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岁月静好 现世安稳-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年六祖惠能有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在点化众生,世间一切物象皆是空幻。有人说,如何修行才可以彻底忘记前尘种种,安然活在当下。既不是消极逃遁,又不是艰难抉择,就能够干净地和过往一笔勾销。

喝一碗孟婆汤吧,那样是否就真的可以删去所有记忆,连同爱恨悲喜都一起遗忘。也许孟婆汤的本意并非是要让一个人如此决绝地了断过去,而是希望每个人可以洗净铅华。从此告别红尘的浮花浪蕊,在菩提树下获得重生。就那样摆渡而去,离开瘦水小桥,碧云烟柳,在江天彼岸,寻找那朵纯洁的菩提花。

那些曾经说好了,在人间同生共死的人,最后也只是一笑作别,江湖相忘。也许某一天在求佛的路上,会再度重逢,但早已忘记昨天的水誓山盟,各自安好。菩提树下,多少冥顽不灵的生命,都可以得到顿悟。他们开始尊重每一种生灵,开始相信世间所有的一切,都是自然天成,没有丝毫造作。

背上禅的行囊,从最深的凡尘里走出,青山作幕,流水为台。江雪独钓的是我,伐薪南山的是我,云中往来的是我,头枕石块的是我。只有与自然同行,才可以不问光年,任凭白驹过隙,内心古井无波。倘若迷失荒野,醉倒枫林,只要找到一株菩提,就寻得归宿。守着一片纯净的天空,感知自然,看日落风清,山河寂静。

渡,水是路,莲为舟。那些与你同船共渡的人,没有谁能够陪你走到终点。一些人半途道别,一些人擦肩而过,一些人不明下落。但我们应该相信,无论路程多少遥远,他们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那道岸。所以,永远不要去质疑一个人的善良,因为在绝境面前,众生早已情不自禁地学会了原谅与宽恕。

世间所有缘分,原本都是寻常的、平淡的。是因为有些故事流转了千年,有些等待辗转了几世,才令人觉得今生的遇见,是多么不易。我们所看到的幸福与灾难,在同一条河流里漂浮,到最后都分辨不出彼此的意义。时光不语,曾经真实相处过的人事,渐次地遥远而渺茫。只有那朵菩提花不会老去,岁月无法将之磨损半分。依旧修炼在红尘里,依旧明净着,清朗着,安稳喜乐,平静祥和。

佛说:“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任何时候,都要做简洁的自我,宽容对待生活,珍爱自己与身边的每一个人。唯有如此,才可以拥有一颗干净的琉璃心。纵是不经意覆满时光尘埃,也泾渭分明。三千世界,掠影浮光,我们看到的就只是一粒微尘、一瓢秋水、一弯清月。

做一个像水一样洁净的梦,梦里已不知几度菩提花开。在万佛悠悠的禅境中,千年也不过刹那,而刹那即是永远。总以为这世上没有不可消解的恩怨,没有不能打动的人心,那些风月往事、前缘宿债,都可以在明净的光阴里释怀。

都说人生是一出永不凋谢的戏,所以任凭江山换主、沧海桑田,只当做是自然规律。落叶空山,苍苔小径,无论曾经以何种方式道别,总会不期而遇。待岁月的浮尘都被过滤,就把每一天当做是吉日良辰,把每个人当做是生命里的初见,把每朵花都唤作姹紫嫣红。

后来,才知道有这么一首歌,叫《菩提花》。清澈的声音婉转地唱彻千年情事,让人忘记修行,不由自主地随之动了尘念。但也只是短暂的凝神,动人的旋律结束后,我们都要放下。任何留恋都将坠入光阴的轮回,多年修炼则会前功尽弃。修禅的境界,不是静水深流,而是随缘则安。

菩提花

我是菩提树上菩提花,冷眼看人世千年尘沙,你流连树下,回眸那一刹,天地间只剩你眉眼如画。

湖面照你衣白似雪傍荷葭,尘念一动红豆为谁发,湖面照你眸光似水傍月华,从此铭记成一生牵挂。

我忘却千年修行轮回凡人家。

只为找寻红尘中一个他,徒步走天涯。

回忆绣我窗纱,清静身影落落谁迎迓。

茫茫人海中桑田变幻又一夏,我已是脚步蹒跚白了发。

昔日菩提下,谁在空自嗟呀,湖面依稀一朵菩提花。

我是菩提树上菩提花,冷眼看人世千年尘沙。

你流连树下,回眸那一刹,天地间只剩你眉眼如画。

长亭十里忆你风袖迎晨霞,清酒一壶醉里弄琴琶。

长亭十里忆你薄衫牵骏马,梅雨一帘多少相思话。

我忘却千年修行找寻一个他,

堕入红尘就从不曾放下,宣纸凭墨洒。

五月的山水下,眉眼如画白衣傍荷葭。

茫茫人海中容颜老去白了发,望断来世尘缘中谁是他。

青瓷一碗茶,沏入了前生卦,菩提树前已无菩提花。

多少情深如许的红绿男女,成了人间陌路。多少地老天荒的誓言,成了风中飞絮。不重要了,在悲悯的佛前,这些红尘琐事早已微不足道。来日方长,如果有缘,愿世间你我,可以相聚在菩提树下。喝几碗禅茶,读几章经文,看一场菩提花落,又花开。

做一株佛前的青莲

也许我们都知道,万物之中被众生认为最有佛性的,是佛前的青莲。做一株佛前的青莲,于净水中悠然生长,不仅是信徒的梦想,更是众生的心愿。

仿佛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只要做了佛前的那株青莲,就可以把种种过往留在那座叫前世的城里。亦不论曾经饮尝了多少人间烟火,都可以在刹那回归纯净。众生痴迷了莲的风骨,爱上那一抹遗世独立的清凉。

多年前,佛与莲做了莫逆之交。灵山胜境,万佛端坐在莲台之上,俯瞰众生。他们对世间游走的万物,施予慈爱,不择微贱。为了万物众生少受煎熬之苦,免去不必要的轮回。曾几何时,佛亦是游历在人间的缥缈微尘,有过离合悲喜。因了某种生物良善的度化,才放下妄想与执著,有了如今的淡然和安逸。

做一株水中青莲,安于佛前一隅。每天听着檐角细微的、不可辨认的风声,看恍惚稀疏的月影。无论槛外光阴流淌得多缓慢,又或是走得有多快,莲依然故我。那些从红尘来到佛前的人,卸下世俗所有装扮,回归本真,和一株莲开始了漫长又清澈的灵魂对话。

莲以慈悲清醒自持,听惯暮鼓晨钟,漫读经卷诗文,早已净化为最有灵性的洁物。莲植于三千弱水中,得一世清白,让散落人间的生灵不再暗自悲伤。那一株青莲已不知在佛前修炼了多少年,沉溺在水中,不能拔节而出,从此轮回也成了美丽。

当一个人面对熙攘尘世无法脱离时,与其妥协让自己跌进染缸,不如通透地放下。在季节的回廊里,看云在天边漂游,月在梢头遥挂,一枝青梅若有若无地探入院墙。如果凡尘真的有那么多的不舍,可以选择留下,只要不去执意荣枯。此后,几卷经书,一盏清茶,在平淡的流年,简静度日,别无所求。

从何时开始,众生羡慕佛前的青莲,虽陷于泥淖之中,却远离烟火,冰清玉洁。也许在那些个山高月小的日子里,莲也会寂寞,但始终可以清醒自持,不惊不扰。真的孤独了,就倚着栏杆,看南飞燕子寻觅旧巢;或跪于蒲团上,听佛陀讲述菩提往事。

彼岸灯火阑珊,此岸晓风冷月。从来红尘与佛界都只有一步之遥,只看众生佛缘和造化。觉悟的人,早已渡河登岸,栖莲而居。执迷的人,还在河中飘荡,不知归返。有人说,等最后一朵花落尽,最后一盏茶凉却,最后一段情了断,就出离。可就是这样的等待,让青丝成了白发。光阴说没就没了,今生的佛缘也不复重来。

虽说出离要趁早,但人间万事终讲究缘法。不是住进庙宇,就可以心静无尘,了我挂碍。亦不是坠落尘网,就污浊流俗,不能解脱。众生平等,佛前的莲,红尘的莲,没有贵贱之分。谁先觉悟,谁就提前走出人间津渡,过般若门,此后无来无往,不悲不喜。

《华严经》云:“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同为青莲,听佛祖讲法,有的一次就醒悟,有的千万次都不解。是守不住孤灯寂寞,还是贪恋凡尘烟火,种种前因皆由自身承担。禅是明镜,可以洞穿世间迷离幻象,让该留的留,该走的走。

出离,无须装点行囊,而是放下布袋,濯洗心灵,物我相忘。出离是退出繁华落英,不问红尘事,做我方外人。彻悟,是再不为世相迷惑,任何时候都流露真实的自我。禅的境界,最珍贵的莫过于自然通透。就算迫不得已不能出离,陷于市井之中也要超然事外,禅心止水。

心似莲开,一叶一花皆为禅。芸芸众生爱她一半入尘,一半出尘的自在坦然。莲从不给众生任何承诺,不许下任何约定,因为所有虚无的等待都是那么无辜。也许因为莲别具风韵的佛性和清洁,让众生一见倾心。所以他们祈愿,今生可以做一株佛前青莲,敢于寂寞地细数光阴静美,月圆月缺。

也许众生不明白,为何那株青莲历经沧海桑田,依旧可以在季节的路口不期而遇,并且永远那样的风轻云淡,漫不经心。修行之人当如莲,洗尽铅华,淡淡而开,浅浅而落。坐于蒲团上,看万物山河一律平等,度一切可度之人。

唐人李翱写了一首问道诗:“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禅的存在,就是这样的自然,如白云在天,净水在瓶,清透明了,简洁质朴。人间万物总关禅,修禅之人,不论尊卑,不论深浅,只需有一颗纯净向道的心。

窗外挂着菩提月,水中静植妙心莲。年华似雪,在炉火上烹煮,所有的悲欢都被蒸腾,留下透明的清水供众生品尝。禅可以疗伤,可以解毒,可以给渴望清凉的人以风,给期盼温暖的人以阳光。永远不要质疑一个人的禅心,也永远不要问该如何修禅,因为禅是行云流水,自在天然。

佛说,来日往生极乐,是在七宝池上莲花中化生。一人一朵净莲,资质好的,开得早些,悟性差的,开得迟些。同在修行路上,不管是波澜不惊的禅定,还是担月挑风的苦行,归处,皆是一样。纵是化身千百亿,也须沉浸在功德水中,等待一次逢缘的绽放。

《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这就是禅的境界,不管过程如何,山重水复或千岩万壑,到最后,万流同宗,万法归一。所以,在每一个修行的日子,不必跋山涉水,只安于当下,看窗外微风细雨,云来云往。

穿过荆棘遍布的人生丛林,前方已是一路平川,天远地阔。放下执我,随缘自在。来世愿化生莲台,坐弥陀身下听经。用菩提悲心,度我如莲众生。

那些红尘中的擦肩

人的一生有太多的际遇,无论你选择哪条路径行走,都会有擦肩的过客。红尘之内如此,菩提道场亦如此。在必然的聚散离合里,这些人有一天都会离你而去。缘深缘浅,时光长短,也只在来往之间。

因缘流转,起灭都不可预测。这世间没有谁可以真正地陪你走到人生的最后,万古不变的唯有绿水青山。那些参悟了佛性的生灵,在远行的路上注定不会迷失,不会寂寞。穿过摩肩接踵的人流,许多错失的机缘都成了收获。因为哪怕只剩下一席寒榻、一件旧衫、一碗清粥,我们还可以依托自己。

每个人都是渡河的石子,都是我们走向光明的灯盏。相逢是云聚,离别是云散,都不会影响天空的美丽。漫步在红尘交错的阡陌上,与谁同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给自己找到那条明朗通透的路,此后碧水云崖,天高地远,不尽悠然。

随缘自在,自在随缘。一尘含万象,一念具三千。世人总喜欢把相遇当劫数,把名利当做挣脱不了的尘网。却不知,一颗禅定的心可以承担人间一切风云变幻,世浪翻涌。那些曾经狭路相逢的人去了哪里,早已不需要答案。

《圆觉经》云:“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犹如空花,从空而有。幻花虽灭,空性不坏,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人生幻化如梦,一个擦肩,一个转身,便物事人非。对于过往,不须回首,当像清风一样干净、流云一样洒脱。

修行之人,一切法,皆为佛法;一切心,皆为禅心。用般若的眼睛看婆娑世间,每一粒微尘都有定力,每一株草木皆为良药,每一寸土地都遍开莲花。人间是最完美的修行道场,在浑浊的烟火中,可以找到一面清明的镜子,见性成佛。从此便是清风朗月,快意平生,水天一色,山河自在。

佛在人间游行,众生都有与佛相遇的机缘。也许在某个青石雨巷,某个离别渡口,抑或是某个落叶山径。又或许喝过同样一壶茶,采过相同的一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