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陈独秀传-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②汪原放:《亚东六十年》(手稿)。
第一章 故乡·家世·童年{{动荡的故乡奇特的独秀山}} 陈独秀的故乡安庆是一座风景秀丽的城市。它南临滚滚长江,奔流不息;
北靠大龙山,峰峦迭起,郁郁葱葱。城郊多丘陵,地势起伏不平,西北隆起, 东南低洼,河流与湖泊相交错。这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土地肥沃,水面 
广阔,人民勤劳,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安庆城里迎江寺内有一座古塔,名叫振风塔(又名万佛塔),屹立在长 江岸边。振风塔建于明穆宗隆庆四年(公元外有白石栏杆环绕,每角悬有铜 
铃一只,迎风摇荡,发出清脆悠扬的响声。振风塔从它的结构、外形、高度 或经历风雨年代的久远,如与驰名中外的西安大雁塔,苏州的虎丘塔相比, 
虽稍有逊色,但它得天独厚,是万里长江岸边的唯一的一座古塔。登塔眺望,
“不尽长江滚滚来”,只见它前浪引后浪,后浪推前浪,浪头到处,又掀起 新的浪花,越过前浪,夹杂着泥沙,呼啸着向东奔腾而去。这川流不息的大 
江犹如中华民族连绵不断的历史,那浪花就像一代代的风流人物。振风塔自 建成以来,不知有多少文人骚客和寻常百姓登临它的顶层,作歌赋诗,饱览 
大江两岸的风光。大好河山,哺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他们在这里生殖 繁衍,耕作战斗,把山河妆扮得更加娇艳多姿。
站在宝塔的顶层,俯瞰脚下的安庆城,城里有座盛唐山(今市内登云坡), 据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在元封五年冬南巡狩时,来到盛唐,就曾登临过这座 
山。说是山,其实是座土丘。但山不在高,因人而得名声。在城西南60里 有异峰拔地而起,“西望如卓笔,北望如覆釜,为县众山之祖,无所依附, 
故称独秀”。①陈独秀的这个名字,即取名于独秀山。陈独秀谱名庆同,官 名乾生,一生中用过许多笔名,化名②。最早使用“独秀”这一名字,是在
1914年11月10日出版的《甲寅杂志》发表了他两篇文章,一篇题为
《〈双枰记〉叙》署名“独秀山民”;另一篇是《爱国心与自觉心》,署名“独 秀”。独秀这个名字出现于刊物以后,他的好友汪孟邹曾跟他说:你太不客 
气了,以为世界上只有你一个是“秀”的。
陈独秀回答说:哪里,我们安庆有座独秀山,我不过说我是这座山下的 居民而已。可见,独秀之名来自独秀山,并非是后人所说的是他祖父给他起 
的名字。此处,他还用过“盛唐山民”,和“熙州仲子”作笔名,这些笔名 都是借用安庆山水或历史上行政区划的名称。
①参见本书《长话短说》一节所附《陈独秀字号笔名化名考释》。
②《怀宁县志》卷二《山川》。 安庆这个地方,在春秋时代属皖国。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废封建设郡
县,这里常属怀宁县管辖。东晋安帝义熙中,属晋熙郡怀宁县;隋开皇初, 属熙州怀宁县;唐至德二年,属盛唐郡怀宁县。那时怀宁县县治在现在安徽 省的潜山县。
宋初,为舒州同安郡,至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改为德庆军,仍 属怀宁县。南宋绍兴十七年(公元1147年)时,取“同安郡”与“德庆 
军”中的各一字,改名为安庆军,这才有“安庆”的名称。安庆城是嘉定十 年(公元1217年)筑起来的,到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在原基础 
上加筑成长9里13步的城池。(即今安庆市旧城,其遗址尚依稀可寻)于 是,怀宁县和安庆府迁址到这里。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将安 
庆布政使司(省)从江宁移到安庆,从此安庆成了安徽省的省会。省、府、 县三级同治安庆城。
陈独秀生前说他是怀宁人,这当然是对的。但这一说法在今天则可能发 生误解。因为现在安徽省仍然有个怀宁县,但县治从1950年12月即由 
安庆迁至石碑,且与安庆互不隶属。
因此,说陈独秀是安庆人,这既符合历史情况,也符合今天的情况。 安庆市雄踞长江北岸,环山临江,且江面束窄,因而具有重要的战略地 
位。古人说“可上控洞庭、彭蠡,下扼石城、京口,分跋则锁钥南北,坐镇
则呼吸东西”。因此,这里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的东吴大将吕蒙曾 在这里筑一座土城——吕蒙城,以抗曹兵。偏安江南的宋王朝之所以两次在 
这里筑城,第一次是为了防御金兵南侵;第二次是为了防御蒙古兵南下,并 命名曰“安庆”,以示平安吉庆之意。这不过是南宋小朝廷偏安东南的自我 
安慰罢了,事实上安庆常常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地方。
元朝末年,红巾义军曾围困安庆达7年之久才攻克,元朝的统治也从此 而动摇。明朝末年的农民军领袖张献忠曾率队攻打安庆。太平天国后期,安 
庆成了捍卫天京的最后一道防线,太平军与清军在这里展开了长达两年之久 的激烈争夺战。这山明水秀而又动荡不安的安庆,便是陈独秀的故乡。
{{小户人家的兴衰贫穷飘泊的寒士}} 陈独秀的远祖原籍江州义门,大约在南宋孝宗淳熙年间迁居安庆,到陈
独秀父亲时,在安庆已繁衍了18世。陈家代代“习儒,而功名俱未显”。 陈独秀的祖父章旭(字太占、亦字晓峰,1819—1889年)是候补知 
县。江州义门《陈氏宗谱》称他“精明强干,??学问极其深醇,周济极其 慷慨”。
祖母劳氏(1824—1870年),系怀宁劳秉全之长女。 大伯父衍藩(字霭亭,1841—1861年)是候补知州,也是虚衔。
二伯父衍藻(1846—?),早殇。父亲衍中(字象五,乏者解衣衣之, 推食食之”,以教书为业,“讲究实学,慷慨有大志”,但“屡困场屋”,①一 
辈子不得志,是个穷秀才。母①义门《陈氏宗谱》及《陈衍中先生传》,安 庆市图书馆编《陈独秀研究参考资料》第1辑,1981年1月。
亲查氏(1852—1899年),系查传芳之长女。叔父衍庶(字昔 凡,1851—1913年)是光绪元年(1875年)的恩科举人。
陈独秀兄弟姐妹四人,他排行第四,有兄长和两个姐姐。 兄长谱名庆元(1872—1909年),官名健生,字孟吉,长陈独 
秀8岁,府学廪贡生。曾以同知候补沈阳。因大伯父无子,二伯父早殇,庆
元兼祧衍藩名下,娶补用巡厅张懋勋长女(张啸岑之姊)为妻。 陈独秀出生时,家境并不富裕,那时全家都住在“后营”(今海军一一 
六医院东隔壁)。“后营”原是清代的营房,后毁于太平天国安庆保卫战中,
成了一片废墟,住着一些贫苦的菜农。陈独秀的姐姐曾跟侄儿松年(即陈独
秀的三子)说,那时他们靠拣白菜帮为食,后来全家迁至安庆大南门培德巷 东口。这段回忆未必确切,因陈独秀的祖父和大伯父虽无实缺,也是有俸禄 
的,而且叔父是恩科举人,陈家即使受战争的影响,也决不会穷到“靠拣白 菜帮为食”。陈独秀在《实庵自传》中说“他出生在一个小户人家”,是比较 合乎实际的。
于疫疾,这时陈独秀还不满两周岁。①1921年,陈独秀应广东省长 陈炯明之邀请,到广州任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有一次宴会上,陈炯明正 
正经经的问”陈独秀:“外间说你组织什么‘讨父团’,真有此事吗?”陈独 秀“也正正经经的回答道:‘我的儿子有资格组织这一团体,我连参加的资 
格都没有。’”
①陈独秀在《实庵自传》中说:“我出世几个月,我的父亲便死了”。“几 个月”的说法不准确。
这个诙谐幽默的回答,使在座的人听了“呵呵大笑”。②他们连陈独秀
“自幼便是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都不知道,却听信攻击他的谣言。 陈秀独在《实庵自传》中说他的母亲查氏是一个很能干而疏财仗义,好 
打抱不平的女丈夫,但往往伏容奸恶,缺乏严肃坚决的态度,明知族长和他
手下的人,为人不正,却还是恭恭敬敬地接待他们。查氏常常教育子女,“不 要看不起穷人,不许骂叫化子”。她“虽然没有受过任何教育,当时传统的
‘忠孝节义’之通俗教育标语,她是知道的。”但她从来不曾拿这些“标语” 教育自己孩子。陈独秀说,“她对我们之教育,是考科举,起码也要中个举 
人,替父亲争气”。这是查氏对儿子唯一的也是最大的期望。“因为在那一时 代的社会,科举不仅仅是一个虚荣,实已支配了全社会一般人的实际生活, 
有了功名才能做官??做大官才能发大财,发了财才能买田置地,??荣宗 耀祖”。“所以当时乡间有这样两句流行的谚语:‘去到考场放个屁,也替祖 
宗争口气’。”①为陈家争这口气的是陈独秀的叔父衍庶,他在陈独秀出生之 前四年,即光绪元年(1875年)考中举人。初任知县,因治河有功,而 
步步高升,由知州、知府,直升到府级以上省级以下的道员②,真是官运亨 通,一路顺风。衍庶在东北怀德、柳河、辽阳、新民等地做官的时候,爆发 
了日俄战争。日本和沙皇俄国为重新分割东北和朝鲜,在中国的领土上厮杀 起来。战争的双方都需要马匹,中国商人乘机贩运以获取暴利。
①义门《陈氏宗谱》。
②《实庵自传》。 马匹经过衍庶的管辖地,他便抽牲口税。这种临时性的税收,勿需上缴
国库,谁收谁得①,自然大部分都落入了他的腰包。 大约到1908年,他觉着腰包里有了以万计的银两,也许还觉着天下
乱哄哄的,大清江山不怎么牢靠了,“他识时识机”,挂冠而归故里。 陈衍庶在辽宁省彰武县置地200余亩,在安徽贵池县置地800亩。 
在北京开设崇古斋古玩铺,投资银1万两,在奉天还设有分店。在安庆有市 房(铺面)近10家②,在城里南水关(今革新街)自建住房一座,主建筑
有五进三个天井,一个前院二个中院和一个后院(现为安庆市土产公司仓 库),宅前宅后都有花园,是当时安庆有名的陈家大洋房子。大门楼有一丈 
多宽,高悬魏体字“窦宅”木牌,俨然是一派官僚地主的气势。衍庶晚年习 汉隶、攻书画,收藏名家真迹和古玩,且对绘画有一定的造诣。陈独秀说原 
出生在一个小户人家,是绅士们向来瞧不起的,但为时不久,这个小户人家
就一跃而为安庆的名门望族,为邻里所另眼看待了。 陈衍庶虽然把陈家发起来了,可他有一件不顺心的事。妻子早亡未生育;
续娶谢氏(1862—1939年)及侧室邵氏,都没有给他生一个儿子, 因此在陈独秀5岁时,便过继给叔父做嗣子。叔父衍庶便成了陈独秀的继父, 
谢氏成了他的继母。①
②张湘炳:《关于家业兴败的回忆——访问陈松年》,《安徽革命史研究 资料》第4辑,1980年10月。
张湘炳:《陈独秀家庭情况简述》,《党史资料丛刊》,1982年第3 辑。
陈衍庶发财以后,还想发更大的财。1909年,他通过浙江巡抚增子 固(衍庶在东北为官时的换帖弟兄)的关系,创办浙江省华商大益公司,与 
上海怡德英行订立购大豆3万吨的合同,在黑龙江对青山俄国车站交货;英 商预付豆金沪银英商违约,私自在该处收购大豆,“致将豆价挤抬数倍”①。 
陈衍庶提出诉讼,经判决损失由英商赔偿,合同中止。但在办理这些手续时, 买办姚某与英商串通,设下骗局,衍庶一不识外文文件,二无经商经验,以 
致受人愚弄。辛亥革命后,浙江巡抚倒台,英商通过外交部要求索还定洋, 或交付大豆。
这时陈衍庶有口难辩,只得变卖财产,这使陈家家产受到很大损失,对 陈衍庶也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他忧愤成疾,于1913年去世,从此陈家家 
业衰落。同年10月间,二次革命失败后,由于陈独秀曾经极力主张兴兵讨 伐袁世凯,袁氏爪牙倪嗣冲派兵抄了陈的家,抢走了陈衍庶多年收藏的书画 
珍品,从此陈家就越发衰败了。
陈独秀既然是陈衍庶的嗣子,他的胞兄健生也于1908年逝世了,那 么陈家的全部家产只有陈独秀一人可以继承。可是他“向来不问家事”,视 
家产如敝屣,像受洋人愚弄,发生了如此大的财产事件,他“还是不问不管”
②,对家业的兴旺或衰落全不关心。后来,“有一次他到北京,他家开的一 所大①
②沈寂:《再访陈松年谈话记录》,《安徽革命史研究资料》第1辑,1
980年《公牍》,《安徽公报》第6期,1912年9月18日。 铺子的掌柜听说小东人来了,请他到铺子去一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