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896-中庸的智慧  :成就真理与中庸必由之路-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多是知恩图报的人们。    
    作为人,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工作中,人常常容易发现别人的缺点,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对待别人的缺点,如果你想改变与下属的关系,那么你应该训练自己,在任何时候都要做到超脱宽容。    
    宽容的第一个要诀是不要要求别人都和我们自己一样,就像天上的星星,虽然在一个共同的天空里,但却是千差万别的,社会上的人也是各不相同的。每个人部有他不同的性格、爱好和要求,我们不能要求人们都和我们自己一样。    
    宽容的第二个要诀在于不要吹毛求疵,我们自己不是十全十美的,但是常用十全十美去要求别人,因此我们常常为别人一些失误或缺陷而恼怒,这种做法除了带来我们同他人之间的裂痕或反目外,恐怕是一无所获。林肯的妻子就是一个喜欢吹毛求疵的女人。在林肯夫妇共同生活的23年时间里,林肯夫人总是怨气冲天,指责丈夫做的事没有一件是对的,他的动作一点也不优雅。她甚至告诉林肯,他的鼻子是歪的,他看上去像个肺病患者。林肯夫人由于自己的吹毛求疵,不仅造成了婚姻的悲剧,自己的生活也很不愉快。    
    宽容的第三个要诀是不要怀恨,尤其对别人的过错不要怀恨在心。怨恨是一种以自我中心的破坏友好的情绪表现。怨恨不仅会影响我们与他人的友情,还会严重地挫败自己,怨恨使你被苦脑所束缚,会引起你的疾病,扰乱你的思维,使你头脑混乱效率低下。其实怨恨别人常常是一种不公平的事,因为我们或许就常爱犯这种错误。但是我们常常错误地以为自己的过错要比别人的过错轻微得多。这大概是由于我们了解自己所犯下错误的原因,于是就对自己容易原谅吧!那么当别人错待了你的时候,你试着去站在他的角度想想问题,也许就会谅解对方了吧!


《中庸的智慧》 第二部分施威不忘善后

    跳出是非之地    
    兼容不等于藏污讷垢。明祸福之道,离是非之地,也是一种兼容。自古以来就是为人臣子所应懂得的道理。在这方面,战国时期的范蠡可谓是最有心得的人。    
    灭吴之后,越王勾践与齐、晋等诸侯会盟于徐州(今山东滕县南)。当此之时,越军横行于江、淮,诸侯毕贺,号称霸王,成为春秋战国之交争雄于天下的佼佼者。范蠡也因谋划,官封上将军。    
    灭吴之后,越国君臣设宴庆功,群臣皆乐,勾践却面无喜色。范蠡察此微末,立识大端。他想:越王勾践为争国土,不惜群臣之死,而今如愿以偿,便不想归功臣下。常言道:大名之下,难以久安。现已与越王深谋二十余年,既然功成事遂,不如趁此激流勇退,想到这里,他毅然向勾践告辞,请求隐退。    
    勾践面对此请,不由得浮想翩翩,迟迟说道:“先生若留在我身边,我将与您共分越国,倘若不遵我言,则将身死名裂,妻子为戮!”政治头脑十分清醒的范蠡,对于世态炎凉,品味得格外透彻,明知“共分越国”纯系虚语,不敢对此心存奢望。他一语双关地说:“君行其法,我行其意。”    
    事后,范蠡不辞而别,带领家属与家奴,驾扁舟,泛东海,来到齐国。范蠡一身跳出了是非之地,又想到风雨同舟的同僚文种曾有知遇之恩,遂投书一封,劝说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享乐,先生何不速速出走?”    
    文种见书,如梦方醒,便假托有病,不复上朝理政。不料,樊笼业已备下,再不容他展翅起飞。不久,有人乘机诬告文种图谋作乱。勾践不问青红皂白,赐予文种一剑,说道:“先生教我伐吴七术,我仅用其三就已灭吴,其四深藏先生胸中。先生请去追随先王,试行余法吧!”要他去向埋入荒家的先王试法,分明就是赐死。再看越王所赐之剑,就是当年吴王命伍子胥自杀的“属镂”剑。文种至此,一腔孤愤难以言表,无可奈何,只得引剑自刭。    
    《越绝书》卷六评曰:“(文)种善图始,(范)蠡能虑终”;又云:“始有灾变,蠡专其明,可谓贤焉,能屈能伸。”观文种、范蠡二人不同结局,可知此言不诬。    
    范蠡的智慧不仅在从政方面,也表现在对时局大势的判断方面,在他看来,从政和务农、经商,事虽殊途,其理却有相通之处。范蠡的聪明才智在于他把握其中的奥秘,使其同归于一,从而能左右逢源,立于经久不败之地。    
    齐人见范蠡贤明,欲委以大任。范蠡却喟然长叹说:“居官至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久受尊名,终为不样。”于是,他散其家财,分予亲友乡邻,然后怀带重宝,悄然出走。范蠡辗转来到陶(今山东定陶西北),再次变易姓名,自称为朱公。他认为陶居天下中心,四通八达,便于交易,遂以经商为业,每日买贱卖贵,与时逐利,十九年间,三致千金。时人凡论天下豪富,无不首推陶朱公。    
    第十章〓中庸:施威不忘施恩    
    要人信服,必须遵循恩威并济的用权规则。中国古代历代帝王对人治之术最有心计的,莫过于思威并施、刚柔相加的政策,也就是所谓的“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而许多帝王都懂恩威并举的道理,也多次运用于自己的统治之中。做皇帝是这样,做一般人也应该是这样。因为皇帝也是人。    
    施威不忘善后    
    领导在工作中,不免有生气发怒的时候。发怒,足以显示领导的威严和权势,对下属构成一种令人敬畏的风度和形象。应该说,对那种“吃硬不吃软”的下属,适时发火施威,常常胜于苦口婆心。    
    上下级之间的感情交流,不怕波浪起伏,最忌平淡无味。有经验的领导在这个问题上,既敢于发火震怒,又有善后的本领;既能狂风暴雨,又能和风细雨。    
    在平时工作中,适度适时的发火是必要的,特别是原则问题或在公开场合碰了钉子时,或对有过错的人帮助教育无效时,必须以发火压住对方。当领导人确实是为下属着想,而下属又固执不从时,领导发多大火,下属也会理解的。    
    但是,发火不宜把话说过头,不能把事做绝,那样的话就起不到说服的目的了,而应注意留下感情补偿的余地。领导人话一出口,一言九鼎,在大庭广众之下,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而一旦把话说过头则事后骑虎难下,难以收场。所以,发火不应当当众揭短,伤人之心,导致事后费许多力也难挽回。    
    发火应当虚实相间。对当众说服不了或不便当众劝导的人,不妨对他大动肝火,这既能防止和制止其错误行为,又能显示出领导人具有威慑性的力量。但对有些人则不宜真动肝火,而应以半开玩笑、半训斥的方式去进行,使对方不能翻脸又不敢轻视,内心有所顾虑——假如上司认真起来怎么办?    
    另外,发火时要注意树立一种被人理解的“热心”形象,要大事认真,小事随和,轻易不发火,发火就叫人服气,长此以往,领导者才能在下属中树立起令人敬畏的形象。日常观察可见,令人服气的发火总是和热诚的关心帮助联系在一起的,领导应在下属中形成“自己虽然脾气不好但心肠热”的形象。    
    日常发火,不论多么高明总是要伤人的,只是伤人有轻有重而已,因此,发火伤人后,需要做及时的善后处理,即进行感情补偿,因为人与人之间,不论地位尊卑,人格都是平等的。妥当地善后要选时机,看火候,过早了对方火气正旺,效果不佳;过晚则对方积愤已久不好解决。因此,以选择对方略为消气,情绪开始恢复的时候为佳。    
    正确的善后,要视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有的人性格大大咧咧,是个粗人,领导发火他也不会放在心里,故善后工作只需三言两语,象征性地表示就能解决问题。有的人心细明理,领导发火他能理解,也不需花大功夫去善后。而有的人则死要面子,对领导向他发火会耿耿于怀,甚至刻骨铭心,此时则需要善后工作细致而诚恳,对这种人要好言安抚,并在以后寻机通过表扬等方式予以弥补。还有人量小气盛,则不妨使善后拖延进行,以天长日久见人心的功夫去逐渐感化他。


《中庸的智慧》 第二部分威严也有宽容

    己之所欲,要施于人    
    人有困难我就周济他,人有危难我就解救他,人有所想我就随他所想。    
    我们处世为人,之所以提倡虚,就是要求谨慎持守道德。舍己为人,亏己利人,薄己厚人,损己益人,把持着这四项基本观念,人们就会心悦诚服。    
    老子说:“尽力照顾别人,我自己也就更加充实;尽力给予别人,我自己反而更加丰富。”这就需要至诚,以最完美的德来辅佐这个最崇高的诚,使它感人至深。他人有恩德于我,虽是一碗饭的施舍,也不能忘记;我有恩德于他人,虽是救死之恩也不能企望报答,也不能向他人提及,也不希望回报,这也就是古代圣人所说的“施恩德于人不望回报,受到他人施的恩惠千万不能忘记”的道理。    
    使人服从的关键是:凭道理不凭道术,凭仁德不凭武力,依仗武力借助仁义而称霸天下的人,称霸就必须有很强大的国力;依仗道德施行仁义而称王天下的人,称王不一定要有强大的国力。商汤王只凭借方圆七十里的土地,周文王只凭借方圆百里的土地。依恃武力而降服人们,人们不是出于内心的真正归服,而是力量不够,迫不得已;凭借道德使人们归服,人们会出自内心的欢喜而心悦诚服,就同孔门七十二大弟子拜服孔子一样。《诗经》中说:“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没有不心悦诚服的。”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说以道德服人的人,就是修养自己的道德,使人们都服从我罢了。修养自己而使内心达圣的人,以圣德光耀天下,使人们都仰慕他、尊敬他就是了。惟有孟子所说的服人道理,除了“以德”之外,还要有“行仁”来紧紧跟着。也就是说,仅仅立自己的德还是不够的,还要行仁于天下,还要有爱人、利人、济人、救人、立人、达人这样的道德。    
    要想人们都服从我,己立己达,还不足以使人服从我,最重要的是,人想立我就立他,人想达我就就达他,人有困难我就周济他,人有危难我就解救他,人有所想我就随他所想。这样愿望就能达到,利益就会归来,祸害就会免除,纯粹是一片仁人的胸怀。我只为人而不为自己,只利人而不利自己,只爱人而不爱自己,只尊敬他人而不尊敬自己,这样怎么会害怕人们不归服我呢?    
    所以孔子说:“以富贵而天下,何人不尊;以富贵而爱人,何人不亲。”“以我的富而能富他人的人,想贫也不可得到了;以我的贵而能贵他人的人,想贱也不可得到了;以我的达而能达他人的人,想穷也不可得到了。”    
    威严也有宽容    
    得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根据《唐史》记载:从刘武周那里投降过来的将领大多数叛逃回去,人们开始怀疑尉迟敬德,把他逮捕,囚禁在军中。    
    屈突通过殷开山对李世民说:“尉迟敬德骁勇无比,现在既然囚禁了他,必然会生怨恨,留下他恐怕有后患,不如就地把他杀了。”    
    李世民说:“敬德如果想叛变而逃,早就走了,为什么还等到现在呢?”于是命令赶快释放尉迟敬德,并把他引进自己的室内,赏赐了许多黄金,说道:“请你用大丈夫的意气来对待事情,不要为这些小的嫌疑而介意,我永远都不相信诬陷你的话,你应该体谅。你定要离去的话,这些金银可以资助你,表示我们共事一时的情谊。”    
    有一次,李世民仅带500兵丁察看阵地,王世充带领1万多人,突然把他团团围住。单雄信引槊直挑李世民,尉迟敬德跃马大呼:“勿伤我主!”横鞭直打,单雄信落马而逃,屈突领大兵赶到,王世充大败,仅仅免脱死运。    
    李世民便对尉迟敬德说:“你怎么相报得这样快呢?”这是江湖上英雄惜英雄的大气度、大手段。既释放他这个囚犯,再引进自己的房内,并且以金相赠,去任自由,不是唐太宗,其他人能做到吗?    
    桂阳王刘休范在九江举兵造反,萧道成暗地消灭了他,而叛军还不知道,准备开往前线。这时,宫中传言,休范已在新亭,众士卒惶恐不惑,诣帖里投名的人已有千数,但等到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