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博览群书2005年第05期-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基雅弗利与中国)。Unedited Biographies第二期的题目是“Ma Chun…wu(马君武)”,作者是C。T.(即陈达)。第三期的题目是“Doleful Mci Lan…fang”,传主是梅兰芳,作者是E.K.Moy(即梅其驹)。第四期题目是“Mr.Wu Ni(吴宓),A Scholar And A Gentleman”,作者没有署名,就是温源宁了。接下来写的是人物依次是:赵元任、EmperorMalgre Lui (即清废帝溥仪)、吴经熊、高君珊、胡适、冯玉祥、徐志摩、薛氏兄弟、周作人、林可胜、梁遇春、陈嘉庚、周诒春、顾孟馀、褚民谊、叶公超。第二十一期停了一期,布告(Notice)说Unedited Biographies下周易名。5月31日第二十二期起,专栏名称改为“Intimate Portraits”(亲切写真):并标明为温源宁编(dited by Wen Yuan…ning),刊用的是“Dr。Lim Boon Keng(林文庆)”,第二十三期登载F。T。 Wang为林文庆鸣不平的长函,编者标题为“Dr.Lim Boon Keng,Once More”。之后传主依次是:黄庐隐、王文显、凌叔华(有署名,作者是费鉴照)、朱兆莘、卢作孚(作者是Chang Hsu…lin)、顾维钧、梁龙、伍连德、刘复、王德林(作者是林幽)、丁文江、辜鸿铭、吴赉熙、吴稚晖、顾静徽、杨丙辰、冯友兰、刘铁云(据刘大钧文编译)、章太炎(据曹聚仁文编译)、周延旭、陈通伯、孙大雨、梁宗岱、舒舍予、沈有乾、盛成、刘海粟和黎锦晖、李石岑、程锡庚。1935年1月,温源宁挑出十七篇,吴宓、胡适、徐志摩、周作人、梁遇春、王文显、朱兆莘、顾维钧、丁文江、辜鸿铭、吴赉熙、杨丙辰、周廷旭、陈通伯、梁宗岱、盛成、程锡庚,取名为“Imper… fect Understanding”,交付上海KeUy and Walsh, LTD.(别发洋行)刊行。1935年6月钱默存在《人间世》第二十九期发表了篇书评,译书名为“不够知己”。
  1988年12月,岳麓出版社出版Imperfect Understanding的中文本,译者是南星,书名叫“一知半解”。2001年2月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陈子善编《一知半解及其他》,收入南星译本和六篇温源宁评论文章的中译本(《人间世》第十一期林幽译《轨范季刊》、第十九期《一九三四年我所爱读的书籍》漏辑)。
  2004年1月,岳麓出版社又出版“温源宁著、江枫译”的《不够知己》,责任校译是刘果,责任编辑是刘果,版式设计是刘果。正文每叶上面是原文,下面是译文和注释。设计得真好玩好看;如果再配上人物照相或画像,那就更妙了。不过,责任者假使把设计的心思稍分摊到编校上,那就是我们读者的福气了。唉!
  从《序》里的话(“敬业的刘果硕士费心策划、热情邀请”云云),可以推想译者没有翻过《中国评论周报》,也没有见过别发洋行出版的《不够知己》,也不知道《一知半解及其他》,好像只借鉴了《一知半解》。这样,他信笔洒出的一知半解也就不足怪了:“《中国评论》Unedited Biographies(人物速写)专栏从6月起便改名 Intimate Portraits(知交剪影),所刊文章绝大部分均不署名,只有一篇文末署有两个字母的缩写字头……除了一篇显然来自读者群中,这些文章不论署名不署名,编者也就是作者……温源宁留给后人的文字,似乎也就是这么四十几篇人物小传了。”
  出版家似乎有编全本或足本的权力,但最好能尊重著作家的定本或原本。温源宁从已刊的二三十篇里选出十七篇,自是他的主权,自有他的理由:那些没署名的小传不都是自家写的,有的小传因“气坏了好多人”而不宜收编,有的写完就不很满意。死了二十年,“在收藏家、古董贩和专家学者通力合作的今天”,温源宁当然管不了别人的“搜拾弃馀”。编译者既然做主“把这个文集视为温源宁所著Imperfect Understanding的足本”,那“文集”的编次按理该照用Imperfect Un… derstanding,然后再把作者挑剩的依原著体例,以发表时间为序,附录于后。可“这个文集”全不顾温源宁自己的意匠心花(原著郑重地在标题下标明问世时间),竟以传主姓氏的汉语拼音为序编排(《武连德博士》则错简),也没有表示哪些是温著集外文,并且遗弃了原书的序文。
  辨识文章的主名是个力气活儿,“编者也就是作者”的“判断”可也忒省心省、事了。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连《中国评论周报》都不闻,连温源宁的作品都不问,怎么就矜诩创获编“足本”呢!作为温源宁的高弟和良友,钱默存当时记温源宁“写了二十多篇当代中国名人小传”,或许少说了点儿,而这个“足本”一下子弄出四十几篇,不亦多乎哉!
  《王德林,“一战斗的公牛”》格外长(译者居然花两个半页去注释“二十一条”),原本有作者署名——L。Y.,就是《中国评论周报》主编助理兼Oversea Chi… nese专栏编辑的林幽(Lin Yu)。假如策划者留意到篇末署的L.L。,那译者手里就不会有它的复印件了。伯蹇叔盲,求玉获石,害得译者出面解释:“L.Y.应为本文作者名字的拼音缩写,待考。”咳,编译者轻易抛弃了职权,愣留“待”读者自“考”。
  《刘铁云先生》(原文无“先生”)英文本有编者的题注,说明是据传主之侄刘大钧发表在《人间世》上的文章编译的(Based on an article by his nephew,Dr。 D.K.Lieu。in“The Jen Chien Shi'h”)。刘大钧也是《中国评论周报》的撰稿编辑 (曾任主编顾问),《刘铁云先生轶事》刊于《人间世》第四期(1934年5月20日),改编者不会是温源宁,因为温源宁不怎么通文言文。在Intimate Portraits里,挨着《刘铁云》的是《章太炎》,也是据《人间世》第十一期上曹聚仁《章太炎先生》编译的,“足本”就没收——莫不是落了?
  高君珊、顾静徽两个女人的小传,写的情事(温源宁未尝留学美国),用的口气,明摆着非温源宁所作。作者像是传主的同性同学(第65页:“那天夜晚,在安阿伯南区大街的一间顶楼房间里,同在一起的有我们三个”云云,第82页:“我们曾在同一套公寓内住过六个或八个星期,我做饭,她洗碗”云云)。葛龚莫辨,雌雄迷离,就一骨脑儿拣进篮子里。 


古都西安 旧城新命
■  郑也夫
  很高兴有机会向西安市政府的同志们,就大城市发展的若干问题谈谈我学习和思考的几点心得。我的谈话分四部分。第一是交通问题,我将侧重于地铁与都市的关系。第二是城市公共空间问题。第三是深度城市化的问题,即如何将农民工融人城市社会中。第四是西安在文化上需要承担的两大功能,保留古典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基因。
   
  一、交通问题
  
  交通问题千头万绪,今天只谈地铁。地铁对大城市太重要了。生物学家说,小动物的身体结构有很多选择。大动物没有,它必须有一个大的骨架,不然就是一堆烂肉。大城市也是这样,没有选择,必须建设地铁。
  中国人开始搞地铁的时间其实不算晚,但是后来停顿了。北京的地铁1969年通车,世界上地铁通车比北京晚的大城市有11个,都是世界名城,但其地铁的长度却都大大超过了北京。比如墨西哥城地铁通车时间稍晚于北京,也是1969年,长度是178公里;旧金山通车时间1972年,长度115公里;汉城通车时间 1974年,133公里;美国首都华盛顿通车时间1976年,长度144公里;亚特兰大是1978年73公里;布加勒斯特是1979年,59公里。去过香港的人都会惊叹香港地铁的方便,但其起步是大大晚于北京的,1980年通车,长度43公里。新加坡地铁则是1990年通车,67公里。这些城市建设地铁统统是在北京之后,但现在的公里数几乎都超过了北京,有些超过北京几倍;
  北京地铁1969年通车,在时间顺序上居世界第36位。以后世界上又有一百多个城市发展起了地铁,其中80个是在1978年以后。也就是说世界上有80个城市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发展地铁。举出这个发展序列要说明什么?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经济力不够,要发展地铁也难。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力得到极大发展。正是在这个时候,地铁在世界范围蓬勃发展,但中国没有跟上。这说明中国地铁发展缓慢,不是实力的问题,是认识的问题。
  现在全世界用地铁的城市有一百六十多个,总长度六千多公里。中国无论是拥有地铁的城市,还是地铁的总长度,与世界相比都是个零头。中国在世界上是人口、面积的超级大国。经济总量上也是大国。虽然“人均”低,但是大家的钱集合起来,绝对是个超级大国,但是世界上有12个国家地铁的总长度超过了中国。美国居第—位,城市地铁总长度1200多公里。日本第二位560公里,英国490公里,德国470公里,法国410公里,俄国已经被独联体分裂,减少了很多城市以及地铁的总长,但仍然有390公里。西班牙是250公里。墨西哥是220公里。巴西是180公里。韩国是170公里。加拿大150公里。这12个国家地铁总长度都长于中国。这个现象再次证明我以上的判惭,不是资金的问题,我们认识有问题。
  很多城市的领导都慨叹地铁是挺好的,但成本昂贵啊。我的看法截然相反,搞地铁太便宜了。全世界为什么165个城市搞地铁;正是因为它便宜啊。人家说开什么玩笑?—公里就三四个亿人民币。不错,是这个造价,但也确实太便宜了,我跟你算个账。
  首先地铁省地皮。一个超大城市的地皮是个什么价?在座的比我清楚。因为对一个城市的建设者,地皮价格是最基本的数字。一条地铁运人的效率,我认为能相当于3条以上的公路。莫斯科人出行50%以上由地铁承载,平均每天每人要坐一次地铁。所以说一条地铁能相当于地面上。3条很宽的公路绝对不为过。1公里长的3条公路的面积是:1000米x50米x3=15万平方米。城市的地铁都修到地皮比较贵的地带。北京、上海的地价是1平米1万块钱乙我们修一条地铁能省 3条很宽的地面公路,也就是可以节省地皮钱15亿元(15万平方米x1万元)。要是相当于4条公路呢?就是节省20亿元。西安的地价就算是上海、北京的一半,一平米5000元,3条公路的地皮价格是7.5亿。4条就是10亿元。修1公里地铁不就是4个亿吗?光是节省地皮钱就够修建费了。不建地铁的话,就得扩建道路,就得征地。这个星球上最宝贵的资源就是地皮。地皮只能增不能减。修了地铁就节省了最昂贵的资源。洛杉矶1/2的地皮都用来修路、用来停车,不荒诞吗?
  地铁对地面的生态有极大的改善。修了地铁以后,城市的路面就不堵塞了,可以还路为街,城市街道可以重新变得赏心悦目。减少了沥青,减少了停车场,增加了绿色,增加了人气,城市地面上会变得富有人情味。
  西安的旅游资源无比丰富,潜力巨大。如果有了地铁,城市交通费用不高,坐地铁、轻轨,要到什么地方都能去,就不仅能吸引有钱人来旅游,还可以吸引不太有钱的人、大学生来旅游。比如日本东京城市地铁是一个网格,到什么地方,你查地图,找到距离该地点最近妁地铁站,下地铁后十分钟肯定可以走到。
  我认识—个报社记者,跟我一样是个自行车族。他的自行车可以折叠起来上地铁,出来后打开接着骑。这个车比较贵,2000元左右,他骑车去越南旅游,就地卖给了来越南旅游的欧美大学生,卖了2000多块钱。因为欧美国家的大学生出去旅游常常是采取自行车的方式,或者自行车和地铁结合。地铁要是非常发达,甚至可以不用自行车。
  我去过莫斯科两天。到那里以后,强行指定的车送我到旅馆,下车一问,绝对是莫斯科郊外,离最远的地铁车站还有一段距离。住下以后我很发愁,就两天时间,我怎么去市里啊?第二天别人告诉坐公共汽车,坐到地铁站。那个地铁站的位置相当于北京的昌平,离莫斯科红场几十公里,但是不到40分钟就到了。我就靠地铁一个人游览了莫斯科。
  来之前我从电脑上查了一下西安建设地铁的规划,有五条线路,但还没有日程,据说一号线正在向国务院申请。我觉得西安的地铁应该很好地借鉴国内外的经验。特别是吸取教训。
  我们地铁建设的第一个教训就是链接太差了。香港、台湾,更不要说东京、纽约了,地铁链接的非常好。你若去火车站,从地铁站就能直接进入,不用上地面。相比较,打的去火车站是很辛苦的,还需要扛着箱子等待检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