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多湖辉心理操纵术-第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如果缺乏这种认识,则不能完成重任。事实上,每个人很容
易在这种沉重的气氛之下,陷入紧张的状态里,为了要保持这种
精神平衡,应该设法将事情轻松化才对。只要想到:“充其量也
只不过是…””这样,再重大的状况也会矮小化起来。
条条道路通罗马
当一个人突然在某一件事上遭逢失败时,作为人类共同的
心理规律,他会骤然间陷入一种仿佛在所有事情上都失败了的
四面楚歌的心理状态。其原因是,失败的体验会造成人的心理
挫折,心理挫折又会引起人的感情反应及各种退行现象。
    所谓退行现象是指人的心理年龄相对生理年龄发生逆转,
出现童化现象,并由此表现出处理事物时的幼稚现象。出现退
行现象后,人会缺乏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柔韧性,对任何事
物都难于做出恰当的判断。
    比方说,小孩一旦有了排泄的欲望,就会随地大小便,而成
人则会考虑到适当的地点或时间;小孩一遇到不如意之事,就痛
哭流涕,而成人则会因需要懂得“饮泣吞声”或“强抑悲痛”,甚至
强颜欢笑,即既要考虑到什么是社会可接受的行为方式,也要考
虑怎样的反应才有效且合适。不过,有时人们在遇到挫折后,会
放弃已经达到的比较成熟的适应技巧或方式,而恢复使用原先
较幼稚的方式去应付困难,或满足自己的欲望。这就是退行作
用或退行现象。
    这种退行现象,是在遭受外部压力而内心冲突不能处理时,
借此退回到幼稚行为以使自己感到舒服、安慰的一种心理防卫
法。这种现象各年龄阶段均可看到。由于环境的刺激,儿童会
放弃已经养成的习惯而恢复到更小时候的水平。例如有一5岁
孩童,本来已经学会了控制小便,后来突然开始尿裤子、尿床。
为此他母亲烦恼异常,经过仔细分析,才了解到这家最近添了一
个婴儿,母亲把全部精力都放到了小弟弟身上,整天“端屎端
尿’,而无暇顾及“不惹麻烦”、“能自己照顾自己”的“乖哥哥”。
这个男孩子发觉不能象从前一样获得父母亲的照顾,遂改为退
行。    
    成人中也常有退行现象。例如,七尺之躯的男子汉在忍不
住疼痛时,常会失声叫“妈呀!”,也会“哭得像个孩子一样”。有
些病人经过死里逃生的大祸或危险的大手术后,虽然躯体方面
已经复原,但是内心却一直担心,认为身体还没好,想方设法留
…在医院,不敢出院去面对现实。这是因为病人经这变故,精神上
受到打击,害怕再负起成人的责任及随之而来的恐惧和不安,而
退行成孩子般的依赖了。
    事实上,人一生中,难免有想重回到未成熟时代的表现以重
温旧梦获得满足的时候,只要无伤大雅,均可用退行作用来进行
心理调节。比如,夫妻恩爱,像小孩子般互相撒撒娇,寻求彼此
安慰;父亲与孩子捉迷藏,像个小孩子似的爬在地上玩。这种短
时间、暂时性的退行现象,不但是正常的,而且是极其需要的。
可是假如一个人遇到困难时,常常退行,使用较原始而幼稚的方
法应付困难,或利用自己的退行来获得他人的同情和照顾,以避
免面对现实问题或痛苦,就成了心理问题了。因为退行作用毕
竟是一种逃避行为而不是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况且不成熟的行
为几乎无法避免地把困难加重得愈发不可收拾。假如一个人在
小时候,遇到困难时,常发生头痛、肚子痛、手脚麻木等现象.且
一头痛就可不去上学,肚子一痛就不用考试,手脚一麻父母就会
特别照顾。到长大以后,遇到不能应付的困难时,就易退行,采
用同样的方法处理,而“产生”头痛、肚子痛等现象,以此逃避现
实的困难。
    多湖辉认为为了避免出现退行现象,一个重要方法是不断
地用“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警句提醒自己,永远保持乐观向上的
心境。
    没考上某所名牌大学,你应该想‘大学并不是仅此一家,我
下次考别的学校”。高考落榜时你不妨这样想;上大学并非是
我人生道路中的唯一途径。,’
    这样,便要有效地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寻找多种可能性的心
理机能。真正做到这一点,你的心会永远愉悦。
成功的奥秘在于克服自身的弱点
    当我们观察任何成功者,或伟人的生平时,似乎发现他们具
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除了比常入加倍努力以及拥有卓越
的智慧之外,事实上,他们也懂得运用本身的自卑感而埋头苦
干。
    他们常常被贫困的家庭、身体的缺陷和性格的乖僻等因素
所带来的自卑感困扰,但是,他们并没有屈服在这些挫折之下,
他们反而采用适应各种立场的方法,逐一克服各种困难。
    换句话说,这些成功的伟人不但不为自卑感所支配,反而把
自卑感当做跃进成功的工具或垫脚石。    ·
    因此,当我们失去自信,或者被“为什么这样差劲”等自卑感
所困扰时,如能阅读这些成功者的传记,对于恢复自信、或振奋
精神等方面一定很有效果。即使我们可能把成功者的生活方
式,或如何利用自卑感的方法完全搬过来,我们也总可以从中获
得宝贵的启示。
    多湖辉举例说美国经济学家罗杰·巴勃森就成功的采用了
这个方法。他说:每当我发现自己对目前的情况感到沮丧时,我
可以在一个小时之内,把烦恼全部抛弃,使自己成为一名高高兴
兴的乐观者。
    “我的办法就是走进书房,闭上眼睛,走向专放历史书籍的
书架前,仍把眼睛闭着,伸手取出一本书——我根本不知道我拿
的是普里斯寇特所写的《征服墨西哥》,或是史东尼所著的《凯撒
生平》;仍然把眼睛闭上,随便翻开一页;然后我睁开眼睛,读上
一个小时;我读的愈多,就愈体会到世界上一向是痛苦不绝的,
人类文明总是濒于破裂边缘。历史上充满悲剧故事:战争、饥
荒、穷困、瘟疫、不人道。在阅读过一小时的历史之后,我不禁明
白,即使象目前这样坏的情况,实际上也比以前好多了。这使我
能够正视我现在所遭遇的困难,并明白这世界正不断在进步,而
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假如我们获悉这些成功者,原来也曾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
生活过漫长的时间,那么,如何克服自卑感应该是很简单的事。
    乐圣贝多芬从少年时代起就一直为家境的贫寒、身体的缺
陷而感到自卑和苦恼,但他并没有屈服于自己的自卑,而是以惊
人的毅力战胜了自卑心理并为后人留下了大量不朽的音乐作
品。据说造成这种精神力量的原因之一,就是去想和自己有同
样烦恼的人,例如拿破仑就和他一样有相同的烦恼,却成了不可
一世的大英雄,他因此深受鼓励。
    一般说来,一旦自己在别人身上发现与自己完全相同的共
同点时,不论是优点还是缺点都会对那个人油然产生亲密感,并
在精神上受到莫大的鼓舞。尤其像贝多芬这样曾有过强烈自卑
感的人,当他找到的共同点也是植根于自卑感时,其鼓舞作用会
更为强烈。这是因为此时的人们会在心中产生“苦恼的不仅是
我一人,的边界带意识。
    若是能从那些伟人、成功者或在某些领域做出突出成绩的
人身上寻找共同点的话,那么他们的人生及其生活方式能给予
我们极大的鞭策和鼓舞。·
    多湖辉先生曾把那些在学生时代被当成劣等生的著名人物
的故事,讲给一个因失去学习的信心而对一切都不抱希望的少
年听,成功地使他恢复了自信,重新振作起来。他当时列举的著
名人物是生物学家林内,达尔文;物理学家牛顿;哲学家黑格尔,
诗人拜伦以及上面说到的拿破仑。
    这些人物,正如美国的精神卫生专家华林所说的都是
些“由于自身的某种缺陷而被贴上劣等生标签”的著名历史人
物。他们从不把学生时代的劣势放在心上,最终大器晚成,为人
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因此,各行各业中都少不了与自己有着相同缺点的人,他们
之中也不乏优秀人物。看到这一点,我们就能排除心中的苦恼
和盲目自卑的心理。
    《大杂院赏花》相声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大杂院
的穷人们结伴到上野山赏樱。只见赏樱的游人个个西装革履,
穿戴整齐,一副雍荣华贵的样子。
    看到这情景,一个穷人自惭形秽地对着大伙说:“看人家穿
戴得多漂亮咽!再看我们身上穿的,穿在身上时叫衣服,脱下来
简直是一堆破烂儿!连抹布都当不了!”这时,大家向他劝慰道:
“人剥了皮都是骨头,没什么可自卑的!”
    这个简单的故事似乎包含着巧妙摆脱不必要的畏惧心理,
即无论对手多么盛气凌人、不可一世,只要善于发现他与自己的
共同点,就能把自己与对手等量齐观,于是便没有理由再感到自
卑和畏惧。
    当然,共同点未必仅仅是“皮肤下面的骨头”,应该发现得越
多越好。只要对手不是神仙,定能找出许多诸如生理、身体、精
神等方面的共同点。在发现这些共同点的同时,你就会感到对
手相对于自己的优势在明显减少,以至变得微不足道。
迷惑时怎么办
    一个人面临必须决定未来的出路或职业时,常在开始的时
候内心里已有若干结论,但到后采却又失去信心,而在迷惑中打
转;因为时间迫在眼前,但又犹豫不决,最后只得糊里糊涂地下
个结论了。
    从客观上看,这种结论很有问题,甚至,连下结论的本人,也
没自信。根据这种没有自信所导出来的结论,极难使人产生行
动的活力。
    因此,在非常迷惑的情况下,如果一时下不了结论,只是依
据最实际的直觉,就不会出什么大错。其原因如同:“直觉无错
误”,或者“初心”,“第一印象’等用语一样,这种感觉是不能用逻
辑的思考方法来推测的。
    因为我们不能否定人类的感觉里含有第六感。如能采用由
第一印象而产生的直感结论,总比没有自信的结论来得好,至少
前者能给未来的行动增添若干活力。
    因为结论是否正确,大体上可由后来的行动加以鉴核。只
要对自己暗示;‘起初谈不上正确的结论’,结果反能导出正确的
结论来。
    例如解答考试问题时,起先虽然以为这个答案是对的,但经
过一番思考之后,又认为另一个答案才是对的,结果使得自己愈
来愈糊涂,反而分不清哪一个答案才是正确的。在这种情况下,
最初在脑海闪过的答案,应该比较正确才对。
    由此可知,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尤其在很难冷静从事逻辑
思考的时候,直觉的效用却能显现出来。以往的生活体验,本能
地提示我们应付此种状况的方法。
    迷惑时,抓住问题的核心,那么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许多男子汉经常这样的叹气;‘陪女人买东西,光是花费时
间就够累的广。
    比如在百货商店买西装,这一件布料虽好但样式不怎么样;
那一件样式虽好但布料不够理想。这样接二连三地犹豫不决,
结果空手而回,没有实现买西装的目的。
    遗憾的是,这种毛病并不仅限于女性,在读书或工作时,也
可能会产生困惑感。
    当您意志不坚定时,就会像前面所说的那样进入迷途,这
时,您只有仔细地考虑达到目的的关键问题,才能找到解决的途
径。
    例如,您要买洋伞,首先要确定是以布料为主还是以样式、
花边为主,若以样式为主,则布料的花色就只能做一般的参考
了,不允许它们否定样式。像这样先把问题限定了来考虑,就不
会迷乱无目的地选择洋伞了,也就不会再听到‘再也不想一起买
东西了’的怨言了。
    俗语上有“眼花缭乱”之说,但如果能下意识地在心中站稳,
就能不为其所动。一言以蔽之,最主要的还是要抓住问题的核
心。
痛苦为快乐的根源,快乐亦为痛苦的种子
    日本人都知道战国时代的大将织田信长最常说的口头禅是
“人生50年,比起外典的记载,犹如梦幻一律’。外典就是指佛
经以外的书籍,在这里表示该书所说的内容,无疑是悠久的自然
与迁变的历史。
    如将人的一生跟悠久的自然,以及漫长的历史作一比较的
话,简直如梦幻般地短促和无常。在弱肉强食的战国时代,或永
无停息的并吞对抗中,连织田信长这位充满信心和志气的人,也
借这句话来表示自己的烦闷。
    当一个人被各式各样的烦恼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