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9-医学纲目 中医系列书-第1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葶苈 陈皮 桔梗(各等分) 
上下贰味为末,入葶苈研匀,煮肥枣肉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丸,饮下。予尝患停饮,久渍肺经,食 
已必嚏喘,觉肺系大急,服此良验。 
定喘急肺积,x葶苈丸x。 
苦葶苈(一两一分) 当归 肉桂 白蒺藜 鳖甲 川乌头 干姜 吴茱萸 大杏仁 茯苓 
人参(各五钱) 槟榔(一两) 
上为细末,煮枣肉和杵丸,如桐子大。每服贰三十丸,姜枣汤下,日四服,不拘时候。 
师曰∶奔豚病从小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故越人曰∶惊者神上越也。 
(仲景谓奔豚从惊恐得之,盖奔豚病上冲咽喉者,随神上越也。)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 
x奔豚汤x主之。 
甘草 芎 当归(各贰两) 半夏(四两) 黄芩(贰两) 生姜(三两) 芍药(贰两) 干葛(一两三钱) 
甘李根(白皮,一升,焙干) 
上九味,以水贰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茯苓 桂枝 甘草 大枣汤 治脐下悸,欲作奔豚。 
桂枝加桂汤 治奔豚气从小腹上至心。(以上贰方并见伤寒。) 
〔无〕x散聚汤x 治有块痛无常处,展转动移。 
半夏 槟榔 当归(各一两) 陈皮 杏仁(去皮尖) 桂心(各贰两) 茯苓 甘草(炙) 附子(炮,去皮脐) 
川芎 枳壳(麸炒) 吴茱萸(汤洗) 浓朴(姜制。各一两) 
上锉散,每四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渣,食前服。 
运气 积块皆从湿土。经云∶土太过曰敦阜。敦阜之化,其动濡积并蓄是也。 
〔丹〕琥珀膏贴块。(方见痈疽门下。) 
又,贴块x三圣膏x。用锻石十两,细筛过,炒红,急用好醋熬成膏,入大黄末一两,官桂末半两,搅匀, 
以瓦器封贮,纸摊贴患处,火烘热贴。大黄须锦纹者。 
〔世〕又贴块。 
白鸽粪(贰两) 白芷(三两) 硫黄 白蔹 木鳖子肉(各一两) 
上为末,用面水调和,敷患处。 
〔丹〕贴积聚块。 
大黄 朴硝(各一两) 
各为末,大蒜捣膏和匀贴之。 
〔《外》〕集验熨症。吴茱萸三升,碎之,以酒和煮,热布裹熨症上,冷更炒,更番用之。症移走,逐熨 
之,候消乃止。 
〔《灵》〕黄帝曰∶人之善病肠中积聚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皮肤薄而不泽,肉不坚而淖泽,如此肠 
胃恶,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伤,脾胃之间。寒温不次,邪气稍至,蓄积留止,大聚乃起。(五变篇) 
〔《脉》〕胃中有癖,食冷物者,痛不能食,食热则能推而外之,内者不外,心腹积也。(全文见诸脉诊病杂文。) 
〔《难》〕人病有沉滞久积聚,可切脉而知之耶?然,诊病在右胁有积气,得肺脉结,脉结甚则积甚,结 
微则气微,诊不得肺脉,而右胁有积气者,何也?然,肺脉虽不见,右手脉当沉伏。其外痼疾,同法耶?将异 
也?然,结者,脉来去时一止无常数,名曰结也。伏者脉行筋下也。浮者脉在肉上行也,左右表里,法皆如此。 
假令脉结伏者,内无积聚。脉浮结者,外无痼疾。有积聚脉不结伏,有痼疾脉不浮结,为脉不应病,病不应脉, 
是为死病也。(十八难) 
〔仲〕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寸口,积在胸中。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关上,积在脐傍。 
上关上,积在心下。微下关,积在少腹。尺中,积在气冲。脉出在左,积在左。脉出在右,积在右。脉两出, 
积在中央。各以其部处之。 
〔《素》〕太阴涩则病积,心腹时满。厥阴涩则病少腹积气。少阴涩则病积溲血。阳明涩则病积时善惊。 
太阳涩则病积时善巅疾。少阳涩则病积时筋急目痛。(四时刺逆从论)寸口脉沉而横,曰胁下有积,腹中有横积痛。 
(平人气象论 即动脉之状,厥厥如豆,不升降也。) 
〔《脉》〕左手脉横症在左,右手脉横症在右,脉头大者在上,头小者在下。脉迟而滑,中寒有 结,偏 
得洪实而滑为积,弦紧亦为积,为寒痹,为疝痛。内有积,不见脉,难治。见一脉相应,为易治。诸不相应, 
为不治。脉弦,腹中急痛,腰背痛相引,腹中有寒疝瘕。脉弦紧而微细者,症也。夫寒痹 瘕积聚之脉,皆弦 
紧。苦在心下,即寸弦紧;在胃脘,即关弦紧;在脐下,即尺弦紧。脉弦小者,寒痹。 
心肺有积痹,其脉皆喘数。经云∶赤脉之至也喘而坚。诊曰有积气在中,名曰心痹。白脉之至也喘而浮, 
上虚下实,有积气在胸中,喘而虚,名曰肺痹是也。 
肝有积,其脉弦长面青。经云∶青脉之至也长而左右弹,有积气在心下支 ,名曰肝痹是也。 
脾肾有积痹,其脉皆大。经云∶黄脉之至也大而虚,有积气在腹中。黑脉之至也上坚而大,有积气在小腹 
与阴,名曰肾痹。王注云∶上谓寸口是也。(全文见上脏腑条。) 
〔《脉》〕诊人心腹积聚,其脉坚强急者生,虚弱者死。脉弦而伏者,腹中有症,不可转也,必死不治。 
〔《灵》〕黄帝问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脏,风雨则伤上,清 
湿则伤下。三部之气,所伤异类,愿闻其会?岐伯曰∶三部之气各不同,或起于阴,或起于阳,请言其方。喜 
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是谓三部,至于其淫 , 
不可胜数。(百病始生篇 下同)是故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皮肤缓则腠理开,开则邪从毛发入,入则抵深,深则 
毛发立,毛发立则淅然,故皮肤痛。留而不去,则传舍于络脉,在络之时,痛于肌肉,其痛之时息,大经乃代。 
留而不去,传舍于经,在经之时,洒淅善惊。留而不去,传舍于输,在输之时,六经不通四肢,则肢节痛,腰 
脊乃强,留而不去,传舍于伏冲之脉,在伏冲之时,体重身痛。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在肠胃之时,贲响腹 
胀,多寒则肠鸣飧泄,食不化,多热则溏出麋。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 
以上数端,皆邪气袭虚留而不解去,以次相传,未曾留着,无有定所。若留着而有定所,则不能传矣。 
所谓留着者,当如下文法云。 
留着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或着孙脉,或着络脉,或着经脉,或着输脉,或着于伏冲之脉,或着 
于膂筋,或着于肠胃之募原,上连于缓筋,邪气淫 ,不可胜论。其着孙络之脉而成积者,其积往来上下,臂 
手孙络之居也,浮而缓不能拘积而止之,故往来移行肠胃之间,水凑渗注灌,濯濯有音,有寒则 满雷引, 
故时切痛。其着于阳明之经,则挟脐而居,饱食则益大,饥则益小。其着于缓筋也,似阳明之积,饱食则痛, 
饥则安。其着于肠胃之募原也,痛而外连于缓筋,饱食则安,饥则痛。其着于伏冲之脉者,揣之应手而动,发 
手则热气下于两股,如汤沃之状。其着于膂筋,在肠后者,饥则积见,饱则积不见,按之不得。其着于输之脉 
者,闭塞不通,津液不下,孔窍干壅,此邪气之在外入内,从上下也。(此谓风雨袭阴之虚,病起于上而积生也。) 
黄帝曰∶积之始生,至其已成,奈何?岐伯曰∶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也。黄帝曰∶其成积奈何? 
岐伯曰∶厥气生足 ,足 生胫寒,胫寒则血脉凝涩,血脉凝涩则寒气上入于肠胃,入于肠胃则 胀, 胀则肠 
外之汁沫迫聚不得散,日以成积。卒然多食饮则肠满,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阳络伤则血外溢,血 
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肠胃之络伤则血溢于肠外,肠外有寒,汁沫与血相搏,则并合 
凝聚不得散,而积成矣。卒然外中于寒,若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气上逆则六输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里 
而不散,津液涩渗,着而不去,而积皆成矣。(此谓清湿袭阴之虚,病起于下而成积也。) 
黄帝曰∶其生于阴者,奈何?岐伯曰∶忧思伤心,重寒伤肺,忿怒伤肝,醉以入房,汗出当风伤脾,用力 
过度若入房汗出浴则伤肾,(此谓喜怒伤脏病起于阴也,风雨袭阴之虚则病起于上而生积,清湿袭阴之虚则病 
起于下而成积,此内外三部皆受病,其积方成矣。)此内外三部之所生病者也。黄帝曰∶善。治之奈何?岐伯 
对曰∶察其所痛,以知其应,有余不足,当补则补,当泻则泻,毋逆天时,是谓至治。 
手少阴筋病内急,心承伏梁,下为肘纲,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其成伏梁唾血脓者,死不治。 
手太阴筋病甚成息奔,胁急吐血。手心主筋病,胸痛息奔,皆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经文并 
见经筋。) 
〔桑〕 瘕积块,先于块上针之,甚者又于块首一针,块尾一针,立应。针讫,灸之。又,三里灸之。 
〔《玉》〕气块∶照海 内关 通谷 又,积块∶章门 中脘(灸,皆三报之) 气海 天枢 上脘 
通谷(选用之) 
〔《甲》〕伤忧烦思气积,中脘主之。腹中积上下行,悬枢主之。大肠转气,按之如覆杯,热引胃痛,脾 
气寒,四肢烦,不嗜食,脾俞主之。腹中积聚,时切痛,商(一作“盲”。)曲主之。胞中有大疝瘕积,与 
阴阳相引而痛,苦涌泄上下出,补尺泽、太溪,手阳明寸口皆补之。 
〔《摘》〕伏梁气状如覆杯∶上脘 三里 
〔《甲》〕息奔时唾血,巨缺主之∶息奔胁下气上冲,胸中有热,期门主之。 
〔《撮》〕奔豚气∶水道(贰寸,灸五十壮泻之。) 
〔桑〕奔豚抢心不得息,并疝∶玉泉(三寸,即中极穴。)章门(五十壮。) 
又法,奔豚气攻,心胁痛满,淹淹欲绝。急先用汤洗手足,数数易之,却取下穴∶气海 期门 关元(各五七壮。) 
〔《玉》〕疝气冲心欲死∶关门(在玉茎旁贰寸,针入贰寸半,灸贰七壮。) 
〔《甲》〕贲豚腹肿,章门主之。奔豚上下,期门主之。少腹积聚,劳宫主之。奔豚卵上入,痛引茎,归 
来主之。贲豚上腹 坚,痛引阴中,不得小便,两丸骞,阴交主之。贲豚气,腹 痛,舌强不能言,茎肿,先 
引腰,后引小腹,腰 少腹坚痛,下引阴中,不得小便,两丸骞,石门主之。贲豚寒气入小腹,时欲呕,伤中 
溺血,小便数,背脐痛引阴,腹中窘急欲凑,后泄不止,关元主之。贲豚上抢心,甚则不得息,忽忽少气,尸 
厥心烦痛,饱不能食,善寒中腹胀,引脐而痛,小腹与脊相控暴痛,时窘之后,中极主之。 

卷之贰十五·脾胃部积块瘕
妇人血积
属性:〔丹〕妇人有块,多是血块。 
x当归丸x 治妇人月经不调血积证。 
当归 赤芍 川芎 熟地 广术 京三棱(各半钱) 神曲 百草霜(各贰钱半)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桐子大,温水下。 
〔《本》〕牛膝根净洗切,焙干捣,下酒煎温服,治妇人血块,立效。 
(上轻剂) 
〔杜〕尚书媳妇马氏年三十贰,腹中血块作疼,经五六年,形已骨立,众皆曰不可为。奈其未死何? 
家甚贫,而大小愍之,一日召杜至,告杜曰∶但以济物为怀则可,业已请召明公,非所言也。遂以少物帛赠 
杜,杜不受。曰∶但服某药必获安,无以是为疑。遂示方∶用没药、牛膝、干漆、当归各半两, 砂、 
木香、水蛭、炒红娘子、炒红花、牡丹皮、朱砂各一分,海马一个,斑蝥去翅足,炒十四个。为末,酒醋 
各半升,熬为膏,每日天明,用一皂子大,酒醋化下,一月病退,六十日渐安。果如其言。 
(上重剂) 
〔垣〕x加减四物汤x 治妇人血积。 
当归 川芎 芍药 熟地 广术 桂(去皮) 京三棱 干漆(炒烟尽,各等分) 
上为粗末,每服贰钱,水贰盏,煎法如常,食前。 
〔《大》〕x黑神丸x 
神曲 茴香(各四两) 木香 川椒(炒香,出汗) 丁香(各半两) 槟榔(四个) 干漆(六两,半生半熟, 
用姜汤煮半日令香) 
上除椒漆外,五物皆半生半炒,为细末,用前生熟漆和丸,如弹子大。又用茴香十贰两,铺阴地阴干,候 
外干。并茴香收器中,至干,去茴香用。治肾气膀胱 癖,及疝坠五隔血崩,产后诸血,漏下赤白,并一丸, 
分四服,死胎一丸,皆绵灰酒下。若难产,炒葵子四十九粒,杵碎,酒煎下。诸疾不过三服, 气十服,膈 
气症癖五服,血瘕三丸。 
一妇有块如杯,每发痛不可忍,诸药莫愈,投此丸尽三服,杯气尽消,终身不复作矣。 
〔云〕x没药散x 治一切血气,脐腹撮痛,及产后恶露不行,儿枕痛。 
血竭 没药(并细研) 桂心 当归 蒲黄 红花 木香 玄胡索 干漆(炒) 赤芍(各等分) 
上为极细末,每服贰钱,热酒调下,食前。若血块冲心痛甚,危者以大顺散三钱,酒调服,立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