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当中国称霸海上-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交由宝船来承担这趟任务。    
    (远洋船行的“福船”,以其本身所具有的高船首及龙骨延伸出的船身长度,为宝船提供了模型朱棣征调福建的船工来龙江船厂建造其他的各式大帆船,特别是用以在南方海上航行的大帆船。这些船舶具有形状尖锐、“尖如刀”的船身,可以在航行时冲破巨浪,以及宽阔的舱面。龙骨安在V字形船身的底部,以增加航行时的稳定性。船头跟船尾两边隆起,每艘船都有四层甲板。最下面一层的甲板,装满泥土与石块作为压舱底的东西。第二层舱面是人们住宿的地方和仓库的位置。第三层甲板或顶舱则结合室外的厨房、食堂与舰桥。第四层甲板是一个高度很高的作战平台,它有时会与大帆的功能产生冲突。这些船舶的船头极其坚固,是用来撞击小船的。它甚至也用以抵御暗礁的撞击,而暗礁乃是南中国海上的一个威胁。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吴王夫差曾在靠近福州的闽江岸设立了一个船厂,而且用福建来命名这种由地方建造的优异帆船,即有名的“福船”。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马可·波罗曾在陪伴阔阔真公主前往波斯的伊儿汗国时,率领一支由14艘“福船”组成的船队在福建泉州停留,当时,每艘船都有四桅、九帆,为数约250到260名的船员。明代所有的战船与海岸的巡防船,也都是“福船”。按照一般惯例,福船的船首都绘着“龙睛”,这样一来,船只就可以“注视”着他们要去的方向。(关于“福船”,参见ChenQiandChenYangdong,“Chinesefuchuan”,ProceedingsoftheInternationalSailingShipConference,Shanghai(December4…8,1991),ShanghaiSocietyofNavalArchitectureandMarineEngineering,页298308。)在龙江船厂的船工,将沙船与福船的设计结合,进而为宝船的船队建造了一种新式船体。因为要迎合成祖的狂妄心态,向世界展示他的伟大政权与据有皇位的正统性,所以舰队中最壮丽的宝船,造得是硕大无朋。许多历史的记录记载它的尺寸,用繁写的“肆拾肆”,而非“四十四”,因此这个数字应该是精确的。宝船或龙船“长肆拾肆丈,阔拾捌丈”。(繁写的数字见于许多历史资料,如《三宝征彝集》。参见陈延航,《郑和宝船为福船新考》,收于《郑和与福建》,页92。)然而,官方长度的一华尺,在整个明代就有很大的不同,从一尺等于9。5英寸到13英寸都有。更且,华尺视其用于何种建物或使用于何地而定,也有很大的不同;帝国的建筑规格并不一致。    
    


第二部分第四章 宝船(2)

    早期计算宝船尺寸的大小,以一华尺等于12。129英寸(明工部尺),或13。338英寸(淮尺)作为基准,这些尺寸是江苏地区为了建造“沙船”所定的标准规格。根据这些标准尺来算,一艘44丈(一丈等于10尺)的船舶,有448。8到493。5英尺长。这么长的木造大帆船,并不利于作战,即使它真的禁得起航海,但还是令人难以相信。现在的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宝船虽然在南京建造,但它们设计上的雏型应该是福船,因为大多数的龙江船工来自于福建地方,他们也都将工具带来了。根据在福建考古出土的实际造船尺,长度从10。53到11。037英寸都有,现在大家都相信最大的宝船,长度介于390到408英尺之间,宽度介于160至166英尺之间。这是直至目前为止,世界各地所曾造过的最大的木造帆船。(关于“福建尺”,参见陈延航,《郑和宝船复原研究》,《船史研究》,第二期(1986年),页92。至于“淮尺”和“明工部尺”,得自于1993年3月17日与陈延航的通信。)    
    施于帝国最重要船舶上的“四四四”(44丈4尺或444尺)这个数字,并非随便给的。“四”这个数字代表“地”,因为中国人认为地有“四隅”。中国人也认为“中国”(TheMiddleKingdom)位居四海之中。其他还有四方、四季、四维——即儒家思想中所指的四种维系天下的德性:礼、义、廉、耻。对宝船来说,所有“四”的数字都是吉兆的联结。(关于“四”的吉祥意义,参见WolframEberhard,DictionaryofChineseSymbols,Singapore,Federal,1990,页115—116.)宝船长度虽然比起中国以往所建造过的任何远洋大帆船为大,但风格与船体却跟早期船只的模型没什么不同。唐朝的船有20丈长,宋朝的船则接近40丈。宋徽宗的“客舟”长10丈、阔2。5丈;而他作为特使任务之用的“神舟”,据说有3倍大。元世祖忽必烈的船,每一艘超过十帆,据说可搭载1000人。而在杭州西边的大湖上,则有宋朝人叫“西湖舟船”的巨大游艇,据推测长50余丈,“皆奇巧打造,雕栏画栋,行运平稳,如坐平地”(关于宝船之前较大型的船只,参见郑鹤声、郑一钧,《略论郑和下西洋的船》,《郑和下西洋论文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5年),页54。)。    
    迄至永乐皇帝时,船只似乎仍一样的体势巍然,而且,在他建造宝船的同时,他曾降旨为其皇考的陵墓打造一块巨大的石碑。这块石碑,据猜测高135英尺,宽45英尺,厚12英尺。〖ZW(译注:据胡广,《胡文穆公文集》(收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二十八册,台南:庄严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卷十《游阳山记》云:“皇帝用建碑孝陵,石于都城东北之阳山,得良材焉。其长十四丈有奇,阔不及长者三之一,厚丈二尺,色黝,泽如漆。”(见页六五一))但在南京以东约八英里的阳山皇家采石厂完成这项工程之前,官员奏报皇帝,说这块石碑太大、太重了,无法搬运。如果这块石碑被竖起来的话,那将是全世界最大的石碑。然而,这块差不多是从整块巨大的大圆石上切割下来的巨大石碑,今日仍然躺在废弃的采石厂,成了朱棣雄心壮志的纪念碑。    
    龙江船厂大部分的干船坞,都有90到120英尺宽,而其中两座干船坞更达210英尺宽,足以容纳一艘160到166英尺宽的船。以宝船的长度而言,宽度显然较大。(宝船这种长宽比比较小(比值为1。2)的情况,可由最近的考古发现来证实。1973年,一艘宋代的船在福建泉州被发掘出来,长79英尺、宽30英尺,长宽比是2。6。相关论述,参见泉州湾宋代海船复原小组,《泉州湾宋代海船发掘简报》,《文物》,1975年第10期,页1—34;DonaldH。KeithandChristianJ。Buys,“NewlightonmedievalChineseseagoingshipconstruction”,TheInternationalJournalofNauticalArchaeologyandUnderwaterExploration,10:2(1981),页119—132。)但就像典型的福船一样,他们都是“平衡如秤”的,具有高稳定性的设计,如V字形的船身、长长的龙骨和稳重的压舱底。龙骨是以铁筋将数根长木料捆束而制成。当船在狂风暴雨的天气下颠簸前进时,船首的水柜会注入部分海水,以减缓海浪猛烈的摆荡。这时,船两侧的浮锚也会放下,以增加船在狂暴大海上的稳定。在船尾是一对用以在近海停泊的8英尺铁锚,每一个重量估计超过千磅。每根铁锚都有四只爪,而每只爪都是从主锚分离出来的尖锐角铁。这种外形的锚,早在基督纪元一开始就已经在中国开始使用了。    
    宝船在设计上,又应用了另一项中国的发明——防水隔舱,更增加了宝船的强度。这种防水隔舱,是仿自竹子多节的结构。另外,宝船也使用可以升降的平衡舵,产生额外的平稳度,就像额外的龙骨一样。平衡舵就像许多安在船尾桩前面的舵一样,安在船尾桩后面,以使宝船这样大的船舶易于驾驶。欧洲的造船技术引用防水隔舱、船尾桩和平衡舵的设计,则已迟至18世纪末或19世纪初。(关于“平衡舵”,参见Needham,ScienceandCivilizationinChina,Ⅳ:3,页655—656.)然而,从宝船的帆具、索具与重要的设施来看,它又相当类似“沙船”。这种船有9枝错开的桅杆,与12张以红丝料制成的方形大帆。因此,它们能充分地利用风力,而且比典型的福船航行得更快。虽然宝船戴着24座射程达到800或900英尺的铜炮,但它并非战船,因为它没有福船为战斗而设计的高台或延伸出去的厚板。事实上,宝船是为了装载各色宝物而设计的。船上有供朝廷特使使用的豪华舱房,且装潢有露台和附栏杆的轩堂及前厅。宝船的船舱则满载了用以跟外国交换的高级丝绸和瓷器。船身雕绘着鲜丽的图案,船首装饰着兽头雕像及目光炯炯的龙睛,在船尾则饰以龙凤纹和鹰、球图案,象征着好彩头。船的底部涂上白漆,接近红色水线的地方,则是一个太极图案。    
    成祖在永乐三年(1405)春天,于南京所聚集的这支拥有317艘船的船队中,到底有多少大型的宝船,现已无法知晓。据明朝小说家罗懋登在16世纪所写的一本有关郑和远航的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中所述,这种由总兵太监及其他使节所指挥的华丽船舶,仅仅只有4艘。而且,从历史资料的记载也可以证实,宝船船队大部分由各种大小的其他形式的船只组成。在整个船队中,次大的船是八桅的“马船”,有些长达339英尺,宽达138英尺。马船主要载运马匹,亦即朝贡贸易中的主要部分,当然还载运有其他贡品和船只航行修缮船舶的各种必要材料。其次,是七桅的“粮船”,大约长257英尺、宽115英尺,负责装载全体水手——有些次远航的人数达到2。8万人——所需的食物。宝船船团中的大部分士卒,则由六桅的“客船”负责载运,该型船只长220英尺、阔83英尺。宝船船队拥有两种战船,一种是五桅,长165英尺的“福船”,另一种是比较小的八橹巡游艇,大约长120英尺或128英尺,用以震慑海盗。(关于宝船船队各型船只的记述,见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十五回;郑鹤声、郑一钧编,《郑和下西洋资料汇编》,上编,页204—206。在计算船队中规格较小的船只时,以一尺等于10。5英寸计算。)    
    特殊的水船是为了伴随宝船而特别建造的,它可以在海上供应人们干净的饮水长达一个月或更久,这是世界各地有史以来首次为大型的舰队提供这样的便利。然而,船队通常还是必须试着每10天就在港口停泊一次,以便注满水舱,所以一次大型的远征,大约需要20艘这样的水船。    
    宝船船队在海上航行时,可能借由巧妙的声号与视讯系统,来达成各式船只之间的通信传递。所有的船只,都配给大旗一面、信号钟若干、小旗五面、大鼓一面、铜锣若干,以及灯笼十盏。人们习于在船上用声音信号发布命令,响亮的鼓声足以让相邻的船只彼此听见,警告它们在暴风雨接近时避往安全的港口。在黑夜或恶劣的天气下,则通常用灯笼来传递信号。宝船船队并且使用鸽子作为远距的通信联络媒介。每一艘船都可以借由本身特殊的颜色,与一面上面写着白色大字的黑旗,来分辨自己属于哪个支队。(关于船只间的通信传递,参见陈延航,《郑和宝船复原研究》。)    
    当宝船船队建造完毕时,全体船员亦召集整齐。航程当中,在居首的总兵太监下面的,是作为朝廷的代表与特使的7名钦差正使太监。在正使太监下面工作的,是10名副使监丞所带领的52名没有特殊官阶的内监。在太监监管之下的军事将领,包括负责指挥伴随船队前来的所有部队的两名省级的都指挥使,负责督饬军团下属的93名指挥,104个营级的千户,以及103个连级的百户。每一艘船的船长,都经皇帝特别指定,并赋予“生杀”的大权,以维持船上的秩序。另外,船队上也有准备官方文件的书记官二员,负责管理粮食供需的户部郎中一员,及负责掌管谒见外交礼仪的礼部官员二员。另外,又有阴阳官一员,辅以阴阳生四员,负责仰观天象,预测天候,掌管历日,解释自然现象。又有官名“通译番事教谕官”——即“通晓番书之教师”——的教官十员,在船上担任翻译官。在这些人之中,当然有通晓阿拉伯语和一些其他中亚语言的人。    
    


第二部分第四章 宝船(3)

    这支船队另有180名医官和药生,专事收集外国的药草。整个船队,大约每150人就可以分配到一名医生。大多数普通的水手和士兵,都是被处流刑的罪犯。最后,专业的工匠如铁匠、醝匠与搭罩篷匠,也被包含在这次出使的任务中,以应付在海上航行时所需要的修缮工作。(关于出海成员的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