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896-中庸的智慧  :成就真理与中庸必由之路-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意义。    
    楚怀王时,屈原在朝担任左司徒的官职,他学识渊博,记忆力强,对国家治乱的道理非常清楚,并且擅长辞令。楚怀王很器重他。他在朝中和楚王一道商议国家大事,发布政令,对外接待各国使节,和各国的君王相酬酢。当时,上官大夫和屈原爵位相同,一心想争取楚王的宠信,非常嫉妒屈原的才华。    
    有一回,楚王指派屈原制定国家的法令,屈原刚刚起草,还没有定稿,上官大夫看见了,便想夺取这份草稿,屈原不给他。上官大夫因此怀恨在心,在怀王面前毁谤屈原说:“大王指派屈原制定法令,没有一个人不知道,每当一道法令制定完成,颁布出来,屈原就自夸其功,认为除了自己以外,没有人能做得出来。”楚王听了大怒,因此疏远屈原。    
    屈原对于楚怀王被小人迷惑,耳朵不能辨别是非,眼睛不能分清黑白,感到很痛心,所以忧愁苦闷,沉郁深思,写成了《离骚》。屈原在《离骚》里,叙述远古帝喾的事迹,称扬近世齐桓的伟业,同时论及中古汤武的功绩,用来讽刺当时的政局。他的文辞简约,托意深微;他的心志高洁,所以喜欢用香草作譬喻。他行为廉正,所以一直到死,都为小人所不容,如《离骚》中的“制芰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都是美好品德的象征。他不肯同流合污,毫不受社会恶习的感染,虽处污泥之中,却如莲花一般,仍保持自身品德的高洁。    
    后来,怀王客死于秦,他的长子顷襄王即位,用其弟子兰作令尹。由于是子兰劝怀王入秦,使楚怀王终于不悟,楚国人因此对子兰很怪罪。屈原对子兰贻误国事感到痛心,他虽然被放逐,乃眷恋楚国,希望能回到朝中来;他忠君爱国,希望能挽救楚国的颓势。但这一愿望终于未能实现。    
    令尹子兰听说屈原嫉恨他,大怒,叫上官大大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一气之下,便把屈原长期放逐到江南。屈原被放逐,来到江边,且行且歌,脸色憔悴,见到一个渔夫,渔夫问他:“你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里呢?”屈原说:“世上的人大多是污浊的,只有我保持干净;众人都昏醉了,只有我依然清醒。所以我被放逐了。”渔夫说:“圣人能与世相推移,众人都醉了,你何不也喝点薄酒,何苦守身如玉,与世相忤,而招致被放逐的命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把帽子上的灰尘弹去;刚洗过澡的人,一定要拂去衣服上的尘土;人怎么能以清洁的身体去接受外界污浊的事物呢?我宁愿葬身鱼腹,也不能让自己高洁的品格受到玷污!”于是他写下了《怀沙》赋。    
    就这样,屈原带着对楚国的深沉眷恋,带着他那坚贞、正直、高洁的品质,抱着石头,投汩罗江自杀了。    
    屈原的气节和正义足可鄙视达官贵人,而生动感人的文章足可胜过《阳春白雪》这样的名曲。屈原的作品和精神为后人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形象。    
    一个有修养的人,应该知道居功之害。因此不论任何好事,都要分一些给其他人,绝对不可以自己独享,否则轻的招致他人怨恨,重的甚至惹来杀身之祸,所以与别人共同拥有完美名节,就可以避免意想不到的别人的加害。同样对那些可能玷污行为和名誉的事,不应该全部推诿给别人,而应主动承担一些过错、引咎自责。具备这样涵养德行的人才算是完美的人。    
    大拙也是谋略    
    有人曾经说:“破除天下的大巧就得用大拙,破除天下的大伪就得用大诚,破除天下的大奇就得用大正。制服天下的大变以至于不变,限制天下的大谋以至于不谋,抑制天下的大争以至于不争。所以,这就宜当守住拙、守住诚、守住一、守住愚、守住让。随其自然,返朴归真,如同婴孩的初生状况,如同万物的生长,如同水到渠成,无可阻挡,也不可强求。”    
    从这里,便会明白古代有用一愚而制服大智,用一拙而败名将的情况。如果以谋为谋,便不以谋为谋;如果以用为用,便不以用为用。不谋之谋,不用之用,又有哪个人能知道他的谋、他的用呢!直截了当地说,要想守住自己,不如用真诚,要想对付敌人,不得不用诡计;要想守住自己,不如抱守信一,要想对付敌人,不得不用万变;要想守住自己,不如用愚笨,要想对付敌人,不得不用智慧。    
    北宋初年,南唐派使者前来纳贡,所派的使者是江南名士徐铉。江南有三个名士——徐铉、徐锴、徐熙,号称“三徐”。三人均以学识渊博、见多识广、能言善辩闻名于北宋朝廷,其中又以徐铉名声最大。    
    这一次,南唐宋朝贡,宋廷照例要选派官员做押伴使,去接受贡品。满朝文武都知道徐铉博古通今,都怕因为自己学识不及而丢面子,所以深怕被选为押伴使。宰相也不知究竟选谁最好,就向宋太祖请示,太祖说:“你暂且退下,让我亲自来选吧。”    
    宋太祖让宦官传旨,要殿前写出10个不识字的殿中侍者的名字呈报上来。名单写好,太祖御笔一挥,点了其中一个人的名字,并说“就让这个人去吧。”满朝文武见了都大吃一惊,连宰相也不明其意,只得遵旨照办,催促那个被点中的人赶快动身。    
    那个殿中侍者不知道皇上为什么派他去做使臣,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做,又不敢问,只好执行任务。他一到船上,徐铉就滔滔不绝地和他谈论起来,说古道今,词锋如云,周围的人都对徐铉的能言善辩惊叹不已,夸他不愧为江南名士。可侍者根本听不懂徐铉谈的是什么,当然无言以对,只是一个劲地点头称是。徐铉不了解他学问的探浅,心想不能在宋人面前丢脸,于是,越发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一连几天,徐铉已经口干舌燥,疲惫不堪,能说的都说了,侍者始终未与他论辩,徐铉也觉没趣,就不再吭声了。    
    宋太祖选愚对智的做法,是与常人不同的。如果让智者对智者较量,谁也不会服谁,难说胜负:而让愚者对智者,智者没有对手,也就没有胜负可言。    
    有时可能是“千人盲目一人明”,不过,这时自己的见解也未必高明。因此,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注意谦虚谨慎,多听别人的意见。至于采取什么态度,那就要由自己因具体情况而定。


《中庸的智慧》 第二部分士为容人者死

    第九章〓中庸:兼容但要超越    
    宰相肚里能撑船,元帅肩上能跑马。说的是做人要有一定的高度,才有容人之心。毕竟,宰相和元帅都不是一般的人。反过来说,也只有容人之心,人才能到达一定的高度。这里高度和容人之间,有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就是中庸的空间。    
    士为容人者死    
    能容人,这是一种雅量,更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能宽容别人缺点的人往往能在危难之中,有人挺身而出为其解围。正应了中庸性格里的“变”,所以大度的性格会有好运相伴!    
    春秋战国时期,有所谓的四公子,即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和楚国的春申君。据记载,这四个人的门客有时多达3000人,只要有一技之长,即可投到门下,他们一视同仁,不分贵贱。他们以养士而著名,也因养士而在一定程度上保全了国家。要养士就要有大度的性格、容人的雅量,不然则会所养非士。在这一方面孟尝君容人、容才的度量就不是一般人能学得到的。孟尝君的一个门人与孟尝君的夫人私通,有人看不下去,就把这事告诉了孟尝君:“作为您的手下亲信,却背地里与您的夫人私通,这太不够义气了,请你把他杀掉。”孟尝君说:“看到相貌漂亮的就相互喜欢,是人之常情。这事先放在一边,不要说了。”    
    过了一年,孟尝君召见了那个与他夫人私通的人,对他说:“你在我这个地方已经很久了,大官没得到,小官你又不想干,卫国的君主与我是好朋友,我给你准备了车马、皮裘和衣帛,希望你带着这些礼物去卫国,为卫国国君效劳吧。”结果,这个人到了卫国受到重用。    
    古语有: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不共戴天。而孟尝君却能容忍偷妻者,其度量可谓大矣!可是,物有所施,亦有所报。    
    后来齐国、卫国的关系恶化,卫君很想联合天下诸侯一起进攻齐国,那个与孟尝君夫人私通的人对卫君说:“孟尝君不知道我是个没有出息的人,竟把我推荐给您。我听说齐、卫两国的先王,曾杀马宰羊,进行盟誓说:‘齐、卫两国的后代,不要相互攻打,如有相互攻打者,其命运就和牛羊一样。’如果您联合诸侯之兵进攻齐国,这是您违背了先王的盟约,并且欺骗了孟尝君啊。希望您放弃进攻齐国的打算。您如果听从我的劝告就罢了,如果不听我的劝告,像我这样没出息的人,也要用我的热血洒溅您的衣襟。”卫君在他的说服和威胁下,终于没有进攻齐国。    
    如果当初孟尝君听信了别人的话把那个与夫人私通的人杀了,又有谁能站出来阻止卫国对齐国的进攻呢?看来是孟尝君的宽容感动了那个与妻子私通的人,所以这个人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来劝阻这场战争,这难道不是孟尝君宽容性格换来的结果吗?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楚庄王也很有度量。有一次,他在平定令尹若敖氏的叛乱之后,非常高兴,大宴群臣,他说:“我已经6年没有喝酒了,今天破例,希望大家能喝个尽兴。”一群文臣武将就放开豪饮,庄王也让自己最宠爱的妃子许姬出来为大家斟酒,正在酒酣耳热之际,忽来一阵大风,吹灭了堂上的蜡烛,这时,有一人趁天黑之际拉住了许姬的袖子,并调戏她。许姬也灵机一动,顺手把他帽子上的帽缨扯了下来。她把帽缨交给了庄王,告诉了她被人调戏的事。    
    庄王忽然大喊道:“且慢点蜡烛,今晚大家痛饮,不必穿戴整齐了,请把帽缨摘下来吧!”大家莫名其妙,也只好稀里糊涂地摘下帽缨。一直到饮酒完毕,庄王和许姬也不知是谁调戏了许姬。庄王对许姬说:“武将们是一群粗人,发了酒兴,又见了你这样的美人,谁能不动心,如果查出来治罪,那就都弄得没趣了。”后来,那位调戏许姬的人在战争中五次杀退敌人的进攻,救了楚庄王的性命。    
    不过,上面的两个例子之间似乎有些不同。孟尝君不是像楚庄王那样重视将领、爱护将领,而是赤裸裸的“实用主义”,其实政治与人性之间的纠结,有时是难以理清的,李世民杀兄诛弟发动“玄武之变”才有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如此说来,那他们似乎是太残酷了?    
    不管怎样,正是孟尝君、楚庄王的性格大度、容人,所以能在残酷复杂的斗争中,始终游刃有余,赢得士为知己者死,让他们渡过了一次次危险。    
    宽容是为人的根本    
    有人说宽容是做人之本,一位明智的人应该审时度势。首先判断矛盾的大小和性质,如果是一些鸡毛蒜皮、不痛不痒的小事,就需要以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这些矛盾。“小不忍则乱大谋”,人人都不愿当受气包,发泄一下不快理情之中的,但是你可能为了这眼前的痛快而断送了自己的前程。你如果忍一忍,可能会因此而得个有肚量的美名。    
    俗话说:“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许多人都是吃软不吃硬,如果你遇到一个竞争的对手,对你总是持敌对的态度,那么你不妨以退为进,你的彬彬有礼会使他的傲慢无礼相形见黜,自觉没趣,以后对你就会不得不笑脸相待了。    
    但是谦让并不等于退缩,“事不过三”,如果对一些侮辱性的、有碍于尊严的攻击一味退让,忍气吞声,这就算不上谦让、大度,而是窝囊、怯懦,所以你要做到不卑不亢。对于那些不讲理的,吃硬不吃软的人,你就应该瞅准机会予以反击,以打击对方的嚣张气焰。不打则已,一打就要击中要害,使对方不敢小觑于你。在进行了必要的忍让之后,该反击时一定要反击。    
    如果我们自己过得已够好,就应帮助他人过得更好,就像升起的浪头推动巨轮前行一样。我们为何不携起手来,却要争个不休?难道我们有必要去把他人踩在脚下以抬高自己吗?我今天帮助了你,他明天一定会给予我帮助,因为这世界并非是坏蛋的天下,而多是知恩图报的人们。    
    作为人,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工作中,人常常容易发现别人的缺点,问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