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谛闲大师遗集-第2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请如法修持。兼度有缘。是为至盼。肃复并候安乐。
 谛闲谨上。
覆湖南常德马大纶居士书(二)
  大纶居士慧鉴。读手教。足见善根深种。般若缘亲。何善如之。理合遥为赞叹也。夫入道要门。先须不立门庭知见。理长则就博问先知。是为至嘱。佛说三藏十二部。曰经。曰律。曰论。对于经藏。须先阅三经解。(四十二章经。佛遗教经。八大人觉经。)次阅楞严。法华经。后读净土三经。于律藏。唯梵网经可读。余则不宜。对于论藏。当阅大乘起信论。成唯识论。净土十疑论。并阅净土十要。龙舒净土文。以上数种足矣。届此五浊恶世。众生业强。须知净土一法。诚出苦之要门也。兹奉上皇忏随闻录一部。请玩索之。谛闲覆。
覆湖南常德马大纶居士书(三)(民国丙寅年二月初一日)
  舜卿居士慧鉴。释尊示灭。至今二千八百七十八年矣。正法像法。皆已过去。仅存末法。有教无人。我佛门徒。往往邪正不分。是非莫辨。竞争人我。尽逐名利。甚至不知佛是何人。法是何义。僧是何名。衰残至此。殆不忍言。每一思及。不觉泪下。山野自受戒以来。匆匆四十六年。自揣一知半解。内无益于己。外无益于人。生无益于时。死无益于后。虚消信施。唐丧光阴。于世间则为大损。于出世又无实益。辱承过誉。宁不令人惭愧无地也耶。佛法贵在真实履践。方有实益。三藏十二部。其所诠者。唯戒、定、慧、三学耳。所谓经诠定学。律诠戒学。论诠慧学。由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即今去圣时遥。众生业重。人身难得而易失。良时易往而难追。于此土修行。其进道也难。于彼国往生。其成佛也易。易故一生可致。难则累劫未成。是以往圣先贤。人人趋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末世修行。无越于净土一门也。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呜呼。今正是其时矣。窃思足下宿植根深。菩提心奋。宜先读起信论正文。次阅疏解。梁译论文。宜阅憨山直解。唐译有灵'裂网疏。于经宜先读圆觉。以圆觉经文。较楞严尤为直捷痛快也。上海商务印书馆有圆觉讲义。并亲闻记。两种。每种各二册。于戊午夏山野北京讲经会同时发现也。亦宜先熟经文。于不明白处。再阅疏解。庶免依他作解。塞自悟门之弊也。关帝问法一段因缘。从此经会发生。足证世法唯拘现在。佛法通于三世。世法但益人伦。佛法利及九界也。佛法平等。原无高下。唯是解有偏圆。行有显密。近来各省启建金光明法会。是一时之潮流。以众生厌苦心生。为祈世界和平起见。殊不知灾从业生。业由心造。普贤观经云。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若欲除业。先须灭心。不究自心。希求符咒。亦弃本逐末之见。岐途与否。非我所知。总之行门无论显密。务必以戒为基。彼黄教僧徒。但持秘咒。不贵戒杀。似非我佛本旨。想律仪全荒。定道二共之戒。不待言矣。夫秉教修持。必须戒根清净。楞严清净明诲。言之详矣。佛言不信。孰言可信。未审高明以为善否。肃此奉覆。并候春祺百益。
  谛闲谨肃。
覆镇海方祖年居士书(一)
  圣胤居士慧鉴。娑婆苦大都之世界。阎浮苦中都之大洲。中华苦小都之大国也。风鹤频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日前孙齐合作。沪渎又在惊风骇浪之中。且喜我大居士福星朗耀。早已离申。忻慰无量。接奉手书。领悉一是。足见居士护法热忱。苦心孤诣。获福之钜。无可限量。惟冀唯佛是念。唯净土是归。若不跳出苦国苦洲苦世界外。不到极乐故乡。受苦何央。尚期恳切发愿。至诚回向。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想智者以为然也。肃复。敬候 合第均庆。
  谛闲敬复
覆镇海方祖年居士书(二)
  圣胤居士慧鉴。接奉手书。哀悉令媛出樊笼而竟游冥界。亲历其间苦境。然后始肯舍迷途而登觉岸。如善财见胜热婆罗门。亲证法界已。而后可登毗卢宝阁也。老朽曾允绍兴戒珠寺佛学研究联合会。订于本月廿七日上午。为诸会员授受皈戒。并许准预日动身赴绍。该会派船在娥埠待候。不审 尊事能否可升上一天。如能升上。可遂双方所愿。未卜 尊意以为然否耶。佛法为普度慈航。贵伉俪已同入于弥陀愿海。幸勿作生灭领会。切嘱切嘱。
覆绍兴单寄□居士书(一)
  显道居士慧鉴。四月间匆匆作别。弹指而夏而秋而冬。又而腊灭春生。无怪乎古人有隙驹之叹也。遥想法身无恙。慧日常悬。接奉手书。承惠厚礼二包。感愧奚似。大著足证佛学功纯。欣慰无量。惟是此篇论说。一往读之。文法循序。井井有条。无从蛇足。然而再往详阅。不无斟酌之点。乃切实之论。非有意吹求也。未敢自以为是。谨赠之以作研究之资耳。敬伸谢悃。并候年祺百益。
 谛闲谨复
  再启者。研究佛学之程序。在年纪上之比较。大有不同之处。且如英年习学。自应从理路上注意。先期悟明真理。后可博览?经。以期上报四思。下度三有。如居士老年学佛。先须识得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今世幸得人身。又逢佛法。依法修持。专修净业。决定能出苦途。能生乐土。真信切愿。决志往生。只贵老实念佛。不贵理解浅深。以理解惟增长习气。不能忏摩宿业故也。普贤观经云: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此是理上忏悔。不增文字之习气也。如或未能坐念实相。反不若老实念佛。无量寿经云。至心念一声佛。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足证念佛忏罪。其功伟矣。况老景临身。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也。是日已过。命亦随之而减。此生不度。更待何生耶。生死事大。其余都可商量。志之毋忽。 闲又及。
覆上海余稚鸿居士书 
  圣勋居士慧鉴。接奉手教。并宋高僧传。敬悉一是。夫传与序。并非背驰。不过各有详略耳。无甚妨碍。且僧传与缘序。俱出宋人之手。只此三卷流通之本。□满寰球。从无有人议及序者。宋传亦流行久矣。并未于理不顺。似与忏法无妨。读者宜以序传合参。取其详以补其略。而略者可悉其详矣。各取其长。以补我短。有何异义之可言。肃复。并候安乐百益。
  谛闲覆。
覆盐城陶德曾居士书
  德曾居士慧鉴。前者接奉手书。以讲务繁究。不遑奉答。兹以经事告圆。不敢不以直言奉告。足下为令堂夫人增延福寿。以刻经法施。于诸施中最为第一。何善如之。窃惟以石本校□。似欠妥当。夫石刻之经。错讹甚多。如以彐作姤。以今作令。以妄作忘。以二十作廿。以三十作卅等。不胜枚举。此种刻法。足证必非以慎心人所刻。万不可用为标准。足下博达古今。奚必以在汉所刻之经。奉为玉律金科。以瞎天下后世之初机学者也耶。闲愧钝根。未敢博览?书。惟依先太祖智者大师。递代相承之法华一经。奉为祖训。忆自先太祖智者。初礼南岳思大师。思祖令入普贤观道场。读诵妙经。至药王菩萨本事品。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寂尔入定。亲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出定后。求证思祖。祖曰。此是法华三昧。非子莫证。非我莫识。历世相承四十余世矣。闲是第四十四世之嫡孙也。余经不敢自夸。唯法华一经。确有心得。普陀印老。深入经藏。于校经一事。颇肯细意。不厌烦劳。闻将足下依石本校正之样本。一一更正。足下幸勿坚执石本为是。余者俱非也。闲自披缁以来。宏法三十余年。演讲法华。不啻十余□矣。从未敢多言。自造口业。痛惜足下固执之深。遗害后昆。不忍促令堂之寿。以折足下之福。为此不避得罪。贡献直言。不审足下以为然乎。肃复。并候为法珍重。 谛闲谨复。
覆无锡华秉衡居士函(一)
  华子显权大德慧鉴。来书所云云。若他人读之。定见道尔喜。老僧读之。不免为尔忧。所言喜者。喜见道之有本。本于指月录中也。忧者忧净宗之有妨。妨于往生知见也。须知宗有宗眼。教有教眼。纵使于宗中开得只眼。仍必以教眼而证之。所以达磨西来。必佩楞伽四卷。而后授法神光。并将楞伽共衣〇而付之。此中大有深意在焉。复次教有顿渐秘密不定之化仪四教。又有藏通别圆之化法四教。禅宗指月录。于化仪属顿教相。不是顿教部。于化法属通教所收。其所有言句。不过假言以显理。实则离言之教也。所有净土经书。详谈信愿行往生之实事。于化仪亦属顿教相。亦非顿教部。于化法属圆教所收。其所有言句。可谓棒打石人头。揿揿论实事。全事即理也。进一步言之。依理立行。须知有四门入道。所谓有门。空门。非有非空门。亦有亦空门。禅宗向空门而入。净宗向有门而入。能入未尝同。所至未尝异。吾所谓忧者。恐子意见稍乘。二门俱破也。急须就路还家。切勿错入岐途也。勉之哉。勉之哉。并候
佛安。  老朽闲答
覆无锡华秉衡居士书(二)
  显权居士法鉴。读 来函。喜甚。格言云。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以其不读经书。不知礼义故也。世之先贤。尚言如斯。况出世行者乎。函中一篇宏词。句句从真实心中流出。非虚语也。唯阅经贵在至诚。先须拈香作礼。对经如佛。以经是诸佛之母。亦即诸佛法身。端身趺坐。习静片时。然后展卷。句句消归自己。不可徒以数墨寻行也。肃复并候
法喜。  老头陀闲复。
复苏州诸居士函
  灵鹫护法诸大居士均鉴。可长老至。袖出 教言。敬悉心地脱洒。此非真实卓见。不易出此手眼也。言言有本。句句知宗。以寸管之光。灿弥天之烂。可谓毫端现刹。尘里转经。读斯函。足以证之矣。宛尔维摩再世。天女散华。不二法门于重启。自非文殊大智。谁敢直入毗耶。即有富那宏辩。犹不免却步坚辞也。圆觉经讲义。临时偶尔落笔。随编随讲。挂一漏十。遗笑大方。显感利冥录。不过一时?语。尤不足为通人道也。切惟 大居士救世心殷。利生念切。老比丘何敢□惜本分楗椎。无如都中临行时。受叶君誉虎。蒯君若木等。谆谆以造就宏法人材之嘱。以五年圆满。山野愧乏匠能。不得不竭诚以董其事。常思晚景无多。恐不能以副都人之望也。想 大圆镜中。定能鉴谅。肃此奉复。敬候
钧安。
山野谛闲整心拙草
覆苏州顾显微居士书(一)
  显微大德慧照。奉书敬悉壹是。所立皈依办法。颇符圣意。佛说梵网经云。若千百里内无授戒师。不妨于佛像前自受。只须以至诚心。求见好相。或见放光。或见雨华。便得戒也。足见佛许无师自受。兹将受法抄录于后。先揻像前。忏洗身心。后受皈戒。
  (一)忏悔偈三说三叩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 叩。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罪障求忏悔。 叩。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罪根求忏悔。 叩。
  (二)皈依词三皈三叩
  我某甲尽形寿。皈依佛。尽形寿。皈依法。尽形寿。皈依贤圣僧。
  (三)皈戒词一说一叩
  我某甲皈依佛竟。宁舍身命。终不皈依自在天魔等。皈依如来至正等正觉。是我世尊慈悯故。一叩。
  我某甲皈依法竟。宁舍身命。终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如来所说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是我所尊慈悯故。  一叩。
  我某甲皈依僧竟。宁舍身命。终不皈依外道邪众。皈依清净福田僧。是我所尊慈悯故。  一叩。
  (四)发愿词 三发三叩
  我某甲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致苏州顾显微居士书(二)
  显微居士鉴。如来一代时教。华严随一情一智说。阿含但随情说。方等随三情一智说。直至法华方便品。开三权独显一实。可谓随智说也。经云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此二句偈文。欲消释经文。宜二句连带而说。万不得丢开上句。但说下句也。而世人所以不易领会世相常住。以其不法住法位故也。如来破妄已穷。证真已极。若见有可化之机。即吐性相不二之谈。是为随智而说。今于法华高会。告舍利弗云。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也。此世间相常、四字。本不难领会。其所以难领会者。在法住法位、四字耳。吾侪果能法住法位。则见世间一切诸相。无一而非常住实相也。请谛思之。
  楞严经。阴、入、处、界、之四科。乃融事即理之意。所以一一皆云。本如来藏妙真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