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水千山走遍_三毛-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看再过三日便要离此去巴拿马了,偏是情怯,不太肯会麻烦别人,只怕人家殷勤招待,那便令我不安了。电话终于打了,讷讷的自我介绍,那边徐寞就叫起我三毛来,说是姐姐早来信了,接着碧瑶也在喊,要我过去吃晚饭。巧是他们农场大麦丰收,当天请了许多朋友,中国人,外国人都有,定要一同去吃饭。 

    晚上徐寞开车亲自来接,连米夏都强邀了一起去,这份情谊,叫人怎么拒绝? 

    徐寞及碧瑶的家,如果在台北,是千万富翁才住得起的花园小平房,他们却说是哥国最普通的住宅。我仍有一些失望,只因徐家不住在农场里。其实孩子上学的家庭,住在偏远的农场上是不方便的,徐家两个可爱的孩子,五岁的小文是双声带,家中讲中文,学校讲西文。可是她的儿童画中的人脸,都是哥斯达黎加味道的。那个夜晚,遇见了在此定居的中国同胞,其中当然有徐寞农场的全伙好友们。 

    这些农夫谈吐迷人,修辞深刻切合,一个个有理想、有抱负,对自己的那块土地充满着热爱和希望。他们称自己的农场是“小农场”,我听听那面积,大约自己走不完那片地就要力竭。 

    如果不是为了社交礼貌,可能一个晚上的时间都会在追问农场经营的话题上打转。毕竟对人生的追求,在历尽了沧桑之后,还有一份拿不去的情感——那份对于土地的狂爱。我梦中的相思农场啊! 

    谁喜欢做一个永远飘泊的旅人呢?如果手里有一天捏着属于自己的泥土,看见青禾在晴空下微风里缓缓生长,算计着一年的收获,那份忠实的心情,对我,便是余生最好的答案了。 

    徐寞和碧瑶怪我太晚通知,来不及去看他们的农场和乡下。最后徐寞又问我,能不能多留几日,与米夏一同下乡去。我不敢改变行程,只怕这一下乡,终生的命运又要做一次更大的变动。而现实和理想必然是有距离的。更怕自己孤注一掷,硬是从头学起,认真辛苦的的去认识土地,将自己交付给它,从此做一个农妇——。 

    徐寞在送米夏和我回旅舍时,谈起他的孩子,他说:“希望将来她也学农!”听了这话,心里深受感动,他个人对土地、对农夫生活的挚爱,在这一句平凡的话里面表露的清清楚楚。我们这一代的移民是不同的了! 

    哥国地广人稀,局势安定,气候温和,人民友善真诚。学农的中国青年,在台湾,可能因为土地有限而昂贵,难以发展。在这儿,如果不怕前十年经营的艰苦,实是可以一试的地方。带着刻苦耐劳不怕吃苦的中国人性格,哥斯达黎加会是一片乐土。 

    上面这番话,包括了作者十分主观的情感和性向。事实上移民的辛酸和价值,见仁见智,每一个人的机遇又当然是不同了。 

    光是选择了自己的道路和前程,能否成功,操在自己手中的那分决心,事实上只有一半的承诺和希望,毕竟大自然也有它的定律在左右着人的命运呢! 

    另一种移民 

    圣荷西是一个不满三十万人口的首都,满街中国餐厅,几步便是一个。去了几家,营业都不算太兴旺,价格却是不公平的低廉。想来此地餐馆竞争仍烈,价高了便更不能赚钱。去了一家中国饭店认识了翁先生。都是宁波人,谈起来分外亲切。那晚没有照菜单上的菜吃,翁先生特别要了“清蒸鱼”给我尝。 

    这份同胞的情感,没有法子回报。也只有中国人对中国人,不会肯在食物上委屈对方,毕竟我们是一个美食文化的民族。 

    翁先生来了哥斯达黎加五年,娶了此地的女子为妻。白手成家,年纪却比米夏大不了两三岁。能干的青年,中文程度在谈吐中便见端倪,在见识上亦是广博,分析侨情十分中肯,爱家爱国,没有忘记自己的来处,在异乡又创出一番天地。想想他的年纪,这实是不容易。 

    所以我又说,这一代的移民,我们台湾移民,在哥斯达黎加,是表现杰出的。 

    我想再来 

    与徐寞和碧瑶相见恨晚,他们可爱的大孩子小文,赚去了我的心,另一个因为太小,比较无法沟通。碧瑶说得一口西班牙文,初来哥国时住在没有水电的农场上,那种苦日子一样承受了下来。而今相夫教子,过得怡然本分,说起农场和将来,亦是深爱她自己选择的人生,这一点,便是敬她。 

    三日相聚,倒有两日是碧瑶煮菜包饺子给米夏与我吃。徐家的朋友们,个个友爱,更可贵的是彼此谈得来,性向相近,都是淡泊的人。 

    本是没有什么离情的异乡,因为每一个人的友谊,使我一再想回哥斯达黎加。 

    异乡人 

    在我的旅程中,哥国是来休息的一站,便真的放松了自己。有时就坐在公园内看人。 

    一个卖爆米花的潦倒中年人,掮了一个大袋子,就在公园里一个人一个人的去兜。默默的看他跑了三四圈,竟没有一笔小生意成交。 

    最后他坐到我身边的长椅子上来,头低垂着,也不去卖了。 

    “你怎么不卖给我呢?”我笑着问他。 

    他吃了一惊,抬起头来,马上打开了袋子,拿出纸口袋来,问我要几块钱一包的。 

    我不忙接米花,问他今日卖了多少。他突然眼睛湿湿的,说生意不好做。 

    原来是古巴出来的难民,太太孩子都留在那儿,只等他在异乡有了发展去接他们。 

    “卖了几个月的爆米花,自己都三餐不济,只想等到签证去美国,可是美国没有一个人可以担保入境,有些早来的古巴人在这里已经等了三年了,而我——” 

    我静静的听着他,看他擦泪又擦泪,那流不干的眼泪里包含了多少无奈、辛酸和乡愁——。 

    “这包米花送给您,在这个异乡从来没有人跟我讲讲心里的话,说出来也好过些了,请您收下吧!” 

    他交给我一个小包包,站起来慢慢的走开去了。我摸摸口袋里的钱,还有剩的一叠,忍不住去追他,塞在他的衣服口袋里,不说一句话就跑。后面那个人一直追喊,叫着:“太太!太太!请您回来——” 

    自己做的事情使我羞耻,因为数目不多,同情别人也要当当心心去做才不伤人。可是金钱还是最现实的东西。第一日抵达达哥国的,别人也舍给我过一枚铜板,那么便回报在同样的一个异乡人身上吧! 

    我是见不得男人流泪的,他们的泪与女人不同。离去 

    只因圣荷西是一个在十八世纪末叶方才建造的城市,它确是一个居住的好地方,但是在建筑和情调上便缺少了只有时间才能刻划出来的那份古意盎然。 

    这儿没有印地安人,亦是不能吸引我的理由之一。哥国太文明了。 

    走断了一双鞋,在此又买了一双新的,预备走更长的路。离去时,坐在徐寞的吉普车上,看着晴空如洗的蓝天和绿色的原野,一路想着农场的心事——我会为着另一个理由再回这儿来吗? 

    上机之前要米夏给徐寞拍照。这些中国好青年在海外的成就和光荣,是不应该忘记的。



 美妮表妹

    又是陌生的一站了。 

    机场大旅馆的价格令人看了心惊肉跳,想来小旅馆也不可能便宜。 

    这儿是巴拿马,美国水准,美式风格,用的钞票也干脆是美金,它们自己只有铜板,纸钞是没有的,倒也干脆。旅途中经费充足,除了宏都拉斯超出预算之外,其它国家都能应付有余。可是住进巴拿马一家中级旅社时,却使人因为它的昂贵而忧心了。 

    抵达的那个夜晚,安置好行李,便与米夏拿了地图去老城中心乱走,只想换一家经济些的安身。 

    找到一家二十多块美金一间的,地区脏乱不堪,恶形恶状的男女出出进进,它偏叫做“理想旅舍”。门口的醉汉们也罢了,起码躺在地上不动。那些不醉的就不太好了,即使米夏在我身旁,还是不防被人抓了一把。我停住了步子,骂了那群人一句粗话,其实他们也实在没有什么认真的恶意,却将米夏吓得先跑了几步才回头。那样的地区是住不得的了。 

    二姨的女儿在此已有多年了,虽然想念,却又是担心惊动他们一家,住了一夜,迟迟疑疑,不知是不是走的那日再打电话见见面,这样他们便无法招待了。 

    虽说如此,才有四日停留,巴拿马不预备写什么,而亲情总是缠心,忍不住拨了电话。再说,这个妹夫我是喜欢的。只说了一声:“美妮!”那边电话里的表妹就发狂的喊了爬来——“平平姐姐——” 

    那声惨叫也许地是她平日的语气,可还是害我突然哽住了。表妹十年远嫁,她的娘家亲人还算我是第一个来巴拿马。过了一会儿,表妹夫也打电话来了,惊天动地的责我不叫人接机,又怪不预先通知,再问我身体好不好,又说马上下班,与表妹一同来接了家去。 

    这份亲情,因为他们如此亲密的认同,使我方才发觉,原来自己一路孤单。 

    虽然不喜欢劳师动众,可是眼见表妹全家因为我的抵达而当一回大事,也只有心存感激的接受了他们的安排和招待。在旅馆楼下等着表妹与妹夫来接时,我仍是紧张。米夏说好是不叫去的,他坐在一边陪我。 

    妹夫外表没有什么改变,只是比以前成熟了。表妹相逢几乎不识,十年茫茫,那个留着长发、文静不语的女孩,成了一个短发微胖戴眼镜的妇人。表妹拉着我的手腕便往外走。当然米夏也被强拉上车了。“不要米夏去,我们自己人有话讲,他在不方便!”我抗议着。 

    表妹倒是实际:“有什么话要讲?吃饭要紧,先给你们好好吃一顿再做道理!” 

    十年前,表妹二十岁,妹夫也不过二十四、五岁,两个不通西班牙文的大孩子,远奔巴拿马,在此经商,做起钟表批发买卖,而今也是一番天地了。 

    表妹与我仍说上海话,偶尔夹着宁波土话,一点不变。变了的是她已经羼杂了拉丁美洲文化的性情:开放、坦率,西班牙文流利之外,还夹着泼辣辣的语调,是十年异乡艰苦的环境,造就了一个坚强的妇人,她不再文弱,甚而有些强悍。用餐的时候,我无意问讲起表妹祖母在上海过世的消息,本以为她早就知道的,没想台北阿姨瞒着她。这一说,她拍一下打了丈夫一掌,惊叫起来:“德昆!德昆!我祖母死啦!死掉啦!”说着说着便要哭出来了! 

    眼看要大哭了,一转念,她自说自话,找了一番安抚的理由,偏又是好了起来。 

    初初见面,在餐厅里居然给了表妹这么一个消息,我自己内疚了好几日,谁晓得她不知道呢? 

    “你前两年伤心死了吧?”表妹问我,给我夹了一堆菜。“我吗?”我苦笑着,心里一片空空茫茫。“要是表姐夫还活着,我们家起码有我跟他讲讲西班牙文——”表妹又说。 

    我突然非常欣赏这个全新的表妹,她说话待人全是直着来的,绝不转弯扶角,也不客套,也不特别安慰人,那份真诚,使她的个性突出、美丽,而且实在。 

    只有四日停留,不肯搬去表妹家,只为着每日去会合米夏又得增加妹夫的麻烦。虽然那么样,表妹夫仍然停了上班。 

    自由区的公司也不去了,带着米夏与我四处观光。换钱,弄下一站的机票,吃饭和一切的一切都被他们包办了。在巴拿马,我们没有机会坐公共汽车。名为表姐,在生活起居上却被表妹全家,甚而他们的朋友们,照顾得周周密密。 

    在这儿,同胞的情感又如哥斯达黎加一般的使人感动。农技团苏团长一家人过来表妹处探望我,一再恳请去他们家用餐。妹夫不好意思,我也坚持不肯麻烦苏妈妈。结果第二日,使馆的陈武官夫妇,中国银行的向家,苏家,彭先生,宋先生加上表妹自己,合起来做了满满一席的酒菜,理由是——请远道来的表姐。 

    苏家的女孩子们离开中国已经好多年了,家教极好,仍看中文书,是我的读者。武官太太陈妈妈也是喜欢看书的。看见别人如此喜爱三毛,心里十分茫然,为什么自己却不看重她呢!难道三毛不是部分的自己吗? 

    巴拿马本是哥伦比亚的一部分,当年它的独立当然与美国的支持有着很大的关系。 

    运河与自由贸易区繁荣了这个国家,世界各地的银行都来此地吸取资金。市区像极了美国的大城,街上的汽车也是美国制造的占大多数,英文是小学生就开始必读的语言。虽然美国已将运河交还给巴拿马政府了,可是美军在此驻扎的仍有三万人。 

    妹夫与表妹各人开的都是美国大车,渡假便去迈阿密。免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