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文化名人论读书苦乐-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爱谈新学,我却爱谈旧学。”他这一句话,就完全把他的肚皮打开来,
给我来看了。
凡是稍为懂得一点经学门槛的人,都知道:所谓新学之新字,是王
莽的朝号。王莽时有一个刘歆,专门去制造伪经,康有为叫伪经做新学。
新学并不是与旧学对举的名词,这位老先生连起码的常识都没有,
谈甚么读经,谈什么尊孔?
这位老先生现在墓木已拱,他在生的时候,我颇爱到他家中去,虽
然有时会被他骂到狗血淋头,但他的家中依然是好去处,因为他有一个
姨太太,做得一手好的粉果,在市上是吃不到的。总而言之,我不反对
尊孔,但认为,在未决定尊与不尊之前,应先读孔子的书,孔子是客观
的存在,而尊与不尊,是自己的主观结论。
主观结论没有客观上的支持,那是万分危险的!
美国人的读书态度
有一次,我和一个朋友去看一个中国画家的画展。这画家是以写人
物画知名的。
其中有一幅画,写一个书生,正在读书,其旁站一个女人,替他加
上炉香。不用问:画题必然是“红袖添香夜读书”了。
这幅画,在我看来,没有多大的了不起,但了不起的事情,却是这
一个美国朋友不断地追问,这一幅画的意境是什么。
要把画的意境向朋友说明,那就是大件事了。
为什么是大件事呢?这因为:中国人与美国人对读书的态度,有所
不同。
不能否认,中国人对于读书的观念,太过隆重;而美国人对于读书,
视为一件平常已极的事情。其平常,有如搔头和抓耳朵一般。
我曾见过一个美国青年人,倚在大球场的铁丝网上,金鸡独立地仅
是一脚到地,读一本书,读上两个钟头,没有变换位置,直到他的书读
完以后才走开。
中国人能这样读书的,我似乎还未见过。中国有一点钱的人家,都
有一间专为读书而设的书房。较次的,也会在自己的卧室里边,设一张
书桌。这一种豪华的设置,一般美国人是没有的。美国人家中有书桌的,
百中无一;美国人要读书,都在吃饭的桌子上边。美国人不见得家家都
有饭厅,没有饭厅的人,吃饭的桌子,就在厨房内,因此,厨房就是美
国人的书房。
书籍放在什么地方呢?书籍放在车房壁上的架上边。把新书买回
来,放到车房去。
美国人没有书房,美国人却随时随地读书。美国人读书,不必找宁
静的环境。在闹市中,经常有一块小草地,草地上有一两张椅子,椅子
上坐着的,就是美国的读书人。
在香港,坐电车,由上环坐到筲箕湾,其实是很好的读书机会,但
是,依我的观察,在电车上看报纸的人有,看书的人,却不多见。
在美国,随时随地都看见人读书。这不是说,美国人勤力,而是说,
中外对读书态度,有所不同。
历史上,中国的读书人,是一种特殊的人物。《幼学诗》说:“万
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又描写读书人十年窗下,一朝得志,曰:“有
人在平地,看我上云梯。”由于读书人是一种特殊的人物,因此,读书
也变成为一种神秘的事情。神秘之极,便变成为“红袖添香夜读书”。
平心论事,红袖添香,未尝不好;如果必要红袖添香,才能读书的,那
就不免太过隆重其事了。
由于读书要隆重其事,因而,便有人“借头借路”,不肯读书,并
为自己不肯读书来解脱。记得二十多年前,看到了一本好书,介绍朋友
去看。朋友吝啬不肯买书,我就把我的本子借给他,订明一个月以后看
完归还。一个月以后,朋友把书还给我,但说:完全没有看过。我大以
为奇。朋友皱眉道:“白天我要上班,晚上回到家中,太太晚晚都设麻
雀局,叫我怎有机会看书?”
如果家内有人打麻将,自己就不能看书,这样的借口,实在太过牵
强了。一个真正肯读书的人,不仅旁边有人打麻雀,可以看书,甚而旁
边有人打架,也可以看书。
毛病在于:中国人把读书看得太隆重,其实,读书之平凡,有如搔
痒;不见得有人在旁,就不可以搔痒的。
先要把读书看得平凡,才可以读书。如何令到自己心理上对读书看
得平凡,先要忘记了读书人是一种特殊人物,而读书并不是一件了不起
的大事情。
其次,对读书的结果,不要期望过高。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书
中有美颜如玉”,这是骗人的。
正确的读书态度是:有空便要读书。不读书,浪费光阴,未免可惜。
至于读书是否有收获呢?仍应该相信古人的话:“正其谊不谋其利,
明其道不计其功。”
美国人读书态度之所以可取,就是美国人把读书视为生活的一部
分。
[瑞士]赵淑侠
看闲书
所谓“闲书”,我想指的就是课外书籍。一般文艺作品、小说、诗、
戏剧、散文等等,都该算在里面。也许讨论人生修养的作品可以勉强算
做“正经书”,但因与课业无直接关系,怕只好还是算它为“闲书”了。
人在青少年期间,因为求知欲的要求,很少有不爱看闲书的。如果
一个人从来对闲书没兴趣,也真没看过的话,这个人一定是既缺思想,
又无趣味。
我就曾遇见过那样的人,根本不知思想与精神为何物?仿佛人活着
的内容只是吃饭、睡觉和上班,对于生活以外的世界全不知道,既缺常
识,又乏词汇,说出的话肤浅得令人吃惊,内容也无聊到叫人想打瞌睡,
直到有次他自己很骄傲地说:“那些‘闲书’有什么用?我一本也没看
过,没兴趣。我做学生时候是最本份的好学生,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功课
上。”我才明白了他之所以如此无趣味无思想的原因。当然,对于像那
样一个学有专长、又曾是好学生的人来说,看闲书可能并无需要。但我
总认为,人非草木,更非机器,一点滋润灵魂的东西总是需要的。如果
他看过一些闲书的话,谈话内容一定会丰富一些,性情会优美一些,见
解也会深刻一些。
现在的少年人,因为学校的课业繁重,升学压力大,从上学那天开
始,忙的就是升学这一件事:小学时候就要拼命用功,以备将来能上好
的初中,初中毕业上好的高中;好高中毕业出来的好学生,才能考上大
学,前途才有希望。但要达到这个听来很简单的目的,付出的却是整个
的童年时代和少年时代,在这个期间内,父母和师长都会不厌其烦地叮
嘱:用功,用功,用功!这个时期的年轻孩子们,忙的就是“纯用功”,
每天除了忙着上学和做功课之外,只有吃饭和睡觉的时间,哪里还有空
闲看课外书籍?如果因为看闲书而耽误了正经功课,岂不是“因邪误
正”?因此,一般家长和学校并不鼓励孩子看闲书,如果不幸哪家的孩
子对闲书的兴趣比对正经书(指学校课本)还大,那做父母或老师的真
会为他捏一把汗,为他的升学问题,或整个一生的前途,都要发愁了。
四年前我回国探亲,见到一些以前的老朋友。他们之中多半儿女已
经读中学。功课好的,身为父母者当然引以为荣,喜不自胜。但也有几
个朋友,说孩子念书不知用功,令人头痛。其中有一位,十分忧形于色,
说她十四岁的儿子:“对功课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可是一看起小说来
就废寝忘食。禁止他,他就偷偷地看,真担心他将来的升学问题。”
听这位优心的母亲谈起她儿子的烦恼口气,我差不多以为这个孩子
是属于顽劣之辈了。及至见了面,谈起话来,才发现这个少年人聪明俊
秀,有思想、有见解,谈话中用词丰富,比起那些被父母夸耀“全无外
务”、专得高分数的孩子们显得有灵性、有常识。事实显然是:造成他
比别人灵活有思想的原因,是课外书看得多的关系。长久地看闲书,训
练他能独立思考,视野开阔,言之有物,造成了性格上的脱俗和优美。
这样说来,看闲书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相反的,应该是件值得鼓励的
好事。问题只在如何能在不妨碍学校课业的情形下去看。
说起看闲书的经验,我可以说得上丰富,从儿童时代开始,直到今
天,我一直都没让看闲书的习惯停止。
儿童时代在四川,正是抗战最艰苦的时期,人们的生活普遍变得拮
据,一般父亲都没有能力为孩子买玩具。那时小学的设备也很简陋,根
本没有图书馆,所以同学们都不太有看闲书的机会。
小学四年级那年,一个高班同学借了本《穷儿苦狗记》给我,使我
大开眼界,既惊且叹,知道了世界上原来有这么好看的书。从那时候起,
我就迷上了闲书。碰巧我的级任老师是鼓励孩子们看课外书的,他对我
又很喜欢,就特意去找了些书来借给我,什么《黑奴魂》、《鲁滨逊飘
流记》、《小妇人》、《海狼》及一些本国作家的作品,如冰心的《寄
小读者》、朱自清的散文集等等。他告诉我看闲书要以不妨碍正常功课
为原则,而且要看好书,不要看坏书,“坏书比毒药还害人。”他总这
么说。又叫我不要光看表面的故事,看完之后要用脑子去想它的意义。
所以,当时我虽对闲书入迷,因为有这么一位好老师热心指导,一直是
看些适合我的程度和年龄的书,至于风花雪月、诲盗诲淫的书,从没看
过。
在家里,父亲管我们极严。他的想法是:小孩子应该把整个精神和
心思全放在学校的功课上,不该看闲书,又认为闲书的内容全是胡说八
道,会把小孩子教坏,所以就严格禁止我看。如果偷看给抓到,不但要
挨顿骂,还要把书没收。我原本惧怕父亲,更怕他把我借来的书没收掉,
使我无法交帐,所以就只好忍痛停着。糟的是闲书看多了,就会上瘾,
没书看的日子真是难过之至,而指导我看书的那位傅老师又辞职他去,
我一肚子苦竟无处去说,郁闷之余,简直觉得生活乏味得没法子忍受了。
那时我们住在陪都重庆附近的沙坪坝,虽说是个小镇,却有两所著
名的大学,好几个中学,号称文化区。沙坪坝没有电影院,没有戏院,
也没有其他的娱乐场所,但那条唯一的小街上,却有三四家书店。每家
书店都站着满满的人,那些人多半是大学生,想看书,又没钱买,就站
在书店里看,今天看不完,把页数记下来,等有空闲再来接着看。书店
的老板似乎都很有“文化”,对青年人看免费书并不在意,一点也不干
涉,就任大家随意去享受“阅读的乐趣”,见这情形,我就灵机一动,
赶快对比我小一点的大妹淑敏说:“为什么人家能到书店去看书而我们
不能呢?”那时她早已被我传染,也成了书迷,一听说可以到书店里去
看免费书,哪有不赞成的道理?于是,只要一有空闲,特别是父亲不在
家的时候,两个人一打眼色,就怀着兴奋的心情溜出了家门。脚上像装
了风火轮一般,直奔某书店——什么书店有什么好看的书,我早就侦察
好了。到了那里,见想看的书还好好地摆在架上,并没叫人占去,心中
自然大喜。连忙各拿一本,往放书的架子下面一站,就蹲在底下看起来。
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看了不少书,小说、散文、剧本,新的、旧的、
翻译的,什么都看。只是,到底年纪太小,程度又不够,看来看去只是
看个表面情节,而且因为无人指导,难免好坏不分,流于滥看。
年纪稍大一点之后,只到书店看看“白书”已经不能满足我爱闲书
的兴趣。于是,我又有了新门路——到租书铺去租。母亲给我吃早餐的
一点零钱,全部都进了租书铺老板的口袋。在家里我自然不敢明目张胆
地看,可是我自有妥善的偷看办法。那时我独自睡一间房,当父母都睡
熟时,便打开电灯,躺在床上看租来的闲书,常常看到深夜两三点,有
几次居然看得终宵不寐。十二三岁的年纪,把《石头记》(即红楼梦)、
《罗密欧与朱丽叶》、《孽海花》和当时流行的张恨水的小说,统统全
看了。看得神魂颠倒、百事俱废,心里念念不忘的全是书上的人物和情
节。这样一来,不用说,人是弄得睡眠不足,面黄肌瘦,功课大大地退
步。由常考第一的好学生,变成了两三门不及格的坏学生。
凭心而论,太迷闲书,使我耽误了正经功课,吃了不少苦头,但得
到的益处,却也很多,至少在看书时那种满足与沉醉,是不看闲书的人
永远无法体验到的。直到今天,我还有看闲书的习惯,每天做完家事,
孩子们上床睡下之后,就是我看闲书的时间。当我看一本真正好书的时
候,那种沉醉与激动,仍然是最好的享受。
虽说我对自己以前那么拼了命看闲书的事并不后悔,可绝不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