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双谍传奇-第1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左少卿的脑海瞬间翻腾。但警惕是她不可放弃的本能。狡猾的梅斯,究竟是什么意思!她摇摇头,“梅斯先生,我不知道,确实不知道。”左少卿即使胆大包天,她也不敢说出“槐树”是谁。她希望梅斯相信她的话。

    梅斯的脸上,沉着而冷静,不出他是否相信左少卿的话。

    他低下头,从皮包里拿出几页纸,送到左少卿面前,“亲爱的少组长,咱们还是先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吧。其他的事,咱们可以以后再说。”

    左少卿着眼前的这几页纸,心里就有些冒火,“这全是英,我一个字也不懂。你能给我解释一下吗?”

    梅斯露出灿烂的笑容,“亲爱的少组长,你不必懂。前面是一个说明,表示你是自愿加入我们的组织。后面的几页都是你的基本情况,该填的内容,我都替你填上了。你只需在每一页最下面的横线上,填上你的名字就可以了。”

    但左少卿仍然疑虑重重地着他。

    梅斯继续说:“对于你来说,这个东西不会束缚你。对于我们来说,它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手续。当年我签署的,也是这样一个东西。”

    左少卿声地笑着,“天下没有不会泄露的秘密。这个东西随时都会泄露。它只会让我死得更快一点。”

    梅斯也笑了起来,“你说的确实有道理。但是,我上次就向你说过,我们什么都考虑到了,我们可以确保你的安全。”他说到这里,又从皮包里取出一样东西。

    左少卿出来了,那是一盘录音带。磁带卷很小,来内容并不长。

    梅斯把这盘录音带到左少卿面前,“这是一盘录音,你回去以后,可以听一听。然后你就可以知道,我们是怎么保证你的安全的。用你们国人的话说,它是一个护身符。”

    理智告诉左少卿,至少在这盘录音带上,她应该相信梅斯的话。另外一方面,杜自远确实告诉她,上级已经同意她接受梅斯的要求,加入情局。最后一点,现在她也确实没有其他选择的余地,她只能签字。

    左少卿从口袋里取出她的钢笔,在每一页下面的横线上签上她的名字:左少卿。

    梅斯收回那几页纸,认真地了,并且张开嘴笑了起来,“亲爱的左少卿女士,它确实如我说过的,不会束缚你。全南京认识你的人都知道,左少卿并不是你的名字,是不是这样?甚至,我还相信,苏少卿也不是你的名字。亲爱的苏少卿女士,你能告诉我你的真名吗?”

    左少卿注意地着他,也克制着脸上的笑容,“不。我猜想,梅斯也不是你的真名。你也不会告诉我你的真名。”

    梅斯点点头,“我希望你相信我,所以我尽量向你坦诚。但是,可能需要许多年,我们才会相互坦诚。现在请你相信我,我们非常希望与槐树先生建立联系。”

    左少卿更加小心地说:“我不知道。可能你也知道,叶公瑾正在找槐树。告诉你,我也在找。我知道他有危险。如果我能找到他,我首先会确保他的安全。至于我会不会告诉你,那要情况了。”

    客观地说,左少卿和梅斯,都不完全相信对方的话。当然,也都没有向对方说实话。他们早已过了天真的年龄。

    但梅斯所代表的美国央情报局愿意保证左少卿的安全,甚至招募她,是有特殊的原因的。

    那个时候,直至后来才大名鼎鼎的美国央情报局,还不能睥睨世界。它的历史还太短,它正式成立的时间是一九四七年九月十八日。在此之前,论它叫做“情报协调局”,还是“战略情报局”,或者叫“央情报组”(g),它都是一个不成体系、混乱庞杂、没有明确目标的情报机构。罗斯福总统几次想将它撤销。它更受到联邦调查局和海军情报局的排挤和掣肘,一直不成气候。直至海军少将罗斯科um

    8226;希伦科特第二次重回央情报局担任局长的时候,才对它有了新的认识,并制订了新的发展目标。

    只是这个时间,还是太短。这也难怪戴笠与美国海军情报局建立联系,而不是央情报局。毛人凤继承了戴笠的传统,也并不把央情报局放在眼里。

    但在海军少将罗斯科um

    8226;希伦科特手里,央情报局已如一个新生婴儿一样开始迅速成长。他罗了一大批情报精英,并对它的业务开始了前瞻性的研究。这才有了梅斯所说的,希望与未来统治国的共党建立某种内线联系的想法。这是昙花一现的想法,因为罗斯福去世后,是杜鲁门当了总统。杜鲁门上台几年后,彻底改变了美国的对华政策。

    但在当时,梅斯竭尽全力拉拢并招募左少卿的做法,却产生了谁也想不到后果。

    叶公瑾就着实被这件事,吓出一身的冷汗。

一百四十二、 觐见() 
这天的夜里,叶公瑾接到黄枫林的电话。【】黄枫林告诉他的情况,让他惊疑不定。

    “叶处长,今天夜里,也就是一个小时前,左少卿在旋转门她的包间里,与梅斯会面。他们在一起谈了很长时间,我感到很奇怪。”

    叶公瑾更加奇怪。左少卿这个人,神龙见首不见尾,已经让他疑惑很长时间了。

    “叶处长,还有一个情况,我觉得不好。”

    “什么?你说。”

    “我曾经悄悄派人,在她的包间里装了一个窃听器。但是,一点作用也没有。我后来派人了一下,已经被拆掉了。我很担心,她可能已经注意到我了。”

    这又是叶公瑾担心的一件事。左少卿是见过黄枫林的,在南福巷九号。如果她察觉到黄枫林正在秘密监视她,不知她会干出什么事来。

    他说:“枫林兄,你继续吧,但要再小心一些。我们要找到槐树,但又不能被人掐住。我感觉,我们是在竞赛,就谁的动作快了。”

    叶公瑾放下电话时,心里很想和梅斯见一面,问一问他,这个左少卿究竟和他是什么关系,究竟是什么人。但是,他拿不准的是,不知这个梅斯会不会对他说实话。他因此犹豫不定。

    黄枫林在电话里告诉他,现在左少卿已经离开旋转门。但没有回家,而是回局里了。这又是一件让他感到奇怪的事。他在考虑,要不要去左少卿的办公室里一,她究竟在干什么。

    这个时候,左少卿刚刚回到办公室里。此时夜色已经很深,保密局大楼里十分寂静。她坐在办公桌旁,从皮包里拿出那盘录音,仔细地着。

    这是一个标准的九十分钟的录音带。但磁带的长度显然已经被剪短。她估计,最多有半个小时的录音。录音带底面的标签上写着两行字,是手写的英。ell。

    她猜想,这可能是梅斯的笔迹。王八蛋,他应该是会写的。

    左少卿起身从书柜里找出一本英汉词典,一个字一个字地翻译。她终于明白,第一行是日期和具体时间。第二行则是地点:国际联欢社16号单间。她明白,这是录音的时间和地点。

    她从柜子里搬出一台录音机,将录音带装上去,并按了播放键。

    她很惊讶,这盘录音竟是梅斯与叶公瑾的谈话录音。

    整个录音很简短,只有十几分钟。她猜想,录音可能是经过删节的。

    录音的开始是双方的寒暄和客套。然后,梅斯毫不客气地提出了要求,是关于释放侯连海的事。梅斯要求叶公瑾给予配合,下属将会向他报来监管报告,他收到后,要签署同意,最后呈报毛人凤先生。

    左少卿反复听了好几遍,但她仍然不明白,这么一盘录音怎么会保证她的安全?但是,这是梅斯自己的谈话录音。他竟然把自己和叶公瑾的谈话录音拿出来,其一定有什么特殊的意义。但她想不出会有什么特殊意义。

    在下要特别说一句,左少卿要理解这盘谈话录音的可怕之处,还要过一段时间。这可是一盘会要人命的谈话录音!

    有一点,左少卿隐约明白,梅斯用这么一个东西来保证她的安全,它的重要性一定非同一般,是不能丢失的。那么,她能把它藏在什么地方呢?

    比较安全的地方,应该是放在杜自远那里。另外,她也应该让杜自远听一下,或许他能听出其的要点。她把这盘录音拿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着。

    这个时候,叶公瑾终于出了他的办公室,向左少卿的办公室走来。走廊里很安静。他拐进翼楼里,只有左少卿的办公室还亮着灯。他的脚步很轻,直接走到左少卿办公室的门口。他停了一下,直接开了门。

    左少卿抬起头,慢慢上自己的抽屉。她站起来,警惕地着叶公瑾。她问:“处长,你还没走,有事吗?”

    叶公瑾笑了笑,“你不是也没走吗?我转了一下,只见你这里还亮着灯,所以就进来一。在忙什么?”

    “没有忙什么。晚上秋月送来的简报我还没,”她指了指面前的件夹,“不知组里的监视有什么情况,所以回来一。”

    “有什么情况吗?”叶公瑾注意地着她。

    “没有。处长,是一点情况也没有。我盯的三个人,一点动静也没有。”

    “你感觉是什么原因?”

    左少卿沉默了好一会儿,终于摇着头说:“可能,他们感觉到了危险。”

    叶公瑾瞬间就理解了左少卿的意思。这是对他的指责,认为他在国防部小会议室里的做法,惊动了他们。

    叶公瑾不想继续说下去。当长官的,意识到问题是由于自己的失误而产生,都不想继续说下去。“你还要继续,我判断那个人一定会再动起来。回家吧。”

    “是,我这就走。”左少卿轻声说。

    这天的夜里,左少卿把这盘录音带回了家。她找了一本硬皮书,把其的纸页挖空,将录音带放进去。她知道,这只能是临时措施。

    左少卿心不安,一夜都没有睡好。

    在这天的夜里,还有一个人没有睡好。他就是九十七师师长王振清。

    两个多月来,他的一颗心一直被两股势力牵扯着,一边是国,一边是共。

    两个月前,他一时头脑发热,与共党方面的重要领导孟太太见面。虽然那次见面被意外的情况打断,共党那边还因此损失了一个人。但是,有两点让他难以忘怀。

    第一个让他难忘的,是那位孟太太。他不知道她的名字。杜自远只介绍说:“这位是孟太太,想和你聊一聊,交换一下法。你们谈,我就在隔壁。”

    孟太太一望而知是一名知识女性,态度谦和、风度儒雅。她的声音不高,语气舒缓,但说到国家经济凋敝、民生艰难、高官贪腐时,却句句都如重锤一般,敲进王振清的心里,也让他口齿滞涩,言以对。

    第二个让他难忘的,则是杜自远。他和孟太太长谈之间,竟发生了意外,有特务闻风而至。杜自远从容不迫,小声叮嘱他们应该如何办,然后分别送他们离开。

    他最后陪着王振清从消防楼梯下楼时,王振清和杜自远都透过小口见那个倒在地上已经死亡的人。杜自远着那人的眼神,隐约让王振清意识到,他绝不是平常的间人,他应该是方面的人。

    后来,孟太太又和他长谈过两次。王振清清清楚楚地感觉到,他尽管小心防备,但还是受到了的“蛊惑”,他察觉到自己心里的想法已经发生了变化。

    但是,但是呀!王振清还知道自己心里的弯并没有转过来。他现在的地位,他的荣华富贵,都来自于民国政府呀。他现在的师长职务,是委员长亲自选定任命的。以他的为人性格,他怎么能有负民国,有负委员长呀?

    经过长时间认真的考虑,他发现自己的疑虑和犹豫,实际上只来源于一点,真能取得天下吗?他不敢相信。

    所以,当孟太太微笑询问:“王师长,你愿意站在我们这一边吗?”这时,他就耍了一个滑头。他说:“贵军何时才能打到长江边呀?可能很难吧。若是贵军真的打到长江边,我一定认真考虑此事。”

    他的话里藏着一丝讥讽,民国政府的实力,要比你们大得多,你们能行吗?

    孟太太目光柔和,脸上露出浅浅的微笑,轻声说:“王师长,你的意思我可以理解。二十年前,甚至十年前,我们也没有想到会有今天呀。我们真心期待,王师长会和我们站在一起。”

    但是,但是呀!正如孟太太话里隐含的意思,形势发展之快,完全超出他的预料。东北已经陷入包围。他是军人,得很清楚,东北几生路,东北必丢。东北丢了,华北也就保不住了。这就是趋势。华北一丢,老天!共军其实已经到了长江边。

    王振清一想到这里,心里就有一种难以抑制的焦虑。他需要为此做出决断。

    他现在还有另外一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