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气真好-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动的样子,雨滴落的声音……天气在我们心中有了灵性,我们的生活便多了一份生动。我愿意在心中珍存一种天气,它带着诗的露珠,画的花瓣,有着人格和灵性的天气,让我们既懂得预测,也懂得欣赏。    
    盛夏季节,经常有人说:天气这么热,以前没有空调的时候,人家是怎么过的?我们的确对天气越来越敏感了,所以有学者称这个时代为“天气敏感社会”。但越来越敏感的同时,不希望人变得越来越脆弱。    
    在古代,大雾有一种朦胧的意境,诗词强化了雾的美学价值,而在交通立体化的现代社会,大雾却沦落为一种重要的天气灾害。社会的发展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天气价值观。    
    2003年12月下旬,按理说是数九寒天,但是天气却暖暖的,恍如春天。天气有的时候就是这样的不讲道理,因为道理都是人定的,天气并不知道。而天气也是有性情的,甚至有某种野性的,它不揣测人心,也不看人的脸色,这或许正是它可爱之处。    
    有人说,春天的天气就如孩儿的脸,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玩,一会儿闹。喜欢也好,讨厌也罢,它毕竟是个孩子。    
    天气预报,从本质上讲,是“坏天气”预报。如果整天都是好天气,预报也就失去了它的社会价值。就此而言,预测天气的人,与很多医生的理想是相近的,因为医生说:但愿天下人无病,哪怕柜中药生尘。希望大家健康,宁愿自己失业。    
    也正因为是“坏天气预报”,所以我们在节目有限的时间里,经常忽略很多好天气,而决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坏天气。这是我们的原则。    
    在我看来,有的时候,好天气足以成为人们神清气爽、心情舒畅的理由,只不过我们常常忽略。只是在心情好的时候,才发现天气原本也很好。    
    2004年春节前的一场雨,我们从感情、从理性会得到不同的判断。一位返乡过年的人一路上都在骂老天不长眼睛,因为长途车开得慢,而且车轱辘还陷到了泥里;但一回到家里他又因为这场雨而长出了一口气,因为春播有指望了。    
    春节前听一群小朋友说,快过年了,也不下场雪,让我们打打雪仗。如果过年的时候,能下一场雪,那将是天气给孩子们最好的春节礼物。所以我们有的时候讨论天气是要带着别人的期望和心愿的。    
    出差到神农架,听当地的同行说天气,他描述春天的雨,说雨每次都“下得很认真”,但“下得不慌不忙的”,描述得很贴切。他把春雨持续时间长,但不凶猛的特点很通俗地讲出来了。


上篇:关于天气预报天气顿悟(2)/宋英杰

    2002年的7月底8月初,北京异常闷热,最高气温35~36度,相对湿度80%以上,人们创造出一个全新的词汇来概括这种天气,叫:桑拿天,仔细品味,非常地传神。后来在2003年的非典过后,北京有一段阴沉沉湿漉漉的天气,最高气温刚刚超过30度,相对湿度在80%以上,几乎是静风,人们感觉非常憋闷,于是媒体上又有了一个新的说法:疑似桑拿天。实际上,往往简单的词汇可以诠释深奥的气象原理和现象。    
    1994年初,我写了一篇内部交流的文章,介绍国外电视天气预报节目解说天气的方式,希望我们看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此文被外界广泛转载。因为那篇文章展现了国外同行人性化、多元化的天气解读方式。文章被转来转去,作者的名字就被转丢了。到了2003年一位领导在《读者》上发现了作者佚名的这篇文章,组织我们学习,作对比,找差距,当我重新学习自己9年前写的文章,油然生出很多感慨。    
    2003年春节,手机短信的火爆过程中,诞生了很多精彩的短信名句。其中有很多祝福是以天气的面目出现的。一个最经典的个例是:2003年,你将遇到金钱雨,幸运风,友情雾,爱情露,健康霞,幸福云,顺利霜,美满雷,安全雹,开心闪。请注意他们将会缠绕你一整年。在春节期间,我特地上网查看,这条祝福在几个主要网站的短信频道中高居前三位。而我的手机收到的祝福短信,这一条占了近一半。朋友们觉得把这样的祝福发给我是非常贴切的,符合职业特点。后来在2004年元旦的CCTV…2早晨《第一时间》的天气预报中,杨丹借用这条短信作为新年对观众的祝福。    
    每次过节,听到太多的“新年快乐、万事如意、身体健康、合家欢乐”,开始麻木了;甜蜜、美满、幸福之类的词汇都出现了通货膨胀。不同的节目是不是应该让祝福也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啊。    
    2004年春节,当新春祝福之声此起彼伏的时候,我又想起了那条短信。除夕,我值班,我只说了一句:以天气的名义,祝愿大家,生活充满阳光。我没有那位短信写手奇妙的文采,但是我特别希望,除了天气预报越来越准之外,我们的祝福也体现着职业思维、职业修养、职业情趣。那位写手可能并不会预测天气,但他(她)是懂天气;懂得品味天气的。    
    看到一篇回忆录,说老一辈革命家黄克诚喜欢观测天气。下雨的时候,常常用脸盆接水来测量降水量。他的这项爱好常常令我感动。然而现在,降雨量是多少毫米,气温是多少度已经完全成了一项专业的观测工作。但其实,只要留心,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小气象台。一位从事电视工作的老同事(也不算太老,刚刚50岁),严格地说,他也只是天气预报的观众,每天看节目,18年下来他竟然掌握了气温预报、降水区域预报、台风路径预报的一些窍门。成了一位预报票友。几次对于台风登陆地点的预报,随口说出的结果事后一看,居然比专业的预报还准。他很自谦:偶尔对了一次不算什么,我心态好,随便说,错了也不需要承担责任。当然,他报错的,比气象台多多了。    
    80年代末,刚到中央气象台工作的时候,经常听到台长说,民间的预报爱好者认为自己能掐会算,预报特别准,毛遂自荐。有的还想和气象台打擂台。其中不乏一些“大师”和“半仙”。当然我们心里有数:科学的态度有的时候比科学的手段更重要。科学的手段存在局限,但并不能动摇它的根基。    
    在某些局地天气的预测方面,一些观察和体验能力好的人能够掌握当地的天气规律,他们的生活积累和悟性是非常珍贵的。但在宏观天气形势方面,就大不一样了。对北京天气很有体验的当地票友,很难报准莫斯科的天气;也很难运用卫星、雷达、各种数值预报模式。当然,专业的预报,也是从“业余”中起步的,古代军事和农业催生了气象预报,很多人是从观天象,记天气日记开始的,看现象,找规律,先是一个“观察家”,后是一个“思想者”,于是有了节气,有了谚语。即使到了近代,业内还有借用青蛙和蚯蚓做预报的。所以,我一直想有一个节目叫《天气擂台》,专家和票友都去做预报,讲思路,说结论,让天气预报集中更多的智慧,集中更多的关注。    
    前些年,到精神病院去看一位病人。恰巧赶上那位病人精神状态不错,他悄悄地对我说:你知道吗?我每天也都在预报天气,我每次都报晴天,经常对,只有下雨的时候才是错的。所以,每个人都能预报天气,短期预报的定性准确率达到50%,问题不太大。但关键的问题是你的预报依据是什么。而且从信息价值的角度判断,越接近常态的信息,它的信息价值越小,能把那些“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化预报准确了,才是真正有用的信息。    
    刚做预报工作的时候,听老一辈预报员讨论天气,觉得很神奇。假设分析1998年2月3日的天气像历史上的哪一天,老人家可能闭目沉思几秒,然后斩钉截铁地说:最像1967年1月29日的天气。我们仔细一查,果真!真是个阅尽人间冷暖的人。常常是心无旁骛,人变得很纯粹,神奇就是这样产生的。    
    观察老一辈预报员读天气,他们往往是东看看,西瞧瞧,似乎不太专注的样子。后来人家告诉我,天气也像河流一样有上下游,别人的往事可能就是你的未来。比如当年一个小小的预报指标:某日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风由西北风转为西南风,十天左右之后新疆就会有冷空气。看似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某些细微的天气情节,或许就是你身边某次剧烈天气变化的征兆,察天气之言,观天气之色,需要沉静,更需要大局观。    
    混沌理论认为,巴西的一只蝴蝶煽动翅膀,或许在美国德州能够形成一场风暴。但我们经常看到花丛中有数不清的蝴蝶在煽动着翅膀,却难以预见它们和哪一场风暴有关系。所以理论的科学性和预见的准确性常常是有“代沟”的。    
    听说有人真的依照混沌理论的字面语句,在瑞士观察蝴蝶的行为以预测巴黎的降雨。他进行试验的前提是:一、蝴蝶群体的种类具有代表性;二、蝴蝶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当作试验对象。他首先记录下每天蝴蝶的行为差异,然后打电话询问在巴黎的女友有关巴黎的天气。最后他的统计表明,当月巴黎的16场降雨都和瑞士的蝴蝶直接相关。于是他关于“瑞士蝴蝶影响巴黎天气”的试验“成功”了,并开始申报大奖。    
    俗语说:谁知道哪片云彩会下雨。尤其在预报错误的时候,经常听到这样的安慰。当然,在马来西亚或者印度尼西亚,人们就不会信奉这句话,因为那里的哪一片云彩都可能会下雨。所以,“俗语”或者“常言”都是有文化背景的,而文化也是起源于天气的。    
    专家说,如果地球和太阳的距离再近1%,地球就是一片“火焰山”;如果再远3%,地球就是一个“广寒宫”,现在的距离不偏不倚,恰到好处。仰望那些孤寂荒芜的星球,我们庆幸我们拥有多姿多彩的天气,舒适宜人的气温,庆幸我们与太阳之间合适的距离。    
    


上篇:关于天气预报天气顿悟(3)/宋英杰

    不是距离产生美,而是合适的距离产生美。    
    影视作品很善于借用天气来烘托气氛。我们的旗帜总能够迎风招展,3到4级风,风力不强不弱,既能招展,又不狂舞;而敌人的旗帜总是在静风中懒洋洋地蜷缩着。每次剧情紧张的时候,总会有一声惊雷,然后是骤雨,积雨云总是恰到好处地配合导演的安排。亲人团聚或者战斗胜利的时候,高气压总能为赶来营造一个晴朗和煦的氛围。天气在几乎每一个影视作品中,都忠实地充当着角色,只是没有人曾经给它颁发过“最佳配角奖”。    
    2003年沙尘暴格外少,只有2002年的六分之一,北方人多少年来第一次度过了一个干干净净的春天,如果没有非典,这真是很完美的春天。3月底在北京召开世界气候大会,很多代表都在谈论,说少了一个S沙尘暴(SANDSTORM),多了一个S非典(SARS)。但愿以后的春天不再有这两个S中的任何一个。    
    2月南方的那段冰冷的雨雪终于结束了,阳光灿烂的日子开始了。这在气象上称为“转折性天气”,是需要“隆重推荐”的。如果人们没有预知这种变化,想必会有一份惊喜。在信息社会,一切都事先知道了,或许恰恰破坏了天气带给人们的那份惊喜。    
    每年2月,天气都是在一次次的起伏和波折中走向温暖的,2月是最短暂的一个月,却是孕育春天的最漫长的过程。    
    2月,一股冷空气离开华南之后,径直南下到越南和老挝,老挝首都万象的气温降到20度。20度,对于我们来说,在2月是令人心驰神往的温度,但在万象却是一种寒冷的灾害,因为平常那里只有非常炎热的天气,人们只穿非常单薄的衣服。所以灾害是具有强烈的社会属性的。    
    每次雨雪刚刚结束的时候,都很容易诱发大雾天气,又很容易制造新的烦恼;凶猛的降雨之后,很快就是凶猛的高温,又很容易带来新的煎熬,天气总是有遗憾的。    
    以蒙特利尔、多伦多、渥太华为代表的加拿大东部地区,每年的冬季有200多天,每个月又有16—17天都是那种恶劣的风雪天气。对于降雪,我们的计量单位是毫米,而他们是厘米。所以我们就很容易理解每当春天来临的时候,当地人那种躁动的心情、狂欢的冲动,春天,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心灵的解放。    
    春天的美,常常在于它的短暂,许多人还没有来得及回味,它已经翩翩然地飞走了。如果四季如春,人们也未必有那么多的感慨。    
    北方的春天和秋天都特别短,但播种和收获,恰恰都在这两个特别短暂的季节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