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陆海巨宦-第1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嘉靖执行严世蕃的“三奇策”之后,两京的名分之争使大明官场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乱状态之中。天有二日,民有二主,整个帝国的督抚州县便都不知何去何从,相对来说,严世蕃的“名份”攻势使徐阶应付不暇,但南京方面也有明显的劣势——由于去年的秋粮已经北运,所以南京方面府库空虚,严嵩主理的六部手里没钱,就只能空发号令。严嵩听说李彦直手里有钱,又派人来向他调借,结果自然是被李彦直委婉地回绝了。李彦直说自己的职责是管理大明的海疆,沿海州县的治安他管,沿海卫所的军务他管,几处市舶司所在县的民政他也可以兼管,至于南京的事情,他就不好插手了。

    嘉靖得到他这个回复后气得跳脚,可也拿他没办法,这时候他只求李彦直不要拥军作乱就好,所以对海军都督府衙门是尽量地安抚、忍耐。可对李彦直可以忍耐,手里没钱却没法忍耐啊,到后来严嵩实在逼得没办法了,竟祭起了最后的绝招:卖官。

    本来,严嵩是不想做到这一步,但嘉靖要重建后宫,要养百官,要养军队,在在都要钱,光靠南京附近州县的临时摊派根本就没法满足,要对南直隶地区进行的制外加饷嘛,又恐引起底层的强烈反抗,所以在嘉靖的默许下,严嵩就开始贩卖功名爵禄,一开始还偷偷摸摸地进行,到后来竟是半公开地有了标价。

    捐官的事,大明历代皇帝也多有,捐官之钱历来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一项补充,可这次南京朝廷将之作为短期内财政收入的主项,其捐卖动作之大就可想而知。

    消息一经传出,士林大哗,本来因为嘉靖以父压子而在舆论上产生被动的徐阶马上反戈一击,直指严嵩“挟持上皇、违背祖制、祸乱天下”,嘉靖迫于舆论,只好降旨斥责严嵩,可骂是骂了,骂完了之后这功名爵禄还是继续卖,到了最近,不但虚官虚爵,连实缺也开始卖了。

    大明帝国有数千州县,地方官的委任都听吏部调选,这时出现了南北两个吏部,地方一有空缺出来,南北两个吏部同时出票委任,得到委任的官员便竞相赴任,看谁先到了谁就赢。

    “严分宜此举,实是乱国之兆!”提起这件事情,高拱忍不住怒上眉梢:“为了他一己之私,置祖宗基业于何地!”

    他是北京来的人,可李彦直见他言语之中仍然没把矛头直指嘉靖,就知道老皇帝在士林心目中仍然有这相当的份量。

    “不过,卖官虽然是乱国之道。但与之相比,南北两吏部争相委派官员实缺的影响却又更大。”高拱眉心抟得就像一个漩涡,说:“长此以往,只怕大明要分裂为南北两国了。”

    李彦直心里其实早有计较,这时却问:“南北分裂?为什么这么说?”

    高拱只好耐着性子给他分析,说:“现在两京并立,两京吏部都委派官员,这事都督应该也知道。”

    “对。”

    “一个地方的官职出缺,如果南北两京同时委派官员,那么谁能得到实缺呢?现在的情况,几乎就是先到者得,后到者失——也就是捷足先登。”

    陈羽霆听到这里眉头也皱成了一团,看谁先到达就谁做官,大明发生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太荒谬了,可它偏偏就发生了。张居正则暗中冷笑。

    “而那两个赴任实缺官员谁能捷足先登,除了看谁跑得快之外,还有一条就是看谁离任所更近。所以南方的官员,必是南京委任的官员先到,而北方的官员,则必是北京委任的官员先到。”

    高拱说到这里陈羽霆也明白了过来,李彦直哦了一声,说:“是了!南方的官员既是得了南京的委任,往后自然就会听南京的,而北方的官员则会听北京的。长此以往,南北各听一京,天下便将分裂为南北,是这样吧?”

    “对,就是这样!”高拱叹道:“所以此事若不早些解决,大明分崩离析便在眼前了!父在南,子在北,一家分为两家,一个天下裂为两国,这……这算个什么事啊!”

    其实他还有一件事情没道破,就是若任这样的形势发展下去,北京方面会比南京方面吃亏得多。

    按照地理位置,南京实位于中国东部的中段偏南,按照眼下“捷足先登”的规则,取南京北京的中段距离为半径,以南京北京为圆心各划一个圆圈,南京所圈到的便是淮南淮北、江东江西以及湖广大部分等地,这个地区正是大明经济文化的精华所在。四川北京方面怕也争不过南京,而云贵、两广、浙江、福建这些地方就更不用说了。

    而北京却在大明帝国的北部边境上,圈到的则是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等地,再就是辽东,和南方比起来这些都是穷地方,何况北京以北有一大片的漠南之地,又有三北边防线,这里不但收不了多少税,还要贴钱!

    由于去年秋粮已经北运,所以今年在财政方面北京才占据上风,可要是按现在的形势发展下去,让南京委派的官员占据了东南精华之地,那不出三年北京就要处于极度窘迫的境地之中了。

    陈羽霆虽久在大员,但这时一听也马上就算明白了这笔帐,心想:“若依此看,严嵩卖官未必就是昏招,只要他撑过了这两年,把东南各省的官员都变成南派,天下大势就会再次朝南京倾斜了。到了那时,或许都督都压制不了老皇帝了。”

    他尚有这等认识,徐阶等更是心中明了,他们都清楚再这么拖下去局势将大大不利,可打嘴仗一时又压不倒南京,政治斗争到了这份上,再接下来就不是动嘴皮子传公文能解决的事了,本来已是非打不可了!

    北京诸公也都想眼前,眼下莫如动兵最为有利,冒得一时之疑名,来个速战速决,因为南京方面现在钱粮不够,军队也缺乏精锐,所以北方大军压下的话,取胜的机会将很大——这些士大夫真到了切身利益上,连礼制都顾不上了。

    可是要动兵也有个要命的大障碍——在南北之间,还有李彦直这股势力的存在。若是李彦直同意北京动兵,那么北京诸公都不需要调遣其它部队了,直接由李彦直挥师逆江而上,平定金陵也有七八分的胜算。但万一李彦直不同意动兵而北京方面就贸贸然动手的话,万一把李彦直逼得倒戈投靠南京,那时局势就会彻底扭转。

    此事的利害得失,高拱在北京时已和阁臣们探讨得很清楚了,可这时到了李彦直面前,有些话却说不出口——他和李彦直不熟,不算李系的人,要让李彦直入金陵擒拿太上皇,这话不大好出口。

    “如今天下大乱在即,能够挽救苍生免于涂炭的,就只有李都督你了。”高拱尽量“点拨”着李彦直。

    “肃卿啊,可你要我怎么做呢?”肃卿是高拱的字,李彦直等进士第在高拱之后,眼下官爵却在高拱之上,为表亲近,也叫得他的字。

    高拱在北京时是目睹了李彦直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对他的手段也相当佩服,心想眼下这局势该怎么解决你难道会不清楚?现在还这么说分明就是装傻!暗中有些不乐了,脸上却还压着,把话多晾了几分:“都督,如今你手绾精兵,尤其水师是冠于天下,上海和南京也就几步路,石头城就在长江边上,海船都能进去,难道你就不能挥师西进,勤一勤王,清一清君侧吗?”

    这话都是斯文话,但在场的几个人,李彦直张居正就不用说了,都是进士,陈羽霆冯保的文化修养也都不低,高拱的这几句话在他们听来算是够直白了,乃明着叫李彦直打进南京捉嘉靖杀严嵩了。

    李彦直心里却明白,自己现在去打南京,虽然有“清君侧”这块遮羞布,但在礼教上毕竟是以臣攻君,若是朱载垕本人先在北京发威也就算了,若是北京未有明令自己就动手,那时候一定会有一帮有道德洁癖政治洁癖的御史伺机参奏自己“离间君皇父子”之类的话,更何况南京一旦攻下,天下便归一统,那时李彦直以震主之功,倾国之权,除非是拥兵造反搞“禅让”,否则就总会有被保皇派反攻清算的一天。关于这点,严世蕃当初已经“提醒”过他了,就算严世蕃没“提醒”,经过这么多事以后李彦直亦不会轻易受高拱的蛊惑。

    “此事,只怕不合祖制吧。”李彦直愁眉苦脸地道:“我这次南下,本来就是要平灭海盗、救回太上皇啊。如今海盗虽未平灭,但天幸太上皇已经回归,我这担子算是轻了一半。至于说清君侧……太上皇并未被严嵩或者王直挟持,这事天下的明眼人都看得清清楚楚,肃卿要我去南京勤王,嘿嘿,此事在我身前也许是大功一件,可千秋万代以后,史书之上,我李哲的名字怕会被扫进叛臣目下了。”

    李彦直说到这里连连摇头:“此事我不敢为,万万不敢为!”

    高拱一听气得头发差点竖起来,鼻翼鼓了好几下,声调也大声了许多:“李都督,这事干系着大明社稷、天下苍生啊!若真让太上皇……不,让严分宜在南京得逞,那时不但天下涂炭,就是都督你,在严分宜手下只怕也没好下场!”

    这话前半句都是虚的,后半句都是实的,那是在敲打李彦直小心养虎为患,到最后会把自己也陷进去。

    李彦直踌躇了好一会,才说道:“可我已和众将士说了,南京北京的名分,是皇家的事,我们做军人的,只管打仗,做官员的,只管牧民。现在若强要我去勤王,且不说我并无十分胜算,就算我有胜算,手底下的人见我出尔反尔,也不服我啊。”

    他也不管高拱由气转怒,依旧按照自己的步调说话:“所以啊,还请肃卿回北京跟徐师说一声,就说请他拿出个不会让我左右为难的章程来,那时我一定奉命行事。”

    话说到这里,再往下就难以为继了,高拱甚不乐意地嗐了一声,冯保忙在旁奉承说和稀泥的言语,不过他也还不敢表露出过分的亲近,只是偶尔背着高拱,和李彦直眉眼传意,暗表忠诚而已。

    过一会李彦直端起了茶碗,张居正便送钦差出门,到了甲板上,张居正忽牵了牵高拱的袖子说道:“肃卿,你也是个大有见识的人,何必拘泥于迂腐过时的清议呢?东南这边,大有可为啊。”

    他这句话说的有些没头没脑,换了别的太监只怕都不明白他的意思,但冯保一听心头就动了:“这个张太岳,这番南下是冒险押宝,他才来了多久?现在就要帮李都督拉拢高拱了?莫非他已经是李都督的心腹?”

    高拱在舱内表现得十分激昂甚至冲动,听到张居正这句话以后眼中精光一闪,暗中却笑张居正还不够老辣,行事有些着相了,心想:“你和他是同年,拥立时就靠往他那边了,现在下来是名正言顺,别人可未必有你这么好的条件,我要卖好货,得另选时机。你来拉拢我,还不够格。”

    他袖子一拂,说道:“我高拱不管什么清议、浊议,虽不敢比附圣贤,也羞做那种动不动就满口仁义道德的伪君子——可大明的国运,苍生的生死,心头却还是挂念的!太岳,咱们都是北京下来的人,该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你和李都督比较熟,有机会的话,多劝劝他吧,别让他行差踏错了。”

    张居正这时的修为明显还未炉火纯青,脸竟红了红,讷讷称是而已。

    送走了高拱回来,舱内再次只剩下三人时,李彦直才一转方才那朝廷式样的笑容,换了一副日常聊天式的口吻,问张居正道:“太岳,你看此事我该如何处理?”

    这个问题里头学问可就大了,陈羽霆一听,也知道李彦直想知道的,不光是张居正对“这件事”的意见,更要看看张居正本人在几派势力间的立场抉择。

    ————————

    明天回广州了。

    回家几天脑袋一直昏昏沉沉的,肠胃貌似也有些问题,希望回到广州之后一切平安。

    ^_^陆海能撑到现在多亏了各位的支持,现在月头,如果诸位手里还有月票的话,就投陆海几张吧。^_^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219章 之十 定章程(求月票)() 
张居正在回舱之前早已打好了腹稿,听李彦直问他意见,不慌不忙地说道:“新郑(高拱)虽然为国心切,不过还是太冲动了。如今南为上皇,北为天子,顺得上皇之情,却势必失了天子之意,高新郑只管北京好做,却不想想都督的难处。”

    他这两句话乃是站在李彦直这边来考虑事情,李彦直一听心中欢喜,又问:“那依太岳,若不顺上皇,不顺天子,又该如何?”

    张居正淡淡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当顺天下苍生之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