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上下五千年--近代卷-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要求,最终,唐玄宗答应他作护送第十次日本遣唐使回国的使节返回日本。 

     得知晁衡归国的消息,长安的诗友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告别宴会。王维 

即席写下《送秘书监还日本国》的诗篇。五十岁的晁衡解下心爱的宝剑,赠 


… Page 16…

给中国诗友,也挥毫赋诗:“衔命将辞国,非才忝侍臣;天中留明主,海外 

忆慈亲……西望怀思日,东归感义辰;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这年1 

 0月,晁衡等人乘坐四艘帆船,从苏州黄泗浦启航,驶往日本。 

     值得一提的是,船队中还有一位扬州延光寺的著名高僧鉴真和尚也和 

他同行。这位65岁的高僧从11年前接受日本友人邀请,决心东渡日本讲 

学,已曾五次率弟子渡海,但都被风浪所阻,没有成功。这次是鉴真第六次 

出海。 

     不幸,船队在中途遇到了大风暴,他们被冲散了。鉴真坐的那条船和 

其他两条船各自开到了日本,而晁衡所乘的船下落不明。直到第二年3月, 

仍然杳无消息。 

     晁衡遇难的传闻传到唐朝,在南方漫游的李白非常难过,写下了 《哭 

晁卿行》诗:“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 

愁色满苍梧。”写出了对诗友晁衡悲切的思念之情。 

     然而,值得庆幸的是,晁衡的船并没有沉没,他们随风飘泊到了安南 

 (今越南)沿岸。 

     公元755年,晁衡和十多位幸存者历尽艰险,回到长安。以后,他 

又担任过唐王朝中央和地方的一些官职。公元770年1月,73岁的晁衡 

在长安去世。 

     那位鉴真大和尚则在日本生活了10年,最后死在日本。鉴真也把丰 

富的中国文化,如宗教、建筑、雕刻、医药等传到了日本,受到日本人民的 

欢迎和尊敬。鉴真曾经居住过的奈良唐招提寺里,直到现在,还供奉着鉴真 

大师的在世时就做成的他的塑像。日本政府立法尊奉它为“国宝”。 

     阿倍仲麻吕(晁衡)和鉴真,是八世纪时日本人民如饥似渴学习唐朝 

文化的缩影和中日人民友好往来的友谊象征。 



                               “西天”在哪里 



     公元627年的一天,一位僧人离开了当时唐朝的首都长安。许多的 

僧徒和百姓来到城外为他送别,保佑他一路上顺利平安。有人仍担心地劝他 

回心转意,放弃旅行还来得及。他坚定地回答,虽然路途遥远,但他一定会 

克服艰难险阻,取回“真经”。 

     这位僧人就是当时著名的高僧玄奘,也就是小说 《西游记》中“唐僧” 

的原形。他此行是要去到佛教的发祥地天竺国 (今印度),去求取佛教的经 

典。 

     佛教创始人是公元前六世纪的乔达摩·悉达多。相传,他是喜马拉雅 

山南麓的小国释迦族的王子,29时岁出家修行,最后来到王舍城(今印度 

比哈尔邦巴特那之南)。他在城外尼莲河畔的菩提树下闭目沉思,静坐了六 

年。到第七年,他终于悟出了人生真谛,从此得道成佛。佛,就是大智大觉 

之人。他的弟子们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 

     佛教的基本教义认为:人生所经历的“生、老、病、死,一切皆苦; 

一切苦因在于欲望,有欲望就有行动,有行动就会造孽,就不免受轮回之苦; 


… Page 17…

必须消灭一切欲望,才能消灭苦因,断绝苦果,达到不生不灭的涅磐境界; 

而要达到涅磐就必须要修道。早期佛教着重伦理教诲,不拜偶像,主张众生 

自救,佛只指出途径。认为修行能入涅磐,但不能人人成佛。 

     到公元一世纪时,佛教受印度婆罗门教影响,开始主张佛有许多化身, 

造出各种菩萨。 

     崇拜偶像,认为只要虔诚信仰,人人都能成佛。 

     由于对佛祖释迦牟尼的教义持有不同的观点,佛教徒僧众教团分裂成 

两大派,“上座部”以佛教正统派自居,“大众部”则属于新兴教派。“大众 

部”鼓吹“普渡众生”,创立了“大乘空宗”和“大乘有宗”的宗教理论体 

系,自称“大乘”,意即“大道”或“大业”,而把原始佛教贬称为“小乘”。 

佛教传入中国后,最先翻译的大都是“小乘”经典”。到东晋时,才有人译 

出“大乘空宗”的经论;到南北朝中、后期,才译出“大乘有宗”的经论。 

     玄奖研究佛经是从“大乘有宗”入手。在长期的钻研探索中,他觉得 

自己所请教的大师各有师承,对教义的解释也不同,需要做进一步的探讨。 

但是,当时传入中国的佛教典籍并不多,译文也难以表达原意,尤其是他研 

究的“大乘有宗”的经论更加缺少。 

     正在这时,印度那烂陀寺戒贤法师的门徒波颇密多罗来到长安。玄奘 

向他请教后得知:戒贤法师通晓全部经论,学识渊博,在那烂陀寺主持讲经。 

于是,玄奖决定,西出长安前往那烂陀寺取经。他向唐朝的皇帝请求,并得 

到了恩准。位于印度古城王舍城外的那烂陀寺,是当时印度最大、最壮观的 

佛教寺院。收藏着浩繁的大乘、小乘佛教经典以及婆罗门教最古老的经典和 

天文、地理、技艺、医药、数学、音韵等书籍。寺院的主持人戒贤法师已年 

近百岁,对佛学理论有精湛的研究,是当时印度的佛学权威,被尊称为“正 

法藏”。 

     据说,在当时那烂陀寺主、客僧众一万多人中,通晓20部佛经理论 

的有一千多人,通晓30部的有五百人,通晓50部的连玄奘在内也只有十 

个人,而通晓全部经论的只有戒贤法师一人。 

     玄奘在那烂陀寺早晚不辍地潜心钻研了五年佛教经论。最后,在公元 

 645年时,他带着五百多夹共六百五十多部佛教“真经”,回到了唐朝长 

安城。 

     在前后共18年的时间里,玄奘跋山涉水,克服了千难万险,行程二 

万五千多公里,游历了当时110个国家,受到了包括国王和僧侣在内的各 

界人士的欢迎。这位来自大唐王朝的“唐僧”,也被公认为全印度的第一流 

学者。 

     玄奘还将自己的旅途见闻撰写成了 《大唐西域记》。因为,当时去往天 

竺 (印度)就是要走出比唐朝西域更远的地方,人们都把它看成是遥远的西 

方世界。到公元16世纪,明朝小说家吴承恩根据玄奘取经的故事,创作了 

著名的神话小说《西游记》。从此,“唐僧”更成了中国老百姓家喻户晓的人 

物。实际上,“唐僧”所去的“西天”,也就是天竺国王舍城外的那烂陀寺。 

     随着佛教从12世纪在印度逐渐衰落,那烂陀寺这座最古老的、全印 

度最宏伟的佛教寺院,也在公元1197年和1203年两次被战火夷为平 

地,失去了踪影,直到1915年,印度的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们,根据玄 

奘的《大唐西域记》译本,步步追踪,才发掘出了这座堙没已达千年之久的 

古代名刹遗迹。1950年,中印两国合作曾在王舍城那烂陀寺玄奘原居处 


… Page 18…

建造了一座纪念堂。附近还有一间博物馆,珍藏着当年从那烂陀遗址发掘出 

的文物。 



                                 十字军东侵 



     1095年11月,法国克莱蒙城郊外的空地上,集合起了大批教士、 

封建主、骑士和老百姓。在初冬的寒风中,万头赞动,人声嘈杂。 

     太阳升到了树梢,只听得一阵号角伴着鼓声,一队人举着巨大的十字 

架从远处走来,后面是一辆装饰华美的大马车。十字架被安放在用石头和泥 

土筑成的约3米高的台子中央。教皇乌尔班二世从停在台旁的车中走出,登 

上了高台。二百多名手执长矛的卫兵在台子四周肃然环立。 

     人群安静下来,人们的视线集中到了教皇身上,等待着这场宗教大会 

的主角发话。 

     立在巨大十字架前的教皇,挺了挺身,举起手中的《圣经》,用铜钟般 

洪亮的声音说:“上帝的孩子们,现在,在东方,一个叫做什么‘伊斯兰教’ 

的异教教徒们,正在迫害我们的东正教兄弟。耶稣圣墓的听在地,圣地耶路 

撒冷已被那些异教徒们占领。这是何等的奇耻大辱啊!那些异教徒是一群恶 

棍、魔鬼。主已经在召唤我们,去投入战斗,到耶路撒冷去,去消灭那些恶 

魔,去解放 ‘圣地’!为解放‘圣地’而战的人,将来他的灵魂都可以升入 

天国!”听众狂热的宗教情绪被煽动起来,“拯救东方兄弟”、“消灭异教徒”、 

 “解放圣地”的喊声此起彼伏,回荡在旷野。教皇继续说道:“教民们,那 

东方的国家,遍地是牛乳、羊乳和蜂蜜,黄金宝石随手可拾。谁到那里不会 

成为富翁呢?去吧,把十字架染红,作为你们的徽号,你们就是 ‘十字军’, 

主会保佑你们无往而不胜的!”如痴如狂的骑士,封建领主和平民们,欢呼 

着,跳跃着,争先恐后拥上前,向教皇的随行人员领取一块红布做的十字, 

戴在自己的胸前或肩上。凡是戴上这块十字红布的,就算走上了“主的道路”, 

成为了十字军的一员。 

     教皇的号召不胫而走,很快传遍了西欧各地。饱受灾荒之苦的农民, 

渴望到富庶的东方发财的骑士以及一心想着扩充自己政治经济势力的大小封 

建领主们,纷纷组织成了十字军。 

     第二年春天,法国北部、中部和德国西部穷苦农民组成的十字军,首 

先分别从本乡出发,踏上了征途。他们衣衫褴褛,有的还拖家带口,幻想着 

到富饶的圣地去安家乐业。然而,这批乌合之众的“穷人十字军”,历尽艰 

辛到达小亚细亚草原时,他们遇到的是塞尔柱土耳其人装备精良的铁骑。一 

场恶战之后,“穷人十字军”大部分被歼灭,只有一些人侥幸逃回,他们带 

回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悲伤与惨痛的记忆。秋天时,由骑士组成的十字军, 

开始从法国、意大利和德国西部出征。他们由封建领主率领,武器准备精良, 

组织也比较严密,总数约四万人。经过小亚细亚半岛,向耶路撒冷挺进。 

     这时的小亚细亚和巴勒斯坦等地处在塞尔柱土耳其人的统治下,实际 

上已经分裂成一些各自独立的小国。面对这支强悍的十字军,这些小国难以 

组成统一的反抗力量。十字军一路得以胜利进军。终于在1099年7月, 


… Page 19…

攻陷了耶路撒冷。疯狂的十字军士兵,开始了大规模的抢劫和屠杀。在著名 

的阿克萨清真寺,一万多名无辜的平民男女老幼全部被杀死,鲜血流成了小 

河。 

     十字军在宫殿、寺院和民居四处搜掠着金银财宝。他们居然订下这样 

一条规矩:谁先闯进某家宅院,谁就是这座宅院的主人。整座城市被洗劫一 

空,十字军将士人人都发了大财,一夜之间变成了富翁。 

     十字军在他们占领的地区建立起了几十个十字军国家,最大的是耶路 

撒冷王国,此外还有安条克公国、的黎波里伯国等。 

     然而,这些国家并不稳固。到1187年时,东方人民在能征善战的 

领袖萨拉丁领导下,最后消灭了十字军主力,收复了耶路撒冷。德国皇帝、 

英国和法国的国王又组织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十字军东侵,也都以失败告终。 

     13世纪初组织的第四次十字军远征,计划是乘坐威尼斯船只去进攻 

埃及。而在威尼斯商人的怂恿利诱下,十字军的进攻矛头指向了东罗马帝国。 

这批欧洲骑士,毫不留情地进攻和抢劫了信奉同一个“十字”的国家,早已 

忘记了收复“圣地”的圣谕,暴露出了他们所谓的征讨异教徒不过是侵略的 

借口。拜占庭帝国近千年的文化艺术珍品遭到彻底的抢劫和破坏。 

     十字军远征共进行了8次,历时近200年。到1291年,十字军 

占领的最后一个陆上据点阿克城被穆斯林攻克,至此,十字军东征告终。 

     在十字军东征中,欧洲的骑士、封建领主和教会大发横财,却没有给 

劳动人民带来任何好处。许多农民被编入十字军后,一路上受冻、挨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