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上下五千年--近代卷-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要为自己留下后路。 

     除了交战的惯例外,骑士制度还包括了许多其他内容。基督教会教导 

骑士应该遵守基督教的戒律。如:“骑士应该帮助穷人,保护教堂、妇女和 

所有无防卫能力的人”,等等。虽然,并不是所有骑士都遵守这些准则,理 

想的骑士和现实中的骑士差别很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还是有变化。 

 1350年时的骑士就比1050年时的骑士,更有礼貌和文明得多。基督 

教会和贵妇人努力促使一个鲁莽、好斗的骑士变为有教养,懂礼貌的骑士,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骑士制度盛行于11世纪至14世纪。这时期也出现了反映骑士生活 

理想的文学作品。 

     主要体裁分抒情诗和叙事诗,表现了骑士为了爱情、荣誉和功业而战 

的精神。骑士文学对后世欧洲诗歌和小说的形成有着较大的影响。 

     到了1500年,骑士作为战斗人员已经被备有火器射击武器的雇佣 

军取代,骑士阶层走向了衰亡。 

     但是骑士精神和骑士制度并没有完全消失。而骑士制度的观念——彬 

彬有礼、举止端庄——仍是当今西方世界重要的观念。 



                                日本的大化改新 



     公元645年 (日本皇极天皇四年)6月12日,日本飞鸟板盖宫太 


… Page 13…

极殿。这一天日本朝廷正在接见“三韩”的使者,举行“受贡”仪式。随着 

 “嘎吱吱”的一阵响声,宫门全部关闭,中大兄皇子突然拔剑刺杀了大贵族 

苏我入鹿,在场的许多贵族大惊失色。原来这是中大兄皇子联合中臣镰足等 

人为改革而发动的政变。 

     日本是由几个大岛和若干小岛组成的国家。在古代,这种岛国的特点 

之一是内部矛盾必须自己来解决,外部势力很难加以干涉,大海在那时还是 

人们与外界交往的最大障碍,所以自身的改革极其必要。公元3世纪以后, 

日本本州地区出现了一个较大的政权——大和国家。大和国家原来局限于本 

州中部的大和地区。在不断的扩张中,大和国家逐渐占领邻近地区,领土越 

来越大。5世纪时,这个国家已经统一了现在日本的大部分地区,今天的日 

本国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和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天皇。 

     大和国家在扩张过程中,不断占有周围的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并将 

其分配给皇室成员和大贵族。大和国家把土地分为屯仓和田庄两部分,前者 

属于皇室,后者属于贵族。同时劳动人民也被分成两部分,一小部分是奴隶, 

主要用于家内劳动,另一部分是部民,主要用于生产劳动。部民是日本国家 

形成过程中的特殊现象。在大和国家向外征服的过程中,一些归顺的部落和 

被征服的部落被集体安置下来,保留了原来的部落组织,在原有土地上继续 

生活,有许多仍保留着原来的原始血缘关系;此外还有一些专门从事专业生 

产的部,其劳动者也称作部民。按照分类,从事农业生产的称作田部、米部, 

在手工业或其他行业从事生产的总称作品部,在品部内又按照行业的不同分 

为衣缝部、锻冶部等。在大贵族田庄从事特殊劳动的部民是以其主人的氏命 

名的。部民有自己的家庭和生产工具,可以有少量的家庭财产。 

     主人不得随意杀害或买卖部民,但可以象对待奴隶一样把他们作为礼 

物送给他人。所以部民和奴隶区别不大。在当时,部民和奴隶大约占日本人 

口的一半以上。在贵族和部民之间是大批平民,他们的地位由于财产的变化 

也在变化,时刻有沦为部民的危险。大和国家在基本上统一了全国之后,失 

去了继续向外扩张的地理环境,内部开始了争夺。一些较大的贵族极力想独 

自控制中央政权,从中获得更大的利益。6世纪之前,比较强大的物部氏控 

制朝政。后来新兴的苏我氏强大起来,打败了物部氏,夺得了中央的控制权, 

扶植有利于自己的天皇。 

     苏我氏家族不可一世,下面的中小贵族也在疯狂地兼并土地,残酷地 

剥削部民,许多平民的土地也被剥夺,土地和财富不断集中,社会矛盾空前 

尖锐。在这种情况下,奴隶、部民和平民纷纷起来造反,抗税逃亡。公元6 

世纪,整个社会已处于混乱状态。统治阶级不得不考虑如何找出更好的统治 

方法,以取代过时的部民制。于是在日本出现了向中国学习的改革。改革是 

从上层开始的。苏我稻目 (?—570年)是改革的代表人物。他曾任两朝 

天皇的大臣,在朝廷中掌管财政。他本人与中国的来日人员交往很多,与大 

陆的移民有着良好的关系。当时,与日本一海之隔的中国社会发展程度较高, 

向中国学习是一些上层贵族青年的时尚。早在公元5世纪,日本就与中国南 

朝的刘宋和朝鲜的百济交往密切,亚洲大陆上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不断进 

入日本。苏我稻目于555年在吉备五郡设立过屯仓,但部民逃跑的很多。 

后来他试用了编制户籍的办法,取得了良好效果,部民很少逃跑。这种作法 

得到了天皇的奖赏。采用建立户籍的办法,使过去以部为单位受奴役的田部 

民,变成以户为单位的小生产者。这些小生产者直接向国家交纳年贡,实际 


… Page 14…

上成了自由的国家农民。但是改革的主张遭到了朝廷中顽固势力的反对。物 

部氏的物部尾舆是掌管军事的大贵族,他极力维护旧有的统治方式。引起双 

方直接冲突的事件是佛教信仰问题。522年,百济王献给日本佛像和佛经。 

在朝廷上,钦明天皇询问群臣可否崇拜佛教。稻目主张崇拜佛教,以佛教来 

统一全国的思想,尾舆坚决反对,认为佛教会给日本带来灾难,不如仍然崇 

拜原来各个氏族的神。半个世纪之后,两个对立的势力再次交锋。587年, 

用明天皇死,因皇位继承问题,稻目之子苏我马子和尾舆之子物部守屋进行 

了决战。在衣折战役中,物部氏被打败。苏我马子控制了朝廷。先是立泊濑 

天皇,后又在592年拥立自己的外甥女为推古天皇。593年,推古天皇 

立用明天皇的遗子厩户为太子,临朝摄政,即圣德太子(574—622年)。 

圣德太子对中国文化极为了解,欣赏中国的大一统国家体制。极力主张加强 

皇权,并积极准备改革。 

     603—604年,进行了“推古改革”,先后制定了冠位十二阶和宪 

法十七条。冠位十二阶按才能和功绩授予个人,是非世袭的官位,排挤了那 

些世袭的贵族,使天皇的权力增大,同时使国家的政府官僚体制有了雏形。 

宪法十七条,用以中国儒家三纲五常为主的思想规定了日本臣民的行为守 

则。其中明确规定,“国非二君,民无两主,率土兆民,以王为主”。 

     宪法中还主张以和为贵,减少阶级对立。594年,由天皇下诏,提 

倡佛教,为了提高日本的国际地位,圣德太子在与中国加强来往的同时,不 

再以臣相称,而是采取了对等的称呼。 

     他还向中国派遣大批留学生。但是圣德太子的改革只是一个准备,并 

没大力推广开来,顽固势力还相当强大。622年,在圣德太子死后,苏我 

氏害怕进一步的改革损害苏我氏独揽朝政,于是杀死了圣德太子的儿子山背 

大兄皇子,使刚刚开始的改革夭折。 

     但是改革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苏我氏的专权遭到朝野反对。645 

年6月12日,中大兄皇子联合中臣镰足等人在接见三韩使者的仪式中,突 

然发动袭击,刺杀了苏我氏的代表人物苏我入鹿,接着立即在奈良组织军队, 

严加防卫。13日,苏我入鹿的父亲走投无路,被迫自杀。14日,革新派 

人物组成了以改革派人物中大兄皇子、中臣镰足为核心的集团,废黜了苏我 

氏拥立的天皇,拥立中大兄的舅舅轻王子继位,称孝德天皇,并效仿中国的 

作法,建年号“大化”,迁都难波(今大阪)。646年正月元日,新政权颁 

布了《改新诏书》,并全力向全国贯彻。为了使改革顺利进行,新政权在全 

国各地登记人口和检查田产。 

     701年又发布了《大宝律令》,使改革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了下来。大 

化革新是个逐步的过程,大约经历了半个世纪,改革的纲领在实施中也不断 

完善和修改。大化革新之后,日本在经济方面废除了部民制,建立起封建土 

地国有制。在政治方面,废除了贵族的世袭特权,建立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 

集权国家。在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在京师设立了五卫府,在地方设军团, 

所有军队一律归中央统一指挥。 

     大化革新部分地解放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 

的国家发展方向。 

     从此,日本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 Page 15…

                                  遣 唐 使 



     难波港 (今日本大阪)内一派热闹的景象,又一支准备渡海前往中国 

的使团船队要出发了。四只巨大的木制帆船依次排列着,每只船上都能载一 

百多人,船舷和桅杆上彩带飘场。 

     日本天皇举行宴会,作歌送行。侍巨们唱起天皇写的送行诗:希望你 

们渡大海如平地,居船上如坐床,四船联翩,不日平安归航! 

     船队在人们的祝愿声中,离开了港口,驶向了茫茫的大海。 

     这时候的中国正处在唐代,经济、文化都很繁荣。日本在646年大 

化改新后,开始把中国作为学习的榜样,按照隋唐王朝的政权形式,建立起 

新的制度。日本全国上下对吸收中国文化非常积极,于是不断派出大批人员 

到中国学习,这些人就称作“遣唐使”。其中正式使节包括大使、副使,有 

时还有大使之上的持节使、押使、都是日本天皇任命的国家大臣。 

     使团中还有到中国学习的留学生、僧人、工匠等。 

     一千二百多年前,要横渡波涛汹涌的大海并不是容易的事。风暴经常 

使航船倾覆,或者把它们吹到台湾甚至越南等很远的地方。但是,大海和风 

暴阻挡不住中日间的友好往来。唐朝时期,日本一共派出遣唐使十九次。每 

次少的两百人,多的有四五百人。 

     遣唐使的船队离开难波港后,先沿着日本海岸航行,最后在九洲北部 

开始横渡大海。早期的路线是向北到朝鲜半岛附近,经渤海在中国山东北部 

上岸。后来就直接西渡东海,在中国大陆的扬州和明州 (今宁波)登陆。 

     遣唐使一到中国,就受到当地人民的欢迎和隆重接待。当地政府提供 

方便交通,送他们到首都长安(今西安)。唐朝的皇帝常常亲自接见他们, 

有时为表示特别欢迎,还令画师为大使画像作纪念。 

     随使团前来的留学生大多到唐朝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然后又可以在 

中国政府机构工作。来学习的日本僧人,也都被派往名山大寺拜师求教。他 

们成了中国文化的热心传播者。 

     遣唐使船队回日本时,唐朝政府也经常任命中国使节陪同前往,进行 

回访。遣唐使团不仅带回大量的中国文物、书籍和五金百货,也使中国的文 

学、宗教、典章制度等在日本“生根发芽”。 

     公元717年间,一位16岁的年轻留学生阿倍仲麻吕,随着一个五 

百人的遣唐使团来到了中国。经过五、六年高等学府“太学”中的苦学,他 

和许多从“太学”毕业的东方和西方的留学生,参加了考试。考试题目很难, 

想不到他竟捷足高登,以优异成绩中了进士。 

     从此,阿倍仲麻吕开始在唐朝政府中担任官职。后来,他被提升为担 

任皇帝侍从官的左补阙。唐玄宗还给他起了个中国名字:晁衡。 

     晁衡和当时的大诗人李白、王维、储光仪等很多人建立起深厚的友情。 

他们常常以诗歌唱和,留下许多动人的佳作。似乎在不知不觉中,晁衡在中 

国已度过了40年。他抑制不住长期深藏在内心的思乡之情,多次提出回国 

的要求,最终,唐玄宗答应他作护送第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