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帝素问直解-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x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 不荣。x 
菀,音郁,义通,余篇仿此。恶气,不正之气也。发,散发也。恶气不发,则四时之风雨不节,而清 
洁之白露不下,凡草木皆菀 不荣。菀,郁也; ,枯也。凡此,皆闭塞冒明之所致也。 
x贼风数至,豪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x 
数,音朔。夫名木多死,菀 不荣,由于贼风数至,豪雨数起,致天地四时之气,失其常度, 
故不相保,而与道相失。如是,则天地之气,亦未央而绝灭矣。央,久也。此天地失道,而四时不 
成,皆邪害空窍之所致也。 
x惟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x 
从之者,处天地之和,顺四时之气也。惟圣人从之,故养身, 
则身无奇病,治人,则万物不失,生气流行而不竭也。 
x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x 
x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x 
凡少阳少阴之少,去声,余篇同。从之则顺,反之则逆。少阳主春生之气,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 
木王于春,逆则肝气内变。太阳主夏长之气,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火王于夏,逆则心气内 
洞。太阴主秋收之气,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金王于秋,逆则肺气焦满。少阴主冬藏之气,逆冬气,则 
少阴不藏。肾水王于冬,逆则肾气独沉。 
x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浮x 
x沉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x 
夫四时之太少阴阳者,乃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使少阳之气生,太阳之气长;秋冬 
养阴,使太阴之气收,少阴之气藏。养阳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不息之门。若不能养 
而逆其根,则伐其本,且坏其真矣。逆根伐本坏真,不能浮沉于生长不息之门。 
x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x 
四时之气,不外阴阳。阴阳之气,征于四时。故阴阳四时者,乃万物之终而复始也。终矣而始, 
是死而复生之本也。若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从而不逆,是谓得道之圣人。 
x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x 
承上文得道,而言道者。圣人行之于先,愚者佩之于后,佩之而从阴阳,则生,不能佩而逆之,则 
死。从之则治,所以生也;逆之则乱,所以死也。从,顺也。反顺为逆,则阴不交阳,阳不交 
阴,上下表里不通,是谓内格。 
x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 
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x 
圣人不治已病之候,而治未病之先,不治已乱之日,而治未乱 
之时,即此从之而不逆之之谓也。若已病而后药,已乱而后治,取而譬之,不亦晚乎! 
此一节,言天藏德而四时成,圣人从之,所以调神而全真也。 



卷之一

生气通天论第三篇

属性:生气通天者,人身阴阳五行之气,生生不已,上通于天也。气为阳,主生。故帝论阳气内藏,则承上 
卫外,可以上通于天。伯谓阳主外,阴主内。阳外,而复秘密;阴内,而能起亟,则精固于内,气立于外, 
可以上通于天,长有天命,故名《生气通天论》。 
x黄帝曰∶夫自古通天昔,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x 
x十二节,皆通乎天气。x 
帝论人之生气,上通于天,追溯孕含未剖,太虚寥廓之时,故曰自古通天者,乃有生之本,本于人身 
之阴阳。凡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地气之九州,人气之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此 
生气之所以通天也。六合,四方上下也。九州,冀、兖、青、徐、梁、荆、雍、豫、杨也。九窍,两目、 
两耳、两鼻、口、前后阴也。五脏,肝、心、脾、肺、肾也。十二节,两手、两肘、两臂、 
两足、两 、两髀,皆神气之游行出入也。 
x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x 
数,音朔。凡人之生,各具五行,故其生五。五行之理,通贯三才,故其气三。人之一身,三才具备, 
以人身三才之气,数犯此五行者,则木有风邪,火有热邪,土有湿邪,金有燥邪,水有寒 
邪,故邪气伤人。邪气伤人,寿命不保,此生五气三,乃人身寿命之本也。 
x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x 
x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x 
散,上声。解,作懈。下同。清净者,苍天之气也。天气清净,则人之志意亦治,是天气之通于 
人也。顺之者,顺此清净之气也。故顺之则阳气外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所谓顺之者,此因 
时之序,言因四时之次序而清净也。惟圣人能顺之,故圣人传精神。所谓传精神者,乃服天清净之气,而通 
吾身之神明,若人不能顺而失之,则阳气不从内以达外,故内闭九窍,外雍肌肉,不从肌肉 
而充皮肤,故卫气散解,此人不服天气,谓之自伤。阳气不固,故曰气之削也。 
x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x 
人身阳气,如天如日。盖营运通体之阳气,若天旋转。经脉之阳气,若日也。通体之气,经脉之气,各 
有其所,若失其所,则营运者,不周于通体,施转者,不循于经脉,故短折其寿而不彰着于人世矣。 
x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x 
天气清净,明德惟藏。故天之默运于上也,当以日光明。是故人身之阳气,因之而上。阳因而上, 
其体如天;卫外者也,其体如日,此阳气之若天与日也。 
x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x 
清净之气,天人之正气也。寒暑燥火湿风之气,天人之淫气也。若因于寒,则欲如运枢。运枢者,寒 
邪卒至,则起居如惊,神气乃外浮以应之也。由是而知,因于寒,乃阳因而上也,欲如运枢,卫外者也。 
x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x 
若因于暑,夏月皮毛开发,故汗;烦则喘喝,暑邪伤阳也。静则多言,暑邪伤阴也。若伤暑无汗, 
则病燥火之气,故体若燔炭。燔炭,燥火也。故必汗出而散。言阴液出于皮毛,则暑邪燥火始散。 
由是而知,因于暑,乃阳因而上也。汗出而散,卫外者也。 
x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 短,小筋弛长, 短为拘,弛长为痿。x 
,软同,全篇仿此。若因于湿,湿气重着,故首如裹。阳热之气,逢湿则滞,故湿热不攘。不攘者, 
不外拒于皮毛,不如因寒之乃浮,不如因暑之汗出也。湿伤肌肉,不从肌肉而外出,则内入 
于筋骨之间,故大筋 弱而短,小筋弛纵而长。大筋连于骨内, 短,则屈而不伸,故 短为拘。拘,挛 
也。小筋络于骨外,弛长则伸而不屈,故弛长为痿。痿,痿痹也。此阳因而上,湿热不攘,不能卫外者也。 
x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x 
气,犹风也。《阴阳应象大论》云∶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故不言风而言气。因于气为肿者, 
风淫末疾,四肢肿也。四维相代者,四肢行动,不能彼此借力而相代也。四肢者,诸阳之本, 
今四维相代,则阳气乃竭,此阳因而上,阳气竭,而不能卫外者也。 
x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x 
x坏都, 乎不可止。x 
,音骨,余篇同。阳气者,由内而外,根于阴精,如烦劳则阳气外张,阴精内绝,阴不交阳,故精 
绝。辟积,重复也。辟积于夏者,冬时受病,病不能愈,重复时日,至于夏也,夏月火盛,内 
亡其精,故使人煎厥。煎厥,如火之焚而热极也。精气不注于目,故目盲不可以视;精气不充于耳,故耳 
闭不可以听。溃溃,乱貌,溃溃乎若坏都,言耳目昏乱,神失其守,若国都之败坏也。 , 
流貌, 乎不可止,言神气散驰,流而不返,不可挽回而止之也。此烦劳伤精,而神气内乱也。 
x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有伤筋,纵,其若不容。x 
阳气者,自下而上,本于阴血,如大怒则逆气上形。形者,悻悻然见于其面也。气绝者,怒则气上 
不接于下也。血随气行,气逆则血郁于上,气血皆逆,则使人薄厥。薄厥,虚极而厥逆也。血不 
养筋,则有伤于筋,筋伤则纵。所谓纵者,转动不能,其若不容者然。此大怒气逆而血不荣筋也。 
x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汗出见湿,乃生痤痱。高梁之变,足生大疔,受如持虚。劳汗当x 
x风,寒薄为 ,郁乃痤。x 
痤,坐,平声。高梁,即膏梁,余篇同。 ,音渣。沮,犹湿也。阳气内通精血,复从中土,而外出 
于皮肤,故假汗出膏梁以明之。汗者,水谷之精,从内出外,若汗出偏沮,则气血不周于身,故使 
人偏枯。若夏日汗出,而见水湿之气,则皮肤湿热生疖如痤,生疹如痱。若膏梁浓味,伤其中土,因膏梁而 
变病,则足生大疔。受如持虚,言疔从内以出外,如持虚器而受毒也。若劳碌汗出而当风。 
风,寒气也。故寒薄为 ,郁乃痤,言寒薄于皮肤而上行,则为 。 ,赤鼻也。寒郁于皮肤而外泄,则 
为痤。痤,小疖也。此言阳气加阴乃为汗,从中土而外出于皮肤也。 
x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x 
精,精粹也。柔,柔和也。上文烦劳精绝至目盲耳闭,而神气散乱,故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所以 
申明上文阳气不精而神无所养也。上文大怒气绝,至血菀而伤筋。故曰阳气者,柔则养筋,所以 
申明上文,阳气不柔而筋无所养也。 
x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陷脉为 ,留连肉腠。俞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荣气x 
x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x 
俞,音输,余篇同。上文假汗出膏梁,以明阳气从中土而出于皮肤,此假开阖,以明阳气由阖而开, 
由开而阖,不但从内以出外也。开阖者,外内之枢机,开则外出,阖则内入;今开阖不得,则太 
阳之寒气从之。背为阳,主开;腹为阴,主阖。开阖不得,寒气从之,则背突胸窝,乃生大偻。偻,伛偻也, 
此言阳气之不能开阖也。陷脉为 ,留连肉腠,言寒邪陷于脉,则肉腠或空或突,而如嵝,留连肉腠而 
难愈也。俞气化薄,言寒邪入于穴俞,则俞气变化而内薄。薄,泊也。传为善畏,及为惊骇,言薄心气, 
则善畏,薄肝气,则惊骇也。荣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言寒邪入于肉,则荣血之气不从肌 
肉以外出,但逆于肉理,而生痈肿也。此阳气不能由阖而开也。魄汗未尽阳气外虚也,形弱而气烁,形体 
虚弱,而热气外烁也。穴俞以闭,不能内入也,身汗而热,内外不和, 
故发为风疟,此阳气不能由开而阖也。上文言阳气外出于皮肤;此言阳气更从内以出外,从外以入内,所 
以承上文而补其未尽之义也。 
x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故x 
x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良医弗为。x 
承上文风疟之意,言风为百病之始,宜顺天时而避之也。六淫之气,风居其首,故风者,百病之始也。 
身心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四时之序也。若不因时序,受大风苛毒而 
为病,必至从表入里,由浅入深,故病久则传化。传化,传经变化也。病久传化,则上下阴阳不相交并, 
虽有良医,弗能为也。 
x故阳蓄积病死,而阳气当隔,隔者当泻,不亟正治,粗乃败之。x 
病久传化,其所由来者渐矣。故阳蓄积病死,言亢阳蓄积,至病久弗为而死也。而阳气当隔,言亢阳之气 
当与腑脏相隔也。申明当隔者,若既病则当泻,苟不亟泻而正治之,犹粗工之败乃事,不得云良医弗为也。 
x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收。x 
x是故暮而闭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x 
旧本,收讹闭,闭讹收,今改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