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历史演义全书yyj01-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时尚不及奔回,只好舍命与争。怎奈蛮众四至,数不胜计, 
霎时间把尚军围住,尚冲突不出,力竭身亡;手下都被杀尽, 
无一生还。未始非平蜀时候,屠戮蜀人之报。蛮众得了胜仗, 

… Page 195…

后汉演义                                                            ·189· 

愈无忌惮,便出寇临沅。临沅县令飞章告急,并陈明刘尚败没 
情形。光武帝又遣谒者李嵩,及中山太守马成,引兵前往,虽 
得保住临沅一城,终究是惩尚覆辙,未敢轻进。光武帝待了数 
月,不见捷音,免不得与公卿谈及,面有忧容。伏波将军马援, 
已自襄国还朝,闻得蛮众不平,复向光武帝前,自请出征。兵 
乃凶事,何苦常行。光武帝沈吟半晌,方与语道 :“卿年已太 
老了 !”援不待说毕,便答说道 :“臣年虽六十有二,尚能披 
甲上马,不足言老。”光武帝仍然沈吟,援急欲一试,便走至 
殿外,取得甲胄,穿戴起来,再令卫士牵过战马,一跃登鞍, 
顾盼自豪,示明可用。光武帝在殿内瞧着,不禁赞叹道 :“矍 
铄哉是翁 !”乃命援出征。带同中郎将马武耿舒刘匡孙永等人, 
并军士四万余人,经秋出发,故友多送援出都,援顾语谒者杜 
愔道 :“我受国厚恩,年老日暮,常恐不得死所,今得受命南 
征,万一不利,死亦瞑目;但恐权豪子弟,在帝左右,或有蜚 
言,耿耿此心,尚不能无遗恨呢 !”实是谶语。杜愔闻言,也 
觉得援语不祥,惟不便出口,只好劝慰数语,珍重而别。 
      看官阅过前回,应知援前次北征,曾规诫梁松窦固二人, 
二人不能无嫌,其实援与二人,积有嫌隙,尚不止为此一事。 
从前援尝有疾,梁松往援家问候,直至援榻前下拜,援高卧如 
故,不与答礼。及松去后,诸子并就榻问援道 :“梁伯孙松字 
伯孙。系是帝婿,贵重朝廷,公卿以下,无不惮松,大人奈何 
不为答礼?”援慨然道 :“我为松父友,彼虽贵,难道可不识 
尊卑么?”诸子才不敢再言。但松即从此恨援。援有兄子严敦, 
并喜讥议廷臣,援引为己忧,当出军交阯时,亦尝致书诫勉, 
教他谨言慎行,勉效龙伯高,毋效枉季良。伯高名述,当时为 
山都长,季良名保,为越骑司马。会保有仇人上书,劾保蔽群 
惑众,并连及梁松窦固,说他与保交游,共为不法;一面觅得 

… Page 196…

后汉演义                                                            ·190· 

马援诫兄子书,作为证据。光武帝览奏后,召责松固,且示及 
援书,松固叩头流血,方得免罪,但将保褫职,擢述为零陵太 
守。自经此两番情事,松与固并皆嫉援,松且尤甚。援亦知两 
人挟嫌,恐他从中谗构,故与杜愔谈及后患。既知两人为患, 
何必定要出征。不过因皇命在身,未遑他顾,所以引军南下, 
冒险直前,途中饱历风霜,到了下隽,已是腊尽春来的时候。 
援在下隽县城中,度过残年,即使人探明武陵路径,计有两道 
可入,一从壶头山进去,路近水险;一从充县进去,路远地平。 
中郎将耿舒,谓不如就充县进行,较为妥当。援却拟舍远就近, 
免得旷日费粮。将帅各持一议,再由援上书奏明,无非说是急 
进壶头,扼贼咽喉,成功较速等语。光武帝当然从援,复诏依 
议。援遂由下隽出发,行至临乡,距壶头山约数十里,蛮众已 
闻援将至,出来堵截,被援驱杀一阵,斩获至二千余人,蛮众 
四散,尽向竹林中逃去。援命军士四处追寻,不见一贼,乃即 
进诣壶头山。壶头山高一百里,广袤至三百里,是第一著名的 
天险;再加急湍深滩,千回百折,几乎没有一片坦途,费了若 
干时日,才寻出一块平原,扎下营寨。举头相望,见蛮众已在 
高冈守着,堵住隘口,虽有千军万马,一时也杀不上去,援只 
得耐心静守,俟机再动。怎奈一住数日,并无机会,天气忽尔 
暴热,瘴疠交侵,士卒多染疫身亡,援亦不免困惫,乃穿壁为 
屋,入避炎气。有时闻蛮众鼓噪,不得不力疾出来,防备不测, 
甚至喘息频频,还要三令五申,亲厉将士。左右见他尽瘁王事, 
无不叹惜,有几个且为涕下。中郎将耿舒,系建威大将军耿弇 
胞弟,因见前议不用,终致顿兵壶头,饱尝艰苦,心中很觉不 
平,遂寄书与弇,大略说是: 
      前舒上书当先击充,粮虽难运,而兵马可用,军人数万, 
争欲先奋,今壶头竟不得进,大众怫郁,行且坐死,诚可痛惜! 

… Page 197…

后汉演义                                                            ·191· 

前到临乡,贼无故自至,若夜击之,即可殄灭。伏波类西域贾 
胡,到一处辄止,以是失利,今果疾疫,皆如舒言。 
      耿弇得书,恐舒困顿蛮中,连忙将原书入奏。光武帝乃授 
梁松为虎贲中郎将,使他赍诏责援,且代监军。这个差事,想 
是由梁松运动得来。及松行抵壶头,援已病殁,松正好借端报 
怨,飞书上闻,不但劾援贻误军机,并诬援在交阯时,曾取得 
无数珍宝,满载而归,甚至与援同行的马武,及于陵侯侯昱等, 
昱系前大司徒侯霸子。亦交章毁援,俱云援载宝还朝,确有此 
事。光武帝信以为真,立遣使收还新息侯印绶,还想追论援罪。 
至援柩运归,妻子不敢报丧,惟在城西买田数亩,草草槁葬, 
宾客故人,莫敢往吊。援妻子尚恐被谴,与援兄子严草索相连, 
诣阙请罪。光武帝方颁出松书,令他自阅。妻子才知为松所诬, 
连忙上书诉冤,书上至第六次,辞甚哀切,方得从宽。原来援 
在交阯时,尝饵薏苡仁,俗呼米仁。得祛风湿,轻身益气,后 
来功成将归,特因南方薏苡,颗粒较大,因收买数斛,载回家 
中。那知松等诬为珠宝,几遭奇祸,僚友不为一言,还是前云 
阳令朱勃,与援同郡,独诣阙上书,为援讼冤。书云: 
      臣闻王德圣政,不忘人之功;采其一善,不求备于众。故 
高祖赦蒯通,即蒯彻,避汉武讳,改彻为通。而以王礼葬田横, 
大臣旷然,咸不自疑。夫大将在外,谗言在内,微过辄记,大 
功不计,诚为国之所慎也!昔章邯畏口而奔楚,燕将据聊而不 
下,岂其甘心末规哉!末规犹言下计。悼巧言之伤类也!窃见 
故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拔自西州,钦慕圣义,间关险难,触 
冒万死,孤立群贵之间,旁无一言之佐;驰深渊,入虎口,宁 
 自知得邀七郡之使,膺封侯之福耶?建武八年,车驾西讨隗嚣, 
国计狐疑,众营未集,援建宜进之策,卒破西州。及吴汉下陇, 
冀路断隔,唯狄道为国坚守,士民饥困,寄命漏刻;援奉诏西 

… Page 198…

后汉演义                                                            ·192· 

使,镇慰边众,乃招集豪杰,晓谕羌戎,卒救倒悬之急,存几 
亡之城,兵全师进,因粮敌人。陇冀略平,而独守空郡,兵动 
有功,师进辄克,诛锄先零,缘入山谷,猛怒力战,飞矢贯胫。 
又出征交阯,土多瘴气,援与妻子生诀,无悔吝之心,遂斩灭 
征侧,克平一州。间复南讨,立拔临乡,师已有功,未竟而死, 
吏士虽疫,援不独存。夫战或以久而立功,或以速而致败,深 
入未必为得,不进未必为非,人情岂乐久屯绝地,不思生归哉 
?惟援得事朝廷二十二年,北出塞漠,南渡江海,触冒蛮瘴, 
为国捐躯,乃名灭爵绝,国士不传,海内不知其过,众庶未闻 
其毁,卒遇三夫之言,横被诬罔之谗,三夫见《韩子 》,即三 
人,言市中有虎之讹。家属杜门,葬不归墓,怨隙并兴,宗亲 
怖栗,死者不能自讼,生者莫为伸冤,臣窃伤之! 
      臣闻《春秋》之义,罪以功除,圣王之亲臣有五义,若援 
所谓以死勤事者也。愿下公卿平援功罪,宜绝宜续,以厌海内 
之望!臣年已六十,常伏田里,窃感栾布哭彭越之义,冒陈悲 
愤。战栗阙庭,伏乞明鉴。 
      这书呈入,光武帝始许援归葬旧茔。好在武陵蛮亦已乞降, 
由监军宋均奏报,于是援事更不追问了。看官阅此,应疑前次 
征蛮,何等艰难,后来收降蛮众,为何又这般容易?说将起来, 
仍不得不归功马援。援在壶头数月,军士原劳顿不堪,蛮众登 
高拒守,不得下山,也是饥困得很。谒者宋均,本在援营监军, 
探得蛮众疲敝,意欲矫制归降,得休便休。惟援已病殁,军中 
无主,何人敢赞同均议?均却毅然说道 :“忠臣出境,有计议 
可安国家,何妨专命西行 !”乃矫制调伏波司马吕种,赍着伪 
诏,驰入蛮营,晓示恩信;一面鸣鼓扬旗,作进攻状。蛮酋单 
程,不免惶惧,因与吕种定约,情愿投降。种返报宋均,均复 
邀单程出见,好言宣抚,特为设置长吏,事毕班师。途次先遣 

… Page 199…

后汉演义                                                            ·193· 

使上书,自言矫制有罪,听受处分。光武帝略罪论功,待均还 
朝,敕赐金帛。惟马援四子,不得嗣封,援葬后亦无赠恤明文, 
但置诸不论罪罢了。未免寡恩。是时大司空朱浮免官,进光禄 
勋杜林为大司空,林受任数月,又复去世,大司徒蔡茂亦殁。 
乃更擢陈留太守玉况为大司徒,太仆张纯为大司空。既而玉况 
又卒,光武帝又记起前议,要想变易旧章。原来故建义大将军 
朱祐,曾奏称唐虞时代,契作司徒,禹作司空,并无大字名号, 
圣贤且未敢称大,后人岂易当此?应令三公并去大名,以法经 
典,奏入不报。此时朱祐已殁,遗疏尚存,又值蔡杜等人,接 
连病逝,光武帝以大字不祥,不如追从阯议,令二司不得称大, 
并改大司马为太尉。即日将行大司马事刘隆,免去职衔,另授 
太仆赵熹为太尉,大司农冯勤为司徒。特叙此事,为下文叙述 
各官标明沿革。熹与勤无甚奇勋,特以从驾有年,积劳已久, 
得膺上选。惟司空张纯,为前汉富平侯张安世玄孙,世袭封爵, 
敦谨有守,建武初先来朝谒,故仍使复国。建武五年,拜为大 
中大夫,使率颍川突骑,安集荆徐扬各州,管领粮道,接济诸 
将帅军营,颇称有功。嗣又屯田南阳,迁五官中郎将。有司奏 
称前代列侯,若非宗室,不宜复国,光武帝因纯有勋劳,未忍 
削夺,但徙封武始侯,比富平禄食减半。及继杜林为司空,志 
在萧规曹随,即萧何曹参,见《前汉演义》。清静无为,故亦 
无特迹可纪。光武帝亦注重安民,不喜纷更,故自中原平定以 
后,惟简用二三老成人,作为三公。如蔡茂杜林诸徒,半是清 
廉有操,靖共尔位,虽与开国功臣,劳逸不同,但太平时候, 
得此守法奉公的大吏,也可谓称职无惭了。持论平允。至若守 
令中间,却有几个著名的循吏:桂阳太守卫飒,九真太守伍延, 
卢江太守王景,都是为民兴利,教养有方。还有江陵令刘昆, 
遇着火灾,向火叩头,火竟灭熄,再迁为弘农太守,弘农多山, 

… Page 200…

后汉演义                                                           ·194· 

山中有虎,并皆负子渡河。事为光武帝所闻,特召昆入问道: 
 “前在江陵,反风灭火,后守弘农,虎北渡河,究竟有何德政, 
能致是事?”昆答说道 :“这也不过偶然遇此呢!”却是真话。 
左右听了,不禁窃笑。光武帝独赞叹道 :“这真是忠厚长者, 
言无虚饰,若他人作答,不是自夸,便是贡谀了 !”遂命书诸 
策中,面授昆为光禄勋,昆始谢恩退去。未几又有前京兆掾第 
五伦,管领市政,素有清名。光武帝召伦入见,与语政事,伦 
奏对称旨,遂拜伦为会稽太守。伦莅政后,为政廉平,民皆称 
颂,备述贤吏,不没循声。光武帝也有意劝廉,增置吏俸,禄 
养既足,方使专心牧民,这未始非上以是求,下以是应呢!重 
禄劝官,本是要道。 
      且说匈奴日逐王比,既自立为单于,向汉称藩,时人遂称 
比为南单于。光武帝特遣中郎将段彬,音琛。副校尉王郁,往 
授南单于玺绶,且准令入居云中。南单于欣然受命,一面遣子 
入侍,奉表谢恩。光武帝复嘉谕南单于,使得徙居西河郡美稷 
县,并授段郴为中郎将,王郁为副,嘱他留戍西河,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