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与天争锋:倚天屠龙-第2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请军爷通报燕王,燕王老家远亲前来,有要事密报。”侍女从车中探出头来,向燕府门卫请求道。

    于是,燕王下令准入。当张信随侍者到达客厅时,燕王一见来者竟是都指挥张信大人,不觉大吃一惊,十分恼怒,并慌忙又卧在床上不起,装疯卖痴。

    “殿下不必如此!有事尽可与臣相商。”张信见此,只得跪于床前向燕王顿首道,“实告殿下,朝旨已多次令臣前来捕擒燕王。若燕王果真有病,臣当押解燕王至京城,以释君疑。否则,王应趁早计划,切不可隐瞒于臣,以免误事!大王知否?北平布政使张昊和都指挥谢贵奉旨已在北平内外聚集兵马数万,来图大王,形势越来越加严峻,何故大王还在对在下疑心不绝?张信虽为朝臣,然而,更是燕王部将,在下终日记心,不能忘记燕王之恩。”

    “尔说何言?”燕王一听,转身跃起,睁大眼睛问道,尔不要押解本藩全家进京?”

    “若要押解,臣早行动矣,何至于到今日?”张信道,“臣今特来与王共商大计。臣有心投靠燕王,望王尽早决策!否则,晚矣!”说罢,张信呈上朝廷密旨。

    “啊!恩人哪,张信!我一家性命,全靠足下……”燕王看罢朝廷密旨,翻身起来,与张信执手道。

    接着,燕王引张信于密室,同谋士道衍、大将张玉、朱能、邱福等继续共商大事。

    “如今燕王殿下将如何处置充当朝廷内应的长使葛诚、指挥卢振?”密谋许久之后,邱福问燕王,“可否擒而杀之?”

    “不可!”谋士道衍和尚起身说道,“葛诚、卢振虽然是我燕府家将,然而,又身为朝廷大臣的长使葛诚、指挥卢振,现今手中尚有重兵,我等倘若轻举妄动,一会打草惊蛇,引起朝廷不安;二会反受二贼之扰,恐难收拾也!燕王不如暂不声张,俟时机成熟,可一举歼灭二贼。”

    “末将能立马脱离布政使张昊和都指挥谢贵否?”张信急忙问道,“末将一家老小倘若仍在他们手中,恐有不测!”

    “亦不可!”道衍和尚又说道,“将军目标甚大,权且隐藏其中,秘而不漏,窥探其情报,以作燕军内应,到时更能为我所用。况且尔老母在此,搬家多有不便,如轻举妄动,或可招至不幸,不如以静制动!”

    “妙,妙……”燕王等全场点头称妙。

    燕王等正在紧张密议时,忽然徐妃欣然推门进来,随即三位王子鱼贯而入。

    “恭喜燕王!贺喜燕王!”徐妃进门就大声叫道,“我三位王子均已安然归国……”

    “真是天助我矣!我父子相聚,本王如雄虎添翼也……”燕王一听高兴地大叫,并与世子高炽热烈拥抱,“建文少主失策。本藩已无后顾之忧,可正式起兵了!”

    众人狂热祝贺。正说间,有小校进来。

    “京城旨下……”小校跪禀,“都指挥谢贵夜临燕府传上圣谕!”

    燕王兴味索然,慌忙上来进了客厅。

    在上房客厅中,燕王既不向都指挥谢贵问候,也不跪接圣旨,竟然假借病态,疯狂地随手抓过圣旨,拆开念道:“……朕念一脉亲情,放归燕世子,然而燕王第二子高煦却恩将仇报,渡江之后,沿途乱杀吏民,至涿州,又杀驿丞。望燕王捉拿高煦以严办……”

    “哈哈……”读罢,燕王目中无人,掷旨于地上,得意地大笑起来。

    都指挥谢贵见状,知燕王已开始明目张胆反叛朝廷,急忙吃惊地退出燕府。

    北平局势已真象大白,朝廷前途已危在旦夕。布政使张昊和都指挥谢贵见此,立即遣使星夜快马加鞭,报至南京。

    “目下,一应火速剪除燕府将官,擒拿燕王侍从;二要急令北平四周兵马积极合拢,围攻北平,直至燕府,以胁逼燕军。”齐泰忙道。

    “远水难救近火。务必快马北去,先令北平布政使张昊和都指挥谢贵做好准备,一俟朝使到达就开始进攻北平九门,包围燕王府。”黄子澄也奏道。

    “方爱卿请速拟奏折,发往各地,责令四处防范!”建文帝向方孝儒令道,“诸位今夜就通霄达旦,拟议讨燕具体方略。”

    说罢,众臣围拢过来,加紧与建文帝共同策划。

    数日后,朝使来到北平,与北平布政使张昊、都指挥谢贵等一同兵围燕王府。

    “燕王听着:北平今有不轨之事。我等深受皇恩,万岁今既已下旨令我等查办,我等岂有违抗之理?因此,请交出府中将官待审。一概与殿下无关系!”都指挥谢贵站在城楼向府内叫道。

    面临着府外重重围兵,燕王府内人心惶惶。

    “外兵甚众,我兵不足。如何是好?”燕王问朱能道。

    “不如首先擒杀了张昊、谢贵,余者群龙无首,定可不战自乱!”朱能道。

    “教你募集的壮士,共有多少了?”燕王问朱能道。

    “已有八百人在内府!”朱能道。

    燕王听后,与道衍和尚相视而笑了一下。

    “已够用了!”燕王令朱能道,“你与张玉各引四百人,潜伏在大堂两庑,待我设法诱来张昊、谢贵,听我掷瓜为号,你等一齐杀出。就可除了这二奸贼。到那时,府外官兵群龙无首,就不战自乱了!只是这诱敌之策?”燕王又转眼看着道衍和尚。

    “设若布政使张昊和都指挥谢贵不能诱入,殿下奈之如何?”道衍问燕王。

    “……”燕王一时无语以答。

    “报……”府后一将冲到前厅向燕王禀告,“京城有傅少侠安排的内应耳目,今有书在此!”

    燕王接过,打开阅罢交给谋士道衍过目:“朝廷伐我的兵马已经出发。此乃内宫娘娘所窃兵部重抄文书呀!这捉拿布政使张昊和都指挥谢贵事已非常急,先生且细述诱敌之计!”

    道衍看罢文书,又与燕王对视了一下。

第293章 决意削藩毁北平【4】() 
“既然如此,诱敌之策已在贫僧心中……”道衍胸有成竹地说,“张、谢不正是要擒拿府中将官吗?俟殿下一切伏兵布署妥当之后,即可遣人向他们报告说‘人已悉数拿到,且已捆在堂下,等张、谢二位大人前来处置’。倘若他们人少即可放他们直入;倘若人多可用各种理由限制余众随进。此计万无一失矣!”

    “设若如先生所言,布政使张昊和都指挥谢贵不能诱入,奈之如何?”燕王问道衍。

    “……今日是用张信的时候了!”道衍接着说,“大王可速令张信侍从去府外,劝张信力谏张昊、谢贵尽快入我燕府接收被捕的家将。张昊乃有勇无谋、性情刚烈之徒,只要张信再三怂恿,张昊求功心切,必定入府接收,那时我等即可瓮中捉鳖了!”

    燕王听了,点头称是,并派人立即出府向张信吩咐此计。

    众人称“妙”。并纷纷各行其事去了。

    不一会,燕王府内向张、谢传话说:“燕王病愈,亲往东殿接受百官谒贺……”

    布政使张昊、都指挥谢贵等不知内情,正在惊奇,忽然接到府里送来的燕王私折。张昊拆而视之,见那信写道:“朝廷遣使来收捕的官属,燕王已照册上名录全部捕获。请二公亲往府中查验。”

    谢贵、张信等人也挤上来观看。

    正当二人迟疑之际,燕王又遣中官来催道:“官属已悉被捆缚在厅中,二公若不早去处理,恐有失误。本藩岂敢担当?”

    “这如何是好?”谢贵疑惑地说,“燕府如虎狼之穴,我军兵力不足,也不知深浅,倘若孤军轻入,恐遭暗算!”

    “倘若不入,贻误朝廷大事,我等如何吃罪得起?”张昊道。

    “布政使大人乃是决策主将,末将劝尔尽快和谢大人率人入府,接收所擒囚犯……”张信与从燕府内出来的侍卫嘀咕了一阵后,赶紧走上来,催促着张昊。

    “尔等勿虑!且等本官与都指挥前往一遭!”张昊不耐烦地叫道,“龙潭虎穴,有何可惧怕的?头落不过碗大的疤。”

    “身为人臣,当有布政使大人的气慨……”张信赶紧加上了一句。

    谢贵等人都不答话,此时燕府内又一次叫喊。二人在再三催促后,只得带着卫士径入府门而去。但二人走到门口,卫士们被司阍挡在门外。二人只得让卫士们在门外等候,自己随中官径入。来到了大殿上时,只见燕王扶拐而来,满面春风地迎接二位。二人谒见完毕,燕王赐宴,酒过三巡,只见侍从捧出瓜盘,放在席上。

    “刚刚得到下属献来的新瓜,愿与卿等共尝时鲜之味!”燕王热情地说道。二人笑着,起身拜谢。

    众人依旧在吃瓜,室内竟然十分安静。

    “如今平民百姓,尚未有谋害宗族之心。本藩身为天子亲属,却也性命危在旦夕,是何道理?是可忍,孰不可忍?”燕王突然大叫,言毕,掷瓜于地。

    燕王的瓜刚落地,蓦见两庑的燕王伏兵杀出,鼓噪而入,蜂拥而上,将张、谢二人死死地捆住。在坐的葛诚、卢振也促不及防,被牢牢缚住。

    “燕王为何翻脸?臣本遵守皇上意旨行事……”张、谢二人叫道,“燕王原是病体,何必徒生此怒气?”

    “我有何病?皆因奸臣所逼,才致于此。今既已擒获尔辈奸佞,不杀何待?本藩此次起兵靖难,就以尔等人头祭旗了……”燕王厉声叫道,并吩咐左右,“将此辈推出斩之……”

    “我等遵旨行事,何罪之有?”张昊、谢贵齐声质问燕王。

    “奸臣佞贼,尔全家都要殉罪!还敢质问本藩?”燕王怒道,“立即行刑……”

    左右立即将张、谢、葛、卢斩首,且枭首示众。一刹时,燕王府门口张、谢所带来的部将和卫士以及围城的将士闻报,立刻大哗,奔跑呼嚎,也都纷纷溃散去了大半。

    北平指挥彭二闻变,急忙从行辕内跑出,披挂上马,率数千人马来攻燕王府端礼门。燕王派遣敢死队壮士庞来兴、丁胜等率众出战。壮士敢死队员,人人勇猛异常,格杀数人,仍奋不顾身,彭军余众见了,纷纷逃避。

    燕王壮士越杀越勇,眼见得北平要塞纷纷落入燕军手中,指挥彭二见自力不可支撑,也慌忙引军出走,退向城外山坡处驻守。

    朝廷军兵外撤,燕军趁势冲来,于是,北平城内一遍大乱,人们呼天嚎地。接着,燕王府官、步将,一面在城内四处奔腾,抢关夺卡,强占据点;一面捕捉有关官兵人犯,收逮张、谢、葛、卢等各家族人员,尽行处斩;一面下令出榜安民。经过几个时辰的撕杀,城内朝廷残兵败将,或死、或逃,余者纷纷倒戈投燕。不一日,北平城中九门已有八门尽为燕王所占有。

    唯有西直门直到黎明尚未能被燕军拿下,燕王仍然心急,欲用计取胜。燕王忙令指挥唐云解掉铠甲,单骑来到西直门下。

    “守城将士听着:北平八门均破,朝廷已同意燕王自制北平,你们若还在抵抗燕军,将被诛全族,格杀勿论……”唐云向守城将士叫道。

    “我等立即投降……”守城将士胆战心惊,齐声喊着,纷纷弃甲投降。

    倾刻,燕王占领了北平全城,在北平城楼上,四处飘扬着燕王大旗。

    都督宋忠得此消息,害怕朝廷怪罪,于是立刻引军三万从开平前往居庸关,以胁迫燕军。但又畏于燕军力量的凶猛,只好又退保怀来观望、并与众将计议。

    此时,燕王与道衍、世子及部属一起合议之后,正式拉起了反叛大旗,誓师抗拒建文帝之圣命,高举大旗,讨伐南京。并自署官职,自称‘靖难之军’。封道衍为总领军师,张玉、朱能、邱福为指挥佥事,擢升李友直为布政司参议,拜金忠为燕纪善。

    燕军秣马厉兵,扬旗击鼓,向各地藩王发布告示,正式宣布靖难。四处响应之军此起彼伏,渐渐会聚北平。

    建文元年秋八月,北平风起云涌。

    燕王以“清君侧”之名,正式起兵抗命。收逮张、谢、葛、卢等各家族人员,夺取北平九门。拿下北平后,又招降参政郭资、副使墨麟、佥事吕震、同知李浚、陈恭等人。接着出师通州,降服指挥房胜;进陷蓟州,杀都督指挥马宣;再进军遵化,指挥蒋云开城出降。

    燕王拿下了蓟州、遵化之后,军威大震。于是,燕王与军师道衍及众将商议出兵,夺取居庸关口。

    燕王各路兵马调动将定,只见军师道衍策马走到大将朱能身边。

    “端礼门的部卒乃与居庸关守军是同旅之师,将军请携带他们共赴居庸关!”道衍向朱能说道,过了一会又道,“将军还要将他们在北平的家属男女老少及部分财物掳掠前去,听候使用。”

    “得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