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小婢-第2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欣荣这么一说,雪雁忽然想起李三来。

    老太太办丧事时,桑家打发人过来,可巧就是李管事夫妇二人,与雪雁闲话时提起李三之妻唏嘘不已,雪雁方知道一些,较之李纨,李母更为吝啬刻薄,毕竟李纨自幼读书识字明理,如今又要借助媳妇的娘家,故不曾对她十分苛刻。

    李母不同,虽也明理,却自觉儿子最好,旁人都是都理当伺候他,又觉得连雪雁都配不上李三,现今的媳妇能嫁到他们家实在是几辈子都修不来的福气,弄得李三之妻苦不堪言,纵是家资饶富,自己也读书识字,教养孩子,可有这么一个婆婆在上头,实在难过,偏生李母虽病着,却因一直用人参养着,虽未痊愈,却也未曾丧命,现今还活得好好的。

    雪雁听到这里时,顿时感慨万千,幸亏自己没有选择李三,不然倒霉的就是自己了,虽说以自己的心计本事自然不会落得如此,但毕竟不自在,难怪人都说有些容易生病的人反而长寿,想来李母便是如此罢。

    不管他们如何,都与自己无关了,她如今过得很好,这便心满意足了。

    送走欣荣后,雪雁回来看人收拾她送给自己家的礼物时,赫然发现送的礼物极重,绸缎钗环一应俱全,虽不足人参之贵,但也有百两之巨,可见其用心。

    雪雁暗暗感叹了几句,欣荣行事有章法,有来有往,日后才能长久,如此甚好。

    赵云听雪雁说完,觉得赖家在人情往来上很不错,许是从奴才出身翻身为官,赖尚荣官声不错,未曾被荣国府牵连罢官,也是一件幸事,既是暴发新荣之家,又做了几件为国为民的实事,赵云不在意他们家的出身,请恰是赖尚荣上峰的同窗关照一下。

    赖家听雪雁说赵云已去了书信,顿时感激不已,赖大家的亲自来了一趟。

    赖大家的走后过了一日,雪雁收拾些东西,带着好儿去周家的家庙,探望妙玉和惜春。

    雪雁先上了香,又上了一百两香火银子,请庙里的师父们念几日经,赵老太太已去,她此举亦是恰当,交代完了,方去见二人。

    如今两个人依旧住在周家的家庙里,妙玉身边仍由嬷嬷和丫头服侍,惜春却同她不一样,十分苦修,但是平常两人谈经论道,弈棋品茗,又有周家护着,倒也平平安安。

    见到雪雁,妙玉顿时脸露笑容,招手叫好儿到跟前,细细打量一番,道:“倒好个模样儿,和你有些儿仿佛呢。一别这么多年,不知道你们家麒哥儿如何了?”一面说,一面命末儿拿了一个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给好儿,底下缀着一块玉锁片。

    好儿不缺此物,看向雪雁,见她点头,方拜谢收下。

    雪雁笑道:“麒哥儿现今跟宁先生读书呢,不常在家,若今儿在家,我就带他来了。”

    妙玉闻言倒也不觉得如何失望,她本就是这样的人,只顾着自己自在,虽不如惜春那般冷心绝情,荣国府势败丝毫不闻不顾,但也不是十分热络便是了。

    随后,妙玉问了黛玉,雪雁忙了。

    惜春坐在蒲团上,缁衣佛珠,面容平静,听了雪雁这些话,眼珠微微一动,合十道:“阿弥陀佛,因果报应,天理循环,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罢了。如今林施主伉俪相得,儿子争气,不枉从前受的那些罪。”

    雪雁听她如此说,唯有苦笑。

    一时惜春说该做功课了,便自顾自起身离开,妙玉知她性子,雪雁亦知,也没有起身送她,只看着她消瘦苗条的背影暗暗叹息。

    末儿在一旁侍候着,扇风炉烧水烹茶,脸上带着一丝红晕,道:“了缘师太如今正经地修心,外事一概不管不问,那年贾家出事儿,听跟着了缘师太一同出去化缘的小师父说,见到了贾家的人她也不认。”

    雪雁问是见到了谁,末儿想了想,道:“不晓得,小师父也不敢问。”

    妙玉却道:“修佛修的是四大皆空,惜春也好,了缘也罢,无非是换个地儿成全自己,并没有超脱,若真是看破了红尘,一颗平常心足矣。”

    雪雁闻言一怔,随即一笑。

    也是,惜春的出家,更多的是因为她看破了贾家的龌龊,见到了姐妹们的凄凉,她无力改变,遂起了逃避之心,她只当空门即净地,当有归处,却哪知若没有周家庇佑,如今寻常的尼姑庵里哪里能得安生?水月庵那些事儿至今屡见不鲜。

    妙玉则不同,即便人人都说她可厌,似僧非僧,似俗非俗,她依旧我行我素,压根儿没当自己是佛门中人,行事作风依旧带着大家小姐的娇气。

    雪雁在庙里吃了一顿斋饭,至傍晚方带着好儿回家。

    途中好儿问道:“那两位师父同咱们家有来往吗?妙玉师父还送了这么好的东西,就算是咱们家,虽然有,也不多呢。”

    雪雁莞尔一笑,细细地将妙玉和惜春的来历告诉她。

    好儿听罢,同情地道:“原来了缘师太是周家伯母的表妹,怪道这样好看,只是妙玉师父还记挂着哥哥和周家伯母,她怎么就一点儿都没问呢?”

    雪雁怔了怔,笑道:“难道你不曾发现了缘师父是听完咱们的话才说去做功课?”

    好儿点了点头,恍然大悟。

    好儿倒挺喜欢妙玉,妙玉才气极高,非雪雁所及,况且好儿恰喜诗词,除了赵云教导一些,雪雁半点儿教不得,赵云不在家的时候,只能督促她练字,因此趁着无事,她便常带好儿去庙里寻妙玉,妙玉如今三十几岁的年纪了,也爱好儿伶俐,教导得十分用心。

    妙玉曾经于邢岫烟有半师之分,若说她冷冷淡淡,偏生是有心的人,不然不会对邢岫烟如此照顾,因此一来一去,不过三两日,竟择了一日收了好儿为徒。

    雪雁自是欢喜,自己一双儿女真是了不得,将来的前程几乎可以预料得到。

    好儿拜师的第二日,雪雁打发人给赖家送果子,忽然收到了黛玉的书信。

    黛玉信中说今年西海沿子天不降甘霖,良田干裂,颗粒无收,因有周鸿坐镇,底下不敢贪污,说服了当地不少豪绅开仓放粮,黛玉做主率先将两家积存的粮食都济了灾民,又拿了她自己的体己银子派人从各地收购粮食运来,又免了今年的租子,耕种之时发放粮种,因百姓之家也有一点存粮,如此一来,除了救急不及的外,饿死之人竟不足百个。

    与黛玉书信一同进京的还有西海沿子父母官的折子,长乾帝立时命人加急发放赈灾粮款,褒奖了周鸿夫妇一番并赏赐周家一些财物不说,又令当地官员齐心协力开仓放粮。

    雪雁亦觉忧心,最近几年旱涝不定,庄上的收成减了好些,往往还得贴补几千两出去,犹记得在西海沿子买田值地的头一年便是如此,她原不是小气的人,倒也不甚在意,只能叹息一声,哪有那么多的太平盛世,只可怜了老百姓,经常因赈灾不及活活饿死。

    雪雁想罢,同赵云商议了一回,忙回了黛玉的书信,她本就将自家托付给黛玉,那些粮食既能救人,何必白放着霉烂,临行前曾与黛玉说过,怕西海沿子今年大旱,若是有灾,只管动用自家钱粮,故十分赞同黛玉所为,同时又打点东西,托去赈灾的人送往西海沿子。

    黛玉爱书,也爱打扮,她们主仆两个至今都未曾改变丝毫,仍有闺阁女儿时的爽利,她们还不到三十岁,正值芳龄,风华绝代,就算都有了儿女,也不愿意像当下女子那样,到了不到三十岁的年纪便都喜穿灰暗沉重刻板颜色的衣服,以示端庄稳重,因此雪雁特特选了许多京城中新鲜花样的布料、首饰、宫花等物送给黛玉。

    赵麒誊写了几篇跟宁先生上课后做的文章,好儿因已学了一点针线,遂做了些络子、结子和荷包等物,虽然粗糙,却十分用心,雪雁将其一并放在礼物中。

    对于一双儿女,雪雁虽不致严苛到让他们失去天真活泼的天性,却也并不敢放松对他们的教养,唯恐他们仗着家里有一点钱,一点势力就去做一无所能的二世祖,故向来是一松一紧,张弛有度,赵云也十分赞同。

    赵麒读书之余,便跟赵云习武,也学骑射之术,闲暇时则同族中子弟一同顽耍,爬山涉水,登树捕鸟,无所不为,并未因出身就觉得高人一等,八景镇上众人对他赞不绝口。相比较闭门苦读的赵锋父子,赵麒自然更得人喜欢。

    雪雁经过嬷嬷们教导,自然又教导女儿,从小儿便开始,将礼仪铭刻在骨子里,况且妙玉也是仕宦之家的千金小姐,长此以往,还怕好儿将来不成材?

    于连生知道后心疼不已,但也知道不能心软,只能趁着假日过来带两个孩子进城作耍,亦来往于达官显贵之家,长乾帝信任他,他又不似戴权夏守忠之流贪财弄权,倒渐渐在读书人中有了些好名声,虽不及司马蔡伦郑和等人,却也不如一般宦官那样被人轻视。

    于连生无欲无求,也没有因为自身轻视自己,便不会生事。

    长乾帝对此自然极是满意,更信任于连生了。

    皇后越发觉得自己先前的决定不错,圣人正当壮年,又懂得保养,并没有因为忙于朝政而误了歇息,也没有宠冠后宫的嫔妃,身边也没有弄权的宦官,自己母子安分守己,动那么些心思做什么?可惜德妃等人被脂油蒙了心,自寻死路。

    韩旭铩羽而归后,德妃气得不行,皇后掌管后宫,每逢嫔妃眷属进宫,须得先来给她请安,三宫六院也就那么点大的地方,大多消息都瞒不过人,皇后暗暗一笑,赵云夫妇两个倒是聪明得很,先下手为强,又有于连生在长乾帝跟前的体面,纵然德妃心里不满,但雪雁如今守孝,不会进城进宫,两三年后,谁还提如今之事。

    想到雪雁,皇后不免想起南华,也是个聪明人,可惜没那福分,倒荫及了妹子,比之南华,雪雁似乎更聪明些,日子过得比别人强百倍,记得当年还是个小丫鬟,汲汲营营地替主子打算,谁能想到荣国府说败就败了,反倒是这个丫头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等她出了孝,赵云官复原职,离京前宣进宫里见一见罢,她一向喜欢聪明人。

    雪雁不知皇后的心思,如今在家里养儿教女,十分自在,她只是看得清自己的身份,有自知之明罢了,日子总是靠自己经营的,好与坏,大多怨不得人。

    却说黛玉收到东西时已将是年下了,这一年本地虽然大旱,但秋后就得了雨水,旱情缓解,耕种得宜,又有了朝廷发放的钱粮,百姓感恩戴德,渡过了难关。

    她因有了三个月的身孕,觉得十分疲惫,家里大小事务都交给紫鹃等管事媳妇操持,人情往来多不出门,到了她这样的身份,在此地只有旁人来拜她的,没有她去拜别人的,红白喜事更因她有孕而推辞,只打发下人去送礼。

    周白生来体弱,险些不保,黛玉对这一胎十分谨慎,家里大夫常驻,乃是精通妇孺调养之道的,周鸿费了好大的劲儿才亲自登门请来,有这位大夫在,周白的身子骨倒比先前强了些,黛玉也依照大夫和雪雁曾经说的,都是用药膳来调理,若不是发热患病,鲜少吃补药。

    这日正在看书,听说赈灾的官员到了,黛玉并未在意,周鸿只管军中,这些自有本地父母官料理,哪知雪雁送的礼随着一起,黛玉听闻,忙命人进来。

    赈灾的官员也知道周家身份,打发婆子送来的,请了安,问了好,奉上礼物和书信。

    主仆分别虽不及一年,心里却甚是挂念,黛玉问了好些话,又收了礼物书信,方命人带两个婆子下去,赏了一等赏封儿。

    看着雪雁送的礼,黛玉伸手摸了摸一匹大红蟒缎,笑道:“这是上用的,想来是于总管送给雪雁的,给白哥儿做件小袄倒好。”经过调理,周白比从前好了些,黛玉又得老人的嘱咐,给白哥儿穿得鲜艳些,这两个月虽然咳嗽些,却没再病得让自己担心。

    紫鹃陪笑道:“这一年忙着赈灾,奶奶不曾做新衣裳,如今也该做几身。”

    黛玉点头一笑,道:“如今灾民也都妥善安置了,又有了朝廷发下来的钱粮,不愁过不完冬天,我这颗心也放下来了。”

    说完,拆开雪雁送来的书信,看罢,面上有些叹息。

    紫鹃见状忙问道:“可是京城里出了什么事儿?”

    黛玉摇了摇头,叹道:“也就是说些姐妹们别离后的事情,放下书信,又看好儿做的针线和诗词以及赵麒做的文章,不禁为雪雁感到喜欢,笑道:“倒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曾想妙玉竟收了好儿为徒。”

    紫鹃讶然道:“竟有此事?”

    黛玉抿嘴一笑,道:“人人都说妙玉如何乖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