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终结者-第2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路人马,不过三万人罢了。

    不过,各路的军队同时聚集,数量确实不少。

    原本的防务,由新兵接手。

    似孙二官这般被征调的中低级军官并军兵不计其数,文职人员同样不可或缺。

    崇德县里,转运司副使孔季良跪在孔赐前,道:“祖父,孙儿明日出发,领援军一万至幽州,以提前适应气候,为来年大战做准备。”

    孔赐似乎没听到,道:“良儿,可还记得国朝大军初起时,崇德发生的战事么?”

    自己家乡的事情,孔季良如何会不知道。

    当初,方天定除夕兵临崇德,一战而下,随后下嘉兴、苏州,完美做到了出其不意。

    现如今,这两处战例,已经被录入教科书了。

    孔赐道:“贼军之中,未必没有计谋之士,不一定给我等留许多时间。

    你到了前线,多加留意,防止贼军效仿陛下所为。”

    “孙儿晓得。”孔季良应下。

    “即如此,你便赶往军中去吧,”孔赐道。

    孔季良磕了个头,道了声:“祖父保重,静候孙儿佳音。”

    起身出门上马,赶往海边乘船到海州。

    海州,淮河沿岸的驻军尽皆聚集在此。

    范围广大,数量不多,只有一万军,

    且这部军队乃是二线部队,算不得精锐。

    趁着尚未降雪,到了北方正好操练。

    辽河口,一艘接一艘的大船驶入,随后靠在码头上。

    “兄弟们,靠岸了,赶快下船!”

    一声呼喝,安静的船只立刻沸腾起来。

    数百人从船舱出来,到了甲板,看向陆地。

    只见辽河岸边,一座又一座的棱堡立在那里。

    正是凭着镇金城,以及三里一座的棱堡,韩世忠堵的女真人难以渡河一步。

    码头上,韩世忠问道:“此次送来的军兵,有多少?”

    申屠旭明道:“一百艘船,共带来了三万人,一个没少。”

    “善!”

    看着军法队带着军兵们离开,韩世忠皱眉问道:“都是些生瓜蛋子,没有老军?”

    申屠旭明道:“这三万人,配个五千老军,守住棱堡肯定足够吧?”

    韩世忠道:“久守必失,还得主动进攻才好。”

    申屠旭明道:“已经入冬,随时可能下雪,恐无法动兵吧。”

    韩世忠未答,道:“计划运来十二万军,此时到了不过五万,余者还请兄弟多加小心。”

    申屠旭明苦笑一声,道:“兄弟,目下全国各处都在调动,海军实在是分身无术啊,几十万规模的军力的调动,处处都要用船,实在难以快速完成任务。”

    若是只有兵力运输,申屠旭明二话不说就可以保证,一个月内完成任务。

    然而,除了运输兵力,还有很多的粮草物资需要运输。

    因此,方明的海军规模虽大,也不敷使用。

    韩世忠道:“若是援兵不能到达,实在难以主动出击。”

    他还合计着挑个日子杀上一波,谁却想不能行。

    “老兄,这么多新兵,还是想想怎么训练吧。”申屠旭明道。

    各部援军南北不一,其中大多未经历过风雪的考验,确实需要好好训练。

    韩世忠暗暗决定,待到来年花开,就是明军主动出击的时候。

    不止辽东半岛,北方防线上,都有一队队军兵汇聚而来。

    兵已经爆出来了,当然要立刻派往前线。

    早一日适应,多几分取胜的把握。

第491章 遣将() 
应天,秦淮河畔。

    向日歌乐不断的河面,此时已经冷清了许多。

    全体将士倾巢而出,奔赴前线,文臣们也是忙的脚后跟打后脑勺,哪有闲情逸致去找歌姬们畅谈人生理想。

    全国气氛凝重,那些富家子们也不敢放浪形骸,生怕被抓做典型。

    画舫没了许多主顾,自然冷清了下来。

    此时,穷极无聊的姑娘们,都在望向码头上。

    那里,方天定拉着方貌的手,道:“三叔,辽东苦寒,辛苦你了。”

    嘿嘿一笑,方貌道:“我也不是大姑娘,没那么娇弱。

    许多将士在彼能够坚持,我也没有问题的。”

    这话,方天定是相信的。

    近两年安逸了,方貌出现了小肚腩,然而底子在那摆着呢,肯定不会出问题。

    方天定又道:“韩世忠能力,足够指挥辽东战局,然而其威望不足,只能为副,三叔此去,当多给他支持才好。”

    “放心吧,我懂。”方貌心照不宣地拍了拍方天定的手,道。

    作为三大战区之一,辽东猬集大军十五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朝堂上,为了争夺辽东军团都指挥使的职位,直接吵翻了。

    没奈何,韩世忠的资历不足,有想法的自然把他视作了软柿子,想要取而代之。

    为此,方天定不得不任命方貌为都指挥使,节制辽东驻军。

    此命令一出,朝堂立刻安静。

    韩世忠资历不够,还可以踢出去,方貌可不是能轻易撼动的。

    他乃是当今亲三叔,自己武艺高强,又有军略,且一直行走军旅中,战功很多。

    如此,谁敢和他抢?

    不过,从方貌的肚腩上可以看出,大概辽东战局的实际指挥官,只能是韩世忠了。

    说了几句闲话,方貌告辞上船。

    他将直接登陆辽东,将坐镇镇金城,与女真人斗法。

    燕京府,幽州防御使王寅领着诸多大将,拜倒在地。

    香案前,内侍打开圣旨,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中原康泰,百姓安居,然辽、金、西夏亡我之心不死,尽起全国之兵攻伐我国。

    为保国家稳定,黎庶乐业,当止入寇之地于境外。

    原幽州防御使文韬武略出众,南征北战攻无不克,诚为国家肱骨。

    今,特进王寅为虾夷公,镇辽将军,幽州军团都指挥使,持天子节,全权负责抵御辽国事。

    圣旨到时,即刻组建幽州军团指挥部,各级将官调用,任凭裁决。

    另,若有里通外敌、克扣军饷、祸乱军心等影响备战之人,皆可就地处决!

    钦此。”

    “多谢陛下。”

    谢恩后,王寅接过圣旨。

    从现在起,幽州三十万大军大小事务,都由他一言而决。

    如此恩宠,不可谓不深重异常。

    当然,王寅只有感动,倒是没有其它想法。

    送走传旨内侍,王寅召集众将议事。

    幽州军团指挥部已经组建,只是缺乏名分。

    现今只是微微调整,不做大的改变。

    军前总参谋许贯中,第一副将包道乙,前后左右中五军都统制,各防御节点主将,皆有任命。

    相同相似的一幕,同样发生在大同。

    刘子羽被任命为云中军团都指挥使,领军十八万,将作为偏师出征塞外。

    石宝为秦风路各军都指挥使,种师中、姚古、刘仲武副之,领军十三万,负责对付羌人叛乱以及吐蕃入侵。

    杜壆为四川经略使,领军八万,防备吐蕃东下的同时,还要准备对大理动手。

    吕师囊为广南西路经略使,领军九万,同时负责大理和李朝两个方向。

    杨沂中为河套军团都指挥使,领军二十五万。

    他就比较憋屈了,因为方天定已经决定御驾亲征西夏,自主指挥权不会太高。

    至于岳飞、吴玠等人,现在还是一个小弟弟,代表的是未来,远未到独当一面的时候。

    边境上,重兵云集。

    如今,明国国内过千的部队,只有应天的三万禁军。

    若是哪里出了纰漏,想补起来会十分困难。

    不过,只要不是王寅部被全歼,倒不会有溃败之忧。

    毕竟,一百三十万的陆军,可不是吃素的。

    兴庆府旁,黄河河畔,宋军大营一派热火朝天的模样。

    五万大军集结在一起,翘首以盼。

    不一刻,赵佶出来。

    看他明黄色的龙袍,气势不减,然而仔细看就会发现,他的状态不算好。

    两个眼睑高高鼓起,直如鱼鳔一般,原来黑直浓密的头发,稀疏了不少,也白了许多。

    只是总攻在即,复国的希望重新升起,赵佶也振作了起来。

    上了点将台,赵佶喝道:“将士们……”

    声音嘶哑,传不过五步范围。

    好在有军兵往来传递,倒也不怕下面听不到,只是气势不由弱了许多。

    巴拉巴拉鼓了一番气,赵佶终于扯到了正题上。

    “进封杨志为忠烈郡王,殿前太尉,麟州节度……”

    杨志立刻拜下,道:“陛下厚恩,臣定如先祖一般,粉身碎骨以报。”

    这话,实在是发自内心。

    当初,杨业不过是云州观察使、判代州,死后方才赠太尉、大同军节度使。

    杨志活着,成就便已经超过了杨业,可谓完美实现了光耀门楣的心愿。

    只是,满心感动的杨志忘记了,赵宋几乎已经不存在了,封王也毫无意义。

    赵宋灭亡,肯定不会被视为伪朝,他这个封王,却肯定不会被承认。

    然而,已经魔怔的杨志,才不会管那么多呢,他只知道没有辜负姓氏和血脉。

    杨志封王,张横也没落下,便是一直未曾出仕的晁天养,也被封了王。

    除了这些人,还有刘法之子刘正彦,同样封王。

    当初刘法被童贯强逼出兵,死于党项人之手,此时寄人篱下,也不知道刘正彦是个什么心情。

    封赏了大将,赵佶又道:“此战,驱逐明贼,恢复故国,各位皆有厚赏。

    朕许诺,普通兵丁,尽皆进县男,余者按官阶递升。

    若有违背,直让朕死于刀兵之下。”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众军齐齐拜下,呼喝道。

    留在西夏的,都是脑残粉,忠心程度不是一般的高。

    不然,早找机会渡河而去了,遑论千里迢迢地逃离明国,来到西夏。

第492章 对峙() 
北风萧瑟,大地苍茫。

    大雪一过,入眼全是白色。

    此时,黄河已经封冻,数千军兵拿着铁镐,在河面上凿冰开洞。

    明军又不打算冬天的时候进兵,自然要做些准备,给西夏人设置障碍。

    一块块厚厚的冰层被取出,复又放在冰面上。

    片刻功夫,平整的冰面遍布障碍。

    从热火朝天的河面上收回目光,方天定看向对面。

    河面上倒是没什么动静,岸上的堡垒里,倒是有人头攒动。

    西夏也怕明军强渡黄河,因此沿岸修了许多堡垒。

    方天定笑道:“如此多堡垒,也不知道消耗了党项人多少人力物力。”

    杨沂中道:“西夏人又无水泥,修建堡垒只能开采巨石,消耗不是一般的大。”

    邵俊缩了缩脖子,道:“对面消息,西夏境内斗米价值一只羊,经济已经崩溃了。

    其中修建堡垒,绝对是重要原因之一。”

    这个年头,要想修出何用的城堡来,必须用糯米、蛋清等物调制出粘合剂,保证砖石紧密。

    三里一堡,总数一千有余,西夏本不充裕的粮食,又被浪费了许多。

    加之倾尽全力聚集了十五万大军,西夏国内的经济已经崩溃了。

    “其实不需要我等进攻,拖也能拖垮党项人了。”说着话,邵俊忍不住搓了搓脸。

    这鬼天气,滴水成冰,把人冻成的瑟瑟发抖。

    邵俊已经把自己裹成了大粽子,还是觉得不够。

    若他这般模样上了战场,十有八九一个照面就凉了。

    只是没办法,确实太冷了。

    杨沂中道:“西夏国内经济如此紧张,肯定不会拖延太久,我觉得年前可能就会开战。”

    “冬季作战,倒是对我军不利。”方天定道。

    “陛下。”卫忠道:“其实不必悲观,我等将士大多不耐苦寒,只是生活环境不同罢了。

    然而,我等人人衣物不缺,饭食油水丰足,肯定比西夏人好过许多。”

    “卫将军所言极是。”杨沂中微微颌首。

    卫忠领兵绕道千里,一下子打没了赵宋的粮草,方有萧关之战的结果。

    亲自实践过的,自然更有发言权。

    方天定道:“十一月中旬,我军齐聚,党项人并无动静,想来也是等待我军松懈,驻军需要多加防范。”

    “对峙已经半月有余,照目前情况,可能还要许多天。

    臣意,最多元宵前后,西夏人定然动兵。”杨沂中道。

    “哦?”方天定示意他详细说来。

    杨沂中道:“一,西夏人粮草不济,拖的越久越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