,贰三岁不已,是为何病?岐伯曰∶病名曰息积,此不妨于食,不可灸刺, 
积为导引服药,药不能独治也。(奇病论 王注云∶气逆息难故名息积也,用息奔法治之亦可。) 
〔无〕x磨积丸x 
胡椒(一百五十粒) 木香(贰钱半) 全蝎(十枚,去毒) 
上为末,粟米丸,绿豆大,每十五丸,陈皮汤下。 
x化气汤x 治息积。 
砂仁 桂心 木香(各贰钱半) 甘草(炙) 茴香(炒) 丁香皮 青皮(炒) 陈皮 干姜 
蓬术(炮。各半两) 胡椒 沉香(各一钱) 
上为末,每服贰钱,姜苏盐汤调下,妇人醋汤服。 
陈无择云∶导引法随意行之皆可。愚谓或按摩满处,或手足相屈伸,或八段锦,或六字气之类,以气通为效。 

卷之贰十五·脾胃部

属性:〔《灵》〕黄帝曰∶首面与身,形也,属骨连筋,同血合于气耳。天寒则裂地凌冰,其卒寒,或手足懈惰, 
然而其面不裂,何也?岐伯答曰∶十贰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 
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臭,其浊气出于胃走唇舌而为味。其气之津液,皆上熏于面, 
而皮又浓,其肉坚,故天热甚寒,不能胜之也。(邪气脏腑病形篇) 

卷之贰十五·脾胃部面
面肿颊腮痛
属性:〔丹〕朱奶两腮热肿,膈壅之病也。 
干葛 桔梗(一钱半) 升麻(一钱) 苏叶(一钱半) 甘草(炙,七分) 薄荷(一钱) 姜(一片) 水煎 
服。 
〔垣〕咽痛颔肿,脉洪大,面赤者,羌活胜湿汤加黄芩、桔梗、甘草各半钱治之。如耳鸣目黄,颊颔肿, 
颈肩 肘臂外后廉痛,面赤,脉洪大者,以羌活、防风、甘草、 本通其经血,加黄连、黄芩消其肿,以人参、 
黄益其元气而泻其火邪。 
〔丹〕两腮肿。细辛、草乌等分为末,入蚌粉,以猪脂调敷肿处,口含白梅置腮边,良久肿退出涎患消矣。 
消时,肿必先向下。 
〔世〕治 腮。 
竹叶 车前草 柏子仁 
杵碎,热敷患处。 
腮肿,用赤小豆末敷之,立效。 
〔《山》〕 腮。鸡子清调赤小豆末,及喉下诸般肿痛,用蜗牛飞面研匀,贴肿处。 
〔《素》〕面肿曰风。(平人气象论) 
〔《千》〕主卒中风,头面肿。杵杏仁如膏敷之。 
针灸 面颊肿痛有三法∶ 
其一取手阳明。经云∶ 痛刺足阳明曲周动脉,见血立已。不已,按人迎于经,立已。又云∶厥胸满面肿, 
唇漯漯然,暴言难,甚则不能言,取足阳明。又云∶厥头痛,面若肿起而烦心,取之足阳明太阴为烦心也。又 
云∶ 痛,刺手阳明与 之盛脉出血是也。 
其贰取手太阳。经云∶手太阳之脉是动,则颔肿不可以顾,所生病者,目黄颊痛,视盛虚热寒,陷下取之也。 
其三取手足少阳。经云∶三焦手少阳之脉,所生病者颊痛。又云∶胆足少阳之脉,所生病者颔肿,视盛 
虚热寒陷下取之也。又云∶肝气逆则头痛,耳聋,颊痛,取血者,盖取足少阳之血也。 
〔《东》〕面赤颊热,恶风寒,颔痛∶攒竹、玉枕(灸三壮,妙) 巨 (灸五壮。) 
〔《集》〕颔肿生疮,名枯曹风∶合谷、列缺、地仓、颊车(不应,再取下穴)、人中、承浆、玉液、金津、 
三里。 
〔《甲》〕面肿,目痈肿,刺陷谷,出血立止。 肿唇痈,颧 主之。颊肿痛,天窗主之。颊肿口急,颊车 
痛,不可以嚼,颊车主之。 

卷之贰十五·脾胃部面
面热面寒
属性:〔丹〕面热火气因郁热。面寒因胃虚。 
〔《灵》〕面热者,足阳明病。(邪气脏腑病形篇) 
〔垣〕饮食不节则胃病,胃病则气短,精神少,而生大热,有时而火上行,独燎其面。《针经》云∶面热者, 
足阳明病。 
〔罗〕面热 杨郎中之内五十一岁,身体肥盛,己酉春患头目昏闷,面赤热多,服清上药不效,请予治之。 
诊其脉洪大而有力。《内经》云∶面热者,足阳明病。《脉经》云∶阳明经气盛有余,则身以前皆热。况其人素 
膏粱积热于胃.阳明经多血多气,木实则风热上行,诸阳皆会于头目,故面热之病生矣。先以调胃承气汤七钱, 
加黄连三钱,犀角一钱,疏下三两行,彻其本热。次以升麻加黄连汤,去经络中风热上行。如此,则标本之邪 
俱退矣。 
x升麻加黄连汤x 
升麻 葛根(各一钱) 白芷(七分) 甘草(炙,五分) 白芍(五分) 酒黄连(四分) 生犀末(三分) 川 
芎(三分) 
荆芥穗(三分) 薄荷(三分) 
上锉,如麻豆大,用水半盏,先浸川芎、荆芥、薄荷外,都作一服,水贰盏,煎至一盏,入先浸三味同煎, 
至七分,去渣,食后温服,数服愈。忌酒湿面五辛之物。 
咳逆停息不得卧,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加大黄以利之。(前文方见喘不得卧。) 
〔罗〕面寒。真定维摩院尼长老六十一岁,身体瘦弱,己酉十月间病头面不耐寒,气弱不敢当风行,诸治不 
效。予诊之,其脉皆弦细而微。且其人年高素食茶果而已,阳明之经本虚,《脉经》云∶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 
栗。又加看诵损气,由此胃气虚,经络之气亦虚,不能上荣头面,故恶风寒。先以附子理中丸温其中气,次以 
x升麻汤加附子x主之。 
升麻 葛根 白芷 黄 (各七分) 甘草(炙,五分) 黑附子(七分,炮) 人参 草豆蔻(各五分) 
益智仁(三分) 
上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三盏,连须白葱头贰茎,同煎一盏,去渣温服,食前,数服良愈。 
升麻汤辨或曰∶升麻加黄连汤治面热,升麻加附子汤治面寒,有何根据?答曰∶出自仲景。云岐子注《伤寒 
论》中辨葛根汤云∶尺寸脉俱长者,阳明受病也,当贰三日发,以其脉夹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鼻干不得卧, 
此阳明经受病也。始于鼻交 中,从头至足,行身之前,为表之里。阳明经标热本实,从标脉浮而长,从本脉 
沉而实。阳明为病,蒸蒸而热,不恶寒,身热为标病。阳明本实者,胃中燥鼻干目疼为本病。阳明为肌肉之本, 
禁不可发汗,在本者不禁下,发之则变黄症。太阳主表,荣卫是也。荣卫之下,肌肉属阳明。贰阳并病,葛根 
汤主之。卫者桂枝,荣者麻黄,荣卫之中,桂枝麻黄各半汤主之。荣卫之下,肌肉之分者,葛根汤主之,又名 
解肌汤。故阳明为肌肉之本,非专于发汗止汗之治。桂枝麻黄两方,互并为一方,加葛根者,便作葛根汤。故 
荣卫肌肉之次也。桂枝、芍药、生姜、甘草、大枣止汗,有麻黄、桂枝、甘草发汗,葛根味薄,独加一味者, 
非发汗止汗也,从葛根以解肌,故名葛根汤。钱仲阳制升麻汤治伤寒瘟疫风热,壮热头痛,肢体痛,疮疹已发 
未发用葛根为君,升麻为佐,甘草、芍药安其中气。朱奉议作《活人书》,将升麻列作阳明经解药。予诊杨氏 
妇,阳明经标本俱实,先攻其里,后泻经络中风热,故用升麻汤加黄连,以寒治热也。尼长老阳明经标本俱虚, 
先实其里,次行经络,故用升麻汤加附子,以热治寒也。仲景乃群方之祖,信哉。 

卷之贰十五·脾胃部面
面青、面尘
属性:〔《难》〕肝外证,面青,善洁,善怒。(十六难) 
运气 面尘有贰∶ 
一曰燥金制肝。经云∶阳明司天,燥淫所胜,民病嗌干面尘。又云∶阳明在泉,燥淫所胜,病嗌干面尘。 
又云∶金郁之发,嗌干面尘,宜治以湿剂是也。 
贰曰火。经云∶少阳之复,厥气上行,面如浮尘,目乃 ,治以寒剂是也。 
针灸 面尘皆取肝胆贰经。经云∶肝足厥阴之脉是动,病甚则嗌干面尘脱色。又云∶胆足少阳之脉是动, 
病甚则面微有尘,皆视盛虚热寒陷下取之也。 

卷之贰十五·脾胃部面
面赤
属性:〔《难》〕心外证,面赤,口干,善笑。(十六难) 
〔垣〕面赤为邪气怫郁在经,宜表不宜下。 
仲景云∶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以郁冒汗出而解,此面赤亦表而解也。 
运气 面赤皆属寒。经云∶太阳司天,寒淫所胜,民病面赤目黄,治以热剂是也。 
针灸 面赤皆取心主。经云∶心主手厥阴之脉是动,则病面赤目黄,视盛虚热寒陷下取之也。 

卷之贰十五·脾胃部面
面黄
属性:(治法见黄胆门) 
〔《难》〕脾外证,面黄,善噫,善思,善味。(十六难) 
〔《素》〕阳明经终者,口目动作,善惊,妄言,色黄。(诊要经终篇) 

卷之贰十五·脾胃部面
面白
属性:〔《难》〕肺外证,面白,善嚏,悲愁不乐,欲哭。(十六难) 
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其脉空虚。(全文见治虚实法。) 
〔垣〕巴戟丸 治肺病,面白不悦,则为脱气脱血,脱津脱液,脱精脱神。(方见梦遗。) 
脉紧者,寒也。或面白善嚏,或面色恶,皆寒也。以羌活、防风、甘草、 本四味泻足太阳,少加附子以 
通其脉,面色恶悲恐者,更加桂、附。 
太阳终者戴眼,反折螈 ,其色白,绝汗出。 
少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目HT 绝系,其色青白。(以上全文见诊生死法。) 

卷之贰十五·脾胃部面
面黑
属性:(若身黄面黑于黑疸求之) 
〔《难》〕肾外证,面黑善恐欠。(十六难) 
〔罗〕阴出乘阳。一妇人年几三十,忧思不已,饮食失节,脾胃有伤,面色黧黑不泽,环唇尤甚,心悬如饥 
状,又不欲食,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