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共和谈演义 (第三部)作者:马辂-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头微笑,相望地站着。 
  接着到来的是饶伯森。这位53岁的弗吉尼亚人,是美国驻华使馆的代办。赫尔 
利大使辞职后,他协助马歇尔调处国共关系。会谈告一段落,起草好初步报告和会 
谈纪要后,他即请求辞职回国,无奈马歇尔不允,只得扮演起很可能吃力不讨好的 
执行部委员角色。由于不情愿,他来到机场时脸上冷冷的。只是当叶剑英、郑介民 
走过去向他问候时,他的脸上才挤出一丝礼貌性的笑容。 
  彼此正在打量着,寒暄着,远处驶来三辆小汽车。车开到休息室门前停下,从 
车里走出马歇尔、张群和周恩来。饶伯森、郑介民、叶剑英一起走了过去,相互握 
手问候。 
  “三位委员都很潇洒嘛!我衷心祝愿你们一路顺风!”马歇尔的声音很大很响。 
  马歇尔的话刚被翻译过来,郑介民马上抢着说:“谢谢马帅” 
  “重庆是个好地方,今天天气也好,你们在这个吉祥的日子里出发,一定能成 
功!”张群说。 
  “岳军先生说得对,如果再加上人和就全面了。”周恩来说,“我们中国有句 
古话,叫作天时、地利、人和!” 
  当翻译把周恩来的话译成英语,马歇尔听后笑道:“周将军的话说得好!” 
  时针指到10点,在一片挥手之中,C—54滑人跑道,升上天空。 
  下午4时,飞机降落在北平南苑机场。饶伯森、叶剑英、郑介民走下舷梯,受到 
北平行营主任李宗仁的代表首沛泽、11战区长官孙连仲的代表吕文贞、北平市长熊 
斌的代表唐悦良等人的欢迎。尔后,饶、叶、郑分乘小车,向北京饭店驶去。 
  东长安街王府井南口的西侧,矗立着一座大楼,这就是有名的北京饭店。它共 
有5层,内设餐厅、舞厅和花厅,还有电梯和一冷一热两个水箱。在当时的北平城里, 
除了金碧辉煌的宫殿外,这里是最华丽最宽敞的建筑了。它建于八国联军攻进北京 
以后,一直由外国人经营,1940年曾改为日本俱乐部。抗战胜利后,北平市长熊斌 
接收了这个饭店,国民党的战地服务团招待美军住在这里。按协议军调部设在北平 
一切供应由战地服务团负责,于是,战地服务团就将北京饭店改为第二招待所,供 
军调部使用。 
  当一辆辆小车驶到饭店门前,工作人员围了过来,把叶剑英、郑介民、饶伯森 
分别领进了一、二、三层楼。 
  叶剑英刚刚走进108房间,尚未坐下,紧追不舍的记者就拥了进来。 
  叶剑英和记者们一一握手,表示欢迎。他握住一个记者的手,笑着说:“哦, 
老朋友了!我们曾在延安见过面。” 
  “对的,叶参谋长的记忆真好!”那个记者说。 
  原来1944年5月,中外记者参观团赴延安访问,时任中央军委委员和八路军参谋 
长的叶剑英向记者作《中共抗战一般情况的介绍》时,记住了这位记者。 
  “你写的文章比较客观,没有骂我们共产党,也没有歪曲我的介绍。”叶剑英 
笑着说。 
  “叶将军,此次到北平有何感想?”有记者问。 
  叶剑英摘下那副白边眼镜,感慨地说:“我对北平向往已久,却从未到过北平。 
此来虽然尚未看到它的全貌,但也感到它确实名不虚传,的确是我们一个伟大的都 
市!” 
  当记者问到政治协商会议及军调部时,叶剑英说:“政治协商会议的会场,空 
气相当融洽,敝人相信,会有一个圆满的结局。现在,全国一致要求的是和平,希 
望实现的是民主。一切都需要从正常态度上,觅取实现的途径。” 
  记者问:“请问叶将军对恢复交通和停止冲突有什么看法?” 
  “目前,当然先要实现停战令。”叶剑英果断地说,“中共方面停止军事冲突 
命令发出后,共产党领导的各地军民,一定完全遵守命令。” 
  记者问:“各地的军事行动是不是全部停止了?” 
  叶剑英微微一笑:“全天都在路上,现在还没有接到新的报告。不过,今天早 
晨我在重庆上飞机之前,曾读到一件报告说古北口一带还有冲突。这是很遗憾的。” 
  记者们告辞叶剑英,向饶伯森住的房间走去。 
  饶伯森正与几位美国军人谈话,见到记者,他站起来,肩一耸,手一摊,说: 
“非常抱歉,我预备明天和记者先生谈话。” 
  记者们只得悻悻退出,又到209房间见郑介民。 
  “记者先生有什么问题要我回答?”郑介民主动问记者。 
  “请郑将军谈谈此行的想法吧。” 
  “敝人奉命来此,是有信心的。在北平设立军事调处执行部,可以说是目前一 
件重要而急于处理的事。本人相信这部分工作的完成可以奠定和平的基础,前途是 
乐观的。”郑介民说话的语调有几分激奋。 
  记者问:“你相信冲突能停止吗?” 
  郑介民略作思考,说:“我想是能够的。政府军事当局已经下令,全国各地的 
军队13日,也就是今天,夜里12点以前停止军事冲突。”说到这里,他看看表,“ 
还有几个小时停战命令就生效了,我相信中国军队都会服从这个停战命令。” 
  记者问:“执行部将怎样开展工作?” 
  郑阶民答:“执行部工作的推行要在全部人员来平后。大约在27日以前,国共 
双方的人员均可到齐。执行部的工作是临时性质的,在停止冲突、恢复交通等原则 
上的任务完了以后,即各返原位。本人希望,这任务能在最短时间以内完成。不过, 
各地的交通破坏情形和冲突地区,均将先行调查。” 
  记者们将信将疑。 
  将信将疑的不只是记者。 
  1月10日国共两党各自公开发布停战命令之后,人们在额手相庆的同时,一开始 
就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 
  人们的这种态度当然是有理由的。 
  停战令发布当天,蒋介石即向所部下达手令:“停战令即将下达。各部在停战 
命令未生效前应速抢占战略要地。” 
  毛泽东在他签发的中共中央军委的电报中,也明令指出:“国民党在停战前可 
能向我作突然袭击,望各部队提高警惕,坚守阵地,对于来犯者,须坚决彻底消灭 
之。” 
  一时间,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停战令满天飞扬,枪炮声四方不断。 
  1月9日开始的争夺古北口之战至12日才结束,结果国民党军失败,古北口仍为 
共产党军队所占领。 
  1月10日,东北国民党3l军一部占领凌源、平泉。 
  华北国民党第94军第5师及伪军一部10日由唐山出发,12日攻占丰润,14日攻占 
玉田。 
  东北国民党军占盘山、台安、公主屯、骛欢池等地后,又于11日占秀水河子, 
14日占辽中。 
  11日,国民党郑州绥署孙震部占息县。 
  12日,国民党第35军31师、32师进占绥远陶林、和林。 
  13日,中共中央致电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林彪、东北局书记兼民主联军政委彭 
真,指出:“国民党拒绝与我谈判东北问题,国民党军队进入东北后要向我们进攻 
是不能避免的。望东北局立即布置一切,在顽军进入东北向我进攻时,坚决击破其 
进攻。”当天,东北民主联军趁国民党军立足未稳,命令所属第4纵队夺回两天前被 
占的营口,战斗打到15日凌晨5时。 
  八路军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于13日晚攻人山西曲沃城。 
  14日,傅作义部新编第4师等部占集宁,八路军晋绥军区、晋察冀军区一部发起 
攻击,随后收复…… 
  各地军事冲突的信息,迅速地飞向重庆,飞向延安,飞向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 
胜利的一方,沉默不语;失利的一方,强调要求军调部派出执行小组前往该地监督 
停战。这可忙坏了饶伯森、郑介民和叶剑英三位委员。往各地派执行小组需要人, 
于是他们迅速紧张地抽调配备人员。 
  然而对于营口等东北地区的冲突,却难以调处。当时中共中央要求停战小组及 
执行部出面调停,试图迫使国民党承认东北存在共产党力量的事实;蒋介石却坚决 
拒绝,坚持认为东北是接受主权问题,不包括在停战协定之内,根本不承认在东北 
有中共军队存在。 
  于是,在第13军和52军已经进入东北的情况下,国民党新6军和新1军又先后进 
入东北,开始抢占长春路以外的中共占领区。东北的形势愈来愈严峻了。 
  正是: 
    鹰信伴着鸽儿飞, 
    停战声中硝烟起。 
  未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第三部)     第三回 
政协群英共话民主 三人小组同商整军     
   话说在政治协商会议各项讨论基本结束之后,周恩来于1月27日返回延安向中共 
中央汇报。大病初愈的毛泽东亲往机场迎接。中央同意代表团商定的政协会议文件, 
委托代表团在文件上签字。 
  为了赶回重庆出席政协闭幕会议,周恩来29日即启程飞返重庆。由于途中气候 
恶劣,飞机只得在西安降落,滞留了一夜。30日上午,他们又登上飞机。这是一架 
双引擎的军用飞机,可以乘坐十三四人。同机的除工作人员外,还有时挺的女儿扬 
眉。当飞机经过秦岭上空时,突然遇到一股强大的冷气团,使机身蒙上一层厚厚的 
冰甲,飞机沉甸甸地向下坠落。矾长一面命令机械师打开舱门,把行李一件件扔下 
去,以减轻飞机的重量;一面要求乘客背好降落伞,随时准备跳伞。周恩来背上伞 
后,又沉着地帮助别人系伞。这时机能里传来扬眉的哭声,原来她座位处没有伞包。 
周思来一看,立刻从摇摆的机身中几步跨到她的面前,迅速解下自己背着的伞包, 
给扬眉背上,鼓励她说:“小扬眉不要哭,你要像你爸爸那样勇敢、坚强,要与困 
难和危险作斗争。”当年的随行者在回忆这件事时感叹地说:“他给扬眉的何止是 
一个普通的伞包啊!他是把生的希望给了扬眉,而把死的威胁留给了自己!”在这 
万分危急的时刻,飞机冲出了冷气团,沉重的冰甲融化了,人们脱险了!飞机折回 
西安。下午,飞抵重庆。 
  21日清晨,周恩来向马歇尔通报了从延安带回的信息。周恩来说:“毛泽东主 
席特别向你致意,感谢你的帮助,并让我带回一个口信。毛主席认为,你这次处理 
停战问题是公正的。中共愿意在你所表现的这种公正基础上与美国合作。作为共产 
党人,我们的长远目标是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但现在中国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因此,我们虽然在理论上是主张实现社会主义的,但今天我们不打算而且不可能把 
它付诸实现。当前我们所说的建国道路,就是提倡民主和科学,中国要学习美国的 
农业改革和工业化,以建立一个独立、自由、富强的国家。” 
  马歇尔很重视周恩来的话。他说:“我相信中共的和平诚意,并相信可以根据 
你和毛先生表示的愿望和政策劝说蒋先生在任何问题上与中共达成协议。”马歇尔 
甚至私下提出了他个人对如何加快实现临时性联合政府的设想。 
  31日下午,政协会议闭幕。会议通过了关于军事问题、宪法草案问题、和平建 
国纲领问题、政府组织问题、国民大会问题等5项协议,实际上否定了国民党的一党 
专政、独裁统治和内战政策,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人民对和平民主的渴望和要求。 
  蒋介石致闭幕词。他在一番长篇大论之后,颇动感情地说:“我要趁今天会议 
完成,大家聚首一堂的时候,将我多年来蕴蓄在心而没有说的话,简单地向各位中 
述。中正个人从幼年起,对政治是不感兴趣的,平生的抱负和事业,是只知献身于 
国民革命,以期救国救民。自辛亥革命以至于现在抗战胜利,这35年之中,所有革 
命战役,无役不从,艰难困苦,无所不经,自省革命志愿与应尽的革命义务,幸无 
陨越,对于国家和人民,亦已尽了我一分子的天职,略可自慰。今天虽不能说国民 
革命已经完全成功,但是铲除革命障碍的工作,确已告一段落。自今伊始,国家完 
全进人建国大业开始的时期了。可是,我们国家当此元气凋伤之后,国运前途的危 
难和建国事业的艰巨,只有比战前乃至战时更加严重,实在不胜临渊履冰之惧。幸 
而此次政治协商会议,制定了和平建国纲领,及各种有关问题的方案,建国初基已 
具,宪政实施有期,今后各党各派的中坚分子以及社会贤达,都将参加政府,共同 
负起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大责。今后建国的重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