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千万别成熟-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校规定范围之内的事情,以让学生发展自己的爱好和兴趣。
  1968年,学校做出了一个对盖茨具有重大意义的决定。美国当时正致力于把卫星送上月球,由于电脑的飞速发展使得一个新科技浪潮将要出现。湖边学校决定开设电脑课,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抢先领略电脑科技的神韵。
  盖茨第一次接触电脑,就深深地迷恋上了它。盖茨并不像一般同学一样,学会开机、关机和一般数据输入、处理操作,满足一下新奇感就可以了。他既对电脑的神奇怀有敬畏,又有着专业人士才有的种种疑虑:电脑的机理是什么?电脑各部的组成结构及联通方式又是怎样的?现有的电脑能用来干什么?它的功能又用什么办法得以拓展?第一台电脑在1946年才诞生,所以,湖边中学的教师对新奇的电脑也了解甚少,对盖茨的问题难以做出确切的回答。老师只能给盖茨找来各种电脑的说明书和操作手册,让他自己动脑动手到机器上寻找答案。一位老师还意味深长地说:“你们的明天就是要回答和解决今天尚找不到答案的问题。”
  盖茨就这样开始了在电脑软件海洋中遨游的历程。在高年级有个同学保罗·艾伦,也是个电脑谜。艾伦经常就解决一个电脑难题而向盖茨挑战:“我敢打赌你不能把这道题做出来!”后来,他们成了好朋友,经常一起上机,一起交流学习电脑的心得。有大约半年的时间,晚上他们还会借口到学校复习功课从家里溜出来,潜入学校的电脑教室,肆无忌惮地使用“电脑时间”。两个人互相研究程序的编制与校验,这样的合作使两个人的电脑操作和编程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由于学校支付的电脑“机器时间”租金急剧增加,学校难以承受,他们的行为才被限制。父母也开始担心盖茨是否会玩物丧志,对他加以劝告。盖茨表面上疏离了电脑,但他的心里却依然渴望着有全身心地浸润在电脑世界里的机会。
  电脑程序中的错误,通常被业内人士叫做“臭虫”,找出错误叫作“除虫”或“捉虫”。在电脑应用处于萌芽阶段,PDP…10型电脑程序中错误百出,经常造成重大损失,令公司和客户十分头疼。湖边中学附近的电脑中心公司的工程师们不断从程序中抓出“臭虫”,但觉得他们的力量不够,于是就联络湖边中学,而学校的电脑教师认为这个机会应该给盖茨、艾伦和其他几个电脑迷学生来施展身手。
  在公司经理不信任的眼光里,盖茨和艾伦开始通宵达旦地“捉虫”。环境让他们提高很快,不多日子,就轻松地捉出了电脑程序里的最后一个“臭虫”。公司十分欣赏他们的才干,又继续让他们做迪吉多公司给予的其他编程工作。盖茨在工作中发现,大量的信息是网络状堆砌,设有密码,不能进入。他尝试着编制各种破译程序,终于进入了“禁区”,得到许多秘密发现。这个进展让他感到倍加兴奋,于是就不断更加疯狂地重复着破译、闯入、揭密的活动,结果破坏了电脑的指挥中心,导致整个系统突然停机、瘫痪。
  电脑中心公司勃然大怒,狠狠地教训了盖茨一顿,从此禁止盖茨接触他们的电脑。
  但是,这样的挫折并不能让已经被得手后的成就感和好奇心搞得发昏的盖茨停下来。他听说华盛顿大学的PDP…10型电脑和全国性网络连接,便潜入电脑机房,在网络的电脑系统上安装了自己编制的通讯联系程序,让这个程序传播到其他电脑上。几分钟后,网络上的电脑竟然全部停机。
  盖茨由此受到科技界的责难,他不得不承诺:从此不再接触电脑。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盖茨远离了电脑,他在痛苦中反省着自己。他明白了人的才智要用到正确的方向上,否则就会给社会带来灾难,他对自己过去的行为感到深深的悔恨。他压抑着使用电脑的渴望,反复回味名人们是如何对待逆境的,以此来支撑自己。
  1970年,信息科学公司的老板慕名找到盖茨和艾伦,把程序设计工作教给他们,报酬是价值近万美元的电脑“机器时间”。尽管不少人列举了盖茨的种种劣迹来反对这位老板的举动,但这位老板相信盖茨已经汲取了教训,应该给他一次机会,否则,这个电脑神童就会被扼杀。
  受老板行为的启发,湖边中学在1971年6月又给盖茨和艾伦提供了机会:用电脑设计排课程序,以解决手工排课效果不佳的问题。
  盖茨和艾伦利用暑假,在空无一人的校园里不分日夜地工作。重新得到的信任和使用电脑的幸福感,让盖茨充满了热情。
  1971年秋季,艾伦考入华盛顿大学攻读电脑专业。对他而言,大学生活平淡至极。在无聊中,他突发经商的念头。他向盖茨提议成立一个交通数据公司,专门为西雅图市的交通管理部门设计程序。说干就干,这个生意让他们赚了2万美元。
  尽管盖茨把电脑视为自己生活的灵魂,但是在对未来前途的选择上,他依然飘忽不定。他有开公司的兴趣,也有对抽象数学和经济学的喜好,又受父母的影响觉得做律师也不错。最终,他还是在1973年秋选择了去哈佛大学读法律。湖边中学的老师为他写的推荐函中写道:“对一名学生而言,他在湖边中学是出名的一流电脑奇才……”
  


懂得获取的是小聪明(2)


  在大学里,盖茨陷入了极为痛苦的内心矛盾中。他不像父亲那样对法律有兴趣,没有兴趣的事情是不可能干一辈子的。迷茫之下,他迷上了打牌赌钱,一个晚上的输赢在几百上千美元之间,他很快成了玩牌高手,也有了难以克制的牌瘾。夜里不玩牌的时候,他通常在电脑中心度过,累了就睡在电脑工作台上。许多人认为,盖茨仅仅是个不务正业、不修边幅的电脑迷。
  让他感到高兴的是,他经常能和艾伦在一起讨论他们的未来。艾伦喜欢计算机硬件,而盖茨对软件更加情有独钟。搞硬件成本太高,他们没有足够的资金,并且容易亏损。最后,他们确定搞软件。
  1974年月的一个早晨,艾伦在杂志上看到阿尔泰电脑的报道,他一路兴奋地跑去找盖茨:“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可以和专业小型电脑相媲美的微电脑,我们可以用它来编软件。”
  阿尔泰电脑的生产公司是这样一家公司,它能生产电脑,却没有相应的程序让电脑工作。盖茨和艾伦就拨通了公司经理罗伯特的电话,告诉他:“你需要的东西我这里有,叫BASIC。”随后,又写信要求面谈。其实他们根本没有这个东西,但是,他们相信自己会马上让这个东西出现。
  在随后的8个星期里,他们两个人白天黑夜都在机房里工作,试着干一件工程师们都认为无法做到的事———为阿尔泰电脑8080集成块发明一种高水平的计算机语言。盖茨停止上课,取消了打牌的娱乐,两个人分工迎接挑战。他们经常是24小时连续工作,有时在键盘前就睡着了,几分钟后醒来,继续敲击键盘。艾伦曾因此认为盖茨有某些特异功能:“这家伙在梦中也一定在编程序。”
  2月底,第一套高级计算机程序———BASIC语言诞生了。
  他们把BASIC语言输入阿尔泰计算机。突然,计算机开始工作起来,它在按着他们的指令工作!
  公司经理罗伯特高兴得几乎头脑晕眩:“我们的机器终于成了一台有用的计算机!”
  从此,盖茨和艾伦点燃了计算机的伟大技术革命。他们编写的BASIC语言不仅可以使阿尔泰腾飞,而且使计算机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实用领域,计算机得到了迅速而普及的推广,在很短的时间内,从美国西北部蔓延到了整个美国。
  1975年7月,盖茨和艾伦创办了微软公司,专门从事微电脑软件的开发。
  到了在学业和事业之间抉择的时候了。他几次尝试着告诉父母他确实想从哈佛退学,但是遭到父母的强烈反对。母亲是华盛顿州立大学评议会会员,在教育界享有盛名,她绝不会容忍儿子无视哈佛的教育。而父亲因为盖茨违背他的意愿不想做律师,也深为恼火。
  盖茨的母亲求助于斯托姆———一个受人尊敬的、辩才极好的商业领袖,希望他和盖茨的交谈能让儿子打消退学开公司的想法。盖茨对斯托姆谈到了他和艾伦共同的前景,即将到来的计算机革命,谈到他的理想是“让每个人的桌子上都放着他所生产的电脑”,将来或许有无数机器依靠他们的软件运转。然而,如果他不退学,将来做一名律师,那他、还有这个世界将失去得太多太多。靠搞电子技术而起家的斯托姆听了,觉得盖茨要走的是一条和自己当年创业相似的道路,他不仅没有劝阻盖茨,反而鼓励他好好干,争取干好。
  1976年月,盖茨退出了为他铺就了锦绣前程的哈佛大学,投身到在别人看来前景还不明朗的软件业。
  在湖边中学的毕业纪念刊物上登出盖茨的照片:电脑桌前的小鬼,穿着便宜的运动鞋和磨破的牛仔裤,毛线帽低低地覆盖在额前。旁边还附上标题:谁认识这个人?在盖茨创业20年后,几乎所有的美国小孩都认识他,他也成为世界上许多青少年的偶像。他的照片比迈克尔·乔丹的见报率还高,稍带着狡黠微笑的形象成了各类报刊杂志的金招牌。
  到20世纪终结的时候,盖茨的个人资产已经达到570亿美元,数次占据美国《财富》杂志的世界富豪排名榜榜首。
  盖茨回忆说:“我之所以辍学,只因为我当时有个理想:创立第一家微电脑软件公司。而那理想不能耽搁。”
  人在很小的时候就有理想了,很美很美的那种。只是,有人一生都守着她,而且,该出手的时候就出手,趁年轻绝不耽搁。而另一些人很快就丢得无影无踪了,而且,恋着大学文凭带来的优越和稳定,再也不愿意奋斗。这就是一种人与另一种人的区别。
  应该说,为了长远的目标而舍弃眼前的、看得见的利益,也是我们许许多多人难以做到的。哈佛大学是多少人的梦,是成功、权利、影响、伟大等等的象征。美国最高法院的历届官员中有许多人毕业于哈佛,美国总统中也不乏哈佛校友。哈佛,为盖茨铺就了通向美好人生的红地毯。但是,盖茨选择了舍弃。
  关键时刻,不要想着你会得到什么,而要想着你会失去什么。想得到的,想的多是眼前利益;想失去的,想的多是长远发展。
  人世的道理,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大失大得,小失小得,不失不得。尤其是在人们欲望膨胀的时候,有舍弃的勇气是一种大智慧。在这上,我们才能真正地体会盖茨成功的意义。
  ☆选择是为了得,但必以失为前提。因为人总不情愿失,所以得的人也就不多。
  ☆屋里的东西越多,人的活动空间越少。人生也是这样,清理掉那些可用可不用的东西,我们才能轻松。
  NO。21
  懂得获取的是小聪明,懂得放弃的是大智慧
  ———不要哈佛法学学位的微软之王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太有名了,不仅因为他缔造了微软王国,曾是世界首富,还因为他勇于放弃哈佛大学法律学位,毅然弃学从商。为此,没人不赞佩。然而,有几个人能像他那样选择放弃?
  引子
  悟道


成功必须付出代价(1)


  成功必须付出代价,越成功的人代价越大
  157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在英国的一个拍卖会上,最后要拍卖的是一张很古老、很值钱的邮票。同样的邮票,世界上只有两张。
  经过一番较量,富商洛克中标。他走上前台,高高举起那张邮票,得意地向台下的观众展示。台下的人们既羡慕又嫉妒。就在这时,洛克拿出一只很漂亮的打火机,把那张邮票点着了。人们哗然,议论纷纷。这是500万美元啊!你要是嫌钱多,干脆捐了多好……
  洛克笑而不语。他的助手从一个金色的盒子里,拿出了另一张与刚才烧掉的一模一样的邮票。洛克接过来,对人们说:“各位请看,刚才被烧掉的邮票全世界只剩下两张,一张值500万美元,现在只剩一张了。你们说,这张值多少钱?”
  爱因斯坦1879年出生在德国的乌尔姆城,父母都是犹太人。在读小学的时候,校长曾经冷冷地说:“你的儿子做什么都无关紧要,反正他将一事无成。”后来,他被勒令退学,因为“班上的风气都被你弄坏了。”爱因斯坦在瑞士读完高中,第一年考大学也未能如愿。但是,在1905年,他发现狭义相对论之后,两次获得诺贝尔奖,从此,爱因斯坦的名字和科学巨人连在了一起。
  爱因斯坦的人生在我们今天看来称得上是辉煌的,但他却是孤独的,他一辈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