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陆海巨宦-第1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尔容惊道:“这是为何?”

    陆炳便将方才嘉靖的言语转述了一番,陆尔容论老辣不及乃父,论聪慧则青出于蓝,自幼耳濡目染,这时又旁听者清,不像陆炳般身陷局中,听完了他爹爹的述说,却叹道:“爹!你怎么糊涂了?要倒霉的不是严嵩,是夏言!”

    陆炳一怔,一时还没反应过来,陆尔容道:“皇上若现在要治严嵩,找夏言就是,何必再来问爹爹你?他说这话,是当已经没了夏言这个人了啊!”

    陆炳哎哟了一声!手在额头上大拍特拍,叫道:“看我糊涂的,看我糊涂的!”

    他久宦成精的人,一被点破重要关窍,心中对嘉靖的话便完全明朗!

    嘉靖和陆炳说的那些话,不能按照他说话的顺序来听,必须前后互证,取此续彼,先看后面的话,弄明白了再用前面的话来印证,方能真正明白。

    嘉靖说“宁负天子,不敢忤权臣”,说的就是夏言,嘉靖对张璁的评语是“后来他自己又变得不是很恭顺了”,这句话正好落在今日的夏言身上!若是严世蕃李彦直徐阶三人能以平常心侍立在侧,听到这句话多半马上就猜到嘉靖要废掉夏言了!

    但嘉靖也还有顾虑,那就是“严嵩不会办事”,相应的,夏言虽然“不恭顺”,却会办事。此外,嘉靖还担心严嵩的“恭顺老实”是装出来的,担心严嵩日后也变成夏言,所以他才会问陆炳“满朝文武有没有人能治严嵩”,严世蕃要听到这话非跳起来唱歌不可——嘉靖说这话,分明已有心让严嵩当首辅了,只是又想找一个能和严嵩作对的人来牵制严嵩,以免严嵩独大!

    嘉靖这些年懒于政务,但对皇权却仍然抓得极紧!而他在这一块也确有过人天赋,维护皇权本是一件极为复杂的事情,但嘉靖却削繁成简,别的事情都不管,任臣下去折腾,却只盯紧了两件事!哪两件?一是防止武将拥兵叛乱,一是控制文臣之首。

    在大明的体制之内,武将要拥兵叛乱的机会无限趋近于零,而且这个问题自有一帮文臣帮自己盯着,嘉靖不用太担心,只要防止武将与有实权的文官结合就可。那么剩下的就是如何控制文臣之首——也就是内阁了。

    嘉靖和他的祖宗朱元璋不同,朱元璋是皇帝里头的劳动模范,天生的精力过剩,嘉靖却是皇帝里面的世外高人,只想炼丹成仙,不想管那些繁杂的俗务,所以控制内阁的方法也是按照他的原则衍生出来的!

    张璁斗杨廷和的时候,他还小,支持张璁还是出于形势需要,这个时候他是凭着天才与直觉在行事。但这之后夏言斗张璁、严嵩斗夏言,乃至他所展望的严嵩时代,嘉靖就是很自觉地居于裁决者的立场,看着大臣党争!而他也很清楚,无论党争的结果如何,最后获胜的一定是他自己!

    在炼丹之余,嘉靖就对这两件事情上心,除此之外的其它枝节杂务,他就并无兴趣,也认为没必要关心了。

    陆尔容的话把乃父点通之后,陆炳再回忆和嘉靖的对话便豁然开朗,许多乍一听好像全无道理、仿佛意识流般的呢喃重新拼凑整合,才算成了嘉靖心中真正的想法。

    陆炳想明白此事之后心下大畅,连骂自己糊涂!

    陆尔容轻轻一笑,说:“爹爹当时是紧张的。不过让皇上认为爹爹糊涂,那是好事。”

    陆炳一笑,道:“不错,是好事。”又道:“唉哟,我刚才还推了严公子,这下可得罪人了。”

    陆尔容笑道:“不怕。现在这会是多事之秋,虽然严嵩有机会再为首辅,但我们也还是避嫌些好,免得犯了陛下的忌。”

    陆炳连连点头,道:“不错,不错。”忽道:“对了!”叫来张管家说:“你派人追上去告诉姑爷,让他不用回来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180章 之十 浮沉() 
李彦直离开北京的时候,就知道夏言、曾铣可能要糟糕。

    在回京之前,他都不知道嘉靖和陆炳在丹炉边的谈话,他之所以作出这样的推测,是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信息。

    兵部职方司负责的是大明帝国的军事情报、军事参谋工作,一些最高机密,主事级别的他还接触不到,但他也听到了一些“传言”,“传言”说着两年山西、陕西正闹饥荒,曾铣的复套计划又要大举花钱,滋扰地方,征调民夫和摊派粮饷曾引发了好几次的骚乱,而且曾铣本人还存在着克扣军饷的嫌疑。而传言的源头则来自一个被曾铣弹劾入狱的总兵仇鸾。

    李彦直知道,仇鸾的这些“传言”兵部是有报上去的,问题是内阁是否压住了,或者有没有别的人将这些“传言”通过别的途径告诉嘉靖呢?但想想严世蕃的性格,李彦直就知道,除非这些传言完全是捕风捉影,否则的话,哪怕只有三分事实打底,严世蕃也一定会想到办法让嘉靖知道的。

    “那时候曾铣就糟了!”李彦直想,可他没料到的是,不是“那时候”,而是“这时候”曾铣就已经糟了!

    几乎就在李彦直离开北京之后的第二天,嘉靖忽然下令要内阁重新审议这次复套行动的后果,他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复套是否师出有名?第二,粮饷是否充足?第三,是不是一定成功?

    第一个问题是虚的,第二个问题是关键,而第三个问题则是嘉靖的底线!如果只是这三个问题也就算了,可这三个问题后面还跟着一句话,一句很可怕的话,就是万一师出无名、粮饷不足又不一定能成功,“一铣何足言,如生民荼毒何!”

    这已经不是在询问,而是在定调了!

    西北没钱!

    这一点李彦直在东南时就听说了,而在西北巡视了几个月后他就更加坚信。

    明帝国内部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东南农业发达,商品经济又繁荣,真是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而西北却由于历史原因普遍贫瘠,粮食生产连自给自足都难,至于说要买粮又没钱!所有的军事行动都必须依靠中央的支持。可是中央就有钱么?

    没错,嘉靖刚刚拨了二十万两白银作为启动经费,但是二十万两白银相对于这个复套的大计划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就在出发之前,李彦直才翻查了兵部关于复套计划的相关资料,知道七十年前的兵部尚书白圭第一个提出这项计划时曾做过估计,认为每年可能要投入九百万两白银来维持,正是这个可怕的数字吓倒了七十年来的历代执政者!

    嘉靖在权术上有一定的天赋,但在国事上的表现却有着诸多的毛病,做事尤其缺乏执中审慎,易走向极端执拗,刚听到复套计划时他很兴奋,竟也没想那么多,但回头一想觉得不对,便从一个极端倒向另外一个极端去了。

    可是,皇帝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不会出错的,所以错的必然是臣子,必须有臣子来为这件事情负责,这样皇帝才能不丢脸!所以嘉靖提出了那三个已确定答案了的问题。

    这三个问题,夏言无法回答。

    自再次入阁以来,他在西北这个贫穷的地方干是花钱的事情,而在东南那个富庶的地方干的也是花钱的事!数百万两白银啊!即便身为首辅的他也筹措不出来!在大明现有的体制下,就算是夏言这样的强势首辅也丝毫没有能力解决财政问题。

    至于说必胜——战争是没有必胜的。

    李彦直站在山西的长城旧址上,俯视底下那些边境村落时,忽然发现大明帝国的这个侧影竟是如此的破落!

    这里和东南,真的是同一个国家吗?

    他心里不是产生了嫌弃,而是感到悲哀。

    “东南的钱,没有用对地方啊!”

    北方虽然穷,却是抵挡胡虏的第一线!对于富庶的东南来说,山陕诸边也许是贫穷落后的,但他们同时也是坚忍不拔的!如果贫穷而落后的北方失守,南方的文明与财富也将难以保全!

    同样,北方战线能否守住,关键也不在北方,而在东南!因为打仗需要钱,而西北没钱!

    这是天然的唇齿关系!

    “调东南之财力,养西北之兵!”

    这才是正路啊。

    不过,南方的小生意人们大概不会想得这么长远,这时就需要大一统的政府来进行调控规划了。

    “可我们的朝廷在干什么啊!”

    想办好事而没有足够的能力办好事的夏言很窘迫。

    这时严嵩站了出来,厉声喝道:“臣以为,复套绝不可为!”他鼓足了好久的勇气,才算把这句话吼了出来,面对着夏言质疑的眼光,他缓缓道:“复套费用庞冗,而今却国库空虚,此一不可为!边将嫉贤妒能、克扣军饷,事不得其人,此二不可为!宣、大、三边,本无大患,如果轻启边衅,致成大祸,引胡马南侵,谁去抵挡?此三不可为!如今朝中奸党、边境武夫欲博一己万古之名,拿陛下之安危,京师之存亡作赌注,老臣恐班超之功未见,而土木之祸已临门啊!”

    “土木之变”发生于大明正统年间,其时瓦剌南侵,宦官王振挟持英宗亲征,兵败土木堡,英宗被俘,实为大明开国以来所未有的奇耻大辱!嘉靖一听马上脸色大变,而眼神中已有惧意!

    擅权谋者未必擅政略,勇于内斗者多怯外敌!

    李彦直离开大同的时候,天气已经开始转暖,京城的老爷们并不惧怕四时变化,因为冬天有炉炭取暖,夏天有藏冰解暑,四季越是分明,他们越是享受。但边境的底层将士缺衣少食,一场大雪下来就可能将他们埋葬!而这些情况大多数高居庙堂的人都看不到——甚至不给予半点关注。

    夏言是能关注到这些的少数大臣之一,严嵩的那番话让他很吃惊,他盯着眼前这个曾跪在他脚边哭泣求饶的“老朋友”和老对手,忽然发现自己错得厉害——他低估了对方的无耻!

    “既然你反对复套,之前为什么不说!”夏言怒吼着!

    “陛下!”严嵩哇的一声,老泪纵横,跪倒在嘉靖脚边:“陛下啊!不是老臣不反对啊!是夏言从来就不给人机会反对他啊!臣与夏言同典机务,事无巨细,理须商榷,但他骄横自恣,凡事专制独裁!一切机务忌臣干预,为了避开臣,常常等到半夜才拟票本,只偶尔才挑其中一二送臣看看而已!根本就没和臣商量啊!所以朝中都嘲笑老臣,说老臣在内阁乃是摆设!又都敬畏夏言,人人道:‘不见夏言,不知相尊’!”

    嘉靖眉毛竖起,怒道:“真有此事!”

    夏言心中一寒,他忽然发现,这一刻在西苑产生对立的已不是他和严嵩,而是他和皇帝了!

    然而这时候再说什么也都来不及了。

    当天夏言就被罢了职,即日赶出京师,而曾铣那边更惨!吏部、礼部和都御使都认为罪不可赦!严嵩背着嘉靖的时候嘴角在偷笑,严世蕃收到消息之后躺在***上狂笑。

    李彦直到达曾铣的军营,正要进去去拜会他时,却有一队快马抢先了他一步!

    是什么人?比兵部的特使还凶?过了约一炷香时间李彦直就知道了——是嘉靖的特使!

    圣旨一下,手掌兵权的三边总督就像一条狗一样被拖了出去!

    看到了这一幕,李彦直忽然背脊渗出了冷汗!

    “如果我当年走的是另外一条道路,像曾铣一般慢慢爬,就算有机会让我做到浙江巡抚,掌管东南防务,皇帝一改主意,我大概也就是这个下场吧。”

    李彦直和曾铣的会面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发生,曾铣根本就不知道谁在看着他,只是在枷锁之中大呼冤枉!

    他的叫声很凄厉,也充满了无奈。

    李彦直就这样静静地看着,对这一切他无能为力,甚至不知道怎么办。

    “到西北巡视的兵部主事李哲到了没有?”

    传旨太监呼喝着。

    李彦直举步出列,跪下听旨。

    “命兵部主事李哲暂掌此营,直到新任总督到达!”

    “臣领旨。”

    暂掌此营,这可不是什么好差事!做临时监军,短则数日,长的话也就个把月,但有很多人就死在这短短的数日之中!

    曾铣被抓走以后,李彦直走入营中,果然觉得每一双眼睛都充满了仇恨地盯着自己!

    “曾铣对他们不错。”李彦直想。如果曾铣果真对他们很坏的话,此刻李彦直就应该是受到欢迎,而不是猜忌了。

    他拿着委任状,慢慢地走进大营,下令升帐,召集诸将议事,进来的将领,也大部分双眼血红,他们进了帐,却没有卸下刀!

    大帐之内充满了杀气!若是换了王世贞来,或许就被这股杀气给吓趴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