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与天争锋:倚天屠龙-第2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在北平的家属男女老少及部分财物掳掠前去,听候使用。”

    “得令……”朱能答应后,立即行动起来,号令部属行事。

    接着,燕王与众将商议以后,即催军向居庸关杀来,并且一鼓作气,指挥精锐之师奋勇争战,冲锋陷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了居庸关,逼走守将,迫使残将余琪,逃往怀来。

    当时,都督宋忠正驻军在怀来,从败将余琪口中惊闻居庸关失守,大吃一惊,急忙偕骁将都指挥孙泰,引军三万前来回救居庸关。

    宋军来到关前山口时,见燕军遍地旌旗,人山人海,声势浩大,勇猛异常。部下犹豫不敢向前。宋忠见了十分着急,赶紧前来,挥军催马督阵。

    “兵将们!你们的家属都在北平,现在全被燕军屠杀,城内积尸成山,血流成河了。事已至此,你们还不随我去报仇雪恨?”宋忠大叫道,挥鞭跃马,飞奔而来。

    “我等当拼命争先……”军士闻罢,一遍哀号,个个怒发冲冠,切齿摩拳,呼叫着奋勇地向居庸关杀去。

    燕王身着战袍,立在居庸关镝楼之上,远望宋军漫山遍野,滚滚而来,正惊慌不知所措,忙回头看道衍。军师道衍向燕王点了一下头,燕王慢慢会心地笑了。

    “朱能将军何在?速调端礼门的部卒出关迎敌……”道衍赶忙向朱能叫道。

    “军师之意?”朱能不解地问,“此群人马,力量不济,何能抵御宋军?”

    “北平端礼门的部卒原与宋忠前部兵将同属一旅,他们相见,岂忍相互残杀?使此军作我前盾,此乃贫僧当初所以令你带他们共赴居庸关的用意呀!贫僧当初正是为了今日之用,朱将军不必见疑!”

    “先生高明!”燕王高声赞道,并接着问,“军师为何还令朱能把北平的男女老少及部分财物掳掠前去?”

    “宋军身在怀来,眷属多在北平,今城中却已生大变,不知大王对其家属如何处置,必然心生猜忌。因此,贫僧要请他们家属亲来,作个见证,以瓦解敌人报仇军心!”

    正当燕王与道衍等谈论时,宋军前锋已过山口,靠关而来。

    宋军兵士来到关前后,却见燕军前队的士兵都举着他们熟悉的旗帜,旗下士兵又都是自己的父兄子弟,所以迟疑不忍相杀。后又从燕军熟人处得知,城内家属秋亳未损,人人平安,顿时哗噪起来。

    “原来我等家人平安无恙,宋忠骗我等北平兵将了……”人们奋然大骂主帅,“我等不为谎将宋忠卖命……”

    宋军叫喊着,纷纷倒戈向后,自相惨杀,大败而逃,势如天塌。

    都指挥孙泰本是一员骁将,然而,也难阻挡这人仰马翻、溃如山倒的阵势,只得节节败退。最后,不意被朱能的流矢所中,惨然阵亡,余众见本阵失了大将,更是没命地逃亡。

    主帅宋忠见全军大败,只好策马而走,逃向怀来城内。燕军喊声大作,随后追来,冲到城边,因宋忠城门来不及关闭,所以,早被涌上来的燕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压破。

    燕王二子高煦率着燕军,趁机冲进城内,四处搜杀,并在厕所内擒住宋忠,在城角处擒得余琪,尽皆当场杀死。宋军近千残余士卒,同时被剁成肉泥。城中其余近百名将士,也因主将已亡,也只好纷纷自刎或被杀。一刹时,怀来城池内外,尸体成山,血流成河。

    日将偏西,两军还在拼杀着,又过了三个时辰,怀来全城遂告沦陷,燕军血洗了全城。

    怀来全城陷落,山后各州均被震动。开平、龙门、上谷、云中诸守将,皆闻风丧胆,望风披靡。谷王本是镇守宣府的主将,又不常守封地,且因本来与燕王相好,自然也就趁机暗中降附燕王去了。

第294章 决意削藩毁北平【5】() 
此时,燕王军威大振,兵过十万之众。

    “燕王大事业已兴起,不免遣使赍书奏达朝廷,以清君侧!”在战火中,道衍和尚向燕王说道,“如此,一可展示燕王大度胸怀,二可趁势直逼京都少主。”

    “文武兼用!仙师所言极是!”燕王点头称是,说道,“发出讨伐檄文,可以震动天下,更可正我起兵靖难之名,有利我燕军进展!”

    于是,燕王引军进了怀来城。在府厅大堂上,燕王与军师及众将商议后,拟定了给建文帝的书函,并遣使赍书上达南京建文帝。上书大意道:

    “……皇考太祖高皇帝,艰难百战,定天下,成帝业,传至万世,封建诸子,巩固宗社,为盘石计。奸臣齐泰、黄子澄,包藏祸心,不过数月,五王被废或全家自焚。圣仁在上胡可忍此?盖非陛下之心,实奸臣所为也!臣以君臣大义,骨肉至亲,守藩于燕二十余年,奉法循规,事陛下如事天,而奸臣跋扈,竟加害于臣。……望陛下除之!”。

    燕王‘清君侧’之书,火速到达南京。

    在京城大殿上,建文帝正在与文武大臣商讨答复燕书,讨伐燕军大计。

    “……燕王此书,乃反客为主,逼我屈从。朕将如何答复?”建文帝看罢燕使赍书后,正在迟疑未决。

    “启禀万岁——,北方八百里加急军报,已如雪片飞来!”兵部尚书齐泰引领着宿将耿炳文出班奏道,“燕王自从杀了张、谢、葛、卢等各家族人员后,又占了北平九门,接着出师通州,进陷蓟州,再进军遵化,夺取居庸关。现已扫平了都督宋忠在怀来一线的四万兵马,杀死主将宋忠、余琪,占领了怀来。开平、龙门、上谷、云中各州形势紧迫,人心惶惶。”

    “又有甚者,谷王无视君臣之道,竟趁火打劫,其实已暗中投靠了燕王,已有不臣之意。”侍讲方孝儒也出班奏道,“国事十万火急,擒贼必先擒王,陛下应急遣大将,奋力征讨燕军,再不可迟疑,以免星火燎原、越发不可收拾矣。同时抚慰谷王,召谷王在京就职,以免谷王萌生他念,为虎作伥!”

    “众卿所言极是!朕即照办……”帝道。

    “陛下圣明,请速发兵讨伐……”群臣激昂,纷纷请战。

    “朕当在南郊祭祀上苍,在城内祭告太庙,削燕王属籍,废之为庶人,诏示天下。并且立即派兵讨燕;同时召回谷王,令其在京守城……”建文帝情绪激动地说道。

    “今弦箭既发,削藩之战业已打响,当年汉景帝削藩时有周亚夫等卓越将帅,今朕的周亚夫何在?”建文帝无不忧郁地问左右。

    众臣激烈争论,踊跃请缨。

    “末将虽不能自诩昔时的廉颇、周亚夫,然而,一息尚存,也能为国效力……”老将耿炳文出班请战道。

    “老将军耿炳文不亚于汉景帝的周亚夫!”兵部尚书齐泰上前奏道。

    “末将愿为副将,助老将军一臂之力……”未等建文帝发话,驸马都尉李坚、都尉宁忠一齐出班请战。

    建文帝望着耿炳文的白须,又看看此二小将,思忖了一会后,再与方孝儒、齐泰、子澄等商议了一阵。

    “命宿将耿炳文为征虏大将军,驸马都尉李坚、都尉宁忠为副将,率师二十万北往讨燕!”过了一会,建文帝下诏道。

    “此外,”黄子澄又向建文帝奏道,“陛下应再命安陆侯吴杰、江阴侯吴高,都督都指挥盛庸、潘忠、杨松、顾成、徐凯、李文、陈辉、平安等分道并进,以威胁燕军左右。”

    “朕一概准奏!”帝道。

    “蜀地术士程济夙乃世上高人,其前次原奏‘天下将有战乱’之事本来不差,当时陛下将他下狱,只是为了遮掩燕王耳目而已。今事态既然果真如此,陛下理应从狱中放出此人,为陛下所用,并提为翰林院编修,充作军师,以护诸将北行。”方孝儒突然向皇上建议,接着转头向卓敬说道,“户部侍郎卓敬大人所荐之人本无差错,今日已到用人之际……”

    建文帝及众臣齐声叫好。

    “解铃尚须系铃人。”建文帝向户部侍郎卓敬说道,“请卓卿即刻将军师程济夙先生请到宫中,择机委用!”

    “微臣得令……”户部侍郎卓敬道。

    “又,为防不测,朕还将传檄山东、河南、山西三省合供军响。”建文帝又补充道。

    众人听罢,如释重负,欢欣鼓舞。随即出殿各就各位,分头行动去了。

    “众位爱卿,尚有一事务必牢记!”正当大家要走,忽见建文帝走下丹墀,向众人大声说道,“昔日,萧绎举兵入京,号令军中,谓不杀一门至亲。今日卿等与燕王对垒,亦须体会此意。毋使朕有‘诛杀叔父’之恶名呵!”

    “……陛下既有此意,臣等遵旨……”方孝儒等数人听后迟疑了一会以后,慢慢应道。

    出了宫门,方孝儒见老将耿炳文走在前面,遂快步赶上对炳文说:“老将军首次出师,征讨北燕,关系重大,我大明讨燕之战成败,在此之始。”

    “先生且宽心!炳文虽一介武夫,须发尽白,然而,亦已身经百战,凭此一颗忠心,即可战胜燕贼!”炳文说道。

    “老将军此去真定讨燕,如当年诸葛亮北出中原,讨伐曹魏,而真定之北的雄县实为险要溢口,正如当年孔明的隘口‘街亭’也。老将军将派何人把守?”

    “悍将杨松可当此任否?”炳文问孝儒。

    “杨松虽勇,然而目空一切,当再派足智多谋之士辅之!”孝儒说,“因雄县胜败,有关全军进退,老将军自镇中军真定,不可不防雄县!”

    “老夫将使军师协助杨松!潘忠给予策应。”炳文说道。

    孝儒听罢,微微点头。

    次日,京城北郊龙江驿,在耿军演练场上。

    齐泰、黄子澄、方孝儒、耿炳文等文武百官,正在操练将士,接见新兵。无数京城百姓把自己的子弟送入军营,兵民抱头,怆然惜别。

    “我今再将我的孙子托付于军中,让其父子一同为国出力。老朽一身足矣!”三山门外“清明”书楼的掌柜陈老先生也把爱孙交给耿军,并向方孝儒说道,“国之多舛,我愿让孙儿向大儒一样为国操心出力。”

    “民为国本,有民心在系,国之大幸!感谢京城父老……”方孝儒、耿炳文等拱手激昂地向民众说着,热泪盈眶。

    又过了一日,大军在京城北郊龙江驿前,祭过上天,耿炳文等各位出征将领拜别了建文帝与方孝儒等朝臣后,总领大军三十万,浩浩荡荡,向北进发。

    耿炳文大军风尘仆仆,陆续抵达河北真定地界。

    在真定军营中,主将耿炳文与军师程济夙商议了一会后,立即向诸将传令:“徐凯率兵驻河间,潘忠率兵驻莫州,杨松率先锋九千兵马驻防雄县,潘忠给予策应,彼此互为犄角。雄县驻地险要,令军师程济夙再带一支两千的人马,与杨松共同坚守,互相商议、策应。”

    “得令……”众将应声,分头安营扎寨去了。

    “杨将军且留步……”见杨松将走,耿炳文急忙下阶上前叫住道,“雄县实为雄关,将军切勿有失!本帅特将军师分配在彼处,望尔辈能够协力同心。倘若雄县有失,我军或可一败涂地矣!将军切不可有大意……”

    “主将不必多虑!想这小小的雄县,末将不用军师随行,也万无一失……”杨松笑答。

    “话虽如此,然而将军不可大意也……”耿炳文谆谆说道,遂挥鞭去了。

    杨松兵马驻防雄县后,军师程济夙即向杨松说道:“燕王突然起兵,率有三位王子,更兼有张玉、邱福、朱能等部将和道衍军师撑腰,雄心勃勃,将军不可小觑北燕!”

    “区区数万兵马,虽迫于无奈,敢与我数十万大军抗衡,而终不敢轻举妄动!我军今夜可暂休整一时,养精蓄锐,以备来日会战,一举歼灭之!”杨松得意地说。

    “不可!雄县城池低劣,四围少有遮栏,今夜月明,我全军如同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凭燕王和道衍等能战之辈,决不会放弃这可趁之机。杨将军不可不防燕兵突然的袭击……”军师程济夙急切地说道,“我军必须有一半人马埋伏在城外土岗矮丛之中,以防不测。”

    “军师何必多虑?燕军现已被我五路兵马牵制,未必敢独袭我营。况且,倘若我军今夜不能趁此良机,全盘休整,来日就难以以逸待劳克敌制胜了!”杨松不耐烦地说。

    杨松说罢,遂号令三军乘着中秋佳节,宰牛杀羊,饮酒作乐。

    “将军太大意矣……”军师程济夙见此,无奈地摇摇头,叹了口气。

    “唉,我呕心沥血数十年,今日方得出山,为陛下重用,却与这无能少谋、目空一切的杨松共事,建功立业何望?”回到自己营房中坐定后,军师程济夙长吁短叹道。

    过了一会,程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