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石头记密码:清宫隐史 作者:隋邦森隋海英-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结论是显而易见的——《石头记》不是家谱,是国谱。《红楼梦》不是八十回的断臂,而是百二十回的全璧,万万腰斩不得。否则就无法解释第五回的《红楼梦》主题曲。

  第十三章 顺治亲政与大婚

  第1节 欢庆亲政

  ——挖苦多尔衮三兄弟败死顺治八年(1651年)正月十二日,顺治皇室正式亲政,年14岁。

  多尔衮死后获罪,被抄家削爵。顺治八年正月,首议英亲王阿济格罪。多尔衮死后,阿济格与其子劳亲密谋策划,夹丧车左右,带佩刀等待顺治皇帝迎丧,“举动甚悖乱”。于是监押阿济格回京,幽禁之。顺治八年三月,阿济格以图谋越狱再被罪。顺治八年十月刑部奏,先有监守阿济格章京等四人赴告阿济格,因知将其二子给人为奴,妇女悉配夫,声言将拆狱房、“积衣举火”,午间果有“拆毁房瓦声”,又“抛掷食桌,焚毁监门”,“悖乱已极,应论死”。得旨,“不忍加诛,可令其自颈。

  而豫亲王多铎早在顺治六年,就已经死了。

  至是,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英亲王阿济格皆告败亡,其党羽诛除。正白旗归于顺治皇帝执掌之。阿济格之子孙自此成为奴隶,至乾隆年间复宗籍——敦敏与敦诚就是英亲王阿济格的六世孙也。敦敏、敦诚兄弟俩与西山正白旗的落魄文人曹芹圃很要好,诗文赠答,却只字未提《红楼梦》,说明曹芹圃写《红楼梦》,乃子虚乌有也。

  顺治八年大学士范文程以多尔衮党获罪。革职,后来奉旨仍留任。因为范文程在多尔衮篡权事件中当过“马道婆”,多尔衮死后,范老先生有点儿秋扇见捐了。

  《石头记》第三十八回《薛蘅芜讽和螃蟹咏》,就是对多尔衮、多铎、阿济格皆告败亡,正白旗归于顺治皇帝的总结与欢庆:……贾母听了,又抬头看匾,因回头向薛姨妈道:“我先小时,家里也有这么一个亭子,叫做什么‘枕霞阁’。我那时也只象他们这么大年纪,同姊妹们天天玩去。那日谁知我失了脚掉下去,几乎没淹死,好容易救了上来,到底被那木钉把头碰破了。如今这鬓角上那指头顶大一块窝儿就是那残破了。众人都怕经了水,又怕冒了风,都说活不得了,谁知竟好了。”凤姐不等人说,先笑道:“那时要活不得,如今这大福可叫谁享呢!可知老祖宗从小儿的福寿就不小,神差鬼使碰出那个窝儿来,好盛福寿的。寿星老儿头上原是一个窝儿,因为万福万寿盛满了,所以倒凸高出些来了。”未及说完,贾母与众人都笑软了。

  注解:

  此处所谓“那日谁知我失了脚掉下去,几乎没淹死”——隐射当年孝庄皇太后无奈下嫁多尔衮的往事——像洪承畴降清(贾天祥正照风月鉴)一样,也是“一失足而成千古恨”。

  “好容易救了上来,……都说活不得了,谁知竟好了”隐射与多尔衮多年的生死斗争,最后化险为夷。

  “神差鬼使碰出那个窝儿来,好盛福寿的”——隐射一次下嫁的“失足行为”,换来了孝庄与儿孙们的大“福寿”,很符合历史事实。

  《螃蟹咏》则是对多尔衮三兄弟(三只横行霸道的大螃蟹)失败下场的讽刺与挖苦。

  其一(挖苦睿亲王多尔衮):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

  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却无肠。

  脐间积冷馋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

  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

  “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却无肠”——讽刺多尔衮为“横行公子”,“却无肠”隐射死后被挖坟鞭尸,顺治等举酒相庆。

  “脐间积冷馋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乃是挖苦多尔衮纵欲无度,至死不悟。

  “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指明多尔衮统一中原的功勋,忙碌一生,只是“为人作嫁”。所谓“有福的不用忙,无福的忙断肠”也。

  其二(挖苦豫亲王多铎):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

  对斯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铁甲长戈死未忘”——隐射多铎战功赫赫却难免一死。

  “堆盘色相喜先尝”——隐射贪欲好色的多铎在三兄弟中死得最早。

  其三(挖苦英亲王阿济格):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隐射阿济格在监狱里挖地道企图逃跑,但在黑暗中不辨方向,没有成功。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隐射阿济格落釜成了死螃蟹,战功变成了清朝皇家的口福。

  “藕香榭”相对于“枕霞阁”而言。“枕霞阁”是多尔衮摄政的清朝朝廷。“藕香榭”是顺治皇帝亲政后的清朝朝廷。

  此处的林黛玉隐射孝庄皇太后,魁夺菊花诗是假,为贾宝玉顺治皇帝庆幸亲政是真: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杖头。

  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注解:

  “休负今朝挂杖头”,“今朝犹喜带霜开”——皆隐射14岁的顺治皇帝“早朝”(顺治八年正月初八日)亲政也。到九月九日重阳节,亲政半年也。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在多尔衮摄政的最后阶段,顺治皇帝的皇位与生命都岌岌可危,没有料到多尔衮会暴死京外,顺治皇帝的隐患不攻自破,使小皇帝虚惊一场,然后喜出望外。

  第2节 顺治皇帝大婚

  ——满蒙联姻复制版顺治五年(1648年)年底,摄政王多尔衮将郑亲王济尔哈朗排挤出政坛。据当时的德国传教士记载,他在睿王府内“服皇帝之服装,自称‘皇父与国父’,并且以自己的名义诏谕”。多尔衮的既定方针是,皇帝的名号暂且不废,在别处另建一城,“把皇帝当作一个俘囚迁移其中”,自己占据紫禁城。多尔衮昼夜施工,建造新城。《汤若望传》云:“冲龄的皇帝已经开始为自己的生命忧惧操心起来。”

  多尔衮又派英亲王阿济格领队前往塞外行聘,为顺治选立一位科尔沁蒙古族皇后,既加强满蒙联姻,又行使了父皇为儿子择婚之权,还迎合了孝庄从自己娘家选定皇后的要求。因此,为顺治选立蒙古皇后实是一石三鸟之策。

  建造新城,软禁皇上的阴谋,被孝庄的“义父”与顺治的“爷爷”钦天监汤若望识破了。这位“大清国第一家庭”的老“家长”(刘老老)不动声色,从建国门的天文台上,反复向朝廷奏报“天象示警,不宜动土”。迷信的摄政王多尔衮犹豫动摇起来,只得停工,等待天时,到死也没有完成“新城”工程。这是汤若望对顺治王朝的一大功劳。

  英亲王阿济格也未能完成迎娶意图。他取道大同入蒙古,行经以美女着名的大同城,大肆抢掠。大同守城姜镶是故明降将,见清军强抢民女,于是举兵复叛。多尔衮闻讯震怒,统兵亲征。后因三弟多铎猝死而匆忙还京,未能等到迎接吴克善父女进京举行新婚大典,多尔衮就暴死了。

  顺治八年二月,科尔沁蒙古卓礼亲王吴克善送女到京,暂住行馆。巽亲王满达海奏请举行大婚典礼,顺治帝不许。他以多尔衮包办为由,企图退婚,但孝庄皇太后坚决不许。吴克善的女儿博尔济吉特氏,是孝庄的亲侄女,她在到达北京后,第一次“待驯就达半年之久。

  《石头记》第三回云:寡母王氏乃现任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之妹,与荣国府贾政的夫人王氏,是一母所生的姊妹,今年方四十上下年纪,只有薛蟠一子。还有一女,比薛蟠小两岁,乳名宝钗,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当日有他父亲在日,酷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过十倍。自父亲死后,见哥哥不能依贴母怀,他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二则自薛蟠父亲死后,各省中所有的买卖承局,总管,伙计人等,见薛蟠年轻不谙世事,便趁时拐骗起来,京都中几处生意,渐亦消耗。薛蟠素闻得都中乃第一繁华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机会,一为送妹待选,二为望亲,三因亲自入部销算旧账,再计新支,——其实则为游览上国风光之意。

  注解:

  薛宝钗隐射的顺治皇后一进京就“待驯,成婚后二年被顺治皇帝废黜,成了住在冷宫(蘅芜苑)的冷美人“静妃”,隐射吴克善女儿博尔济吉特氏又“待驯梨香院。

  延至顺治八年秋季,仍没有大婚消息。科尔沁吴克善亲王在京已六七月,未免烦躁,只得禀命皇太后,由孝庄降下懿旨,令顺治皇帝举行大婚礼。

  孝庄文皇后最早把抱孙子的希望寄托在娘家——蒙古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的侄女、侄孙女身上,一连给福临娶了6位蒙古格格。包括两位皇后,前为孝庄的亲侄女博尔济吉特氏(薛宝钗=冷美人),后为孝庄的亲侄孙女与亲外孙女孝惠章皇后(袭人),还有淑慧妃(麝月)、恭靖妃与端顺妃(两人为“吃个双份儿”的玉钏儿)、追赠的悼妃谨(金)贵人(金钏儿)四位皇妃。

  对孝庄文皇后而言,娶娘家侄女、侄孙女做媳妇能亲上加亲,抬高娘家地位和扩大后宫势力。更多的原因是她明白满蒙联姻是清朝赖以发展壮大的基本策略之一。与蒙古四十九旗保持良好关系,强大的蒙古骑兵无疑是清朝北部的一道坚锐而流动的长城。当八旗入关,逐鹿中原,平定反抗之时,北部的安宁,蒙古骑兵的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

  遗憾的是,在满蒙联姻这个问题上,顺治皇帝与其母后形成了尖锐的对立。顺治帝是个爱情至上主义者,他对孝庄文皇后给他娶的蒙古博尔济吉特家族的皇后妃子一个都不喜欢,更谈不上生养儿女了。总之一句话,所有的蒙古后妃都成了“万艳同悲”与“千红一哭”的悲剧女儿——“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石头记》作者正是从这个角度攻击孝庄皇太后,将她写成“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乃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的“警幻仙姑”——《红楼梦》悲剧的制造者与最大牺牲者。

  顺治帝迫于母命,不好违抗,只得命礼部尚书准备大典,于八月内迎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次日,顺治帝率领皇后到慈宁宫请安,遂加上皇太后尊号,称母亲为昭圣慈寿恭简皇太后。

  顺治皇帝大婚没有直接写在第一男主角贾宝玉身上,因为太扎眼,因而隐写在《石头记》第七十九回《薛文龙悔娶河东狮》里——让清朝的文化检察官傻了眼,愣愣地看不出来。读者也被蒙住了将近三百年。作者的创作原则为:只管讲述的历史事实这个主题,不管演员的角色分配如何颠三倒四。在戏剧舞台的小节目中,演员串角的多着呢,何况是《石头记》这部历史大戏。后代读者不会永远看不懂。

  第3节 薛文龙悔娶河东狮(1)

  ——顺治不幸的政治婚姻顺治八年八月大婚,到顺治十年(1653年)八月,顺治皇帝毅然决然地废黜了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降为静妃,改居侧宫,朝野为之震惊。此即《石头记》第七十九回中所谓《薛文龙悔娶河东狮》,痛快淋漓地写了顺治从大婚到废后的全过程。

  顺治十年八月,清太宗十四女和硕格格下嫁吴三桂之子吴应熊,赐第在西单牌楼瞻云坊石虎胡同。此即所谓《贾迎春误嫁中山狼》。

  薛文龙是薛姨妈的儿子,而此处的薛姨妈与姐姐王夫人共同隐射孝庄皇太后。

  《石头记》第七十九回《薛文龙悔娶河东狮贾迎春误嫁中山狼》就隐射这两件发生在顺治十年八月内的至关重要的事情。前者隐射顺治帝(薛文龙)因悔而废第一位皇后(河东狮),后者隐射十四女(贾迎春)因误而嫁大公子吴应熊(中山狼)。

  薛蟠薛文龙本来代表吴周帝系,主要影射吴三桂,此处的薛文龙却转而隐射顺治皇帝。“桂花夏家”影射清朝开国女皇孝庄的娘家——蒙古科尔沁亲王吴克善家。河东狮夏金桂则隐射孝庄的侄女、顺治第一位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中山狼孙绍祖与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